大本(七)[1]
《全晉文》[2]:
卷三十七庾亮〈與郗鑒牋〉:「主上自八、九歲以及成人,入則在宮人之手,出則唯武官小人,讀書無從受音句,顧問未嘗遇君子。秦政欲愚其黔首,天下猶知不可,況乃欲愚其主哉!」
【〈報溫嶠書〉:「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追報孔坦書〉:「神游體離,嗚呼哀哉!」】
庾氷〈為成帝出令沙門致敬詔〉:「方外之事,豈方內所以體。而當矯形骸。違常務,易禮典,棄名教,是吾所甚疑也。縱其有佛,吾將通之於神明,得之於胸懷耳。軌模固不可廢之於正朝矣。此等皆晉民也。論其材智,又常人也。假服飾以陵度,抗殊俗之傲禮,直形體於萬乘,是吾所弗取。」【*《弘明集》沙門不拜俗事,極類清末耶穌教徒不拜尊親事。】
庾翼,字稚恭:
【〈與僚屬教〉:「頃聞諸君樗蒲,有過差者,初為是政事閒暇,故未有言也。今知大相聚集,漸以成俗,能不憮然。」(參觀同卷〈答參軍于瓚〉:「陳節戲事曰:『今樗蒲擲馬,諸不急戲,宜一斷之。』今唯許其圍棋,餘悉斷。」】
*〈與王羲之〉:「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歎妙迹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
*〈貽殷浩書〉:「王夷甫,先朝風流士也,然吾薄其立名非真,若以道非虞夏,自當超然獨往,大合聲譽,極致名位,正當抑揚名教,以靜亂源。而乃高談《莊》、《老》,說空終日,雖云談道,實長華競。及其末年,人望猶存,思安懼亂,寄命推務。而甫自申述,徇小好名,既身囚胡虜,棄言非所。」
【〈與兄氷書〉:「歲星犯天闕,此復是天公憒憒,無皁白之徵也。」《晉書‧天文志下》】
卷四十一羊祜〈讓開府表〉:「德未為眾所服而受高爵,則使才臣不進;功未為眾所歸而荷厚祿,則使勞臣不勸。」
卷三十衛瓘〈與魏舒〉:「每與足下共論此事,日日未果,可謂瞻之在前,忽然在後矣[3]。」
卷三十三裴楷〈與石崇〉:「吾弟酒狂,海內足知。足下飲以狂藥,而反責之禮邪[4]?」
裴祗〈崇有論〉:「悠悠之徒,駭乎若兹之釁,而尋艱爭所緣。察夫偏質有弊,而睹簡損之善,遂闡貴無之議,而建賤有之論。賤有則必外形、遺制、忽防、忘禮,而無以為政矣。夫盈欲可損,而未可絕有也;過用可節,而未可貴無也。立言藉其虛無,謂之玄妙;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悖吉凶之禮,忽容止之表,棄長幼之序,漫貴賤之級。其甚者,至於裸裎,言笑忘宜。夫至無者無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於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謂心為無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須於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謂匠非有也。濟有者皆有也[5]。」【此樂令「名教中樂地」、王坦之〈廢莊〉、庾稚恭語王衍,皆為針砭時弊之謂。而〈論〉尤精無極太極之旨矣。】【又干寶〈晉紀總論〉「學者以莊老為宗」以下一節。此〈論〉論晉俗之弊最備。】
裴希聲〈侍中嵇侯碑〉:「夫君親之重,非名教之謂也。愛敬出於自然,而忠孝之道畢矣。」
石崇〈金谷詩序〉:「田十頃、羊二百口,鷄、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鷄、豬、鵝、鴨肯謂為「娛目歡心」,是古人朴處。】
〈奴券〉:「得一惡羝奴,名宜勤,身長九尺餘,力舉五千斤,挽五石弓,百步穿錢孔,性好讀書,欲使便病,不能奈何。」
卷三十四盧諶〈與司空劉琨書〉:「在木闕不材之資,處雁乏善鳴之分。蓋本同末異,楊朱興哀;始素終玄,墨翟垂涕。《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書非盡言之器,言非盡意之具矣。況言有不得至於盡意,書有不得至於盡言耶!」
〈尚書武強侯盧府君誄〉:「諶罪重五嶽,釁深四海,身不灰滅,延於家門。方今斬焉在疚,死亡無日,大懼先意遺烈,將墜乎地,罔極之哀,終不宣寫。是以忍在草士之中,畧撰平素之迹。竺生我君,天挺賢俊。(以下四言韵文)撰述遺迹,臨文煩冤。」《藝文類聚》四十八【*此實哀啓文現存之最古者。】
卷四十六傅玄:【休奕賦多而不精,絕無佳觀。據〈乘輿馬賦‧序〉,則劉先生的顱馬,乃向曹公廄內自選者,委棄瘦悴,特未聞妨主語。】
【〈七發〉以後仿作諸篇,詳見休奕〈七謨‧序〉。】
《傅子》【卷四十九】:「金以利用,錢以輕流,此二物飢不可食。」【《意林》卷五作楊泉《物理論》。】
【「入粟補吏,是賣官也。罪人以贖,是縱惡也。」】
「曹羲曰:『縶馴駒以縿絆,御悍馬以腐索。』今制民以輕刑,亦如死也。」【《意林》卷五楊泉《物理論》。】
「懸千金於市,市人不敢取者,分定也。委一錢於路,童兒爭之者,分未定也。」
「鴻毛一羽,在水而沒者,無勢也。黃金萬鈞,在舟而浮者,托舟之勢也。」
【「樹上懸瓠,非本實也。背上披裘,非脊毛也。此似而非。」】【《意林》卷五楊泉《物理論》。】
「漢末有管秋陽者,與弟及伴一人避亂,雨雪糧絕,謂其弟曰:『今不食伴,則三人俱死。』乃共殺之,得糧達舍。孔文舉曰:『秋陽愛先人遺體,食伴無嫌也。此伴非會友也。若管仲啖鮑叔,貢禹食王陽,此則不可[6]。向所殺者,猶鳥獸而能言耳。狸齧一鸚武,何足怪也?昔重耳戀齊女而欲食狐偃,叔敖怒楚師而欲食伍參,賢哲之忿,猶欲啖人,而況遭窮者乎?』【《意林》卷五楊泉《物理論》『傅子曰』:】聖人之道如天地,諸子之異如四時[7]。四時相反,天地合而通焉。」【《意林》卷五引此,作楊泉《物理論》。】【文舉議論,立異如此,毋怪為路粹所誣也。又如《三國志》傳注記其對曹公論武王以妲己賜周公(即東坡〈刑賞忠厚之至論〉「殺三」、「宥三」之所本,《誠齋詩話》則謂其實本《禮記》「獄成,有司告於王」云云[8])。】
「見虎一毛,不知其斑。道家笑儒者之拘,儒者嗤道家之放,皆不見本也。」
「劉向才學俗而志忠,劉歆才學通而行邪。」
【「桓譚書煩而無要,詞雜而旨詭。」】
【「人皆知滌其器,而莫知洗其心。」】
「逐兔之犬,終朝尋兔,不失其迹,雖見麋鹿,不暇顧也。」
【「西國胡人言:『蘇合香者,是獸便所作也。』中國皆以為怪,獸便而臭,忽聞西極獸便而香,則不信矣。」】
【「三亭九侯,定於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於一寸之目。天倉金匱,以别貧富貴賤。」】
「禰衡辯於言而刻於論,見劉表日,所以自結於表者甚至。稱其美盈口,而論表左右,不廢繩墨。於是左右因形而譖之。」
卷五十:「楊暨諫明帝伐蜀,帝曰:『卿書生,焉知兵事!』暨謙謝曰:『臣言誠不足采,侍中劉曄,先帝謀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曄與吾言蜀可伐。』暨曰:『可召質也。』曄至,終不言。後獨見,責帝曰:『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常恐昧夢漏洩,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詭道,不厭其密。陛下顯然露之,恐敵國已聞之矣。』於是帝謝之。曄出,責暨曰[9]:『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後牽之,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暨亦謝之,曄能應變持兩端如此。或惡曄於帝曰:『曄善伺上意趣而合之。陛下試與曄言,皆反意而問之,若皆與所問反者,是曄常與聖意合。復每問皆同者,曄之情必無所逃矣。』帝如言以驗之,從此疎焉。曄發狂,以憂死。」
「范先論杜畿曰:『既欲為虎,而惡食人肉,失所以為虎矣。』」
「傅巽目龐統為半英雄。」
「班固《漢書》,因父得成。遂沒不言彪,殊異馬遷也。」【《意林》卷五楊泉《物理論》。】
「人之涉世,譬如弈棊,苟不盡道,誰無死地,但不幸耳。」【《意林》卷五作楊泉《物理論》。】
【「郭林宗謂仇季智曰:『子嘗有過否?』季智曰:『暮飯牛,牛不食,摶牛一下。』」《意林》卷五】
【《法華玄義》。】
卷五十一傅咸〈小語賦〉:「景差曰『幺蔑之子,形難為象。晨登蟻埃,薄暮不上。朝炊半粒,晝復得釀。烹一小蝨,飽於鄉黨。』唐勒曰:『攀蚊髯,附蚋翼。我自謂重彼不極,邂逅有急相切逼。竄於針孔以自匿。』宋玉曰:『折薛足以為擢,舫粒糠而為舟;將遠遊以遐覽,越蟬溺以橫浮;若涉海之無涯,懼湮沒於洪流;彌數荀而汔濟,陟蟣蟻之崇邱。」
【〈羽扇賦〉:「吳人截鳥翼而搖風,既勝于方圓二扇。滅吳之後,翕然貴之。」】
〈櫛賦〉:「夫才之治世,猶櫛之理髮也。苟以理而委任,斯竭力而沒齒。」
【卷五十一、三見下。】
〈上書請詰奢〉:「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卷五十五袁準《正書》:「夫為政失道,可思而更也。兵者存亡之機,一死不可復生也。今有人於此,力舉重鼎,氣蓋三軍,一怒而三軍之士皆震,此亡國之兵也。夫有氣者,志先其謀,無策而徑往。」
「莊周太而不儉,重而畏禍[10]。」
「學莫大於博,行莫大於約。」
「吾嘗與陳茅息於鄴東門之外,見一老父,方坐而食,其子授之蒜,食畢有餘,欲棄則惜,欲持去則暑,遂盡食。於是火辛螫其腸胃,兩目盡赤。陳子笑之,吾謂之曰:『子之牛羊數千,而不敢食,天暑有暍死者,而後食之,病子之軀,亦猶是也。』」
「張子布荐諸葛亮於孫權,亮不肯留。人問其故,曰:『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語曰:歲在申酉,乞漿得酒;歲在辰巳,嫁妻賣子。」
卷五十六袁喬彥叔〈與褚裒解交書〉:「皇太后踐登正祚,臨御皇朝。將軍之於國,外姓之太上皇也。至於皇子近屬,咸有揖讓之禮,而況策名人臣,而交媟人父,天性攸尊,亦宜體國而重矣[11]。故友之好,請於此辭。平昔之交,與禮數而降;箕踞之歡,隨時事而替。雖欲虛詠濠肆,脫落儀制,其能得乎!」【此最得之,朱公叔絕劉伯宗,蓋不得已耳。】
【袁崧〈歌賦〉:「或似停而不留,或如疾而不馳。」】
卷五十八張華〈鷦鷯賦〉:「小鳥也,生於蒿萊之間,長於藩籬之下,翔集尋常之內,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淺體陋,不為人用;形微處卑,物莫之害。彼鷲鶚鵾鴻,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際,或託絕垠之外,翰舉足以沖天,觜距足以自衛。然皆負繒嬰繳,羽毛入貢。何者?有用於人也。」「其居易容,其求易給」;「伊兹禽之無知,何處身之似智?」「咸美羽而豐肌。故無罪而皆斃」;「蒼鷹鷙而受紲,鸚鵡慧而入籠」;「雖蒙幸於今日,未若疇昔之從容。」【能為此〈賦〉,而終不免橫死,固知言者不知,知者不行也。】
〈報雷煥〉:「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晉書‧張華傳》
〈與褚陶〉:「二陸龍躍於江漢,彥先鳳鳴於朝陽。自此以來,常恐南金已盡,而復得之於吾子。故知延州之德不孤,淵岱之寶不匱。」《世說‧賞譽篇》注
*卷五十九成公綏〈天地賦〉:「天地至神,難以一言定稱。故體而言之,則曰兩儀;假而言之,則曰乾坤;氣而言之,則曰陰陽;性而言之,則曰柔剛;色而言之,則曰玄黃;名而言之,則曰天地。」【參觀《履齋示兒編》一。】以上見《藝文類聚》。「歷觀古人,未之有賦。豈獨以至麗無文、難以詞贊」云云,以上見《晉書》本傳。【*此又在劉晝〈六合賦〉之前。】
〈嘯賦〉:「良自然之至音,非絲竹之所擬。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此又在孟嘉「肉勝絲、竹,近自然」之前[12]。】
卷六十孫楚〈笑賦〉:「亢洪聲於通谷,順長風以流響。氣參譚以相屬,若將頹而復往。或嚬蹙俛首,狀似悲愁,怫鬱唯轉,呻吟郁伊;或携手悲嘯,噓天長叫,遲重則如陸沈,輕疾則如水漂」,「信天下之笑林,調謔之巨觀也。」【僅形容其聲,殊不類笑賦。】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遂依邱陵積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無涯,假氣遊魂,迄於四紀。二邦合從,東西唱和,互相扇動,距捍中國。」
〈莊周贊〉[13]:「妻亡不哭,亦何所歡?慢弔鼓缶,放此誕言。殆矯其情,近失自然。」【參觀六十三。晉人知為此言者,正復不多也。】
〈原壤贊〉:「壤之輈張,絕滅禮教。實交仲尼,同機合奧。聖以之臧,俗以之笑。獨協區外,孰知其妙。」【此則翻案,援入道家,而仍託孔子之名。子荊又有〈尼父頌〉,亦稱孔子為:「皇矣尼父,聖哲之傑。德比天地,明齊日月。」】
〈反金人銘〉:「晉太廟左階之前,有石人焉。大張其口,而書其胸曰:我古之多言人也。無少言,無少事。少言少事,則後生何述焉?……胡為塊然,竹緘其口?自拘廣庭,終身叉手。」
孫統〈高柔集敘〉:「婚泰山胡母氏女,年二十。既有倍年之覺,而姿色清惠,近是上流婦人。柔家道隆崇,馳動之情既薄,又愛翫賢妻,便有終焉之志。尚書令何充取為冠軍參軍,僶俛應命,眷戀綢繆,不能相舍,相贈詩書,清婉辛切。」《世說‧輕詆篇》注
卷六十一孫綽【〈望海賦〉:「三餘孤戲,比目雙游。」《初學記》三十】
〈諫移都洛陽疏〉:「喪亂以來,六十餘年。……河洛丘墟,函夏蕭條,井堙木刊。……播流江表,已經數世。……雖北風之思,感其素心,……豈不以反舊之樂賒,而趣死之憂促哉!何者?……一朝拔之,……提挈萬里,逾險浮深,離墳墓,棄生業。」
〈表哀詩序〉:「予以薄祐,夙遭閔凶。天覆既淪,俯憑坤厚。」
卷六十二〈喻道論〉:「夫佛也者,體道者也。道也者,導物者也」;「毫釐之功,錙銖之釁,報應之期,不可得而差」;「陰謀之門,子孫不昌。三世之將,道家明忌」;「或難曰:報應之事,誠皆有徵。周孔之教,何不去殺?答曰:客達教聲,而不體教情。聖人無心於殺,殺固百姓之心耳。時移世異,物有薄淳。爰逮三代,刑網滋彰,至於君臣相滅,父子相害,吞噬之甚,過於豺虎。聖人知人情之固於殺,不可一朝而息,故漸抑以求厥中。猶蝮蛇螫足,斬之以全身;癰疽附體,決之以救命。議獄緩死,刑疑從輕。流涕授鋮,哀矜勿喜,仁愛之道盡矣。」「周、孔即佛,佛即周、孔,蓋外內名之耳。故在皇為皇,在王為王,佛者梵語,晉訓『覺』也。『覺』之為義,『悟物』之謂,猶孟軻以聖人為先覺。應世軌物,蓋亦隨時。周、孔救極,佛教明本,共為首尾,其致不殊。」「孝之為貴,貴能立身行道,永光厥親。結纓公朝,臨危授命,子道廢矣。而名注史筆,豈復以不孝為罪?故曰:『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明其雖小違於此,而大順於彼。佛之榮親,何孝如之?有二十部經,其四部專以勸孝為事。」《弘明集》三【晉人言道〔〈遂初賦〉:「余少慕老、莊」〕,興公獨重釋。〈遊天台賦〉〔玄仙靈、王子喬〕:「散以象外之說,暢以無生之篇。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已兼二氏。此篇首即譏俗士以為「至德窮于堯、舜,微言盡乎《老》、《易》」,獨標大雄氏。而其喻道之法,則又三教合一,援儒入釋之濫觴也。僅斤斤於因果,當是為流俗說法耳。】【《法藏碎金錄》、《魏書》。】
〈劉真長誄〉:「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
《孫子》:「海人與山客辨其方物。海人曰:『橫海有魚,額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里,旁蔭數國。』海人曰:『東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杖,釣魚為鮮,不足充餔。』」
「譙周說後主:『降魏可乎?』曰:『自為天子而乞降,先君正魏之篡,不與同天矣,推過於其父,俛首而事讎,可謂苟存哉。』」【孫盛〈魏氏春秋評〉亦斥周為「駑臣」,禪為「闇主」。】
「問雅俗,曰:『判風流,正位分,涇渭殊流,雅鄭異調,題帖分明,標榜可觀,斯可謂之雅俗矣。』」
【「藝妙者以入神。」】
【「急電無停光,疾雷無餘聲。」】
【*○○「大光明天者,燈燭何施焉。」】
卷六十三孫盛〈老聃非大賢論〉:「大賢次微,故與大聖而舒卷。……大賢庶幾,觀象知器,預襲吉凶。是以運形斯同,御治因應,對接羣方,終保元吉,窮通滯礙,其揆一也。但欽聖樂易,有待而享,欽冥而不能冥,悅寂而不能寂,以此為優劣耳。至於中賢、第三之人,去賢有間。……六經何嘗闕虛靜之訓、謙沖之誨哉?……左衽非玄化之所,孤遊非嘉遯之舉。……未有譸張避險,如此之遊也。……道之為物,唯怳與惚,因應無方,唯變所適。……是以洞鑒雖同,有無之教異陳,聖致雖一,而稱謂之名殊。自唐虞不希結繩,湯武不擬揖讓。……而伯陽以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逸民欲執今之有,以絕古之風。吾故以為彼二子者,不達圓化之道,各矜其一方者耳。」《廣弘明集》五【即以老子之矛,攻其盾耳。】
〈魏氏春秋評〉:「夫匿怨友人,前哲所恥。稅駕舊館,義無虛涕。苟道乖好絕,何哭之有!昔漢高祖失之於項羽,魏武遵謬於此舉(哭袁紹墓)。」
「魏自武王,暨於烈祖。三后之升,起自幽賤。本既卑矣,何以長世?」
「《易》之為書,窮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況弼以附會之辨,而欲籠統玄旨者乎?故其敘浮義則麗詞溢目,造陰陽則妙賾無聞。」
卷六十四〈老子疑問反訊〉【此尤攻《老》得間】(皆舉其自相矛盾之語,甚有蹈竅中隙者,如駁老既云「絕學無憂」,何以又云「善人不善人之師」、「吾將以為教父」?既曰「歸於無物」,何以又曰「其中有物」?既曰「執古之道,以御今有」,何以又曰「執者失之」?既曰「絕聖棄知」、「絕仁棄義」,何以又稱聖人「與善仁」?既曰「知希則貴」,何以又曰「聖人在天下,百姓注其耳目」[14]?較之孔子中和之詞「在家在邦必聞」、「不見善而無悶」、「人不知而不慍」,「既不以知多為顯,亦不以知少為貴。」【既曰「不可致詰,復歸於無物」,又曰「其中有像,其中有物」;既曰「執者失之,為者敗之」,又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廣弘明集》五
卷六十五嵇喜〈嵇康傳〉《魏志‧王粲傳》注。
嵇蕃〈答趙景真書〉:「遊眄春圃,情有秋林之悴;濯足夏流,心懷冬氷之慘。」
嵇紹〈敘趙至〉:「歸便就師誦書。蚤聞父耕叱牛聲,釋書而泣。師問之,答曰:『自傷不致榮華,而使老父不免勤苦。』」
「佯狂亡命,從先君(叔夜)遊,先君嘗謂之曰:『卿頭小而銳,瞳子白黑分明,視瞻停諦,有白起風。』」
嵇含〈弔莊周圖文〉:「帝壻王弘遠華池豐屋,廣延賢彥,圖莊生垂綸之象。畫真人於刻桷之室,載退士於進趣之堂。可謂託非其所,可弔不可讚也。」
「生處巖岫之居,死寄彫楹之屋。託非其所,沒有餘辱。」
張邈〈自然好學論〉:「在於幽室之中,睹烝燭之光,雖不教告,亦皎然喜於所見也。即使六藝紛華,名利雜詭,計而復學,亦無損於有自然之好也。」
卷六十六劉伶〈酒德頌〉:「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為一朝,萬㫷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迹,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15]。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有貴介公子,縉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奮袂攘襟,陳說禮法。先生於是方銜杯漱醪,枕麴藉糟。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見太山之形。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上半節蓋從步兵〈達莊論〉、〈大人先生論〉來。】
華嶠〈譜敘〉:「歆少以高名。漢亂避世,遇一丈夫獨行,願得與俱,同志皆哀欲許之。歆獨曰:『不可。今已在危險之中,無故受人,不知其義。』眾不忍,卒與其同行。此丈夫中道墮井,皆欲棄之。歆曰:『已與俱矣,棄之不義。』出之而別。」
「整衣冠……江南號之為『華獨坐』。文帝受禪,……歆以形色忤時,徙為司徒而不進爵。魏文帝久不懌,以問尚書令陳羣曰:『我應天受禪,……不人人欣喜,形於聲色,而相國(歆)及公獨有不怡者,何也?』羣起離席長跪曰:『臣與相國曾臣漢朝,心雖悅喜,義形其色,亦懼陛下實應且憎。』」
卷六十七趙至〈與嵇茂齊書〉:「昔李叟入秦,及關而歎;梁生適越,登岳長謠。夫以嘉遯之舉,猶懷戀恨,況乎不得已者哉!」
「又北土之性,難以託根。今將植橘柚於玄朔,蒂華藕於修陵矣。」
「飄颻遠遊之士,託身無人之鄉。總轡遐路,則有前言之艱;懸鞍陋宇,則有後慮之戒。」
「若乃顧影中原,憤氣雲踴;哀物悼世,激情風烈。蹴崑崙使西倒,蹋太山令東覆。」
「吾子翱翔倫黨之間,弄姿帷房之裏,豈能與吾同大丈夫之憂樂者哉!」
卷六十九夏侯湛〈抵疑〉:「逐巧點妍,嘔喁辯佞。」
「燎原之烟,彌天之雲,噓之不益其熱,噏之不減其氣。」
〈東方朔畫贊〉。
【孝若有(六十八)〈春可樂〉、〈秋可哀〉二賦,又《晉書》本傳有〈昆弟誥〉,全放《尚書》為之,疏達於王莽。較之蘇綽之作,正如驂靳。亦多駢語,如「古之載於訓籍,傳於《詩》、《書》」、「探賾索隱,鈎深致遠」、「緝和我七子,訓諧我五妹」等等。】
卷六十九《新論》[16]:「爪生於肉,去爪而肉不知。」
卷七十譙周〈仇國論〉:「因餘之國小,而肇建之國大。……有高賢卿問於伏愚子,曰:『諺曰:「射幸數跌,不如審發。」是故智者不為小利移目,不為意似改步。』」
《法訓》:「一產二子者,當以後生者為兄,言其先胎也。答曰:『此野人之鑿語也。君子不測暗,安知胎之先後?』」《御覽》360又 361
郤正〈姜維論〉:「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不奢不儉,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非以激貪厲濁,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
李密〈陳情事表〉:「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煢煢獨立,形影相弔。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卷七十一陳壽〈上諸葛氏集表〉:「亮容貌甚偉」;「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吏不容奸,人懷自厲」;「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孟子曰:『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參觀《曝書亭集》卷五十九〈陳壽論〉,又靳榮藩《綠溪語》、《癸巳存稿》卷七:「《魏書‧李苗傳》苗讀《蜀志》至魏延請出長安,諸葛不許,太息謂:『亮無奇計。』陳壽謂『奇謀為短』之證。」】
皇甫謐【〈讓徵聘表〉:「久嬰篤疾,右脚偏小。」】
【〈答辛曠書〉:「密雲雖興,枯木難植。……虛想之積,過於陵阜。」】
〈篤終論〉:「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無不之,故氣屬於天;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尸藏於地。是以神不存體,則與氣升降;尸不久寄,與地合形。形神不隔,天地之性也;屍與土并,反真之理。衣裳所以穢屍,棺槨所以隔真。如魂有知,則人鬼異制,黃泉之親,死多於生,必將備其器物,用待亡者。如其無知,則空奪生用,而啟奸心。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而大為棺槨,備贈存物,無異於埋金路隅,而書表於上也。」【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始。】*「吾本欲露形入阬,以身親土。土與地平,還其故草。」
