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中文筆記》第一冊(殘頁C上)




殘頁(C[1]



            孟森《心史叢刊》一、二、三集畢[2]。向多在《小說月報》中覩之,〈自序〉僅言《東方雜志》,實不盡然。攷訂精碻,惜筆舌冗滯。如一集五十二葉引徐乾學〈走筆與成容若九首〉之末首有「慚愧十年東嚮坐,相逢不是掃門人」,以為「此意從何說起?若曰那拉家門,公卿進謁,祇可執掃門之禮」云云。蓋不知東海自用劉中山與牛僧孺事(《詩外集》卷六〈酬淮南牛相公述舊見貽〉:「初見相如成賦日,尋為丞相掃門人。」本事見《唐詩紀事》卷三十九),未可執著。亦見其雖多聞而非通品也。

            朱方旦書既遭焚禁,僅張伯行撰〈王鴻緒墓志〉、蔣良驥《東華錄》、董含《三岡識略》等所引王鴻緒疏中載朱《中說補》語云:「古號聖賢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兩眉之間。」【按王疏語,見董書卷八「左道伏法」條。】【孟引汪懋麟有〈辨道論〉,亦為闢朱而作(徐乾學〈汪君墓志銘〉)。】【孟氏引《柳南隨筆》、《履園叢話》,未引《三魚堂日記》卷下:「唐夢賚言:『皇上之惡朱方旦也,以其勸順承郡王勿進兵。王鴻緒結交哈哈駒子(亦作『哈哈珠子』,皇子侍從小童之義,見福格《聽雨叢談》),陰知之,遂上疏參焉。」】【孟未引《柳亭詩話》卷十一亦記朱方旦事,及《笠翁一家言》卷二〈朱子修齡倡義鳩資贖難民妻女紀略〉亦記朱事(神仙二眉事。】其語殊不可解。孟氏以董氏書記朱伏法條末後云:「厥後又有欽天監南懷仁者,上所著《窮理學》一書,謂一切知識記憶不在於心,而在頭腦之內。語既不經,旨極剌謬,命立焚之」,因謂方旦「中道」實「發明腦之作用」云云,不免穿鑿。即或如是,亦不過襲耶教之說,附會之於術數耳。〈戴名世夏庵集選〉(《中和》第五卷第十期刊載):「人之記性在腦。人有失記,偶而思之,目輒上瞬,首輒仰,蓋於腦中覓之也。西洋人有於腦內分間之法,某間記事,某間記某某書。其記之法,點書其字之筆畫於內,蓋皆以意為之。余嘗試之,蓋有效焉。[3]」可見西說在當時非秘密藏,決不限於南懷仁一家之言也。周季貺《窳櫎日記鈔》卷下云:「『思』字從『囟』從『心』,造字已知思慮由腦筋以達於心矣。」文芸閣《純常子枝語》卷十一云:「腦與心二說,宜互相備。《說文》『思』字從『囟』從『心』,是其義。《黃庭經至道章》云:『腦神精根字泥丸』,『一面之神宗泥丸』[4] ,〈心神章〉云:『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言面部主於腦,臟腑主於心」,又卷三十三云:「《太上胎精記》云:『腦神覺元字道都』,此言腦為知覺之元也。」則是腦主思慮,道家舊說。特方旦雖言方術,學問甚陋(《榕村語錄》卷二十謂:「見其《中說》、《質言》二種,別字無數。想來天上無不識字的神仙」云云),未必知此。以俞理初之博覽道藏,《癸巳類稿》卷十四〈書人身圖說後〉亦勿解引此也。