【〈三都賦序〉:「二國之士,各沐浴所聞。家自以為我土樂,人自以為我民良。」】【*〈三都賦序〉謂作賦所言物產土風「披圖而校,案記而驗」云云,足為艾千子、袁隨園張目。】
*卷七十二管辰〈敘管輅〉:「自言與此五君共語,使人精神清發,昏不暇寐。自此以下,殆白日欲寢矣。」*(輅不但卜,亦能相,故〈敘〉有言:「觀骨形而審貴賤,覽形色而知生死,許負、唐舉不過」云云[17]。)
向秀〈思舊賦〉:「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
〈難養生論〉:「生之為樂,以恩愛相接,燕婉娛心,榮華悅志,宣五情,達性氣。若離親棄歡,約己苦心,欲積塵露,以望山海。縱少有所獲,則顧影尸居,與木石為鄰。不病而自災,無憂而自默,無喪而疏食,無罪而自幽。追虛徼幸,功不答勞。長生且猶無歡,況以短生守之邪?」
卷七十三劉弘〈下荊部教〉:「太康已來,天下無虞,遂共尚無為,貴談莊、老。少有說事,外託論公務,內但共談笑。今即同舟而載,安可不人人致力邪?」《文選‧晉紀總論》注
卷七十四左思〈三都賦序〉:「夫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升高能賦者、頌其所見也。辯物居方,歸諸訓詁。」【與士安〈序〉參觀。】
【〈白髮賦〉:「白髮將拔,惄然自訴:『願戢子之手,攝子之鑷。』」】
卷七十五郭沖〈條諸葛亮五事〉(《蜀志》傳注引王隱《蜀記》言,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踰管、晏。條其五事,論者不能難。屯于陽平空城計在內)。【一、「嚴刑峻急,刻剝百姓」;二、「曹公遣刺客見劉備,方得交接。……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故劉乃越牆而走。」】
【〈疾愈賦〉[18]:「校朝夕其未殊,驗朔望而減本。」】
【77 摯虞〈新婚箴〉:「結髮之麗,不同偕老。」】
*卷七十七摯虞〈文章流別論〉:「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今之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情義為主,則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為本,則言富而辭無常矣。文之煩省,辭之險易,蓋由於此。夫假象過大則與類相遠,逸辭過壯則與事相違,辯言過理則與義相失,麗靡過美則與情相悖。」【按有主腦與無主腦之別。】
「古之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古詩率以四言為體,而時有一、二句,雜四言之間,後世演之,遂以為篇。三言如『振振鷺、鷺於飛』,五言如『誰謂雀無角』,六言如『我姑酌彼金罍』,七言如『交交黃鳥止於桑』,九言如『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援鶉堂筆記》卷 37 引何義門云:「偏檢各本,皆云:『〈泂酌〉三章,章五句』,則以為二句也。顏延之云:『詩體本無九字者,將由聲度,闡緩不合金石。仲冶之言,未可據也。』」《茶香室三鈔》十五、黃生《義府》。】
「〈七發〉造於枚乘。不沒諷諭,流廣義變,率有詞人淫麗之尤矣。」
卷七十九楊濟〈又與傅咸書〉:「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廣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為快耳!」《晉書‧傅咸傳》
虞溥〈獎訓學徒詔〉:「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卷八十張敏〈頭責子羽文〉:「怪諸賢既已在位,曾無伐木嚶鳴之聲,甚違王貢彈冠之義。故因秦生容貌之盛,為頭責之文以戲之,并以嘲六子焉:吾託子為頭,萬有餘日矣。每遨遊市里,行者辟易,坐者竦跽,或言將軍,故我形之足偉也。子冠冕不戴,金銀不佩」;「此數子者,或口如含膠飴。」
卷八十一陸喜〈自敘〉:「劉向省《新語》而作《新序》,桓譚詠《新序》而作《新論》。予不自量,感子雲之《法言》而作《言道》,真所謂忍愧者也。」
【陸玩〈與王導牋〉:「僕雖吳人,幾為傖鬼。」】【陸玩因食酪致病,〈與王導箋〉云:「僕雖吳人,幾為傖鬼。」】
【虞聳〈穹天論〉:「天形如鷄子幕。」虞昺〈穹天論〉:「天形如笠。」】
卷八十二虞喜《志林》:「呂岱戒諸葛恪曰:『世方多難,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夫子謂季文子:「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魏人伐蜀,費禕時為蜀元帥,荷國任重,而與來敏圍棋,意無厭倦。敏臨別謂禕:『君必能辦賊者也。』言其明略內定,貌無憂色,況長寧以為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且蜀為蕞爾之國,而方向大敵,何可矜己有餘,晏然無戚?斯乃性之寬簡,不防細微,卒為降人郭脩所害。」【*可見謝安事真幸耳。】
卷八十三謝安〈遺王坦之書〉《晉書‧王坦之傳》:「常謂君粗得鄙趣者,猶未悟之濠上邪?故知莫逆未易為人。」
〈與支遁書〉《高僧傳》四:「人生如寄耳,頃風流得意之事,殆為都盡。終日戚戚,觸事惆帳。惟遲君來,以晤言消之,一日當千載耳。」【*《巵林‧補‧本朱》[19]。】
謝萬〈八賢論〉:《世說‧文學篇》注引「萬作〈八賢論〉,四隱四顯,以處者為優,出者為劣」。
索靖:《閣帖》載索靖諸〈書〉,皆自稱「君白」,文亦作意為偶體,非晉人書札常態也。
卷八十六仲長敖〈覈性賦〉【Theriophily】[20](假荀卿與李斯、韓非對答之說,以明人性之惡,有云:「裸蟲三百,人最為劣。爪牙皮毛,不足自衛。唯賴詐偽,迭相嚼齧。總而言之,少堯多桀」;「周孔徒勞,名教虛設」;「納眾惡,距群善。方寸地,九折坂」)。【「但見商鞅,不聞稷契」;「周孔徒勞,名教虛設」;「李斯歌曰:『納眾惡,距群善。方寸地,九折坂』」《藝文類聚》二十一】
卷八十七束皙〈貧家賦〉:「煮黃當之草萊,作汪洋之羹饘;釜遲鈍而難沸,薪鬱絀而不然。」
〈餅賦〉:「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行人失涎於下風,童僕空嚼而斜眄。擎器者呧唇,立侍者乾咽。」【《癸巳存稿》卷十〈麵條古今名義〉謂此「乃今之扢搭湯或片兒湯。」《蘿藦亭札記》卷八。】【盧抱經《龍城札記》云:「向讀《樓攻媿集》,有『米纜』二字甚新。今見陳造《江湖長翁集》云:『予以病愈不食麵,此所嗜也,以米𥽏代之(「厥初木禾種,移殖雲水鄉。粉之且縷之,一縷百尺彊」)。』」】
卷八十八賀循〈報虞預書論楊方〉:「如方者乃荒萊之特苗,鹵田之善秀。姿質已良,但沾染未足耳。移植豐壤,必成嘉穀。」
卷八十九王沉〈釋時論〉《晉書‧文苑傳》:「有氷氏之子者,出自沍寒之谷,過而問塗。〔東野〕丈人曰:『子奚自?』曰:『自涸陰之鄉。』『奚適?』曰:『欲適煌煌之堂。』丈人曰:『入煌煌之堂者,必有赫赫之光。今子困於寒而欲求諸熱,無得熱之方』」;「今則不然。宴安守平。百辟君子,奕世相生,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德無厚而自貴,位未高而自尊。眼罔向而遠視,鼻𪖷𪖐而刺天」;「談道義以為俗生,論政刑以為鄙極。高會曲宴,惟言遷除消息。官無大小,問是誰力。」【*亦本〈賓戲〉、〈解嘲〉來,而易解為諷,可見晉時風俗之弊。】
卷八十九陳頵〈與王導書〉:「莊、老之俗,傾惑朝廷。養望者為弘雅,政事者為俗人。王職不恤,法物墮喪。」
卷九十潘岳〈秋興賦〉:「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21]。」
【〈寒賦〉二句引《御覽》三十四(「夜漫漫以攸攸兮」云云),即〈寡婦賦〉中語。】
〈悼亡賦〉:「吾聞喪禮之在妻,謂制重而哀輕。既履冰而知寒,吾今信其緣情。」
〈閒居賦〉:「和長輿論余,謂拙於用多。稱多則吾豈敢,言拙信而有徵。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終優遊以養拙。」
〈笙賦〉:「歌曰:『棗下纂纂,朱實離離。宛其落矣,化為枯枝。人生不能行樂,死何以虛諡為!』」
【卷九十二〈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序〉(《御覽》九百七十〉)與九十四潘尼〈安石榴賦‧序〉(《藝文類聚》八十六〉)同。】
【〈射雉賦〉:「鯨牙低鏃,心平望審。毛體摧落,霍若碎錦。」】
【92〈楊仲武誄〉:「披帙散書,屢睹遺文。有造有寫,或草或真。執玩周復,想見其人。」】
【古誄皆頌德抒哀,安仁始紀言紀事,如〈夏侯常侍誄〉載對答可知。】
【卷九十五顧榮〈與楊彥明書〉:「吾為齊王主簿,恆慮禍及,見刀與繩,每欲自殺,但人不知耳。」】
卷九十六陸機〈述思賦〉:「嗟余情之屢傷,負大悲之無力。」
〈豪士賦〉:「循心以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務者繫乎彼。存夫我者,隆殺止乎其域;繫乎物者,豐約唯所遭遇。落葉俟微風以隕,而風之力蓋寡;孟嘗遭雍門而泣,而琴之感以末。何者?欲隕之葉,無所假烈風;將墜之泣,不足繁哀響也」;「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恃。」
【〈遂志賦‧序〉論崔、馮、班、張諸家〈顯志〉、〈幽通〉諸作。】
〈歎逝賦〉:「余年方四十,而懿親戚屬,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共游一塗,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盡。以是思哀,哀可知矣!」
【「人何世而勿新?世何人之能故」;「信松茂而柏悅,嗟芝焚而蕙嘆。苟性命之勿殊,豈同波而異瀾?」】
「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樂隤心其如忘,哀緣情而來宅。託末契於後生,余將老而為客。」
〈文賦〉:「每觀才士之所作,輒有以得其用心。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情瞳矓而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選義案部,考辭就班」;「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或詞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詞之有條,必待兹而效績。」】【卷九十七:「譬偏絃之獨張,猶絃么而徽急。」】【「雅而不艷。」】【「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思風發於胸臆,意泉流於唇齒。」】【*「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兹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癸巳存稿》卷十二:「〈文賦‧序〉『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謂』當在『他日』前,意言〈賦〉之所陳,知之非難,而才力難副,冀他日驗之耳。『警策』之『策』,篇本編冊也。注謂『馬策』,以文喻馬,大誤!」】
【九十七〈羽扇賦〉(「宋玉、唐勒操白鶴之羽為扇,諸侯皆笑,玉陳詞曰」)。】
〈與弟雲書〉:「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
〈演連珠〉:【「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
「覽影偶質,不能解獨;指迹慕遠,無救於遲。」
「烟出於火,非火之和;情生於性,非性之適。故火壯則烟微,性充則情約。」
「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沈寒凝海,不能結風。」
卷一百二陸雲〈與兄書〉:【「久不作文,多不悅澤。兄為小潤色之,可成佳物」;「往日論文,先詞而後情,尚潔而取不悅澤」;「雲作雖時有佳語,見兄作又欲成貧儉。」(《文心雕龍‧定勢篇》引「尚潔」作「尚勢」,是也。)】
【「兄文章已自行天下,多少無所在。」(按《漢書‧翟方進傳》:「言遲疾無所在。」】
【「〈文賦〉甚有詞,綺語頗多。文適多體,便欲不清,不審兄呼爾不?」】
【「真令人怖,不當復道作文。」】
「君苗見兄文,輒云欲燒筆硯。」
「憶兄常云:『文後成者,恆謂之佳。』」(皆談藝論文語。古來兄弟間書牘,切磋觀摩如此者蓋少,亦病機文章過繁多【「兄文方當日多,但文實無貴於為多,多而如兄文者,人不饜其多也」】。)
一百三〈答車茂安書〉:「(說鄮縣土地之快)昔秦始皇至尊至貴,四方奇麗,無所不有,猶以不如吳會也。」【一百九車永〈答書〉云:「足下此書,足為典誥。舉家大小,豁然忘愁。恐有其言,能無其事耳。」】
〈盛德頌〉(上漢高祖,即休文〈通天臺〉之意也[22])。
卷一百五【黃章〈龍馬賦〉:「骨騰肉飛。」】
【*閻纘〈陳宜選擇東宮師傅〉:「五日一朝,於敬既簡,於恩亦疏,易致構間。故曰:『一朝〔音招〕不朝,其間容刀。』」山谷《豫章集》卷 14〈東坡真贊〉:「一日不朝,其間容戈。」】
【木華〈海賦〉:「其為廣也,其為怪也,宜其為大也」;「波如連山,乍合乍散。」】
張輔〈名士優劣論〉(管、鮑優劣)(馬、班優劣):「遷詞約而事舉,敘三千年,唯五十萬言;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遷造創,固因循。」(劉、武優劣)(諸葛孔明、樂毅優劣)。
【衛權〈三都賦略解序〉《魏志‧衛臻傳》注,於為注了無發明,直為塵穢紙墨,不合傳寫。】
【一百七曹毗〈神女杜蘭香傳〉:「戒張碩曰:『不宜露頭宿。』」】
一百七張韓〈不用舌論〉:「論者以為捲舌翕氣,安得暢理,余以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天何言哉!』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是謂至精,愈不可聞。」《世說‧文學篇》注
一百八劉琨〈答盧諶書〉:「昔在少壯,未嘗檢括。遠慕老莊,近嘉阮生。怪厚薄何從而生,哀樂何由而至。自頃國破家亡,親友凋殘。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排終身之積慘,求數刻之暫歡。譬由疾疢彌年,而欲以一丸銷之,其可得乎?」
卷一百九歐陽建〈言盡意論〉:「有雷同君子問於違眾先生曰:『世之論者,以為言不盡意。先生以為不然,何哉[23]?』先生曰:『夫天不言而四時行焉,聖人不言而鑒識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圓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以彰。然則名之於物,無施者也;言之於理,無為者也【Croce】。而古今務於正名,聖賢不能去言,何也?誠以理得於心,非言不暢;物定於彼,非言不辯。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稱也。欲辯其實,則殊其名;欲宣其志,則立其稱。名逐物而遷,言因理而變。猶聲發響應,形存影附,不得相與為二矣。苟其不二,則言無不盡矣,吾故以為盡矣。』」《世說‧文學篇》注
【一百十一陶侃〈與王導書〉:「郭默殺方州,即用為方州。害宰相,便為宰相乎?」(《晉書》本傳)】
卷一百十一陶潛〈閑情賦〉:「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髮而為澤,刷玄髩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序〉雖自言學張衡〈定情〉、蔡邕〈靜情〉之作,而其中諸願,皆深轉一層,以明雖願償而仍未足。心思細析,遠過兩人。】【《魯岩所學集》卷一[24]。】
【〈歸去來兮詞〉:「瓶無儲粟」;「飢凍雖切,違己交病。」】
〈與子儼等書〉:「開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桃花源記〉:「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讀史述〉:「哀矣韓生,竟死說難。」
〈孟府君傳〉:「褚褒問庾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卿但自覓。』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邪』」;「好酣飲,逾多不亂,至於任懷得意,融然遠寄,傍若無人。桓溫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此淵明自道酒趣也。】又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近自然。』」
〈八儒〉【「潔淨精微之儒」公孫氏,《曝書亭集》有考】、〈三墨〉。
*卷一百十三魯褒〈錢神論〉:「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之為言,泉也,其源不匱。無遠不往,無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勞講肄。厭聞清談,對之睡寐。見我家兄,莫不驚視」;「有錢可使鬼,而況人乎」;「天有所短,錢有所長。相祿貴賤,皆在乎錢。天何與焉?」【卷五十九成公綏〈錢神論〉:「路中紛紛,行人悠悠,載馳載驅,唯錢是求。朱衣素帶,當塗之士,愛我家兄,皆無能已。諺曰:『錢無耳,何可闇使?』」(本段亦見此〈論〉中。)】
一百十七《抱朴子》佚文:「閹官無情,不得謂貞;倡獨不飲,不可謂廉。」
「蔡伯喈得《論衡》,愛玩獨秘。諸儒覺其談論更遠,嫌得異書,搜求帳中,果得數卷。伯喈曰:『惟與爾共之,勿廣也。』」
(極尊二陸。)【「嵇君道曰:『每讀二陸之文,未嘗不廢書而嘆,恐其卷盡。』」】
【「頭蝨著身,稍變而白;身虱著頭,漸化而黑。玄素無定質。」(《酉陽雜俎》)】
【*〈江賦〉:「王珧海月,土肉石華。」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25]:「揚帆采石華,挂席拾海月。」】【郭璞〈江賦〉:「有龜六眸。」】
一百二十一郭璞〈注山海經敘〉:「物不自異,待我而後異,異果在我,非物異也。胡人見布而疑,越人見𦋺而駭。不怪所可怪,則幾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
【〈爾雅敘〉:「擁篲清道,企望塵躅。」】
【一百二十三〈竫人贊〉:「四體取足,眉目才了。」(小人,焦僥類也。)】
一百二十四孔衍〈在窮記〉(不全,《御覽》、《書鈔》、《藝文類聚》引四則耳。記遭寇亂困頓事。題目好。衍字舒元)。
*一百二十五范甯〈穀梁傳集解序〉:「左氏艷而富,其失也誣」;「嚴霜夏墜,從弟彫落。」
〈王弼何晏論〉:「虛浮相扇,儒雅日替。二人之罪,深於桀紂。桀紂暴虐,正足以滅身覆國,為後世鑑戒耳。豈能迴百姓之視聽哉?」【《水經注》卷二十二:「俊者所以智勝羣情,辨者所以文身袪惑,夷甫雖體荷㑺令,口擅雌黃,汙辱君親,獲罪羯勒,史官方之華、王,諒為褒矣。」】【學說殺人見日記十月二十日。】
一百二十六孔羣〈與親友書〉:「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不足了麴糵事。」
【干寶〈晉紀總論〉略師〈辨亡〉、〈過秦〉之意,而高掌遠蹠,包羅萬象,可抵 Decline &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26]。惟 Gibbon 亦僅覘事抒感,無此提綱。(Chap. XXXIX 末:“General Observations on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West” 略可擬。)】
*一百三十四習鑿齒〈與謝侍中書〉又〈與燕王書〉(皆言北人采紅藍花作烟支,故匈奴妻名「閼氏」,謂可愛如烟支也)。
【〈與桓秘書〉:「五月三日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西望隆中,想臥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高;南眷城邑,懷羊公之風。」】
〈晉承漢統論〉:「魏未曾為天下之主,未始為一日之王。暫制數州,威行境內而已」【《癸辛雜識》後集「正閏」條。】【《援鶉堂筆記》卷十三謂:「『正統』之論,或謂本於《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及隱元年『大一統』也,撮為『正統』之名。」】【《瞥記》卷三。】
【一百三十五顧愷之〈與殷仲堪箋〉:「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一百三十七戴逵【Lucian】〈放達為非道論〉:「古人未嘗言名教之體者何?達其旨故也【Bantham】。達其旨,故不惑其迹。若元康之人,可謂好遁迹而不求其本,故有捐本徇末之弊,舍實逐聲之行。猶美西施而學其顰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徒貴貌似,如紫亂朱。鄉原似中和,所以亂德;放者似達,所以亂道。然竹林之為放,有疾而為顰者也,元康之為放,無德而折巾者也。儒家尚譽者,本以興賢也,其弊必至于末偽。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其弊必至于本薄。」【安道雅慕七賢,而為此語,世風之薄可知。而竹林諸公,若山濤輩,豈偽名士所及乎?惟王戎則不免鄙俗,屠氏《鴻苞》言之最妙。】
〈釋疑論〉(力駁善惡報施不喪之說):「史遷『天之報施善人,何如哉』、荀悅『飾變詐而為奸詭者,自足乎一世之間,守道順理者,不免飢寒之患』皆疑之於前[27]。夫以天地之元遠,陰陽之廣大,人在其中,其唯稊米之在太倉,毫末之於馬體哉?而匹夫之細行,人事之近習,一善一惡,皆致冥應,欲移自然之彭殤,易愚聖於朱舜,此之不然,良可識矣。積善餘慶,積惡餘殃之談,所以勸教耳。然君子行己處心,豈可須臾忘善?何期報應乎?」【「釋疑」一語,尤見卓識。】
〈竹林七賢論〉:「嵇康友呂安,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
「籍之抑渾,以渾未識己之所以為達也。後咸兄子簡,自居曠達,父喪,食黍臛,以致清議,竹林風雖高,而禮教尚峻,迨元康中,遂至放蕩越禮。樂廣譏之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迨於此?』」
【「劉伶曰:『鷄肋不足以安尊拳」;「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籍與王戎父渾俱為尚書郎。每造渾,坐未安,輒曰:『與卿語。不如與阿戎語。』」
【「舊俗七月七日法當曬衣,諸阮庭中爛然錦綺。咸乃豎長竿,掛大布犢鼻褌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復爾爾。』」】
卷一百三十八張湛〈嘲范甯〉:「此方云:『用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長服不已,洞見牆壁之外。」《晉書‧范甯傳》
【*張璠〈易集解序〉:「蜜蜂以兼采為味。」《書鈔》一百四十七《全宋文》17 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繪事以衆色成文,蜜蜂以兼采為味。」】
謝敷〈安般守意經序〉:「意者,眾苦之萌。彈指之間,九百六十轉;一日一夕,十三億想。」
弘君舉〈食檄〉(此真食譜之祖矣【烝魚、鷄、豚「色如玳瑁,骨解肉離」】。見《書鈔》、《御覽》,存五節。有作饌法,如云:「催廚人來作茶餅,當用輕羽,拂取飛麵」云云)。
卷一百四十羊孚〈雪贊〉:「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暉。」
卷一百四十三劉謐之(謐之當是一俳諧之士,其〈寵郎賦〉、〈與天公牋〉【自訴困苦】二文皆不全,而皆滑稽可笑)。【〈寵(一作龐)郎賦〉:「坐上諸君子,各各明君耳。聽我作文章,說此河南事。」「頭戴鹿心帽,足著狗皮靴。面傅黃灰澤,髻插蕪菁花。男女四五人,皆如燒蝦蟆。」】
【又晉文見後。】
────────────────
《全宋文》[28]:
卷八明帝〈立晉熙王嗣詔〉(論晉熙太妃嚴酷事)。
〈與諸方鎮及大臣詔〉:「休仁坐生嫌畏,每值宵,輒語左右云[29]:『我已復得今一日。』」
卷九〈暴吳喜罪〉:「軍中諸將,非刼便賊。惟云賊何須殺,但取之,必得其用。雖復羸弱,亦言健兒可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皆喜爪牙,豈關於國」;「畏者唯我一人。使吾四月中疾患不得治力,天下豈可有喜一人?」
卷十五范曄〈獄中與諸甥姪書〉:「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盡。口機不調利,以此無談功。至於所通解處,皆自得之於胸懷耳。」
*「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Dante】。常謂情志所託,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謂頗識其數,嘗為人言,多不能賞。性別宮商,識清濁,斯自然也。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即沈約「闇與理合,非由思至」。】
「但多公家之言,少於事外遠致。以此為恨,亦由無意於文名故也。」
「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合者往往不減〈過秦論〉。已方班氏所作,非但不媿之而已。」【參觀《墨莊漫錄》卷六、《變雅堂文集‧自序》。】
「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
【*「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耳。然至於一絕處,亦復何異耶?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無極。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
〈和香方序〉:「麝本多忌庾炳之,過分必害。沉實易和自比,盈斤無傷。零藿虛燥何尚之,詹唐黏濕沈演之。甘松、蘇合、安息、鬱金,竝被珍於外國,無取於中土慧琳。棗膏昏鈍羊玄保,甲煎淺俗徐湛之,非惟無助於馨烈,乃當彌增於尤疾也。」
卷十六臧質〈答魏主拓跋燾書〉:「爾自恃四脚,屢犯國疆。冥期使然,非復人事,爾自送死。即時春雨已降,四方大眾雲集。爾但安意攻城莫走。糧食闕乏,當出廩相飴,得所送劍刀,欲令我揮之爾身邪?」
卷十九王微〈與江湛書〉:「無假長目飛耳」;「嘗謂:『生遭太公,將即華士之戮;幸遇管叔,必蒙僻儒之養』」;「凡此數者,君必居一。雖假天口於齊駢,藉鬼說於周季,終不能為之辭矣」;「今有此書,非敢叨擬中散,誠不能顧影負心,純盜虛聲,所以綿絡累紙,本不營尚書虎爪板也[30]。」【江舉王為吏部郎,故致書云云。冗散鈎格,遜叔夜書遠甚。〈報何偃書〉亦刻意學嵇康。】
〈與從弟僧綽書〉:「文詞不怨思抑揚,則流淡無昧。」
【〈報何偃書〉:「口吃不能劇讀。至二十左右,方復就觀小說,往來者見牀頭有數帙書,便言學問,試就檢,當何有哉。」】
〈以書告弟僧謙靈〉:「吾素好醫術,不使弟得全。尋思不精,致有枉過,痛酷奈何!吾罪奈何!」
【〈遺令〉:「常所彈琴,置牀上,何長史來,以琴與之。」】
卷二十宗炳〈寄雷次宗書〉:「昔與足下,共於釋和尚慧遠間,面受此義《喪服經》,今便題卷首稱雷氏乎。」《高僧傳》六
*〈書山水序〉:「夫崑崙之大,曠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里,則可圍於寸眸」;「今張綃素以遠映。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31]。嵩華之秀,玄牝之靈,皆可得之於一圖矣。應目會心,神超理得,雖虛求幽巖,何以加焉?」《歷代名畫記》【王微〈報何偃書〉:「性知畫繪,兼山水之愛。」卷 29 雷次宗〈與子侄書〉:「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歡。」卷 32 謝靈運〈與廬陵王義真牋〉:「會境既豐山水。」卷 33〈遊名山志〉:「夫衣食人生之所資,山水性分之所適。」(《晉文》27 王獻之。)卷55 虞龢〈上明帝論書表〉:「臣謝病東臯,游玩山水。」】
卷二十一〈明佛論〉[32]:「孔、老、如來,雖三訓殊路,而習善共轍。」
【「若輩得侍左右,自謂勢擅狐鼠,理隔薰掘[33]。」】
卷廿五鄭鮮之〈神不滅論〉:「夫形神混會,雖與生俱存,至於粗妙分源,則有無區異。夫形也,五臟六腑,四肢七竅,相與為一,故所以為生。當其受生,則五常殊授,是以肢體偏病,耳目互缺,無奪其為生。一形之內,其猶如兹,況神體靈照,妙統眾形。一體所資,肌骨則痛癢所知,爪髮則知之所絕。」
「因薪則有火,無薪則無火。薪所以生火,而非火之本。若待薪然後有火,則燧人之前,其無火理乎。」
卷廿八何尚之〈劾庾炳之〉:「一客姓夏侯,詣炳之,炳之問:『有好牛不?』云:『無。』問:『有好馬不?』又云:『無。政有佳驢耳。』炳之便答:『甚是所欲。」
卷二十九荀赤松〈奏劾顏延之〉延之買人田,不肯還值:「昧利苟得,無所顧忌。交遊闒茸,沉迷麴糵。外示寡求,內懷奔競。預宴班觴,肆罵上席。山海含容,每存遵養。愛兼雕蟲,未忍遐棄。聞聲問過情,孟軻所恥,況聲非外來,問由己出。高自比擬,客氣虛張。」
雷次宗〈與子姪書〉:「及今耄未至惛,衰不及頓,尚可厲志於所期,縱心於所託,玩歲日於良辰,偷餘樂於將除。汝等年各成長,冠娶已畢。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見關。子平之言,可以為法。」
卷卅一謝靈運【見後】〈山居賦〉(自作註)。
〈江妃賦〉[34]:「小腰微骨,朱衣皓齒。兩宜歡顰,俱適華素。」(王弘彈謝靈運云:「靈運力人桂興。淫其嬖妾。殺興江涘。棄尸洪流。事發京畿。播聞遐邇。」是顏、謝私德皆可議。)【謝客文如其詩,皆密硬無韵,貌似古練耳。】
【卷三十二〈答弟書〉:「前月十二日至永嘉郡,其蠣不如鄞縣,車螯亦不如北海。」】
卷卅三〈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應瑒:「流離世故,頗有飄薄之歎。」平原侯植:「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遊,然頗有憂生之嗟。」】
【謝莊〈月賦〉:「涼夜自淒,風篁成韻。」】
卷卅八顏延之〈陶徵士誄〉:「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愈見其默。」
卷卅九王玄謨〈報南郡王義宣書〉:「枉書見招。此則丹心微款,未亮於高鑑,始悟知己之為難也」;「有臣則欲其忠[35],誘人而導諸逆,君子忠恕,其如是乎?夫挑妾者愛其易,求妻則敬其難。若承命如響,將焉用之?」
孟靈休〈與何勖書〉:「劉邕向顧見噉,遂舉體流血(嗜痂事)。」
【劉瑀〈與親故書〉[36]:「朱修之三世叛兵,一旦居荊州青油幕下,作謝宣明面見。」】
卷四十何勖〈與江夏王義恭牋〉:「承復須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犢鼻。」
【何長瑜〈寄何勖書〉:「陸展染鬚髮,欲以媚側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卷四十六鮑照〈蕪城賦〉:「白楊早落,塞草前衰。稜稜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黃埃。」
【〈舞鶴賦〉:「將興中止,若往而歸。」】
卷四十七〈登大雷岸與妹書〉:「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寫景忽言物競,大似 Romain Rolland: Le Buisson ardent】;「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寒蓬夕卷,古樹雲平。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苎蒿攸積,菰蘆所繁。栖波之鳥,水化之蟲,以智吞愚,以強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思盡波濤,悲滿潭壑」;「若華夕曜,傳明散彩,赫似絳天。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
卷四十八周朗〈上書獻讜言〉[37]:「殺人之日有數途,生人之歲無一理,不知復百年間,將盡以草木為世邪?」【「逮至婢豎,皆無定科,一婢之身,重婢以使,一豎之家,列豎以役。」】
卷五十五虞龢〈上明帝論書表〉(過庭《書譜》半本是)[38]。
*虞通之〈為江斆讓尚公主表〉:「自晉氏以來,配尚王姬者,王敦懾氣,桓溫斂威,真長佯愚以求免,子敬灸足以違詔,王偃倮露於北階,何瑀投軀於深井,謝莊殆自同於矇瞍,殷沖幾不免於彊鉏。彼數人者,非無才意,而勢屈於崇貴,事隔於聞覽,吞悲茹氣,無所逃訴。制勒甚於僕隸,防閑過於婢妾。掃轍息駕,無窺門之期;廢筵抽席,絕接對之理。交友離異,兄弟疏闊。第令議其舉止,則未閑是非;監子聽其言語,則謬於虛實。姆嬭唯贊妬忌,尼媼務檢口舌。不入則嫌於欲疏,求出則疑有別意。召必以三更為期,遣必以日出為限。至於步月弄琴,拱袂披卷,一生之內,與此長乖。又聲影纔聞,則少婢奔迸;裾袂向席,則老醜叢來。左右整刷,以疑寵見嫌,賓客未冠,以少容致斥。」《宋書‧孝武文穆王皇后傳》【《五雜組》[39]。】
卷五十七喬道元〈與天公牋〉:「冬則兩幅之薄被,上有牽綿與敝絮。狹領不掩其巨形,促緣不覆其長度。伸脚則足出,攣捲則脊露。奴曰高安,兩手並殘,指如竹筒,畏風惡寒。小者家生,厥名曰饒。腹中瘕堅,大如飯捎,飽食終日,不能作勞」;「次婢良信,有桓公司馬之疹,行步雖曠,了無前進。小婢從成,南方之奚。形如驚獐,言語嘍𠌯,聲音駭人,惟堪驅鷄。」
卷六十三慧琳〈均善論〉:「有白學先生(儒),訪於黑學道士(釋)。」(慧琳雖釋氏,而此〈論〉黑折於白,以為殊塗同歸。見〈《宋書‧天竺迦毗黎國傳》。)
卷六十四寶林〈檄太山文〉:「故黃羅子經《玄中記》曰:『自稱山嶽神者,必是蟒蛇;自稱江海神者,必是黿鼉魚鱉;自稱天地父母神者,必是貓狸野獸;自稱將軍神者,必是熊羆虎豹;自稱仕人神者,必是猨猴㹢玃;自稱宅舍神者,必是犬羊豬犢。【獨無狐,何也?】」「夫東王西母,澄於太素,不在人間。而何妖祥之鬼,魍魎之精,假東嶽之道,託山居之靈[40]。」【*《中和》第四卷。可見六朝時太山府君尚非正神。】
〈檄魔文〉、〈破魔露布文〉。
────────────────
《全齊文》[41]:
卷八【蕭緬〈與王儉書〉:「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綠水,依芙蓉,何其麗也。」】
王僧虔〈誡子書〉:「往年有意於史,取《三國志》聚置牀頭百日許,復徙業就玄,自當小差於史,猶未近仿彿。曼倩云:『談何容易。』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於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汝言《老》,端可復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後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八帙》,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脩,而欲延大賓者哉?而終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吾在世雖乏德業,要復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汝年入立境,方應從官,兼有室累,牽役情性,何處復得下帷如王郎時邪」;「切爾身,豈復關吾邪?鬼唯知愛深松茂柏,寧知子弟毀譽事!」《南齊書》本傳
〈論書〉:「子敬戲珉云:『弟書如騎騾,駸駸恆欲度驊騮前。』庾翼與都下人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鷄,皆學逸少書。』」
【「良書獨擁,善談無析[42]。」】
卷十五張融〈海賦〉:「壯哉水之奇也,奇哉水之壯也」;「木生之作,君自君矣。」
〈與從叔征北將軍永書〉:「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復求丞。」
〈門律自序〉:【「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43]。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使常有其體。」】「人生之口,正可論道說義,惟飲與食。此外如樹網焉。吾每以不爾為恨,爾曹當振綱也。」
【少子〈門律自序〉自誇其文。〈戒子〉亦云其「文體英絕,變而愈奇」。今觀所作,特不為當時藻繪耳,亦未全除儷偶之迹,多單仄蹇吃誹諧語。」】
【卷十五張融〈門律自序〉:「吾見道士與道人戰儒墨,道人與道士獄是非。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耳,鴻常一鴻乎?」〈戒子〉:「吾文體英絕,變而益奇,既不能遠至漢、魏,故無取嗟晉、宋。」】
【*日記六月十六日。】
卷十七丘巨源〈馳檄數沈攸之罪惡〉:「夫彎弓射天,未見能至;揮戈擊地,多力安施。」
卷十八劉善明〈遺崔祖思書〉:「相去千里,間以江山。」
卷十九孔稚圭〈北山移文〉:「學遁東魯,習隱南郭」;「誘我松桂,欺我雲壑」;「風情張日,霜氣橫秋」;「眉軒席次,袂聳筵上,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風雲淒其帶憤,石泉咽而下愴」;「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青松落陰,白雲誰侶」;「南嶽獻嘲,北壟騰笑,列壑爭譏,攢峰竦誚」;「林慙無盡,澗愧不歇,秋桂遺風,春蘿罷月」;「碧嶺再辱,丹崖重滓。」
────────────────
《全梁文》[44]:
卷一武帝〈孝思賦〉:「涼氣入衣,淒風動裳。心無迫而自切,情不觸而獨傷。」
〈淨業賦〉:「寶誌所謂亂戴頭者也」;「便欲歸志園林,任情草澤,下逼民心,上畏天命,事不獲已,遂膺大寶。論者以朕方之湯武。然朕不得以比湯武,湯武亦不得以比朕。湯武是聖人,朕是凡人。但湯武君臣義未絕,朕君臣已絕,然後為天下除患。所賴明達君子,亮其本心,誰知我不貪天下」;「不噉魚肉,復斷房室。四體小惡,劉澄之謂是飲食過所致,姚菩提謂是房室過所致。默然不復詰問。」【文飾語太多,有失人君之度。】
〈敕責賀琛〉:「夫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朕不與女人同屋而寢,亦三十餘年。日常一食,若晝若夜,無有定時。昔腰腹過於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餘,舊帶猶存,非為妄說。」【此等小德出入,何關乎治?梁祖獨誇言不已,可笑!】
〈硯銘〉:「音模德寫心圖墨假[45]。」
〈觀鍾繇書法〉:「子敬不迨逸少,逸少不迨元常。」
〈斷酒肉文〉:「今出家人噉食魚肉,極自艱難。或避弟子,或避同學,或避白衣,或避寺官。懷挾邪志,崎嶇覆藏,然後方得一過噉食。或云:『肉非己殺,以錢買肉,亦復非嫌。』《楞伽經》所謂:『以財網肉,死墜地獄。』有癡人云:『我止噉魚,實不食肉。』亦應開示:不殊水陸眾生,同名為肉」;「復有一種人,食菜以為冷,便復解素,此是行者未得菜意。」
卷八簡文帝〈悔賦〉(有秦帝論王實近恨矣)。
〈與湘東王令悼王規〉:「風韻遒上,神峯標映。千里絕跡,百尺無枝。」【昭明太子〈與東宮官屬令〉全同,見卷十九。】
〈與湘東王書〉:「未聞吟咏情性,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作。遲遲春日,翻學歸藏;湛湛江水,遂同大傳」;「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袖之者。」
〈紗扇銘〉:「風發曜光,空月照霜。」
卷十五梁元帝〈蕩婦秋思賦〉:「蕩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烟」;「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46]。」【古帝王之作,無佻艷如此者。】
〈數鮑泉二十罪〉:「面如冠玉,還疑木偶;鬚似蝟毛,徒勞繞喙。」
〈裂帛為書催王僧辯入援〉:「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
〈金樓子序〉:「有三廢學,二不解,而著書不息」;「伯牙之琴,嗟綠綺之長廢;巨卿之驥,驅白馬其安歸。」
〈答湘東王〉[47]:「或日因春陽,其物韶麗,樹花發,鶯鳴和。」(丘遲書同[48]。)
卷二十三蕭子顯〈自序〉:「體兼眾製,文備多方,頗為好事所傳,故虛聲易遠。」
沈約〈麗人賦〉[49]:「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響羅衣而不進,隱明燈而未前」;「出闇入光,含羞隱媚。」【休文儷體殊不綺艷。】
〈與徐勉書〉《梁書》本傳[50]:「崎嶇薄宦,事非為己,望得小祿,傍此東歸」;「而建武肇運,人世膠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外觀傍覽,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綜攝。常須過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臥,支體不復相關。上熱下冷,月增日篤,取煖則煩,加寒必利。後差不及前差,後劇必甚前劇。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述僧中食論〉[51]:「推此晚食,並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虛無事。」】
〈懺悔文〉[52]:「暑月寢臥,蚊虻噆膚。忿之於心,應之於手。歲所殲殞,略盈萬計。手因怒運,命因手傾」;「追尋少年,血氣方壯。習累所纏,事難排豁。淇水上宮,誠無云幾;分桃斷袖,亦足稱多。此實生死牢穽,未易洗拔。」
江淹〈恨賦〉[53]:「蔓草縈骨,拱木斂魂」;「含酸茹歎」;「危涕墜心」;「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54]。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別賦〉:「別雖一緒,事乃萬族」;「割慈忍愛,離邦去里」;「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
〈遂古篇〉(以靈脩〈天問〉之體,本東方《神異》之經)。
〈與交友論隱書〉[55]:「所謂輪椎分定」;「年已三十,白髮雜生。」
〈自序傳〉[56]:「人生當適性為樂,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後名?故自少至長,未嘗著書,惟集十卷,謂如此足矣。」
【齊、梁文士,惟淹不囿駢偶,抗志希古。〈詣建平王上書〉則子長報任安,〈與交友論隱書〉則叔夜絕巨源,〈自序傳〉則文若說曹公。〈被黜為吳興令牋〉、〈報袁叔明書〉皆奇鬱之氣,鍊悍之詞。偶而不比,一人而已。】
卷四十三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咳唾為恩,眄睞成飾」;「千載一逢,再造難答。」
〈與沈約書〉:「永念平生,忽焉疇曩。追尋笑緒,皆成悲端。」
〈王文憲集序〉[57]:「造理常若可干,臨事每不可奪。約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卷四十五范縝〈神滅論〉:「形稱其質,神言其用。未聞刀沒利存,豈容形亡神在」;「手等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神淺則為知,深則為慮。」【已是理、氣之別。】
〈答曹思文難〉:「若合而為用者,明不合則無用。此乃滅神之精據,而非存神之雅決。子意本欲請戰,而定為我援兵耶」;「子謂神遊蝴蝶,是真作飛蟲邪?若然者,或夢為牛,則負人轅輈,或夢為馬,則入人跨下,明旦應有死牛死馬,而無其物,何也?」(沈約〈難神滅論〉云:「神無處非形,形無處非神。刀則唯刃猶利,非刃則不受利名。故刀是舉體之稱,利是一處之目,豈可妄合邪?又昔日之刀,今鑄為劍,劍利即是刀利,而刀形非劍形,於利之用弗改,而質之形已移。與夫前生為甲,後生為丙何異」;「神用於體,則有耳目手足之別。手之用不為足用,耳之用不為眼用,而利之用無所不可,亦可斷蛟蛇,亦可截鴻雁,非一處偏可割東陵之瓜,一處偏可割南山之竹」;「神之與形,舉體若合。利若遍施四方,則利體不得復立,正存一邊毫髮處耳」;「若形、神是一,則神亡之日,形亦應消。而偏枯之體,半神既滅,半形猶存。二負之尸,經億載而不毀。」蕭琛〈難〉:「據夢以驗,形神不得共體。若謂是想所見者,及其安寐,身似僵木,氣若寒灰,呼之不聞,撫之無覺,既不外接聲音,寧能內興思想【此即曹思文意,故縝答曹謂:『外弟蕭琛〈難〉亦』云云】。夫刃之有利,砥礪之功。若窮利盡用,摧其鋒鍔,化成鈍刃,如此則利滅而刃存,即是神亡而形在,何云捨利無刃【此即沈約意】?今人或斷手足,殘肌膚,而智思不亂,此形與神離之碻證。」曹思文〈難〉:「昔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秦穆公七日乃寤,並神遊於帝所。」【曹最淺劣。】)
卷四十六陶弘景〈與梁武帝啟〉:「昔患無書可看,乃願作主書史,晚愛隸法,又羨典掌之人。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勝於頑仙。」
卷四八袁昂〈古今書評〉《御覽》、《淳化閣帖》有異同:「王儀同書,如晉安帝,非不處尊位,而都無神明。」
卷五十徐勉〈誡子崧〉:「宛其死矣,定是誰室?謝客〈山家詩〉云:『中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吾此園有之二十載矣。」
〈答客喻〉(為子悱之死也)。
裴子野〈雕蟲論〉[58]。
高爽〈答人告躓書〉[59]:「守羊無食,何不貨羊糴米?」
鍾岏長岳,記室兄也〈食生物議〉[60]:「蟹之將糖,躁擾彌甚。至於車螯蚶蠣,眉目內闕,慙渾沌之奇,礦殼外緘,非金人之慎。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故宜長充庖廚,永為口實。」《南齊書‧周顒傳》
丘遲〈硯銘〉[61]:「璧圓水平跡宣理明。」
【「聲塵寂寞,世不吾知[62]。」】
吳均〈食移〉[63](見《藝文類聚》卷七十二,略謂:「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君有廚中腐肉,而僕不厭糟糠。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腸。今欲君之餘,惟君能施」)。
61劉孝儀〈艷體連珠〉。
64張纘〈妬婦賦〉[64]:「常因情以起恨,每傳聲而妄受。乍隔帳而窺屏,或覘窗而瞰牖。……閨房之所隱私,牀笫之所討論。咸一朝之發洩,滿四海之囂喧。」(《藝文類聚》35)
庾肩吾《書品》[65](孫皓、曹操品皆在「中之中」)。
67 庾元威〈論書〉(「王延之有言曰:『勿欺數行尺牘,即表三種人身』」)。
劉令嫻〈祭夫文〉(「苞碎春紅,霜彫夏綠」)【范甯】[66]。