            孟氏〈金聖嘆考〉引《初學集》(〈天台泐法師靈異記〉)、《柳南隨筆》、《堅瓠集》、《柳亭詩話》(「惟有金生眠不得,雪霜堆裏聽啼鵑」)、《景船齋筆記》、《尺牘新鈔》卷二(稽永仁〈與黃俞邰書〉):「周計百使君李𢋫南讀《才子書》,慕聖嘆為人,遣使賷舟車之費,往迎之」云云(未引卷八張芳〈與陳伯璣〉、卷十二吳晉〈與周園客〉:「櫟園先生謂金聖嘆『評書三四種,總是一枝筆』」云云、《寒支二集》卷三、《在園雜志》卷二、《此木軒詩》卷五[5])【李世熊《寒支二集》卷三〈答官公璧〉、劉延璣《在園雜志》卷二[6]】、《辛丑紀聞》、《三岡識略》、《隨園詩話》(〈宿野廟〉:「眾響漸已寂,蟲於佛面飛。半牕關夜雨,四壁掛僧衣」)[7]。【孟未引牛運震《空山堂文集》卷二〈與高蓉湖〉、王山史《山志初集》卷四,皆道金聖嘆[8]。《人天樂》第十五齣軒轅載云:「那金聖嘆也是個聰明才人,筆下幽隽,頗有別趣。其持論亦不甚邪僻。只是每每將前人之書任意改竄,反說是古本。其改竄處又甚是穿鑿不通,這是才人的大病。……不要說別的,只據他竄《西廂》一節,那《西廂》上說:『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他却改做『我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即此一字,便有可殺之道。」】【鄧漢儀《詩觀初集》卷三梁清標〈新秋感興〉第一首評云:「聖嘆論詩,四句一截。此詩上四句說鄉思,下四句說時事,格法最細。」《艮齋雜説》卷五:「吾鄉金聖嘆,以聰明穿鑿書史,狂放不覊。每食狗肉,登壇講經,緇素從之甚眾。牧齋為〈泐子靈異記〉,蓋亦以異人目之矣。選唐詩竟將前四句為一截,後四句為一截。予訝之,曰:『唐詩何罪腰斬了也?』此言雖戲,遂成聖嘆身首之讖。」】【全謝山〈劉繼莊傳〉後自跋:「繼莊之才,極矣!顧有一大不可解者:其生平極許可金聖嘆。故吳人以繼莊與聖嘆並稱。又咄咄怪事也。聖嘆小才耳。學無根柢,繼莊何所取而許可之」云云。按《廣陽雜記》卷二記錄梁質人《西陲今略》一通,有云:「全書已竟,無處不可住筆。此即金唱經《六才子》中所謂『挪展法』也」云云;卷三論潘氏《莊子會解》有云:「遊吳門,見金聖嘆先生所定本,亦依潘本。金釋弓曰:『唱經堂藏此本,今籍沒入官矣。』則聖嘆當時印可此書可知」云云;卷四論石鐘山云:「唱經堂於病中無端忽思成都,有詩云:『卜肆垂帘新雨霽,酒爐眠客亂花飛。餘生得到成都去,肯為妻兒一灑衣。』想先生亦是杜詩在八識田中作怪」云云。語氣雖尊聖嘆,却未明言許可,如卷四之論吳修齡之音韻學也。】按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金聖嘆傳〉(「或問『聖嘆』二字何義?先生曰:『《論語》「喟然歎曰」, 在顏淵為歎聖,在與點為聖嘆。予其為點之流亞歟!」)【廖語本《貫華堂評選杜詩》趙時揖〈總識〉】。《續檇李詩繫》卷三沈不負下《石瀨山房詩話》:「東樂方病,客有傳濟南劉中丞幕中乩詩云:『石頭城上草芊芊,多少愁人泉下眠。惟有金生眠不得,斷腸夜夜聽啼鵑』,後書『人瑞』。東樂聞之伏枕口占云:『石城詩句自堪憐,金子胸中未廓然。身後姓名成底用,恰徇兒女作乩仙。』吟畢而逝」(《柳亭詩話》卷十一載前詩作:「石頭城畔草芊芊,多少愚人底下眠。惟有金生眠不得,雪霜堆裏聽啼鵑。」「聖嘆評詩,如以純錦製水田衣,割裂太多」)。王山史《山志初集》卷四、《牛空山文集》卷二〈與高蓉湖〉、張景運《秋坪新語》卷七(參觀《偏遠廬日乘》七月二十五日、《燕巢日記》第五冊十二月七日)皆可補。【平景孫《安越堂外集》亦有考聖嘆者[9]。】【周作人《苦竹雜記談金聖嘆》一文,偶有可補《心史》處,如引周雪客復刻本《才子必讀書》之徐而厂〈序〉。】【又《杜詩解》卷二註中自引五律一首。】至失引《廣陽雜記》,尤當面錯過。孟氏他文雖有掛漏(如〈西樓記〉一文,未引顧俠君〈觀西樓傳奇〉詩「今日尊前看白美,眉尖一半舊啼痕」自注:「『白美』,木姬本名也。」蓋謂傳奇,假「穆」為「木」, 假「素徽」義為「白美」耳;〈顧橫波〉一文,孟已引《板橋雜記》云:「眉生既屬芝麓,百計祈嗣無子,甚至雕香木為男,四肢俱動,錦繃繡褓,雇乳母開懷哺之,保母褰裳作便溺狀,內外通稱『小相公』,杭人目為『人妖』。龔元配童氏,明兩封孺人,及入本朝,童曰:『本朝封典,讓顧太太可也』」),皆無此之甚。