────────────────
《全上古三代文》[67]:
【楊守敬《晦明軒稿》第二冊〈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云:「《鐵橋漫稿》中〈答陳碩士〉、〈答徐星伯〉兩書言之事詳[68]。邇來有傳此書為孫淵如所纂者,謂其言出自吳山尊,是大不然。嚴氏致星伯書,欲得〈梁永陽王前墓志〉及〈隋高麗碑〉。今此書已有〈梁墓志〉文,是星伯録寄。此〈志〉海内孤本,孫氏《訪碑録》所未載,尤此書非孫氏作之切證」云云。〈補嚴氏古文存序〉云:「《洛陽伽藍記》載祖瑩□北海王顥與莊帝書,《全蜀藝文志》載嚴君平〈坐右銘〉、辛德源〈至真觀記〉,皆所漏輯。余於日本得《文館詞林》、《文鏡秘府論》,又得朝鮮《東古文存》,中多嚴氏所未見。又道、咸以來,金石出土者多。嚴氏於鼎彝,不摹原文,多據舊釋,未可依據。」】
一炎帝:「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莊子‧天運》
*黃帝〈金人銘〉:「多言多敗,多事多患。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說苑‧敬慎》【王粲有〈反金人贊〉,孫楚有〈反金人銘〉。】
【〈兵法〉漏却《類聚》卷二、卷六十、《御覽》二百四十一、三百三十九、八百七十八諸則。】
顓頊:「婦人不辟男子於路者,拂祓之於四達之衢。」《淮南子‧齊俗訓》
夏禹〈簨簴銘〉:「教寡人以道者擊鼓,教寡人以義者擊鐘,教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鞀。」《鬻子》
伊尹:「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燥,草食者羶。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勿能言。」《呂氏春秋‧本味》
二*武王〈盥盤銘〉:「溺於淵,猶可緩也。溺於人,不可救也。」《大戴禮‧武王踐阼》
〈書鋒〉:「忍之須臾,乃全汝軀。」《意林》一
〈筆書〉:「陷水可脫,陷文不活。」《困學紀聞》五引
三燕王喜〈以書謝樂間〉:「國之有封疆,猶家之有垣牆,所以合好掩惡也。室不能相和,出語鄰家,未為通計也。」《戰國策》三十一
樂毅〈獻書報燕王〉:「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戰國策》三十
四介子推從者:「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五蛇從之,周偏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於中野。」《說苑‧復恩》
羊舌肹〈貽鄭子產書〉:「始吾有虞於子,今則已矣」;「國將亡,必多制。」《左傳》昭六年
申不害:「百世有聖人,猶隨踵而至;千里有賢者,是比肩而立也。」
公孫僑〈復叔向書〉[69]:「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
五*吳王夫差〈矢書射文種蠡軍〉:「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五(《韓非子‧內儲說下》伯嚭遺文種書曰:「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越世家》、《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范蠡自齊遺文種書:「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越王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安。」)
六太公〈龍韜〉:「人才參差大小,猶斗不以盛石」;「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言惡,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此可使要問閭里,察奸伺猾。」【「察子」、「覷步」(茶香室續鈔》七)】
【「友之友謂之朋,朋之朋謂之黨,黨之黨謂之群。」(《御覽》157)】
「武王伐殷,乘舟濟河,兵車出,壞船於河中[70]。太公曰:『太子為父報仇,今死無生。』所過津梁,皆悉燒之。」《御覽》四百八十二
「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太公乃畫丁侯於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御覽》七三七(卷七引《類聚》五十九、《御覽》一百三十九等書略同。)
「武王伐紂,雪深丈餘。五車二馬,行無轍迹,詣營求謁。武王怪而問焉,太公對曰:『此必五方之神,來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職命焉。既而克殷,風調雨順。」《舊唐書‧禮儀志》(卷七引《北堂書鈔》一四四、一五二、《類聚》二等較詳。)
【「武王問太公曰:『夫貧富豈有命乎?將治生不得其意?』太公曰:『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盜在其室。……計之不熟,一盜也;……取婦無能,三盜也;養女太多,四盜也;……無事然燈,十盜也。』」(《藝文類聚》35)】
七:【「守戰之具,皆在民間。耒耜者,是其弓弩也;鋤爬者,是其矛戟也;簦笠者,是其兜鍪也;鐮斧者,是其攻戰之具也;鷄狗者,是其鉦鼓也。」(《御覽》336 又 339)】
【「今海內陸沉於殷久矣。」(《後漢‧袁紹傳》注、《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
八鬼谷先生〈遺書責蘇秦張儀〉:「二君豈不見河邊之樹乎?僕御折其枝,波浪蕩其根。此木豈與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不見嵩、岱之松柏,華、霍之檀桐乎?千秋萬歲,不受斧斤之患,此木豈與天地有骨肉哉?所居然也。」《類聚》三十六【見《續談助》及《說郛》引《殷芸小說》。】
淳于髠〈十酒說〉:「羅襦排門,翠笄窺牖。」《御覽》七十八
魯仲連:「諺曰:『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意林》一
「人心難知於天,天有春夏秋冬以作時,人皆深情厚貌以相欺。」同
九*荀卿:「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友風而子雨,廣大精神,請歸之雲。」〈賦篇‧雲〉
【「此夫文而不采者歟?」〈賦篇‧禮〉】
十*宋玉〈風賦〉:「清涼雄風,飄舉升降。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庶人雌風,起於窮巷,衝孔襲門,吹死灰,揚腐餘。」
〈小言賦〉:「館於蠅鬚,宴於毫端。烹蝨脛,切蟣肝。會九族而同嚌,猶委餘而不殫。」(參觀《晉文》卷五十一傅咸。)【《永樂大典》一萬二千四十三「酒」字引《古今事通》[71]。】
〈諷賦〉:「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太卑,乃更於蘭房之室,置臣其中。為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來勸臣食。以其翡翠之釵,掛臣冠纓。為臣歌曰:『內怵惕兮徂玉床,橫自陳兮君之傍。』玉曰:『吾寧殺人之父,孤人之子,誠不忍愛主人之女。』王曰:『止止。寡人於此時,亦何能已也!』」《古文苑》【司馬相如〈美人賦〉仿此并〈好色賦〉。】
*〈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景差〈大招〉兩言「豐肉微骨」。卷九十王粲〈神女賦〉:「體纖弱而才足,膚柔曼以豐盈。」】【Baudelaire[72]。】
〈好色賦〉:「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向春之末,迎夏之陽,倉庚喈喈,羣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於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竊視流眄。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
【〈笛賦〉:「衡山之陽,見奇篠異幹,因命陪乘,取其雄焉。宋意送荊卿,得其雌焉。」】
*〈高唐對〉;「夢一婦人,曖乎若雲,煥乎若星,將行未至,如浮如停」;「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宋玉集序〉[73]:「薑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也。」
卷十四闕名〈城石人腹銘〉:「摩兜鞬,慎莫言。」《類聚‧六十三》
卷十六*彭祖:「上士別牀,中士異被。服藥百過,不如獨臥。」《御覽》七百二十【戴埴《鼠璞》卷上引此,而論之云:「與世論素女術出於彭籛者大相反。所謂『喪四十九妻、五十四子』,特形容八百歲之壽且久耳。」】
────────────────
《全秦文》[74]:
一*李斯〈上書諫逐客〉:「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今取人則不然,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75]。」
〈議燒詩書百家語〉:「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禁之便。」
────────────────
《全漢文》[76]:
一高帝〈手敕太子〉:「吾遭亂世,當秦禁學〔問生不讀書又不〕,自喜,謂讀書無〔所〕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堯舜不以天下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
「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77]。」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古文苑》【《古文苑》卷十實本之《殷芸小說》(《說郛》),余嘉錫言是也。】
八成帝〈賜趙婕妤書〉:「夫人有誠,必應以實;憤懣充中,必形於色。自以親婕妤異於他人,故不能無言,亦不以深相過望。前數以顏色不平、應對舒遲為譴,卒不能自改。」《御覽》一四四
十呂后〈報匈奴冒頓書〉:「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日自圖,年老氣衰,髪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漢書‧匈奴傳》【冒頓〈謾書〉云:「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十一趙昭儀〈與藉武詔記〉[78]:「取牛官令舍婦人新彥(育?)兒,婢六人,盡置暴室獄,毋問兒男女誰兒也。」
十四韓王信〈報柴武書〉:「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貣蠻夷。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史記》
賈山〈至言〉:「秦為宮室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聚廬而託處焉。為馳道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邪徑而託足焉。為葬埋之侈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冢而託葬焉。」
十五賈誼【〈惜誓〉:「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寺之圜方。……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使麒麟可得羈而係兮,又何以異乎犬羊?」】
〈上疏陳政事〉:「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不缺則折。」
十六〈過秦論〉:「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79]。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賈捐之〈棄珠崖議〉:「寇賊竝起,軍旅數發,父戰死於前,子鬥傷於後,老母寡婦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里之外。」【後漢章帝〈還北單于南部生口詔〉亦用此數語,見《後漢文》卷五:「父戰於前,子死於後。老母寡妻,設虛祭,飲泣淚,想望歸魂於沙漠之表。」《齊東野語》卷一:「劉潛夫詩云:『身屬嫖姚性命輕,君看一蟻尚貪生。無因喚取談兵者,來此橋邊聽哭聲。』本坡翁〈諫用兵疏〉云:『夫戰勝之後,陛下可得而知者,凱旋捷奏,拜表稱賀,赫然耳目之觀耳。至於遠方之民,肝腦塗於白刃,筋骨絕於饋餉,流離破產之狀,陛下必不得而見也。慈父、孝子、孤臣、寡婦之哭聲,陛下必不得而聞也。』」】
十九鄒陽【〈酒賦〉(《說郛》五十七)。】
〈上書吳王〉:「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獄中上書自明〉:「女無美惡,入宮見妬;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二十枚乘〈上書諫吳王〉:「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緣之無極之高,下垂之不測之淵」;「人性有畏其影而惡其迹者,卻背而走,不知就陰而止,影滅迹絕」;「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
【《後漢文》二十七桓麟〈七說〉佚文、桓彬〈七設〉佚文、四十三傅毅〈七激〉、四十四崔駰〈七依〉佚文、崔瑗〈七蘇〉佚文、崔琦〈七蠲〉佚文、五十五張衡〈七辨〉佚文、六十四劉梁〈七舉〉佚文、九十一王粲〈七釋〉佚文、九十三徐幹〈七喻〉佚文、《三國文》卷十六陳王植〈七啓〉、〈七忿〉、卷三十二劉劭〈七華〉、卷三十五傅巽〈七誨〉、《晉文》卷三十五應貞〈七華〉佚文、卷四十二杜預〈七規〉佚文、卷四十六傅玄〈七謨(佚文)序〉、卷五十九成公綏〈七唱〉佚文、卷六十七孫毓〈七誘〉、卷七十四左思〈七諷〉、卷八十五張協〈七命〉、卷九十八陸機〈七微〉、卷一百四十湛方生〈七歡〉、《全宋文》卷三十三謝靈運〈七濟〉、卷三十七顏延之〈七繹〉。歷來枚乘後作者,尚有劉廣世〈七興〉、李尤〈七款〉、馬融〈七厲〉、楊氏〈七訓〉。】
二十二司馬相如〈美人賦〉[80]:「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迴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臣之東鄰,有一女子。雲髮豐艷,蛾眉皓齒。登垣而望臣,三年於兹矣。臣棄而不許。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暮宿上宮。有女獨處,奇葩逸麗,玉釵挂臣冠,羅袖拂臣衣。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心正于懷。」【Mme de Staël[81]。】
〈答盛擥問〉:「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作賦之迹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其傳也。」
二十五東方朔〈答客難〉:「使蘇秦、張儀與僕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
〈答驃騎難〉:「干將、莫邪將以補履,曾不如一錢之錐。」
【*《愛日齋叢鈔》卷三東方朔〈七諫〉。】
二十六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
徐樂〈上武帝言世務〉:「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
二十八李陵〈重報蘇武書〉:「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衹令人悲,增忉怛耳」;「足下丁年奉使,皓首而歸。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豈可因歸雁以運糧,託景風以餉軍哉[82]。」
三十一杜欽〈說王鳳〉:「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婦人四十,容貌改前。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禮為制。」
三十八劉向《別錄》:「師之尚之父之,故曰師尚父,亦男子之美稱也。」
「古文或誤以『見』為『典』,以『陶』為『陰』,如此類多。」【《御覽》六一八】
「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繆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故曰『讎』也。」【《御覽》六一八】(《全後漢文》36 應劭《風俗通》據《文選‧魏都賦》注引《風俗通》:「案劉向《別錄》。」)
「《尹都尉書》有〈種瓜〉、〈種蓼〉、〈種芥〉、〈葵〉、〈薤〉、〈蔥》諸篇。〉
「人民蚤蝨眾多,則地癢也。鑿山鑽石,則見地痛也。」【《北堂書鈔》卷一五七】
【《攷古質疑》卷一、卷二、卷四攷論《新序》、《說苑》之誤甚多。】
三十九《新序》佚文:「齊景公游於牛山之上,而北望齊曰:『美哉國乎!使古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期如之何?』乃泣沾襟。高子曰:『賴君之賜,蔬食惡肉,可得而食也。駑馬棧車,可得而乘也。且不欲死,而況吾君乎?』俯而垂泣。晏子拊手而笑曰:『怯君一而諛臣二,使古之無死者,則太公、丁公至今猶存。吾君方為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唯事之恤,何暇念死乎?』」
「田巴先生改製新衣,拂飾冠帶,顧謂其妾,妾曰『姣』。將出門,問其從者,從者曰『姣』。過於淄水,自照視,醜惡甚焉。遂見齊王,……曰:『政在正身。妾愛臣,諛臣曰「姣」;從者畏臣,諛臣曰「姣」。臣臨水觀影,然後自知醜惡也。今齊之臣妾諛王者,非特二人,』」【*與《國策》鄒忌曰「我與徐君孰美」事意同:「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
「晉靈公驕奢,造九層之臺,謂左右曰:『諫者斬。』孫息聞之,求見。公曰:『子何能?』曰:『臣能累十二博綦,加九鷄子於其上。』公曰:『為寡人作之。』孫息正顏色,定志意。左右屏息,靈公扶伏,曰:『危哉!』孫息曰:『臣謂是不危也。』」
「齊王起九重之臺,募國中有能畫者,賜之錢。有敬君,居常飢寒,其妻妙色。貪賜畫臺,去家日久,思憶其妻,竊畫其像,以慰離心,不悟上聞。王即設酒,謂敬君曰:『以錢百萬請妻,可乎?不者殺汝。』敬君傽惶聽許。」
【「齊遣淳于髠到楚,髠為人短小,楚王甚薄之,謂曰:『齊無人耶,而使子來?子何長也?』對曰:『臣無所長,腰中七尺劍,欲斬無狀王。』王曰:『止,吾但戲子耳。』」】
四十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詞」;「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與揚雄書〉:「子雲澹雅之才,沉鬱之思」;「知蓄積,善布施。」
四十一《七略》:「詩以言情,情者,性之符也。」《初學記》二十一、《御覽》六百九
「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動梁上塵。」
四十二*王褒〈洞簫賦〉:「武聲若雷霆輘輷,仁聲若颽風紛披[83]。」【馬融〈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全後漢文》卷十八《全三國文》卷四十七嵇康〈琴賦〉:「狀若崇山,又象流波。」】
〈僮約〉:「便了拽大杖,上夫冢嶺曰:『大夫買便了時,但要守家,不要為他人男子酤酒。』奴復曰:『欲使,皆上券,不上券,便了不能為也。』券文曰:『奴當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飯豆飲水,不得嗜酒,欲飲美酒,唯得染唇漬口,不得傾盂覆斗。奴自教精慧,不得痴愚。果熟收斂,不得吮嘗。』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早知當爾,為王大夫酤酒,真不敢作惡。」
〈責鬚髯奴詞〉:「我觀人鬚,長而復黑。冉弱而調,離離若緣坡之竹,鬱鬱若春田之苗。豈若子髯,既亂且赭。曾不如犬羊之毛尾,狐貍之毫釐。」【參觀《全晉文》卷三十三石崇〈奴券〉:「余元康之際,至在滎陽東住,聞主人公言聲太粗。須臾出,趣吾車曰:『買得一惡羝奴,名宜勤,身長九尺餘,力舉五千斤,挽五石力弓,百步射錢孔。言讀書,欲使便病。日食三斗米,不能奈何。』吾問公賣不。公喜,便下絹百疋。間請吾曰:『吾胡王子,性好讀書。公府事一不上券,則不為。』公府作券文曰:『取東海巨鹽,東齊羝羊,當種蘿菔胡荽,不親不疏(不全)』」《豫章黃先生文集》卷 21〈跛奚移文〉:「女弟阿通歸李安時,為置婢,無所得,乃得跛奚。蹣跚離疏,不利走趨。顙出屋檐,足未達戶樞。……『汝無狀於行,當任坐作。臠肉法欲方,鱠魚法欲長。……飯不欲著牙。……食了滌器,三正三反,抆拭蠲潔,寢匙覆埦。陶瓦髹素。兄弟為行,牡牝相當。』」】
四十七*薛宣〈下賊曹掾張扶教〉:「蓋禮貴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由來久。曹雖有公職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從眾,歸對妻子,設酒肴,請鄰里,一笑為樂,斯亦可矣!」《漢書》:「至日,張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
五十一*揚雄〈蜀都賦〉:「調夫五味,甘甜之和,勺藥之羹」;「五肉七菜,莫不畢陳。」【《明文授讀》卷三十二。】
〈覈靈賦〉:「枝附葉從,表立影隨。」
〈逐貧賦〉:「惆悵失志,呼貧與語。……恩輕毛羽,義薄輕羅。……舍汝遠竄,崑崙之顛。爾復我隨,翰飛戾天。舍汝登山,巖穴隱藏。爾復我隨,陟彼高崗。舍爾入海,泛彼柏舟。爾復我隨,載沉載浮。我行爾動,我靜爾休。豈無他人,從我何求?……堪寒能暑,少而習焉。……言詞既罄,色厲目張。攝齊而興,降階下堂。誓將去汝,適彼首陽。孤竹二子,與我連行。……貧遂不去,與我游息。」
五十二〈答劉歆書〉:「心好沉博絕麗之文」;「天下上計孝廉及內郡衛卒會者,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鉛摘次之於槧。」【汪之昌《青學齋集》卷十二〈揚子方言真偽辨〉謂《方言》絕非雄作,此書亦可疑。孫詒讓《禮迻》卷二謂此書「二十七歲於今矣」當作「一十七歲」,故曰「言列於漢籍」。如「二十七歲」,則莽篡漢久矣。】
五十三〈解嘲〉:「作〈太玄〉五千文,深者入黃泉,高者出蒼天,大者含元氣,纖者入無倫」;「客徒欲朱丹吾轂,不知一跌將赤吾之族也。」
〈解難〉:「抗辭幽說,閎意眇指。」
〈蜀王本紀〉:「〈秦惠王本紀〉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
五十六伶玄〈飛燕外傳自序〉:「揚雄獨知之,然雄貪名矯激,子于謝不與交,雄深慊毀之。……人有風情,……老休,買妾樊通德,……有才色,知書,慕司馬遷《史記》。……占袖顧視燭影,以手擁髻,淒然泣下,曰:『夫淫於色,非慧男子不至也。慧則通,通則流,流而不得其防,則百物變態,為溝為壑,無所不往焉。』」
五十七*闕名〈為徐福上書〉:「客有過主人者,見竈直突,傍有積薪,曰:『曲其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不應,無何,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火幸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而不錄言曲突者。」《說苑‧權謀篇》、《漢書‧霍光傳》【《後漢文》卷十三《桓子新論》以此為淳于髠至鄰家事。】
五十九王莽〈下書更名高句驪為下句驪〉。
六十三趙佗〈上文帝書〉:「今內不得振於漢,外無以自高異。故更號為帝,自帝其國,非敢有害於天下也」;「妄竊帝號,聊以自娛。」
狐鹿姑〈遺武帝書〉:「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
《全後漢文》[84]:
卷一光武帝〈賜馮異詔〉:「倉卒蕪蔞亭豆粥,虖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
〈原丁邯詔〉:「漢中太守妻乃繫南鄭獄,誰當搔其背垢者?懸牛頭,賣馬脯,盜跖行,孔子語。」【卷二〈賜侯將軍詔〉:「卿歸田里,曷不令妻子從?老矣,夜臥誰為搔背痒也?」】【〈內則〉:「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左傳》昭公 23 年:「范獻子求貨於叔孫,使請冠焉。」《穀梁》僖 32 年:「隕霜不殺草。未可殺而殺,舉重也。可殺而不殺,舉輕也。」(注:「重,謂菽也;輕,謂草也。輕者不死,則重者不死可知。」定元年:「隕霜殺菽。未可以殺而殺,舉重(舉殺豆,則殺草可知);可殺而不殺,舉輕(不殺草,則不殺菽亦顯)。其曰菽,舉重也。」】
*〈下詔讓劉尚〉:「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後漢書‧公孫述傳》【《三國文》卷八《典論‧論文》:「里語曰;……。」】
卷二【〈拒群臣請封禪詔〉:「災異連仍,日月薄食,百姓怨歎,而欲有事於泰山,污七十二代編錄,以羊皮雜貂裘,何強顏耶?」「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
〈徵鄧禹還軍敕〉:「赤眉無穀,自當來東,吾折捶笞之。」
〈敕岑彭〉:「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鬚為白。」
【〈與公孫述書〉:「近張滿作惡,兵圍得之,歎曰:『為天文所誤。』恐君復誤也。」】
卷六*安帝〈禁夜行詔〉:「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全三國文》卷 26 田豫[85]。】
卷十三桓譚《桓子新論‧上‧本造第一》【瀋陽孫馮翼輯本一卷 (《四部備要》)[86]】:「董仲舒專精於述古,年至六十餘,不窺園中菜。」
「今有疑者,所謂蚌異蛤,二五為非十也。」
【「莊周寓言乃云:『堯問孔子。』《淮南子》云:『共工爭帝,地維絕。』亦皆為妄作。」(《太平御覽》卷六百二)】
〈求輔第三〉:「得十良馬,不如得一伯樂;得十利劍,不如得一歐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珍益廣,非特止于十也。」
「薛翁者,長安善相馬者也。於邊郡求得駿馬,惡貌而正走,名驥子。騎以入市,去來人不見也。後勞問之,因請觀焉。翁曰:『諸卿無目,不足示也。』」
「馬稱驊騮、驥騄,牛譽郭椒、丁櫟。」
*「世有圍棊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上者,遠棊疏張,置以會圍。……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目,以自生于小地。……更始帝將相不能防衛,而令罫中死棊皆生也。」【卷十八馬融〈圍棊賦〉:「略觀圍棊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分為戰場。窮其中罫兮如鼠入囊,收取死卒兮無使相迎,當食不食兮反受其殃。」卷二十四班固〈弈旨〉[87]:「一棋破罫,亡地復還。」】
〈見徵第五〉:「東方朔短詞薄語,以謂信驗。人皆謂朔大智,後賢莫之及。譚曰:『鄙人有以狐為狸,以瑟為箜篌,此非徒不知狐與瑟,又不知狸與箜篌,乃非但言朔,亦不知後賢也。』」【《全三國文》卷五十〈難張遼叔宅無吉兇攝生論〉:「此猶見琴而謂之箜篌,非但不知琴也。」《全晉文》卷一百十七《抱朴子》佚文:「董仲舒學見深而天才鈍,以蜉蜂一作蜥蜴是神龍者,非但不識神龍,亦不識蜉蜂。」】
「夫以人言善我,亦必以人言惡我。……孟孫謂余曰:『仲翁盛稱子德。』余曰:『與僕游四五載,不吾見稱,今聞仲一言而奇怪之。若有人毀余,子亦信之。吾畏子也。』」
卷十四桓譚《桓子新論‧中‧譴非第六》:「傳曰:『與死人同疾者,不可為醫;與亡國同政者,不可為謀。』王翁行甚類暴秦,故亦十五歲而亡。獵射禽獸者,始欲中之,恐其創不大也。既已得之,又惡其傷肉多也。鄙人有得脠醬而美之,及飯,惡與人共食,即小唾其中。共者怒,因涕其醬,遂棄而俱不得食焉。」
「齊桓公問郭氏:『曷為墟?』曰:『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
*〈啟寤第七〉:「畫水鏤氷,與時消釋。」
「子貢曰:『臣事仲尼,譬如渴而操杯器,就江海飲,滿腹而去,又焉知江海之深也?』」
※「吳之翫水若魚鱉,蜀之便山若禽獸。」【鍾會[88]。】
〈祛蔽第八〉:「顏淵所以命短,慕孔子,所以殤其年也。關東鄙語曰:『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此猶時人,雖不别聖,亦復欣慕。如庸馬與良馬相追銜尾,至暮共列,良馬宿所,鳴食如故,庸馬垂頭不復食。」
「余少時見揚子雲之麗文高論,不自量年少新進,而猥欲逮及。嘗激一事而作小賦,用精思太劇,而立感動發病,彌日瘳。子雲亦言成帝時,趙昭儀方大幸,每上甘泉,詔令作賦,為之卒暴,思精苦。賦成,遂困倦小臥,夢其五藏出在地,以手收而內之。及覺,病喘悸,大少氣,病一歲。……由此言之,盡思慮,傷精神也。」
「余嘗過故陳令同郡杜房,見其讀老子書:『……延年却老。』(因喩事:)『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然燭矣。如善扶持,隨火而側之,可毋滅而竟燭。燭無,火亦不能獨行於虛空,又不能後然其灺。灺猶人之耆老,齒墮髮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為之能潤澤。內外周徧,則氣索而死,如火燭之俱盡矣。人之遭邪傷病,而不遇供養良醫者,或強死。死,則肌肉、筋骨常若火之傾刺風而不獲救護。……』余後與劉伯師夜㸐脂火坐語,燈中脂索而炷燋禿將滅,則以示曉伯師,言人衰老亦如彼禿炷矣。」
「劉伯玉曰:『天生殺人藥,必有生人藥也。』余曰:『鈎吻不與人相宜,故食則死,非為殺人生也。』」
〈正經第九〉:「秦近君《文心雕龍‧論說篇》作君延能說〈堯典〉篇目兩字至十餘萬言。但說『曰若稽古』三萬言。」《漢書‧藝文志》注
「劉子政、子駿、子駿兄子伯玉,三人俱是通人,尤珍重《左氏》,教授子孫,下至婦女,無不讀誦者。此亦蔽也。[89]」
卷十五《桓子新論‧下‧離事第十一》:「揚子雲好天文,問之於黃門作渾天老工,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隨尺寸法度,殊不曉達其意,然稍稍益愈,至今七十,乃甫適知己,又老且死矣。今我兒子愛學作之,亦當復年如我乃曉知,已又且復死焉。』其言可悲可笑也。」
「揚子雲大才,而不曉音。」
「人心之所獨曉,父不能以禪子,兄不能以教弟也。」
「公孫龍謂白馬非馬,人不能屈。後乘白馬,無符傳,欲出關,關吏不聽。此虛言難以奪實也。」
「李幼賓有小玉。史子伯見而奇之,使余報以三萬錢,請買焉。幼賓曰:『我與好事長者傳之,已顧十萬。』余駭曰:『我若于路見此,千錢亦不市也。』故知之與不知,相去甚遠。」
〈道賦第十二〉:「揚子雲曰:『能讀千賦,則善賦。』〔王〕君大曰:『能觀千劍則曉劍[90]。』諺曰:『伏習象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琴道第十六〉:「成少伯工吹竽,見安昌侯張子夏鼓琴,謂曰:『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以為知音。』」】
〈辨惑第十三〉:「道人作金銀,云:『「鈆」字,「金」與「公」,鈆則金之公。而銀者,金之昆弟也。』」【Ambiguity in etymology. Brock...[91]】【《癸巳存稿》卷三:「四夫民」為「農」、「百念」為「憂」、「言反」為「變」、「賢」為「寶臣」元楊恆《六書統》劉泰〈序〉[92]、「『心』字左點木,右點金,上點蹺尖為火,下曲鈎翹起為水」。又《繁露‧天地無二篇》:「止於一者謂之『忠』,二『忠』者謂之『患』」】
「劉子駿信方士,謂神仙可學。余見其庭下有大榆樹,久老剝折。指謂曰:『彼樹無情欲可忍,無耳目可闔,然猶枯槁朽蠹。人雖欲愛養,何能使不衰?』」
【《新論‧琴道篇》以《三國志‧郤正傳》所引最完整(「……天道不常盛,寒暑更進退,千秋萬歲之後,宗廟必不血食。高臺旣已傾,曲池又已平,墳墓生荊棘,狐狸穴其中,游兒牧豎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孟嘗君之尊貴,亦猶若是乎!』於是孟嘗君喟然太息,涕淚承睫而未下……:『先生鼓琴,令文立若亡國之人也』」)。】
卷十七郅惲〈因廢郭后上書〉:「臣聞夫婦之間,父不能得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況臣欲得之于君乎?」
馬援〈擊尋陽山賊上書〉:「除其竹木,譬如嬰兒頭多蟣蝨,而剃之蕩蕩然,蟣蝨無所復依。」【《東觀漢記》12:「上大悅,因出小黃門,頭有蝨者,皆剃之。」】
〈平交阯上言〉:「太守蘇定張眼視錢,䁋目討賊,怯于戰功[93]。」
馬嚴〈上書求進女掖庭〉:「儀狀髮膚,上中以上。」
卷十八馬融〈飛章虛誣李固〉:「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
〈與竇伯向書〉:「見手跡,歡喜何量,次于面也。」
卷十九杜林〈奏諫從梁統增科禁〉:「吹毛索疵,果桃菜茹之饋,集以成贓。小事無妨于義,以為大戮。國無廉士,家無完人。」
卷二十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五年已來,日甚歲劇。以白為黑,以非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尾。……嫉妬之情,不憚喪身。……醉飽過差,輒為桀紂。房中調戲,布散海外。愁令人不賴生,忿令人不顧禍。入門著牀,繼嗣不育。……唯一婢,武達所見,頭無釵澤,面無脂粉,形骸不蔽,手足抱土。不原其窮,不揆其情,跳梁大叫,呼若入冥,販糖之妾,不忍其態。計婦當去久矣。……暴虐此婢,不死如髮。持質相刼,詞語百車。……詞如循環,口如布穀。縣幡竟天,擊鼓動地。……狗吠不驚,自信其情。不去此婦,則家不寧;不去此婦,則家不清;不去此婦,則福不生;不去此婦,則事不成。」
〈與宣孟書〉:「自傷前遭不良,比有去兩婦之名,事誠不得不然,豈中心之所好哉!」
卷二十一朱浮〈與彭寵書〉:「不顧恩義,生心外畔,……伯通與吏民語,何以為顏?行步拜起,何以為容?坐臥念之,何以為心?引鏡窺影,何以施眉目?……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慙而還。若以子之功,論于朝廷,則為遼東豕也。……中風狂走,自捐盛時。……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卷二十五班固〈與弟超書〉【論徐幹伯張章草書】:「藝由己立,名自人成。」【《太平御覽》749。】
〈難莊論〉存二條,皆簡淺。【《困學紀聞》卷十[94]。】
卷二十六班超〈上書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朱穆〈與劉伯宗絕交書〉:「昔我為豐令,足下不遭母憂乎?親解縗絰,來入豐寺。及我為侍書御史,足下親來入臺。足下今為二千石,我下為郎,乃反因計吏以謁相與。足下豈丞尉之徒,我豈足下部民,欲以此謁為榮寵乎?」
〈崇厚論〉:「夫俗之薄也,有自來矣。」
〈絕交論〉:「或曰:『子絕存問,不見客,亦不答也。何故?』曰:『古者進退趨業,無私遊之交,相見以公朝。』」
卷二十九馬第伯〈封禪儀記〉:「仰視岩石松樹,鬱鬱蒼蒼,若在雲中。俯視谿谷,碌碌不可見丈尺。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後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所謂磨胸揜石,捫天之難也。初上此道,行十餘步一休。稍疲,咽脣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據頓,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而兩腳不隨。」
卷三十六應劭《風俗通義》佚文:「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務劇,劣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諸郭皆諱禿。」《顏氏家訓‧書證篇下》引
「俗說蝦蟇掉尾,。當作夏馬掉尾。」
「眾心成城。俗說眾人同心者,可共築起一城。同心共飲,洛陽酒可盡也。」
「俗說池中【一作仲】魚,人姓字,居近城,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
「俗說大餓不在車飯,謂輔車上飯,小小不足濟也。案:吳郡名酒杯為𥂸又章反。言大餓人得一𥂸飯,無所益也。」
「殺君馬者,路傍兒也【《升厂全集》卷十五〈衍古諺〉(五古)即敷陳此語】。俗說長吏食重祿,芻槁豐美,馬肥殺出。路傍小兒觀之,却驚致死。案: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瘠死。」【《古樂府》張率〈走馬引〉:「斂轡且歸去,吾畏路傍兒。」】
卷三十七《風俗通》佚文:「趙王好大眉,人間半額。楚王好廣領,國人沒頸。齊王好細腰,後宮有餓死者。」
「宋遷母往阿奴家飲酒,坐上失氣[95]。奴曰:『汝母何無宜適?』遷曰:『腸痛誤耳。人各有氣,豈止我母!』」
卷四十一《風俗通》佚文:「愁眉者,細而曲折。啼妝者,薄拭目下若啼痕。墮馬髻者,側在一邊。折腰步者,足不任體[96]。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
*卷四十二應瑒〈正情賦〉:「思在前為明鏡。」【卷五十三張衡〈定情賦〉:「思在面為鉛華兮,患離塵而無光」;卷六十九蔡邕〈檢逸賦〉(按陶潛〈閑情賦‧序〉,則此當作〈靜情賦〉):「思在口而為簧」;卷九十王粲〈閑邪賦〉:「願為環以約腕。」卷九十二陳琳〈止欲賦〉、卷九十三阮瑀〈止欲賦〉、《全三國文》卷十三陳王植〈靜思賦〉、卷四十四阮籍〈清思賦〉(「既不以萬物累心兮,豈一女子之足思」)、《晉文》卷四十五傅玄〈矯情賦〉(存序)、《全宋文》卷四十四袁淑〈正情赋〉(存二句)。】
卷四十四崔駰〈博徒論〉:「農夫汗出調泥,背上生鹽。」
卷四十六崔寔《政論》:「一歲再赦,奴兒喑啞。」(《困學紀聞》13 謂唐太宗之言出於此。閻注《潛夫論‧述赦篇》引諺:「一歲載赦,奴兒噫嗟。」《管子‧法法篇》:「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禍。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故久而不勝其福。……文有三侑,武無一赦。」)
「秦劓殺其民,于是赭衣塞路,有鼻者醜。故百姓鳥驚獸駭。不知所歸命。」
「搔癬之疾,先笑而後愁。」
「小民髮如韭,剪復生;頭如鷄,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
「理世不得真賢,猶治病當用人參,反得蘆菔根。」【《札朴》五[97]。】【卷八十三孔融〈汝潁優劣論〉:「融以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曰:『頗有蕪菁,唐突人參也。』」《全三國文》卷八《典論‧諸物相似亂者》:「薺苨亂人參。」】
卷四十八李固〈臨荊州辟文學教〉:「割百蚌不得一珠,不可舍蚌求之於魚。百文學不出奇士,不可舍文學求之於斗筲也。」
〈助展允婚教〉:「年將知命,配匹未定。朋友不好事之罪也。」
卷四十九楊倫〈辭補常山王傅〉:「有留死一尺,無北行一寸。」《後漢書‧楊倫傳》
卷五十一楊修〈答臨淄侯箋〉:「親見執事,握牘持筆,有所造作,若成誦在心,借書於手」;「今之賦頌,古詩之流。不更孔公,風雅無別耳。修家子雲,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
卷五十四張衡〈髑髏賦〉:「顧見髑髏,委於路傍。悵然而問之曰:『為是上智?為是下愚?為是女人?為是丈夫?』答曰:『吾宋人也,姓莊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壽命終極,來此玄幽。』曰:『我欲告之於五岳,禱之於神祗:起子素骨,反子四肢,取耳北坎,求目南離。使東震獻足,西坤授腹,五內皆還,六神盡復。子欲之不乎?』髑螻曰:『死為休息,生為役勞。冬水之凝,何如春氷之消?況我已化,與道逍遙。與陰陽同其流,與元氣合其朴。以造化為父母,以天墬為牀褥。以雷電為鼓扇,以日月為燈燭。以雲漢為川池,以星宿為珠玉。」【《三國文》卷十八陳王植〈髑髏說〉、卷四十三李康〈髑髏賦〉、卷五十三呂安〈髑髏賦〉。】
〈奏事〉:「飛塵增山,霧露助海。」
〈與特進書〉:「其言之不慚,恃鮑子之知我。」
卷五十五〈渾天儀〉:「渾天如鷄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鷄中黃,孤居于內。」
卷五十八王延壽〈夢賦〉:「余夜寢息,乃有非恆之夢,悉睹鬼神之變怪。蛇頭而四角,魚首而鳥身。三足而六眼,龍形而似人。群行而奮搖,忽來到吾前。申臂而舞手,意欲相引牽。」
卷六十二邊韶〈對嘲〉:「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對曰:『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後漢書‧邊韶傳》
卷六十三郭正〈法真頌〉:「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後漢書‧法真傳》
陳蕃〈上書〉:「昔明帝時,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賜錢千萬。左右問之,帝曰:『郎,天官也。以當敘德,何可妄與人邪?』今陛下以郎比一把菜,臣以為反側也。」《御覽》二百十五引《汝南先賢傳》
六十四張奐〈與延篤書〉:「年老氣衰,智盡謀索。每有所處,違宜失便。北為兒車所仇,中為馬循所困。真欲入三泉之下,復鎮之以大石。」
〈與崔子貞書〉:「僕以元年到任,有見兵二百,馬如羖羊,矛如舖鐵,盾如榆葉。」
〈誡兄子書〉:「不自克責,反云張甲謗我,李乙怨我,我無是過。爾亦已矣!」
〈遺命諸子〉:「通塞命也,始終常也。但地底冥冥,長無曉期,而復纏以纊綿,牢以釘密,為不喜耳。」
張芝〈與朱賜書〉:「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
六十五劉楨〈與曹植書〉:「譬之疾病,乃使炎農分藥,岐伯下針。疾雖未除,就沒無恨。何者?以其天醫至神,而榮魄自盡也。」
*〈諫曹植書〉:「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全晉文》卷八十二虞喜《志林》:「是樂春藻之繁華,而忘秋實之甘口也。」】
六十六秦嘉〈重報妻書〉:「明鏡可以鏡形,寶釵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穢,麝香可以辟惡氣,素琴可以娛耳。」【九十六徐淑〈報嘉書〉:「此言過矣,未獲我心。素琴之作,當須君歸;明鏡之鑒,當待君還。未奉光儀,則寶釵不設也;未侍帷帳,則芳香不發也。」】【《全三國文》卷七十五孫仲奇妹〈臨亡書〉:「鏡與粉盒與郎,香奩與若,欲其行身如明鏡,純如粉,譽如香。」】
六十七荀彧〈報曹公書〉:「袁紹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也。」
六十八郭泰〈答友勸仕進書〉:「方今運在〈明夷〉之爻,值勿用之位。雖在原陸,猶恐滄海橫流,吾其魚也,況可冒衡風而乘奔波乎?」
戴良〈失父零丁〉:「敬白諸君行路者,今月七日失阿爹。我父軀體與眾異,唇吻參差不相值,鴟頭鵠頸獦狗啄,眼淚鼻涕相追逐,吻中含納無齒牙,食不能嚼左右蹉。……面目芒蒼如死灰,眼眶臼陷如羹桮[98]。」《御覽》五百九十八【《廣雅》「爹」音「大可反」,此篇亦以「爹」與「禍」、「我」為韵,與今之「丁加切」異。】
董卓〈到澠池上書請收張讓等〉:「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如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今臣輒鳴鐘鼓如洛陽,請收讓等。」(《魏志》、《後漢‧卓傳》兩注並引《典略》。)
六十九蔡邕〈協和婚賦〉:「其在近也,若神龍采鱗翼將舉。其既遠也,若披雲緣漢見織女。立若碧山亭亭豎,動若翡翠奮其羽。眾色燎照,視之無主」;「粉黛㢮落,髮亂釵脫」;「長枕橫施,大被竟牀。莞蒻和軟,茵褥調良。」【*白行簡。】【《困學紀聞》卷十三[99]。】
*〈青衣賦〉:「金生沙礫,珠出蚌泥。歎兹窈窕,產於卑微。精慧小心,趨事如飛。中饋裁割,莫能雙追。宜作夫人,為眾女師。……停停溝側,噭噭青衣。我思遠逝,爾思來追。」【卷八十四張超〈誚青衣賦〉:「彼何人斯,悅此艷資?麗辭美譽,雅句斐斐。文則可嘉,志卑意微。醴泉可飲,何必洿泥?鴛雛啄鼠,何異乎鴟?況此麗豎,三族無紀,綢繆不序。門戶不名,依其在所。生女為妾,生男為虜。」】
七十四*〈連珠〉:「參絲之絞以弦琴,緩張則撓,急張則絕。」《御覽》八百十四【《四十二章經》[100]。】
八十〈勸學篇〉:「鼫鼠五能,不成一技。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泅不能渡豄,能走不能絕人,能藏不能覆身。」
八十二*張升〈友論〉:「噓枯則冬榮,吹生則夏落。」
酈炎〈遺令書‧之二〉:「白老母:無懷憂,懷憂何為?無增悲,增悲何施?寒必厚衣,無炎,誰為母厚衣?暑必輕服,無炎,誰為母輕服?棄炎無念,此常厚衣,不尤不怨,此常輕服矣。」《古文苑》
趙壹【〈刺世疾邪賦〉:「舐痔結駟,正色徒行。嫗𡟥〔即傴僂〕名勢,撫拍〔即拍馬之拍〕豪強。……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抗髒倚門邊。……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窮鳥賦〉[101]:「有一窮鳥,戢翼原野。罩網在上,機穽在下。前見蒼隼,後見驅者。繳彈張右,羿子彀左。飛丸激矢,交集於我。思飛不得,欲鳴不可。內獨怖急,乍氷乍火。幸賴大賢,我矜我憐。」
〈非草書〉:「余郡士有梁孔達、姜孟穎者,皆當世之彥哲也,然慕張生之草書,過於希顏、孔焉。……夫草書之興也,其於近古乎?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煩冗。故為隸草,趣急速耳。示簡易之旨,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難省煩,損複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今之學草書者,以為杜、崔之法,龜蛇所見也。廢倉頡、史籀,競以杜、崔為楷。草本易而速,今反難而遲。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坐,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劃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