            二集〈王紫稼〉一文引《定山堂集》,以證龔芝麓與杖殺王郎之李琳芝最友善,雖有〈弔王郎〉詩,而龔、李勢交仍𡶇,屢有酬贈之什。

〈顧橫波〉一文引吳仲倫《聞見錄》以證顧初與劉芳約為夫婦,背約,而芳以情死【吳語本之錢湘靈《調運齋詩文隨刻重答孫蔗菴年兄芥閣》】;又引《同人集》張公亮〈結交〉,以證橫波願為張小婦。【《詠懷堂詩外集》乙部〈顧眉史〉七絕。】此皆在龔芝麓作入幕賓以前,因云:「以身許人,青樓慣技。」按沈廷松《皇明百家小說》第一百十二帙黃允交《雜纂三續未足信》亦有「娼願從良」一條;李義山《雜纂謾人語》:「說風塵有情」;賀貽孫《水田居詩》卷二〈戲和梅道人歌館惜艷詩〉云:「單思一枕游仙夢,許嫁千番搗鬼詞」;《莊諧選錄》卷八:「有狎妓者謂其儕曰:『某妓身分甚高,自待甚潔,然實傾意於余。』旁一人不服云:『此妓實屬意於余,已訂婚矣。』大爭,至於相毆。鄉人某至山東,遇某妓,待之甚欵曲。歸,思之不置,至以瘵疾死,猶呼妓名。戚某深憐之,後至山左見此妓,述其言,此妓都不憶。余謂平常人與官場人交,宜知此意;與外人交,亦宜知此意」;《兩般秋雨厂隨筆》載「某生至粵,見一妓,甚相憐,謂:『他人笑君迂,我獨愛君厚道,恨不得嫁君。』生歸家,與友人言及。友後至粵,遇此妓,問之,則不省矣。余有友,初入京,見諸貴人,垂問備至,居處飲食,咸詢問詳悉,以為有古大臣風,久之乃覺其言屬而意不屬。」三集〈董小宛〉一文引《影梅庵憶語》及《婦人集》,以證冒巢民遇小宛以後,見陳圓圓,色授魂與,生平最顛倒,以為蕙心紈質,獨有此豸。皆極殺風景而極入情理。此匪特攷訂,直可以通解世故矣。



────────────────



閱《許丁卯詩》八卷畢[10] 。雷起創評,許培榮箋,皆陋甚。丁卯詩整潔而拘,七律尤多庸膚。雖不落晚唐纖野,亦乏其生新處。如〈客至〉之「殘花幾日小齋閉,大笑一聲幽抱開」,〈南陽道中〉之「饑烏索哺隨雛叫,乳牸慵歸望犢鳴」,集中偶一見耳。五律較秀。七律大似明七子中工穩之體,宜方虛谷深惡痛絕。《對牀夜話》乃力尊丁卯,誠為無識。【《古歡堂雜著》卷 2 論七律云:「劉滄、許渾琢句之秀,拗字之工,亦稱杰作。楊新都、錢虞山皆痛斥之,何也?」卷三「許渾」條復駁升厂,而稱丁卯「聲律之熟」,摘拗句為例。】【盛百二《柚堂筆談》卷三:「『渺渺臨風思美人,荻花楓葉帶離聲。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灣秋月明。』此姜白石〈過湘陰寄蕭千岩〉詩。《長沙志》誤為許渾,《全唐詩》、《丁卯集》亦載之。」】【姚姬傳論〈凌歊臺〉詩。《唐音癸籤》卷二十三論〈凌歊臺〉詩論「湘潭當作江潭」。】【《升厂全集》58:「唐詩至渾,淺陋極矣。高棅無目,取至百餘首。」又斥其〈凌歊臺〉詩。】【丁卯文僅存〈烏絲闌詩自序〉一首,見《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寥寥八十三言,了無佳處。不稱題,亦不切題。米南宮《書史》載丁卯書寫烏絲闌詩:「湘潭雲盡暮烟出」,而今本作「暮山」。《楊氏丹鉛錄》竊其說。】【《韻語陽秋》卷一所舉丁卯複句,兹皆不復錄。《七修類稿》卷 36 亦譏渾「常將己詩重用」。】【舊抄本《錢湘靈先生詩集補編》第四冊〈四和青浮初夏雜興詩四〉:「更掛君詩極浦帆」,自注:「余最愛許渾詩『帆勢依依投極浦,鐘聲杳杳隔前林』,謂其近而愈遠。」】