八十三孔融【〈上書薦謝該〉:「物來有應,事至不惑。」】
〈薦禰衡疏〉:「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與諸卿書〉:「鄭康成多肊說,人見其名學,為有所出也。……若子所執,以為郊天鼓必當麒麐之皮也。」《御覽》六百八【同卷有融〈告高密相立鄭公鄉教〉、〈繕治鄭公宅教〉。】
*〈難曹公表制酒禁書〉:「酒之為德久矣。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太白〈月下獨酌‧之二〉本此(唐覲《延州筆記》卷三)】,人著旨酒之德。樊噲解戹鴻門,非彘肩巵酒,無以奮其怒[102]。趙之廝養,東迎其王,非巵酒,無以激其氣。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景帝非醉幸唐姬,無以開中興。」
〈又書〉:「昨承訓答,陳二代之禍,及眾人之敗,以酒亡者,實如來誨。雖然,徐偃王行仁義而亡,今令不絕仁義;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棄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而將酒獨急者,疑但惜穀耳,非以亡王為戒也。」
【卷九十四路粹〈枉狀奏孔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云:『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全三國文》卷二魏武帝〈宣示孔融罪狀令〉:「以為父母與人無親,譬若缻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饑饉,而父不肖,寧贍活餘人。」(參觀《晉文》卷四十九《傅子》。)】
八十四鄭玄【〈戒子益恩書〉:「吾家舊貧,不為父母群弟所容,去廝役之吏,游學周、秦之都。……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于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圖乎!」】【《癸巳存稿》卷七〈鄭君戒子書〉:「『吾家舊貧,不為父母群弟所容』(《後漢書》),今據唐史承節所作碑無『不』字,《太平御覽‧人事部》則『群弟』作『郡』[103]。『容』者,縱其游學,資其費用也。」】【《研經室二集》卷七〈金承安重刻唐萬歲通天史承節撰後漢大司農鄭公碑跋〉攷訂范史之訛尤詳,謂:『徒學不能為吏,以益生產,為父母群弟所含容,始得去廁役之吏。范傳曰:「不樂為吏,父數怒之。」』】【〈鄭康成祠碑〉(《全唐文》卷三三〇)。】【勞格《讀書雜識》卷一輯〈鄭康成別傳〉。】
*〈六藝論〉:「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函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八十五呂布〈與袁術〉:「足下喜為大言,以誣天下。天下之人,安可盡誣?」
八十六李固〈與弟圄書〉:「今年五十七,髩髮已白,周觀天下,獨未見益州耳。昔嚴夫子嘗言:『經有五,涉其四;州有九,游其八。』欲類此子矣。」《水經‧江水注》一
八十九仲長統《昌言》:「人愛我,我愛之;人憎我,我憎之。」
「天下之士有三可賤:慕名而不知實,一可賤;不敢正是非於富貴,二可賤;向盛背衰,三可賤。」
*「天下學士有三姦:實不知,佯不言,一也;竊他人之記,以成己說,二也[104];受無名者,移知者,三也」
「婦人有朝哭良人,暮適他士[105]。涉歷百庭,顔色不愧。」
「疏濯胸肊,澡雪腹心,使之芬香皓潔。」
「英詞雨集,妙句雲來。」
「嗽舌下泉咽之,名曰胎食。」
「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市,竹木周布。場圃築前,果園樹後。舟車足以代步涉之難,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參觀《晉文》卷三十三石崇〈金谷詩序〉:「有別廬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金田十畝、羊二百口、鷄、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全宋文》卷 31 謝靈運〈山居賦〉[106]:「昔仲長願言,流水高山;應璩作書,邙阜洛川。」自注云:「仲長子云:『欲使——————,在高山流水之畔。』應璩與程文信書云:『故求道田,在關之西,南臨洛水,北據邙山,託崇岫以為宅,因茂林以為蔭。』」】【《全晉文》卷 38 庾肅之〈山贊〉、〈水贊〉(皆短。〈山〉云:「懸岩沓翳,神明攸居」云云;〈水〉云:「妙質柔明,雲深液潤」)。卷 61 孫綽*〈遊天台山賦〉:「嶽之神秀者也,玄聖之所遊化,靈仙之所窟宅。」賦中亦刻劃瓊台珠闕之勝於遊山之前,有「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二佳語。〈遂初賦〉(「經始東山,建五畝之宅,帶長阜,倚茂林」)、62〈太平山銘〉稍有寫景語。】【《談藝錄》。】
九十王粲〈大暑賦〉:「仰庭槐而嘯風,風既至而如湯。」
【孫橒《餘墨偶談》卷一:「〈登樓賦〉:『白日忽其西匿。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摩詰以『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二語括之。」】
【王粲〈神女賦:「彼佳人之難遇,真一遇而長別。」】
*九十二陳琳〈答張紘書〉:「自僕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間率少於文章,易為雄伯,故使僕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
〈為曹洪與魏太子書〉:「亦欲令陳琳作報。琳頃多事,不能得為。念欲遠以為歡,故自竭老夫之思。自入益部,仰司馬、楊、王遺風,有子勝斐然之志,故頗奮文詞,異於他日。怪乃輕其家丘,謂為『倩人』,借翰於晨風,假足於六駁。」【*而《全三國文》卷二十曹洪〈與魏文帝書〉又載「漢中地形──未足以喻其易」一節。】
九十三阮瑀〈文質論〉:「麗物若偽,醜器多牢;華璧易碎,金鐵難陶。」
*繁欽〈與魏太子書〉:「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潛氣內轉,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細不幽散。遺聲抑揚,不可勝窮。悽入肝脾,哀感頑艷。」
九十四【路粹〈枉狀奏孔融〉:「既而與衡更相贊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顏回復生。』」】
*華佗〈食論〉:「苦茶久食益意思。」
周瑜〈疏論劉備〉:「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九十六班昭〈女誡‧敬慎第三〉:「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婦行第四〉:「夫云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利口辯詞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功巧過人也[107]。……擇詞而說,……時然後言,……是謂婦言。服飾鮮潔,沐浴以時,……是謂婦容。」】
【〈專心第五〉:「《禮》: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女憲》曰:『得意一人,是謂永畢;失意一人,是謂永訖。』」(「得意」四句亦見〈曲從〉。)】【*《癸巳存稿》四。】
────────────────
《全三國文》[108]:
【《文心雕龍‧事類篇》引劉劭〈趙都賦〉語,失采。】
卷三魏武帝〈遺令〉:「吾夜半覺小不佳」;「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
〈下荊州書〉:「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手書與閻行〉:「觀文約所為,使人笑來!」
〈與諸葛亮書〉:「今奉鷄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與太尉楊彪書〉:「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卷十二武宣卞后〈與楊彪夫人袁氏書〉:「卞頓首:貴門不遺,賢郎輔位。聞命違制,明公性急忿然,在外輒行軍法。卞姓當時亦所不知,聞之心肝塗地。」】
〈祀故太尉橋玄文〉:「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鷄,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卷五魏文帝〈詔責孫權〉:「前後詞旨,頭尾擊地,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卷六〈詔群臣〉:「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109]。此言被服飲食,非長者不別也。」(《御覽》六八九作「被服、飲食難曉也」。)
「南方有橘,酢正裂人牙,時有甜耳。」
*「新城孟太守道:蜀猪㹠鷄鶩,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著飴蜜,以助味也。」
*「南方有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蒲萄、石蜜乎?今以荔枝賜將吏,噞之則知其味薄矣。」
「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蒲萄說,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當作酲),掩露而食,甘而不䬼,脆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麴糵,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全唐文》卷 283[110]。】
卷七〈答繁欽書〉:「守宮王孫世有女曰瑣,吾練色知聲,雅應此選,謹卜良日,納之閑房。」
〈又與吳質書〉:「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通宵不瞑。已成老翁,但未頭白耳。光武言:『年三十餘,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與之齊矣。」
「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善於詞賦,體弱不足起其文。昔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偉長懷文抱質,彬彬君子,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德璉斐然有述作之意,美志不遂。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卷八《典論‧內誡》:「三代之亡,由乎婦人,故《詩》刺艷妻,《書》誡哲婦。司隸馮方女,國色也。袁術納焉,甚愛幸之。諸婦害其寵,紿言︰『將軍以貴人有志節。但見時,宜數涕泣,示憂愁也。』馮氏女以為然,諸婦因是共絞殺,懸之于厠梁,言其哀怨自殺。術誠以為不得志而死。袁紹妻劉氏甚妒忌,紹死,殭尸未殯,寵妾五人,妻盡殺之。以為死者有知,當復見紹於地下,〉乃髠頭墨面,以毀其形。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惡婦之為,一至是哉!」
〈自序〉:「文武之道,隨時而用。少好弓馬,于今不衰。……弓燥手柔,草淺獸肥。……荀彧言:『聞君善左右射。』……鄧展能空手入白刃,……求與余對。時酒酣耳熱,方食芉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展意不平, ……言願復一交。……正截其顙。……『昔陽慶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祕術,今余亦願鄧將軍捐棄故伎,更受要道也。』余于他戲弄之時少,所喜唯彈棊,略盡其巧。上……常言:『……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
〈太子〉:「余蒙隆寵,忝當上嗣,憂惶踧踖。上書自陳,欲繁詞博稱,則父子之間不文也;欲略言直說,則喜懼之心不達也。里語曰︰『汝無自譽,觀汝作家書。』言其難也。」
〈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卷十六陳王植〈與楊德祖書〉:「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割斷。劉季緒才不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今之文人」以至篇末,可與卷七〈又與吳質書〉參觀。語意略同,惟〈吳質書〉無孔文舉。】
【「優游按衍,屈原之尚也;窮侈極妙,相如之長也。然原據託譬喻,其意周旋,綽有餘度矣。長卿、子雲,意未能及已。」(《北堂書鈔》一百)】
卷九魏明帝〈詔陳王植〉:「吾既薄才,至於賦誄特不閑。從兒陵上還,哀懷未散,作〈兒誄〉,為田公家語耳[111]。」
【〈與陳王植手詔〉:「王顏色瘦弱,何意耶?腹中調和不?今者食幾許米?又啖肉多少?見王瘦,吾甚驚。宜當節水加餐。」】
卷十三陳王植〈洛神賦〉:「穠纖得衷,修短合度」;「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卷十四〈蝙蝠賦〉:「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族。」【La Fontaine, Fables, II. 5: “Je suis oiseau: voyez mes ailes./ ... / Je suis souris; vivent les rats.”】
〈令〉:「諺云:『相門有相,將門有將。』」
卷十五〈求祭先王表〉:「臣欲祭先王於北河之上,羊、豬、牛臣自能辦,杏者臣縣自有。先王喜食鰒魚,臣前已表得徐州臧霸送鰒魚二百枚。乞請氷瓜五枚,白柰二十枚。」
卷十六〈求存問親戚疏〉:「塊然獨處,左右惟僕隸,所對惟妻子,高談無所與陳,發義無所與展。未嘗不聞樂而拊心,臨觴而歎息也。」
【《文選‧與楊德祖書》:「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耶!」《援鶉堂筆記》卷 39 引何義門,云:「『「佳惡」,《典略》作「佳麗」,言「我自得潤飾之益,後世讀者孰知我文乃賴改定耶?」』範按《南史‧任昉傳》:『王儉出自作文,令昉點正,拊几歎曰:「後世誰知子定吾文!」』何說正與此合。」《御覽》599 引此文,無「相」字。】
〈與吳季重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舉泰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巵。」
〈贈白馬王彪詩序〉:「有司以二王歸蕃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
卷十七〈柳頌〉(僅存序):「過楊德祖之家,庭中有一柳樹,聊戲刊其枝葉。遂因詞勢,以譏當今之士。」【*傅青主[112]。】
卷十八〈相論〉(不全)。【二十二王朗〈相論〉。】
*【〈貪惡鳥論〉:「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為害身也。」《齊東野語》卷十七:「余負日茅簷,見山翁野媪捫身得蝨,則置口中,意甚惡之。然應侯謂秦王曰:『邯鄲猶口中蝨。』王莽校尉韓威曰:『吞胡虜無異口中蚤蝨。』陳思王著〈論〉亦曰……。三人者,皆當時貴人,其言乃爾。」】
〈辯道論〉:「巨怪」之說。
*卷十九〈釋愁文〉:「愁之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來,推之勿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加之以粉飾不澤,飲之以兼餚不肥。溫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113]。受之以巧笑不悅,樂之以絲竹增悲。」
卷二十曹冏〈六代論〉:「所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尾同於體,猶或不從,況乎非體之尾,其可掉哉!」(本《淮南子‧泰族》篇。)【《全唐文》803 李磎〈反五等六代論〉。】
卷二十二*王朗〈上求正貸民表〉:「昔在西京,有鄠杜膏腴之饒。每年成熟,雨灌竝畝,至今號為『陸海』。」
〈與許文休書〉:「自與子別,若沒而復浮,若絕而復連者,數矣。……時聞消息於風聲,託舊情於思想。眇眇異處,與異世無以異也。」(《蜀志‧許靖傳》》注引《魏略》)
二十四鍾繇〈答太子書〉:「臣同郡故司空荀爽言:『人當道情,愛我者一何可愛!憎我者一何可憎!』顧念孫權,了更嫵媚。」(《魏志‧鍾繇傳》》注引《魏略》)
二十四鍾會《芻蕘論》:「吳之翫水若魚鱉,蜀之便山若鳥獸。」
二十六田豫〈答司馬宣王書〉:「年過八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魏志‧田豫傳》
二十七郭淮〈白司馬宣王書〉:「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無其母,是無五子。無五子,亦無淮也。」《魏志‧郭淮傳》注引《世說》
三十應璩〈與曹昭伯牋〉:「空城寥廓,所聞者悲風,所見者鳥雀。」
三十二韋誕〈奏題署〉:「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逞徑丈之勢,方寸千言。」《御覽》747 引《三輔決錄》注
〈墨方〉《初學記》二十一、〈筆方〉《齊民要術》九。
三十三*蔣濟《萬機論》:「語曰:『兩目不相為視。』昔吳有二人共評主者,一人曰好,一人曰醜,久之不決。二人各曰:『爾可求入吳目中,則好醜分矣。』士有定形,二人察之,有得失。非茍相反,眼睛異耳。」《御覽》三百六十六【「主」字當是「玉」字之誤,觀《劉子‧正賞篇》可知。】
「諺曰:『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三十六王昶〈家誡〉[114]:「潁川郭伯益,吾親之昵之,不願兒子為之。北海徐偉長,吾敬之重之,願兒子師之。東平劉公幹,吾愛之重之,不願兒子慕之。樂安任昭先,吾友之善之,願兒子遵之。」
三十八麋元〈譏許由〉:「欲言子智,則不仕聖若;欲言子高,則鳥獸同群。無功可紀,無事可論。」
〈弔夷齊文〉:「夫五德更運,天秩靡常。如有絕代之王,必有受命之王。夏后之末祀,亦殷氏之所亡。若周武為有失,則帝乙亦有傷。行周之道,藏周之林;讀周之書,彈周之琴;飲周之水,食周之芩;謗周之主,謂周之淫。居聖之世,而異聖之心。」【《全唐文》卷八四四竇夢徵〈祭故君文〉云:「嗚呼!四海九州,天迴睠命。一女二夫,人之不幸。當革故以鼎新,若金銷而火盛。必然之理,夫何足競?」】
四十三魚豢《典略》:「余竊怪其不甚見用,以問大鴻臚卿韋仲將,仲將云:『仲宣傷於肥戇,休伯都無格檢,元瑜病於體弱,孔璋實自粗疏,文蔚性頗忿鷙。』……然君子不責備於一人,譬之朱漆,雖無楨幹,其為光澤亦壯觀也。」
「曩聞劉荊州嘗自作書,欲與孫伯符,以示禰正平[115]。正平蚩之,言:『如是,為欲使孫策帳下兒讀之邪?將使張子布見乎?』」
四十六*阮籍〈樂論〉[116]:「滿堂而飲酒,樂奏而流涕,此非皆有憂者也,桓帝聞楚琴,悽愴傷心,曰:『善哉乎為琴!』順帝上恭陵,聞鳥鳴而泣下橫流,曰:『善哉鳥鳴!使絲聲若是,豈不樂哉!』夫是謂以悲為樂者也。」【嵇康〈琴賦〉:「歷世才士,並為之賦頌。其體制風流,莫不相襲。稱其材幹,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Logical positivism value.】
〈大人先生傳〉:「且汝獨不見夫虱之處於裩之中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裩襠,自以為得繩墨也。飢則嚙人,自以為無窮食也。」
〈搏赤猿帖〉:「僕不想歘爾夢搏赤猿,其力甚於貔虎。」
四十七*嵇康〈琴賦〉:「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故輟敘所懷,以為之賦」;「器冷絃調,心閑手敏」;「愔愔琴德,不可測兮」;「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洩幽情。是故懷戚者聞之,莫不憯懍慘悽,愀愴傷心。其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抃舞踊溢。」【卷四十九〈聲無哀樂論〉:「和聲無象,而哀心有主。夫味以甘苦為稱,今以甲賢而心愛,以乙愚而情憎,則愛憎宜屬我,而賢愚宜屬彼也。可以我愛而謂之愛人,我憎而謂之憎人,所喜則謂之喜味,所怒而謂之怒味哉?聲音自當以善惡為主,則無關於哀樂;哀樂自當以情感 (sic.),則無繫於聲音。會賓滿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笑,或慘爾而泣,非進哀於彼,導樂於此也。夫唯無主於喜怒,無主於哀樂,故能兼御群理,總發眾情。聲音以平和為主,而感物無常;心志以所俟為主,應感而發。若夫鄭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色惑志。」】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羶腥」;「少加孤露,母兄見驕。性復疏嬾,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几」;「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天中記》引《抱朴子》:「閹官無情,不可謂貞。」)【《癸巳類稿》卷七〈書文選幽憤詩後〉謂康自謂非湯武、薄周孔,乃「王肅、皇甫謐等所造,司馬懿、鍾會等所牽引之湯武、周孔也。」】
〈與呂長悌絕交書〉:「何意足下苞藏禍心邪[117]?都之含忍足下,實由吾言。今都獲罪,吾為負之。吾之負都,由足下之負吾也。」
四十八〈養生論〉:「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徐才鼎《讀書雜釋》謂即河豚魚,祁駿佳《遯翁隨筆》謂《易‧中孚》「豚魚吉」亦指河豚[118]);「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從老得終。」
〈答向子期難養生論〉:「無主於內,借外物以樂之,外物雖豐,哀亦備矣。有主於中,以內樂外,雖無鐘鼓,樂已具矣。」
五十二〈聖賢高士傳〉:「孔子問項橐曰:『居何在?』曰:『萬流屋是也。』注曰:『言與萬物同流匹也。』」《文選》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詩〉善注【周續之注〈高士傳〉僅存此條。】