〈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一鉢事南宗,僧儀稱病」;「燭影深寒殿,經聲徹曙。」

〈秋夕宴李侍御宅〉:「蛩聲聞鼓歇,螢焰觸簾回。」

〈泛五雲溪〉:「魚傾荷葉,蟬噪柳林。」

〈早發中巖寺〉:「素壁寒燈暗,紅爐夜火深。」

〈春日題韋曲野老村舍之二〉:「鶯啼幼婦嬾,蠶出小姑忙。」

〈洛中秋日〉:「久病先知雨,長貧早覺秋。」

〈題宣州元處士幽居〉:「鳥散千巖曙,蜂來一徑春。」

〈泛舟尋鬱林寺〉:「草色分松逕,泉聲咽稻畦。」

〈登故洛陽城〉:「鴉噪暮雲歸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南海府罷〉:「離歌不斷如留客,歸夢初驚似到家。」

〈金陵懷古〉:「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贈王山人〉:「君臣藥在何妨病,子母錢成不患貧。」

〈重别曾主簿〉:「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猶有遠行人。[11]

〈閒居孟夏即事〉云:「席涼初熟麥,枕膩乍經梅」;〈留題孫處士山居之一〉云:「枕膩海雲起,席涼山雨來」;〈至韋隠居郊園〉云:「雲連海氣琴書潤,風帶潮聲枕席涼。」

〈寄袁校書〉云:「雪夜書千卷,花時酒一瓢」;〈南亭偶題〉云:「白首書千卷,朱顏酒一杯」;〈題倪處士舊居〉云:「生寄一壺酒,死留千卷書」;〈送前東陽于明府〉云:「茂陵久病書千卷,彭澤初歸酒一瓢。」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云:「水流簫鼓絕,山在綺羅空」;〈餞送李明府〉云:「暫移羅綺見山色,纔駐管絃聞水聲。」

〈送林處士〉云;「書劍少青眼,烟波初白頭」;〈贈盧押衙之二〉云:「昔年顧我長青眼,今日逢君盡白頭。」

〈早秋之二〉云:「老信相如渴,貧憂曼倩饑」;〈寄滕郎中〉云:「雲螯只恐相如渴,鱸膾應防曼倩饑。」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云:「殘雲歸太華,疎雨過中條」;〈秋霽潼關驛亭〉云:「殘雲歸太華,疎雨過中條。」

〈酬寄王秀才〉云:「烟深揚子宅,雲斷越王臺[12]」;〈冬日登越王臺懷歸〉云:「河畔雪飛揚子宅,海邊花盛越王臺。」

〈寄題王隱居〉云:「草閣平春水。柴門掩夕陽」;〈潼關蘭若〉云:「遠帆春水濶,高寺夕陽多」

〈病中之二〉云:「一身仍白髮,萬慮只丹心」;〈李生棄官入道因寄〉云:「寒暑丹心外,光陰白髮中。」又云:「水深魚避釣,雲迥鶴辭籠」;〈陵陽春日寄汝洛舊遊〉云:「萬里綠波魚戀釣,九重青漢鶴愁籠。」

〈寄題華嚴韋秀才院〉云:「晴攀翠竹題詩滑,秋摘黃花釀酒濃。山殿日斜喧鳥雀,石潭波動戲魚龍」;〈長慶寺遇阮秀才〉云:「晚收紅葉題詩遍,秋待黃花釀酒濃。山館日斜喧鳥雀,石潭波動戲魚龍。」複句亦可謂多矣。

《古今黈》謂司空表聖詩中好用「韻」字。按丁卯〈溪亭之二〉云:「松韻晚吟時」;〈晨別翛然上人〉云:「鐘韻花猶斂。」皆祇就聲音言,固與表聖之「花韻」、「酒韻」尚隔一塵。

〈題杜居士〉云:「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按「心猿」、「意馬」作對始此。

〈初春雨中舟次和裴使君見迎〉云:「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徑香寒蜂未知。」按東坡「春江水暖鴨先知」自此聯悟出。

丁卯詩幾無首不或有「水」,或有「雨」,或有「淚」。所謂「千首濕」者,此耶?

〈咸陽城東樓〉頸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為世傳誦。按段茂堂《經韻樓集》卷八〈與阮芸臺書〉謂:「『閣』字當作『谷』,方不合掌,而意始通。」大是。茂堂此書極為李蓴客所稱(見《越縵堂日記》光緒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尚有論白香山〈琵琶行〉「嗚咽流泉水下灘」云:「不成語,且何以與上句屬對?昔年曾謂當作『泉流氷下難』,故下文接以『氷泉冷澀』。『難』與『滑』對,『難』者『滑』之反也。」極有心思。《香山詩後集》卷十二〈箏五排〉云:「氷泉咽復通」;元微之〈琵琶歌〉亦云:「氷泉嗚咽流鶯澀。」歐陽永叔〈李留後家聞箏〉云:「綿蠻巧囀花間舌,嗚咽交流氷下泉」;又〈遊[東山寺〉]……[13]