五十六*闕名〈張詹碑陰〉[119]:「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嗟爾後人,幸勿我傷。」(《類聚》四十、《御覽》五百五十一並引〈荊州記〉云:「元嘉六年,民飢,始被發。金銀朱漆之器,雕刻爛然。」)【《水經注》卷二十九:「虛設白楸之言,空負黃金之實!雖意錮南山,寧同壽乎?」】
〈謗書〉:「曹爽之勢熱如湯,太傅父子冷如漿。」
五十七蜀先主〈遺詔敕後主〉:「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朕初疾,但下痢,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
【五十九諸葛亮〈書〉:「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朱子語類》卷 16。】【茶香室:「花友」、「秤友」[120]。】
【《名山存稿》論〈後出師表〉。】
【「漢嘉金、朱提銀,採之不足以自食。」嚴註:「梅鼎祚《文紀》引《南中志》。按今本《華陽國志》卷四全闕,梅氏所見,乃足本也。」《媿生叢錄》卷一[121]:「司馬彪《續漢書‧地理志‧朱提山》劉昭注引此。足本《華陽國志》,梅氏不得見也。」】
六十一馬良〈與諸葛亮書〉:「尊兄應期贊世。」
六十二姜維〈報母書〉:「但見遠志,無有當歸。」【《晉書‧五行志》中,又《御覽》三百十、九百八十九。】
雍闓〈假鬼教〉:「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麤。」
六十三吳主權〈論步騭表言防魏詔〉:「北人欲以布囊盛土塞江。每讀此表,令人連日失笑。此江自天地以來,寧有可塞者乎?」《初學記》六引。
〈周瑜卒後下令〉:「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吳志‧周瑜傳》
〈與曹公牋〉:「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別紙與曹公〉:「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皆見《吳志‧大帝傳》注引《吳歷》。
六十四吳主休〈為四男作名字詔〉:「今人競作好名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也。」《吳志‧嗣主休傳》注引《吳錄》。
六十五*張昭〈宜為舊君諱論〉:「言聲一放,猶拾瀋也。過辭在前,悔其何追!」
諸葛恪《諸葛子》:「若能力兼三人,身與馬如膠漆,手與箭如飛蝱,誠宜寵異。」《御覽》三百五十
六十八虞翻〈與某書〉:「此中小兒,年四歲矣,似欲聰哲。雖蝦不生鯉子,此子似人,欲為求婦,不知所向。」【《御覽》490又739】
〈與弟書〉:「長子容當為求婦,其父如此,誰肯嫁之者?……虞家世法出痴子。」(《御覽》五一一)
「有數頭男,皆如奴僕。……觀我所生,有兒無子。……去日南遠,恐如甘蔗,近杪即薄。」(九七四)
七十三李衡〈臨死敕其子〉:「吾州里有木奴千頭,不責衣食,歲絹千匹。太史公曰:『江陵千樹橘,可當封君。』此之謂矣。」《水經•泿水》注
七十五康僧會〈安般守意經序〉:「彈指之間,心九百六十轉;一日一夕,十三億意。」
*支謙〈法句經序〉:「僕初嫌其為詞不雅,維祗難曰:『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坐中咸曰:『老氏稱:「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今傳梵義,實宜徑達。』是以自偈受譯人口,因順本旨,不加文飾。」【《全晉文》158 釋道安〈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鈔序〉:「梵語盡倒而使從秦,一失本也。梵經尚質,秦人好文,傳可眾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梵經委悉,至於嘆咏,叮嚀反復,或三或四,不嫌其煩,而今裁斥,三失本也。梵有義說,正似亂詞,尋說向語,文無以異,或千五百,剗而不存,四失本也。事已全成,將更傍及,反騰前詞,已乃後說,而悉除此,五失本也。」〈比丘大戒序〉:「與其巧便,寧守雅正。諸出為秦言便約不煩者,皆蒲萄酒之被水者也。」】【《全晉文》160 釋僧叡〈思益經序〉:「前譯頗麗其詞,仍迷其旨。是使宏標乖于謬文,至味淡于華艷。」】【《全宋文》62 釋道朗〈大湼槃經序〉:「隨意增損,雜以世語。緣使違失本正,如乳之投水。」】
────────────────
《全晉文》[122]:
一宣帝〈復弟孚書〉:「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
*景帝〈與許允書〉:「念足下震華鼓,建朱節,歷本州,此所謂著繡晝行也。」
七愍帝〈寒食散論〉《世說‧言語篇》注引秦丞相〈寒食散論〉。案:愍帝嗣封秦王,為丞相,姑附此俟攷。【*此秦承祖之誤,承祖宋人。】
八元帝〈禁招魂葬詔〉:「夫冢以藏形,廟以安神。今世招魂葬,是埋神也。其禁之。」《御覽》五五五又八八六
九明帝〈書〉:「伏想墓次,安隱守視,文武平安。」《淳化閣帖》一【《大般湼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第 23 之 2》:「佈鴿投舍利弗影中,身心安隱,恐怖得除。」】
十七廢太子遹〈遺王妃書〉:「二十八日暮,有短函來,題言東宮發,疏云:『言天教欲見汝。』即便作表求入。二十九日早入見國家,須臾遣至中宮。中宮左右陳舞見語:『中宮旦來吐不快。』使住空屋中坐。中宮遙呼陳舞:『昨天教與太子酒棗。』便持三升酒、大盤棗來見與,使飲酒噉棗盡。鄙素不飲酒,既便遣舞啟說不堪三升之意。傳語曰:『不孝那!天與汝酒飯,不肯飲,中有惡物耶?』」
十八何劭〈荀粲傳〉:「嘗以為子貢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則六經雖存,固聖人之糠粃」;「理之微者,非物之象所舉也」;「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蘊而不出矣」;「傅嘏善談名理,而粲尚玄遠,宗致雖同,倉卒時或有格而不相得意。裴徽通彼我之懷,為二家騎驛」;「嘗以婦人者,才智不足論,自宜以色為主」;「粲不哭而神傷。」
〈王弼傳〉:「何晏以為聖人無喜怒哀樂,弼以為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二程遺書》卷三上伊川:「鼓舞萬物,不與聖人同憂,此天與人異處,聖人有不能為天之所為處。」(又卷十一)【8, Stoic, Gellius.】
十九王導〈祭衛玠教〉:「此君風流名士。」《御覽》五百五十五
二十二王羲之〈與人書〉:「吾書比之鍾、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
〈雜帖〉:「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耳。」
「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里,惟以此為事。」
「昨暮復大吐,小噉物便爾,旦來可耳。」
「忽然改年,新故之際,致歎至深,君亦同懷。」【25:「不知夜來下意竟乏,新故之際,致歎良深[123]。」】
【25】「奉黃柑二百,不能佳,想故得至耳。」
二十五:「去月盡來,停穀噉麵,復平平耳。」
二十六:「快雪時晴佳,想安善。」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謝光祿鵝在山下,懸情可愛。」
「損惠野鴨一雙,秋來未得,始是嘗新。」
「荷華想已殘,處此過四夏,到彼亦屢,而獨不見其盛時,是亦可訝,豈亦有緣耶?」
二十七王獻之〈雜帖〉:「劉道士鵝群並復歸也。」
「今送梨三百顆,晚雪,殊不能佳。」
「鏡湖澄澈,清流瀉注,山川之美,使人應接不暇。」
二十八王澄〈與人書〉:「胡毋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
二十九*王坦之〈廢莊論〉(結云:「在儒而非儒,非道而有道,彌貫九流,玄同彼我,萬物用之而不既,亹亹日新而不朽,昔吾孔、老固已言之矣」)。
〈沙門不得為高士論〉。
三十衛恒〈四體書勢〉:「隸書者,篆之捷也。」「師宜官,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雇觀者以酬酒,討錢足而滅之」;*「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張伯英家之衣帛,必書而後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下筆必為楷則,號『匆匆不暇草書』。韋仲將謂之草聖。」【東坡〈跋文與可草書〉:「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於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筆麈》卷二、《七修類稿》卷二十四。】【東坡〈跋與可論草書〉:「與可自言見道上鬥蛇,遂得其妙。」】【卷五十九成公綏〈隸書體〉。】【《全唐文‧書斷》。】
衛展〈陳諺言表〉:「諺言:『廷尉獄,平如砥。有錢生,無錢死。』」《初學記》二十
三十三裴楷〈與石崇書〉:「吾弟酒狂,海內足知。足下飲以狂藥,而反責之禮耶?」
*裴頠〈崇有論〉:「夫盈欲可損,而未可絕有也;過用可節,而未可謂無貴也」;「文者衍其辭,訥者讚其旨。立言藉於虛無,謂之玄妙;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124]。……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於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謂心為無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須於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謂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隕高墉之禽,非靜拱之所能捷也;審投弦餌之用,非無知之所能覽也。由此而觀,濟有者皆有也。」【李延平。】
三十四盧諶〈與司空劉琨書〉:「在木缺不材之資,處雁乏善鳴之分。」
四十五*傅玄〈相風賦〉:「棲神烏于竿首,候祥風之來征。」【卷五十一傅咸〈相風賦‧序〉謂:「樹一竹,插以鷄毛。」】【卷五十八張華〈相風賦〉。】
〈走狗賦〉[125]:「蓋輕迅者莫如鷹,猛捷者莫如虎。惟良犬之稟性,兼二㑺之勁武。」【卷五十一傅咸〈叩頭蟲賦〉:「強梁者不得其死,執雌者物莫之仇。彼螳螂之舉斧,豈患禍之能禦?此謙卑以自牧,乃無害之可賈。」】
〈猿猴賦〉:「戴以赤幘,襪以朱巾。先裝其面,又丹其唇。揚眉蹙額,若愁若嗔。既似老公,又類胡兒。」
卷五十二*傅咸〈答楊濟書〉:「衛公云:『酒色之殺人,此甚於作直。』坐酒色死,人不為悔。逆畏以直致禍。」
五十三李秉〈家誡〉:「昔侍坐於先帝,時有三長吏俱見。臨辭出,上曰:『「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並受詔。既出,上顧謂吾等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吾對曰:『必不得已,慎乃為大。夫清者不必慎,慎者必自清。」(《魏志‧李通傳》注引王隱《晉書》。)
李充〈翰林論〉佚文。
*李颙〈悲四時賦〉佚文(寫景而未言何故悲)。
一百四十三*王該〈日燭〉:「神道雖昧,鬼法尤明。徘徊中陰,徂彼鐵城。霄絕望舒,晝無曜靈。刀岳霜鋩以積刃,劍林翹鋒而肅精。陶銅汪洋以海涌,巨鑊波沸而雷鳴」云云地獄變相。
一百四十四嚴憲〈與杜預書〉:「諺云:『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謂辱矣。」
一百四十六*闕名〈道學論〉(《御覽》四百十一記許邁「棲遐世表,往而不返」)。
*〈左思別傳〉:「凡諸註解,皆思自為,欲重其文,故假時人名姓也。」《世說‧文學篇》注(可均按:〈別傳〉失實。)
一百五十二*苻朗《苻子》:「朔人有獻燕昭王以大豕者,曰:『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邦人謂之豕仙。』王乃命豕宰養六十五年,大如沙墳,足如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之,其重千釣。羣臣言於王曰:『是豕無用。』燕相謂王曰:『奚不饗之?』王乃命宰夫即膳之。豕既死,乃夕見夢于燕相,曰:『造化勞我以豕形,食我以人穢,吾患其生久矣。仗君之靈而化。』」
一百五十六李壽〈報龔壯〉:「省詩知意。若今人所作,賢哲之話言;古人所作,死鬼之常詞耳。」《魏書‧李壽傳》
一百五十七竺道潛〈答支遁書〉:「欲來便給,未聞巢由買山而隱。」《高僧傳》四
一六三鳩摩羅什〈答慧遠書〉:「既未言面,又文辭殊隔,導心之路不通,得意之緣圯絕。」《高僧傳》六【《全三國文》支謙。】
*〈為僧睿論西方詞體〉:「天竺國俗,甚重文藻。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穢也。」
一六五*釋僧肇〈百論序〉弘始六年:「天竺沙門鳩摩羅什,器量淵弘,俊神超邈。常味詠斯論,以為心要。先雖親譯,而方言未融,至令思尋者躊躇於謬文,標位者乖迕於歸致。」(按一六十僧叡〈思益經序〉:「詳聽什公傳譯其名,翻覆展轉,意似未盡,良由未備秦言名實之變故也。察其語意,會其名旨,當是持意,非思益也。直以未喻持義,遂用益耳。」)
〈注維摩詰經序〉弘始八年:「恨支竺所出,理滯於文。請羅什法師重譯正本。什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盡寰中,又善方言,時手執梵文,口自宣譯。」
【出妻】*竺僧度〈答楊苕華書〉(楊其妻也):「人心各異,有若其面。卿之不樂道,猶我之不慕俗矣。楊氏,長別離矣!萬世因緣,於今絕矣!歲聿云暮,時不我與。學道者當以日損為志,處世者當以及時為務。卿年德並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士經心,而坐失盛年也。」《高僧傳》四
支曇諦〈赴火蛾賦〉:「悉達有言曰:『愚人忘身,如蛾投火。』誠哉斯言!」《藝文類聚》97
────────────────
《全宋文》[126]:
卷十八王弘〈與謝靈運書問辨宗論義〉:「由教而信,而無入照之分,則是暗信聖人。若暗信聖人,理不關心,何由有日進之功?」
卷二十王裕〈與子瓚之書〉:「吾欲使汝處不競之地。」
卷三十一*謝靈運〈山居賦〉:「言心也,黃屋實不殊於汾陽。即事也,山居良有異乎市廛」;「謝平生於知遊,栖清曠於山川」;「水草則萍、藻、蕰、菼等等,其木則松、柏、檀、櫟等等,魚則𩽇、鱧、鮒、鱮等等,鳥則鵾、鴻、鶂、鵠等等,山上則猨、𤟤、貍、獾等等。」自注頗不簡要,如云:「與知遊別,故曰謝平生;就山川,故曰栖清曠」;「月隱山而成陰,木鳴柯以起風」自注:「山高月隱,便謂為陰,鳥集柯鳴,便謂為風也」;「清溪秀竹,迴開巨石,有趣之極」[127];「許由云:『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謂人生食足,則歡有餘,何待多須耳」(注「生何待於多資,理取足於滿腹」二語);「此皆湖中之美,但患言不盡意,萬不寫一耳。」
卷三十四謝惠連〈雪賦〉:「抽子秘思,聘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萬頃同縞,千巖俱白。」
〈祭古冢文〉:「既不知其名字遠近,故假為之號曰冥漠君。」
*謝莊【賦遠勝靈運、惠連】〈月賦〉:「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氣霽地表,雲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涼夜自淒,風篁成韵」;「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128]。」
卷四十二顧愿〈定命論〉【*神滅之喻】:「用殊函矢,雙美奚躓;談異矛戈,兩濟何傷」;「松柳異質,薺荼殊性」;「石雖可毀,堅不可銷;丹雖可磨,赤不可滅。」【《呂氏春秋》云:「石可破,不可奪堅;丹可磨,不可奪赤。性受於天也。」】
卷四十三孔熙先〈獄中上書〉:「但墜崖之木,事絕升躋;覆盤之水,理乖收汲。」
卷四十四袁淑〈鷄九錫文〉、〈驢山公九錫文〉、〈大蘭王九錫文〉【猪】、〈常山王九命文〉【似是猿】。
卷四十六鮑照〈傷逝賦〉:「盡若窮烟,離若斷絃。如影滅地,猶星殞天。」
卷五十五虞龢〈上明帝論書表〉:「謝安嘗聞子敬:『君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子敬答曰:『世人那得知』」;「古質今妍,數之常也。二王暮年,皆勝於少。父子之間,又為今古」;「輕薄之徒,銳意摹學,以茅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久書。真偽相糅,莫之能別」;「孝武撰子敬學書戲習十卷,或真行章草雜在一紙,或重作數字,或學前輩名人」;「張翼寫効,一毫不異。羲之初不覺,更詳看,乃歎曰:『小人幾欲亂真』」;羲之籠鵝事【黃伯思亦引虞氏〈表〉及《晉書》本傳駁李白詩】【《交翠軒筆記》卷三云:「《西清詩話》以太白詩『山陰道士如相訪,為寫黃庭博白鵝』為誤,云逸少所寫乃《道德經》。《能改齋漫錄》、《廣川書跋》亦云。」然舉《太平御覽‧職官部》引何法盛《晉中興書》云:「道士云:『為寫黃庭經,當舉群相贈。』太白不誤。」《容齋四筆》卷五據張彥遠《法書要錄》載褚遂良《右軍書目‧正書》有《黃庭經》云,注:「六十行,與山陰道士。」《徐氏法書記》、徐季海《古跡記》皆載羲之《黃庭經》,不云有《道德經》。「玄宗時,大王正書三卷,以《黃庭》為第一」】【《雲谷雜記》卷一駁博黃伯思說,亦謂[129]:「書《黃庭》換鵝、書《道德經》換鵝,自是二事。太白〈右軍〉詩用後事,〈送賀賓客〉用前事。事見務成子注《外景經‧序》(《雲笈七籤》載)】、棐牀事;子敬書少年白紗裓、書羊欣白新絹裙事;「子敬每作好書,必謂被賞,謝安輒題後答之。」
卷 62 釋慧通〈駁顧道士夷夏論〉:「譬猶盲子採珠,懷赤菽而反;聾賓聽樂,聞驢鳴而悅。」
────────────────
《全齊文》[130]:
卷二*高帝〈報武陵王曅〉:「見汝二十字,諸兒作中最為優者。但康樂放蕩,作體不辯有首尾,安仁、士衡,深可宗尚,顏延之抑其次也。」《南齊‧武陵王曅傳》【參觀《全梁文》卷十一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謝客吐言天拔,出於自然,時有不拘,是其糟粕。」】
卷四武帝〈敕廬陵王子卿〉:「汝比在都,讀書不就,年轉成長。吾日冀汝美,勿得敕如風過耳,使吾失氣。」
卷二十一卞彬〈蚤蝨賦‧序〉:「攝性懈惰,懶事皮膚。澡刷不謹,濣沐失時。……故葦席蓬纓之間,蚤蝨猥流。淫癢渭濩,無時恕肉;探揣擭撮,日不替手。有諺言:『朝生暮孫。』若吾之蝨者,無湯沐之慮,絕相弔之憂。……孫孫息息,三十五歲焉[131]。」
〈禽獸決錄〉:「羊淫而狠,豬卑而率,鵝頑而傲,狗險而出。」
────────────────
《有不為齋隨筆》,光聰諧律元[132]:
【《復堂日記》卷八論此書云:「樸至充博,兼綜四部,此之謂細心讀書。擬之其鄉,在援鶉之上。」】【(參觀姚柬之《伯山文集》卷五〈與光律原書〉。)】
甲:「《大學》:『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即《孟子》『雖有惡人』之『惡』,言形,非言行也。《呂覽‧去尤篇》:『魯有惡者,其父出見商咄,歸曰:「商咄不若吾子。」彼以至美不如至惡,尤乎愛也』云云,可證。」
「《孟子疏》最淺陋,朱子謂邵武士人偽作。引《史記》:『西子入市,願見者先輸金錢一文。』不知是何《史記》?楊誠齋〈讀笠澤叢書〉詩:『世間尤物言西子,西子何曾直一錢?』湯義仍〈適諸暨〉云[133]:『幾箸江蝦成獨笑,一文錢裏見西施。』朱竹垞〈西施舌〉詞云:『恁時看取,一錢底須與?』則正用偽《疏》。《太平御覽‧上元條》載《史記‧樂書》曰:『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史記》亦無此文。趙注『求全之毀』,引陳不瞻事疏,以為據《史記》。按見《韓詩外傳》、《新序》、《說苑》,非《史記》也。」
「趙注『無罪而殺士』,引語疏,以為據《史記》。按見《漢書‧梅福傳》。」
「錢辛楣《考異》言《史記》元稱《太史公》,歷引諸書,漏引《法言‧問神篇》、〈君子篇〉、《晉書‧劉殷傳》(『一子授《太史公》,一子授《漢書》』)、《魏書‧崔鴻傳》(『談遷著成《太史》』)、《後漢‧班彪傳》『司馬遷著史記』是泛言作史,故下文又云『《太史公書》』。《漢書‧五行志》引《史記》成公十六年云云,出《周語》,謂之『史記』,亦是泛言。顏著誤為司馬遷撰,其實〈魯〉、〈晉世家〉皆無此文。〈周本紀〉云:『太史伯陽讀史記』;〈陳杞世家〉云:『孔子讀史記』;〈十二年表〉云:『孔子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老子列傳〉云:『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劉知幾云:『遷因舊目,名之《史記》。』上句是而下句失攷。」
「《史記‧樂書》載李斯諫二世曰:『放棄詩書,極意聲色,祖伊所以懼也。』斯能為此諫,而又議燒詩書者,燒天下之私藏耳,蓋猶有在官者。劉海峯〈焚書辨〉殆得其實,宋蕭參《希通錄》已發此意,皆未引〈樂書〉。」
「孔子歎老子猶龍,老子歎孔子猶鳳。見《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注,及《御覽‧羽族部》引《莊子》逸文。王伯厚亦錄於《困學紀聞》。三處文有小異。」
乙:「沈括《筆談》卷七論『蝕』云:『西天法「羅睺」、「計都」皆逆步之。』據此,則宋時已有西法。又山谷〈蟹〉詩云:『已標天上三辰次』,謂十二辰中有巨蟹也。亦是西法,即中國之鶉首也。明周恭肅〈十二宮神歌〉云:『惟天稱物鈞懿德,琢磨竭力見玉石。旁觀古人馬蹄篇,或欲勝天蝎自螫。江皋雙女久寂寞,何處從師子多術?金牛十角力士若,白羊萬頭丞相食。秋風網巨蟹螯肥,素書遺我雙魚白。吁嗟龜寶缾水栖,陰陽理妙期元默。』作歌在嘉靖時,西士亦未來。」
「《詩》有『西方之人』,《晉語》有『西方之書』,《莊子》載『夷、齊相謂曰:「西方有人」』,皆謂周。唯《列子‧仲尼篇》『西方之人有聖者』指佛。」
「關壯繆秉燭達旦事,不見《三國志》傳與注。《毛詩‧卷伯篇‧故訓傳》所載顏叔子事絕類,此又居上流而天下之善皆歸焉者也。」
「《南史》本傳言周彥倫雖有妻子,獨處山舍,則妻未足以累周[134]。而何子季侈於味,食必方丈,則肉之累何,信矣。」
「《南史‧王亮傳》犯諱一節,文意難通,由後人誤行刊改,且有落字也。兹正之:『未知明府諱。若為「猷」字,當作無骹尊傍犬?為「猶」字,當作犬傍無骹尊?若是有心「攸」?無心「攸」?乞告示。』」
丙:「酒稱『索郎』,《水經注》載明反語『桑落』;《吳志‧諸葛恪傳》:『「成子閣」者,反語「石子岡」』;《南史‧鬱林王紀》:『「東田」反語為「顛童」,「舊宮」反語為「窮廄」』;〈梁武帝紀〉:『「大通」反語為「同泰」』等等。」
「神農時,耒、耜皆用木,所謂𣂪木、楺木也[135]。後來止耒用木,而耜則易用金。〈考工記〉所謂『直庛』、『句庛』也。孟子問:『以鐵耕乎?』蓋謂許行既為神農之言,則當用神農之木耜。陳相曰:『然。』其詞亦隱挫矣。」
丁:「奉新趙敬襄〈送人守蜀〉詩云:『願勸總戎勤舉職,莫教風雅換弓刀。』此最切近時右班之弊。艷羨文事,勉強為之,皆子美『將軍不好武』一語階之厲也。」【《醉醒石》第五回:「成(澄)平將官,高品學文人做作,談文作詩。」又《露書》卷九。】
己:「孟子『距楊、墨』。今觀《墨子》書,文句多與《孟子》合者。」
「辨燭影斧聲之嫌。」
庚:「楊誠齋〈送邱宗卿帥蜀〉詩『酒揮勃律天西椀』,用杜詩『勃律天西采玉河,堅昆碧椀最來多』。然碧椀出堅昆國,玉則出勃律國也。誠齋與放翁同在南宋,其詩絕不感慨國事,惟《朝天續集》中〈入淮河四絕句〉、〈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二律、〈跋丘宗卿使北詩〉少見其意[136]。」
辛:讀韓、柳、歐、曾、王、蘇、歸等文。
「子固文格,實由昌黎〈初上宰相書〉啟之。其〈福州上執政書〉,摹擬尤顯。介甫〈上相府書〉亦然[137]。」
「《歸震川集》以常熟刻本(二十卷,歸道傳所輯)為善。《四庫》著錄歸莊與牧齋讎訂本,皆妄改竄。」
壬:「杜詩『王母晝下雲旗翻』,杜修可以『王母』為鳥名。王勃〈序〉『落霞與孤鶩齊飛』,吳曾以『落霞』為飛蛾。蘇詩『試掃北臺看馬耳』,孫奕以『馬耳』為菜名,是并未見〈超然台記〉。韓詩『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山谷亦以為鳥名。」【《能改齋漫錄》卷十五:「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霞』指飛蛾。」劉存仁《篤舊集》卷十一載林昌彝〈清明日郊行見梨花盛開磬音出遠林有悟〉:「數聲清磬不知處王阮亭句,『清磬』山子蟲也,一樹梨花落晚空宋人句,『梨花』白鷺也。解得非花亦非磬,詩家妙境悟禪中。」】
「『蛙翻白出濶,蚓死紫之長』豈減於韓、孟〈聯句〉之『菱翻紫角利,荷折碧圓傾』耶?」
「宋子京〈真定述事〉從昌黎〈送鄭尚書赴南海序〉,王介甫〈送程公闢守洪州〉詩從陸士龍〈答車茂安書〉脫胎。」
「梅聖俞有〈希深書言與師魯永叔子聰幾道遊嵩因誦而韵之〉五古,彭期校刊《歐陽全集》附謝希深〈遊嵩山寄梅殿丞書〉。兩兩比勘,韵不困書,書如就韵,誠奇作。惟『草草具觴豆』一語,與書中『具豐饌醇醴』不合。」
「劉海峯〈題北齊校書圖〉七古,亦全取山谷〈北齊校書圖題後〉文,因勢利導,不差絫黍,亦奇。」【《豫章黃先生集》卷 27〈題校書圖後〉、《南澗甲乙稿》卷二〈跋北齊校書圖〉七古。《硯北雜志》卷上載南澗詩,並有南澗自跋,蓋………。《東觀餘論》卷下〈跋北齊勘書圖後〉。】
「昌黎〈衡嶽廟〉詩『正直能感通』,謂嶽神也。坡公〈海市〉詩引之曰:『自言正直動山鬼』,則以『正直』為昌黎自道矣。」
────────────────
《老學厂筆記》[138]:
【《授堂文鈔》卷二:「《老學厂筆記》後於當時遺制,亦多疵繆。如卷四謂僕射署敕不著姓乃元豐新制,卷五謂進士糊名法真廟時已有,皆不可依賴。」按《能改齋漫錄》卷一:「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蘆浦筆記》卷三駁云唐武后時已然。)《蛾術編》卷 57 申說《老學厂筆記》謂皮日休未嘗為黃巢學士之說(胡三省《通鑑注》亦引放翁駁《新唐書》)。】【《學齋佔畢》卷二駁《老學厂筆記》謂銅鼓累代所無,至梁始珍貴條。卷四駁老學厂論蔗糖始於唐。卷三駁論灰酒。】【《梅磵詩話》卷中:「《老學厂筆記》卷九論:『東坡「絳帕蒙頭讀道書」增一「蒙」字,其誤尤甚。』按〈江表傳〉云:『絳帕蒙頭,鼓琴焚香,讀邪俗道書。』」《愛日齋叢鈔》卷五駁此,攷證尤詳。《湧幢小品》駁「岱之魂」,《筆麈》駁「倩」字。】
2. 【蜀人任子淵好謔。】
「東坡詩:『割愁還有劍鋩山。』或謂柳詩『割愁腸』可言,『割愁』不可言。亡兄仲高云:『晉張望詩曰:「愁來不可割。」』」
3. 「駢驪箋啓與手書俱行,而駢緘謂之雙書。」
4. 「古所謂長夜之飲,或以為達旦,非也。薛許昌〈宮詞〉云:『畫燭燒闌暖復迷,殿帷深密下銀泥。開門欲作侵晨散,已是明朝日向西。』」
5. 「靖康兵亂,宣和舊臣悉已遠竄。黃安時歎曰:『造禍者全家盡去嶺外避地,却令我輩橫尸路隅耶!』」【參觀《桐江續集》卷十一〈重至秀山售屋將歸〉第九首。】
6. 「京師溝渠極深廣,亡命多匿其中,自名為『無憂洞』。甚者盜匿婦人,又謂之『鬼礬樓』。」
「今僧寺輒作庫質錢取利,謂之『長生庫』。余按:梁甄彬嘗以束苧就長沙寺庫質錢。」
「世言荊公〈四家詩〉後李白,以其十首九首說酒及婦人【見王得臣《麈史》卷中記王銍語】,恐非荊公之言。白詩樂府外,及婦人者實少,言酒固多,比之淵明輩,亦未為過。〈四家詩〉未必有次序,使誠不喜白,當自有故。蓋白識度甚淺,如云:『中宵出飲三百杯,明朝歸揖二千石』、『王公大人借顏色』、『談笑皆王公』,淺陋有索客之風[139]。又如以布衣得一翰林,何足道,遂云:『當時笑我微賤者,却來請謁為交親。』」
8. 「蜀人見人物之可誇者,則曰『嗚呼』,可鄙者,則曰『噫嘻』。」
9. 「王荊公熙寧初召還翰苑。初侍經筵之日,講《禮記》『曾參易簀』一節,曰:『聖人以義制禮,其詳見於牀笫之間。君子以仁行禮,其勤至於垂死之際。姑息者,且止之詞也,天下之害,未有不由於且止者也。』此說不見於文字,予得之於從伯父彥遠。」
十:「徐敦力侍郎頗好謔,嘗為予言:『柳子厚〈非國語〉之作,正由平日法《國語》為文章,看得熟,故多見其疵病。此俗所謂「沒前程」者也。』予曰:『東坡公在嶺外,特喜子厚文,朝夕不去手,與淵明並稱二友。及北歸,與錢濟明書,乃痛詆子厚。豈亦由朝夕紬繹耶?恐是〈非國語〉之報。』」
────────────────
《板橋雜記》,余懷[140]:
中:「寇湄白門老矣,猶日與諸少年伍。臥病時,召所歡韓生來,綢繆悲泣,欲留之同寢。韓生以他故辭,執手不忍別。至夜,聞韓生在婢房笑語,奮身起喚婢,自箠數十,咄咄罵韓生負心禽獸行。」
────────────────
《續板橋雜記》,珠泉居士[141]:
中:「湯四柔曼豐盈,余嘗戲之曰:『子好食言而肥歟?』姬不解,率爾對曰:『吾素不嗜鹽。』」
────────────────
《畫舫餘譚》,捧花生[142]:
「百靈雀產自汴梁山中,羽類之善鳴者也,凡百禽聲,無不曲肖。尤以能學貓嘂為上乘,至十三聲真希世有矣。豢之之人,曲中之藳砧居其半。蓋其自朝至暮,無所事事,既不便應答門戶,又無煩摒擋米鹽。」
────────────────
《白門新柳記》,許豫[143]:
「嬾雲山人贈大文寶詩:『素面久除塗抹習,丹砂誰識女兒身?』」
「金仙面帶微麻,人呼為『麻姑』。」
「大寶齡面目開濶,氣象崢嶸。」
────────────────
《白門新柳補記》[144]:
「秦淮燈舫盛時,各路歌妓畢集,謂之『趁熱水』。」
《白門衰柳附記》。
────────────────
《燕臺花事錄》,蜀西樵也[145]:
嘲「黑相公」云[146]:「飛眼無專斗,翻身即軟蓬。」
────────────────
《西溪叢語》,姚寬[147]:
上:「《易‧遯卦》:『肥遯,無不利。』『肥』字古作『𩇯』,通『蜚』,即『飛』字。《九師道訓》云:『遁而能飛,吉孰大焉。』張平子〈思元賦〉:『欲飛遁以保名。』曹子建〈七啓〉云:『飛遯離俗。』」
「魚皆逆水上。古樂府〈緩聲歌〉云:『思東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魚。』近有詞云:『江水東流郎又西,問尺素,何由到?』似非也。」
「李賀詩:『攢蟲鎪古柳。』劉禹錫詩:『秋蟲鏤宮樹。』
下:白樂天詩文(詳引),蓋從事燒金煉丹,「晩年藥術竟無所得,乃歸依內典[148]。」
────────────────
《能改齋漫錄》,吳曾[149]:
二:「『閒人有忙事』,俗語也。韓偓詩云:『須信—————,且來衝雨覓漁師。』唐人已有。」
「俗諺云:『盛喜中不許人物,盛怒中不答人簡。』」
四:「綠沉」(按訂《侯鯖録》之誤)。
【十五:「廣州好事者作茘枝饅頭,取茘枝榨去水,入酥酪辛辣以含之。又作簽炙,以茘枝肉並椰子花與酥酪同炒。」○邱濬〈牡丹榮辱志〉(全錄)「花屯難」云:「酥煎了下麥飯。」】
────────────────
《三朝北盟會編》,徐夢莘[150]:
《政宣上帙》一:「鄧洵武為上言:『且與強女真為鄰,孰若與弱契丹乎?』」【十:「燕使韓昉曰:『好鄰舍,朝廷蹙踏了。不知彼惡鄰故也[151]。』】
三:「女真每出戰,皆被黃頭女真以重鎧,令前驅,名曰『硬軍』。黃頭女真戇朴勇鷙,不能辨生死。」【「用兵則戈爲前行,人號曰『硬軍』。」】○「冬極寒,多衣皮,雖得一鼠,亦褫皮藏之。」○「婦人辮髮盤髻,男子辮髮垂後。」○「夫謂妻為薩那罕,妻謂夫為愛根。」○「不知紀年,問之則曰:『吾見草青幾度。』」○「善為氷城,以水沃而成氷,堅不可上[152]。」○「至仁宗朝,遂不復通中國。」○「有俊鶻,號海東青。」
四:「馬擴《茆齋自敘》曰:『阿骨打一日射獵,粘罕與某並轡,令譯者相謂曰:「我聞南朝人止會文章,不會武藝,果如何?」某遂策馬挽弓,作射物狀,粘罕愕然。翌早,阿骨打使某射雪磧,再中其端。又使某射一黃獐,一發殪之,皆稱善。』」
七:「先是,既以招撫為名,童貫下令中軍不許妄殺一人[153]。及虜騎犯我師,皆不敢施弩放箭,聽其殺戮。」
八:「馬擴《茆齋自敘》曰:『燕使王介儒曰:「南朝每謂燕人思漢,殊不思自割屬契丹已近二百年,豈無君臣父子之情?」僕曰:「知有養父,而不知有嫡父,是亦不孝也。」』」
九:「《北征紀實》曰:『御筆飭二帥,曰:「狗性從頭殺便會走。」』」
十:「常勝軍本謂之怨軍。遼伐女真,為女真所敗,多殺其父兄,乃立是軍,使之報怨女真。然怨軍初未嘗報怨,每女真兵入,則從以為亂。」
十一[154]:「郭藥師搗虛入燕山,燕人馬賢良獻詩云:『破虜將軍曉入燕,滿城和氣接堯天。油然靉靆三千里,洗盡腥羶二百年。』」
十二:「契丹四軍蕭幹望旗笑曰:『南朝兵也。』刃既接,方悟常勝軍,戰不利。」○「《茆齋自敘》曰:『阿骨打曰:「爾看我家兵將戰鬥,有敢走麼?」』」
十四:「左企弓上阿骨打詩云:『君王莫聼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故有敗盟之意。」【詩亦見《宣和遺事前集》。】
十五:「《茆齋自敘》曰:『上問:「金人何故要添許多歲物?」良嗣對以「女真唯利是從」。擴奏:「本朝兵威不立故也。」』」
十六:「女真盡括燕山錢物、子女,一掃皆空,盡以空城付之我。時便有語謂:『中國修理三二年間,却取之[155]。』趙良嗣亦嘗私謂人:『只可保三年爾。』」
十八:「《神麓記》曰:『阿骨打病殂,以白礬、大鹽醃歸。』」
十九:「洪中孚奏:『諸路帥臣,皆不知兵,而執燕雲不經之語,曰:「我本漢人,陷於塗炭,朝廷不加拯救,無路自歸。若興弔民偏師,不獨簞食壺漿,當具香花樓子,界首迎接也。」此乃游手之人,不能自存者,覬覦南歸。其士人大姓,無歸意也。』」(《上帙》六《茆齋自敘》記劉宗吉事。《中帙》三十三《宣和録》、《靖康要盟録》記蕭仲恭、趙倫,謂宋人欲行間,反為其所賣也[156]。)
二十一:「童貫上〈賀耶律氏滅亡表〉:『用遠交近攻之策,成一舉兩得之功』;『既畢天誅,永除人患。』」
二十五:「沈琯《南歸録》:『甚好,如此則花又不損,蜜又得成。』」【元闕名《劉千病打獨角牛》第一折:「你穩情取花成蜜就。」】【On ne fait pas d’omelette sans casser des œufs; voler avere la botte piena e la moglie ubriaca.】
《靖康中帙》三:「《靖康前録》:『李鄴歸自賊壘,盛談賊强我弱,以濟和議,謂賊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157]。其勢如太山,中國如累卵。時人號為「六如給事」。』」【《新唐書‧郭弘霸傳》:「『四其御史』。」】
三十九:「宗澤誕言萬五千人下寨,偽取修撰。」
四十一:「皇後親用內府幣帛,與宮嬪作綿擁項,分賜將士。兵士有以戲語:『雖得此,奈渾身單寒何?』識者為之蹙額。」
四十三:「何㮚日於都堂飲醇酒,談笑自若。聞虜所要浩瀚,揺首曰:『便饒你漫天索價,待我畧地酬伊。』聞者大驚。」【董棻《閒燕常談》:「京城陷,虜入,視倉𢈔。何㮚戲司農大卿胡思曰:『切勿令亂量。』人言宰相如此,何以服百僚?」】
四十八:「金人索蘇、黃文墨跡及古文書籍、《資治通鑑》。」
「金人入國子監取書,凡王安石說者,悉皆棄之。」【郝經《陵川文集》卷九〈荊公配享小像碑本〉七古痛斥其奸邪亡國,申老泉〈辨奸〉之說,以為王衍、盧杞合為一人。蓋尚是北人相傳之論也。《蛾術編》卷六十云:「《宋史紀事本末》:『熙寧九年,得交阯露布,言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今出兵欲相存濟。王安石〔怒,乃請〕帝〔以郭逵為招討使。安石于神宗,直以傀儡待之,拽起放倒,惟所欲為此事。直至外夷以為口實,形諸露布,亦可悟矣。方且荼毒生靈,以快安石之憤。後之效法者,踵相接。誠罪之首、旤之魁也〕[158]。」「徐夢莘《會編‧自序》云:『靖康之禍,古未有也……。』『誤國首惡』為誰?曰:王安石也[159]。」】
五十四:「《遺史》:『范瓊大呼曰:「自家懣只是少個主人!東也是吃飯,西也是吃飯,譬如營裏長行健兒,姓張的來管著,是張司空,姓李的來管著,是李司空。』」(《誠齋集》115〈張魏公傳〉:「平寇將軍范瓊擁眾自豫章來朝,浚疏其通虜從偽之罪。吕頤浩請留浚,委以誅瓊,而後行。」)
《炎興下帙》一百七:「岳飛奏言:『履氷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兩經更嫁,臣切骨恨之。』」
「韓世忠:『傳語岳宣撫,結髪之妻,見在此中(楚州),嫁作一擁押之妻。』」【……《建炎以來繫年要錄》[160]。】
【……僧了然……秀奴事,本之《綠窗新話》,亦見《醉翁談錄》庚集卷二……[161]。】
[1]《手稿集‧中文筆記》第二冊 346-413 頁。346 頁下脚註:「原本尺寸:177 × 264mm」。據范旭侖〈錢鍾書著作考異〉,大本(七)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冊,〔民國〕三十年又一九五五年」。
[2]《中文筆記》第二冊 347-65 頁。
[3] 頁角殘破,原文脫落「然在後矣」四字。
[4] 頁角殘破,原文脫落「卷」、「之禮邪」四字。
[5] 頁角殘破,原文脫落「裴祗」、「質有弊,而睹簡損之」、「建賤」、「有則必外形、遺制」等字。
[6]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7] 同上。
[8]「有司」原脫「有」字。
[9]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0]「太而」原脫「而」字。
[1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2]「孟嘉」原作「孟簡」。
[1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4]「注其耳目」 後原衍「師資」二字
[15]「幕天席地」原脫「地」字。
[16] 羊秉。
[17]「生死」原作「生色」。
[18] 卷七十六摯虞。
[19]「本朱」原脫「本」字。
[2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21]「三十」原作「四十」。
[22]「休文」(沈約)當為「禮明」(沈炯)之誤。
[23]「以為」原作「以謂」。
[24]〈通鑑不書陶潛〉。
[25]「遊赤石進帆海」原作「石壁精舍還湖中」。
[26]「遠蹠」原作「遠矚」。
[27]「史遷」原作「司遷」。
[28]《中文筆記》第二冊 365-9 頁。
[29]「左右」原作「左又」。
[30]「綿絡」原作「綿格」。
[3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32] 同上。
[33] 卷二十二何承天〈又為謝晦上表〉。
[3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35] 同上。
[36]「與顏竣書」原作「與親故書」。
[37]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38] 同上。
[39]「五雜組」原作「五雜俎」。
[40]「魍魎之精」原作「魍魎之鬼」。
[41]《中文筆記》第二冊 369-70 頁。
[42] 卷十二王融〈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虯書〉。
[43]「師耳以心」原作「師耳以為」。
[44]《中文筆記》第二冊 371-5 頁。
[45]「心圖墨假」原作「心假墨圖」(見圖)。
[46]「兮」原皆作「矣」,「客子」原作「蕩子」。
[47] 卷二十蕭統。
[48]〈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49] 卷二十五。
[50] 卷二十八。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51] 卷二十九,題原作「過中不食論」。
[52] 卷三十二。
[53] 卷三十三。
[54]「兮」原皆作「矣」。
[55] 卷三十八。
[56] 卷三十九。
[57] 卷四十四。
[58] 卷五十三。
[59] 卷五十四。
[60] 卷五十五。
[61] 卷五十六。
[62] 卷五十七劉峻〈自序〉。
[63] 卷六十。
[6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65] 卷六十六。
[66] 卷六十八。手稿此處標以勾號。范甯〈穀梁傳集解序〉:「嚴霜夏墜,從弟彫落。」
[67]《中文筆記》第二冊 375-8 頁。
[68]「兩書」原脫「書」字。
[69]「公孫僑」原作「公孫喬」。
[7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71] 漢武帝命公孫弘、東方朔所為大言。
[72]《容安館札記》百五十(223-4 頁)引 Journaux Intimes (éd par Ad. van Bever, pp. 119-20):“laissez les écoliers ivres de leur première pipe chanter à tue-tête les louanges de la femme grasse... Si la femme grasse est parfois un charmant caprice, la femme maigre est un puits de voluptés ténébreuses!”
[7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74]《中文筆記》第二冊 378-9 頁。
[75]「朝廷」原脫「廷」字。
[76]《中文筆記》第二冊 379-83 頁。
[77]「勿」原作「多」。
[78]「趙昭儀」原作「趙皇后」。
[79]「裋褐」原作「短褐」。
[8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81]《容安館札記》七七四(2465 頁)引 Mémoires (Dix Années d’Exil), éd. Charpentier, p. 324: “Comme nous nous entretenions des tentations du monde, je dis au père trappiste combien je l’admirais d’avoir ainsi tout sacrifié pour s’y dérober. ‘Nous sommes des poltrons, me dit-il, qui nous sommes retirés dans une forteresse, parce que nous ne nous sentions pas le courage de nous battre en plaine’”
[82] 蘇武〈報李陵書〉。
[83]「颽」原作「飄」。
[84]《中文筆記》第二冊 384-93 頁。
[85]〈答司馬宣王書〉:「年過八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86]「孫馮翼」(字鳳卿)原作「孫鳳翼」。
[87]「卷二十六」原作「卷二十四」。
[88]〈蒭蕘論〉。
[89]〈識通第十〉。
[90]「則曉劍」原作「能曉劍」。
[91]「Brock...」不確。
[92]「六書統」原作「六書通」。
[93]「䁋目」原作「䁋眼」。
[94]「王坦之著〈廢莊論〉,而其論多用莊語。」
[95] 卷三十八。
[96]「體」原作「腰」。
[97]「五」原作「四」。卷五〈蘆頭〉:「張有《復古編》:『蘆菔根似薺苨。』案:《名醫別錄》:『薺苨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
[98]「與眾異」原脫「異」字。
[99]「邕文今存九十篇,而銘墓居其半。曰『碑』,曰『銘』,曰『神誥』,曰『哀讚』,其實一也。自言:『為〈郭有道碑〉,獨無愧辭』,其他可知矣。其頌胡廣、黃瓊,幾與老、韓同傳。若繼成漢史,豈有南董之筆?」
[100]「沙門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為何業?』曰:『愛彈琴。』佛言:『絃緩如何?』曰:『不鳴矣!』『絃急如何?』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
[10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02]「無以」原作「無其」。
[103]「唐史承節」前原衍一「萬」字。
[10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05] 同上。
[106]「全宋文」原作「全晉文」。
[107] 原文脫「人也」二字。
[108]《中文筆記》第二冊 394-9 頁。
[109]「五」原作「吾」。
[110]張九齡〈荔枝賦‧序〉。
[111]「上」原作「下」。
[112]〈索居無筆偶折柳枝作書輒成奇字率意二首〉。
[113]「摩之以」原脫「以」字。
[11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15] 同上。
[116] 同上。
[117]「邪」原作「阿」。
[118]「讀書雜釋」原作「讀書雜識」,「祁駿佳」原作「祁彪佳」。
[119]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20]《茶香室續鈔》卷六「花友秤友」條。
[121]「媿生叢錄」原作「媿生叢鈔」。
[122]《中文筆記》第二冊 399-403 頁。
[123]「不知」原作「不意」。
[124]「藉於」原作「藉其」。
[125] 卷四十六。
[126]《中文筆記》第二冊 403-5 頁。
[127]「秀竹」原脫「竹」字。
[128]「悄」原作「消」。
[129]「駁」原作「博」。
[130]《中文筆記》第二冊 405 頁。
[131]「孫孫」原作「生生」。
[132]《中文筆記》第二冊 406-8 頁。
[13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34]「山舍」原作「山谷」。
[13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36]「東南」原作「東西」。
[137]「亦然」原作「亦云」。
[138]《中文筆記》第二冊 408-9 頁。
[139]「中宵出飲」原作「中宵歸飲」。
[140]《中文筆記》第二冊 409 頁。
[141] 同上。
[142]《中文筆記》第二冊 410 頁。
[143] 同上。
[144] 同上。
[145] 同上。「燕臺花事錄」原作「燕市花市錄」。
[146] 王之春《椒生隨筆》卷三:「京伶之冷落者,號『黑相公』。」張際亮《金臺殘淚記》:「京師梨園旦色曰『相公』。群趨其艷者,曰『紅相公』,反是者曰『黑相公』。」
[147]《中文筆記》第二冊 410 頁。
[148] 此條下似附一問號。
[149]《中文筆記》第二冊4 10-1 頁。
[150]《中文筆記》第二冊 411-2 頁。411 頁前半錯簡,「上山如猿」當接 412 頁尾「馬如」之後。
[151]「朝廷」原脫「廷」字。
[152]「成氷」原作「成兵」。
[153] 原文脫落「中」字。
[15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55] 原文脫落「理」字。
[156] 此處字跡模糊脫落,不確。
[157]「人如虎,馬如龍」原作「人如龍,馬如」。此處錯簡,411 前半頁「上山如猿……」當接 412 頁末「……馬如龍」之後。
[158] 此處殘破,六角括號內,原文皆缺。
[159]《蛾術編》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