────────────────



閱《國朝七子詩集》畢[14]。託名陳眉公選,人各七律一卷。宗子相最遜,尚在吳明卿、徐子興之下。于鱗、元美、茂秦而外,梁公實殊秀貼。弇州使事廣,不待言。于鱗則信如《列朝詩集》丁五所謂「三十餘字盡之」者。餘五子屬詞比事,雖仍落套,尚異於于鱗之專狹。【《弇州四部稿》卷 150:「于鱗自棄官以前,七言律極高華,然其大意,恐以字累句,以句累篇,守其俊語,不輕變化,故三首而外,不耐雷同。晚節始極旁搜,使事該切,措法操縱。」】于鱗好用「仙郎」、「五馬」、「上客」、「故人」、「風塵」、「青雲」、「白雪」、「天涯」、「天地」、「江湖」、「白首」、「萬里」、「千年」、「中原」、「大陸」、「白髮」、「伏枕」、「高枕」等字[15]。【『青雲』、『白雪』之對數十見,「風塵」幾每首見。】【吳景旭《歷代詩話》七十八謂:「王、李類似『青雲』、『白雪』作對」,又謂〈登真定大悲閣〉「坐來大陸當窗盡」即「大麓」,在真定府寧晉縣,非「平原廣野」之意,後人誤用[16]。】每首必有地名、人名,餘六子不如是之甚。

李于鱗〈集徐子與席上因懷梁公實〉:「薄宦天涯成白首,故人江上買青山」;〈送李司封〉:「白首雲霄空薦士,黃金湖海未逢人」;〈贈謝茂秦〉:「自憐白髮常為客,誰道青山不負人」;謝茂秦〈喜黃實甫至〉:「相逢白髮知多少,一醉黃金問有無」;徐子與〈長至達甫携從子仲魚過集〉:「交游漸與青山厚,詞賦頻驚白髮長」;〈同王元美渡江〉:「擊楫自憐過白首,開樽猶喜對青山」;〈計後南還〉:「總為青山憐去住,相看白髮感居諸」;吳明卿〈曾以三見訪〉:「宦跡三朝供白首,君恩一日重青山。」此外則以「青雲」對「白首」,以「白雪」對「青山」、亦如宋詩之有「青眼」、「白頭」矣。

李于鱗〈和吳太常南樓〉:「江流欲動帆檣外,山色纔分睥睨西」;王元美〈過吳明卿宅〉:「海內聲名雙睥睨,郢中歌調一翻飛」;梁公實〈感秋〉:「樹色依微臨睥睨,雲光浮動近蓬萊」;徐子與〈京口小飲江樓〉:「天迴睥睨孤舟出,潮起魚龍六月寒」;〈王使君見過〉:「風塵萬事悲歌裏,盃酒千秋睥睨間」;〈九日登松風樓〉:「海繞三山連睥睨,天空萬里見樓臺。」七子好用「睥睨」字,前人未拈出。

于鱗〈集徐子與席上因懷梁公實〉:「即看徐孺能懸榻,豈謂梁鴻更出關」,尚有小巧。元美則屢為之,〈送蔡子木〉:「一去蔡邕誰倒屣?可堪王粲獨登樓下句切己姓」;〈鄒山人齎謝茂秦書來謁〉:「有客相逢鄒衍似,停鞭為出謝莊書」,上聯太現成,下聯生湊。江進之《雪濤小書》卷三記:「王百穀寓泰興陳令君所,陳觴之樓上,賦詩云:『多君下榻能留穉,有客登樓亦姓王』(按《南有堂集》未收)」,謂其「用陳蕃、王粲事,化腐為新」云云。皆奇類。不知百榖更自隱其名「穉登」也。

李于鱗〈同王元美登郡樓〉:「衘盃大麓來秋色,倚檻刑臺過白雲。樹杪人家漳水出,城頭風雨太行分」;〈登真定大悲閣〉:「坐來大陸當牕盡,不斷滹沱入檻流」;〈寄王元美〉:「浮雲萬里中原色,落日孤城大海流」;〈同張肖甫登滑縣城樓〉:「檻外秋陰開大麓,簾前樹色散漳河。」皆務為濶大之語,宜《圍鑪詩話》譏其「遼遠不相屬」。〈答王元美吳門邂逅見贈〉有云:「老驥還驚匹練開」,其眼力能登泰山而見吳門白馬,宜作「萬里中原」爾許語也,一笑。其他六子中,元美最好為此體,如〈李于鱗邀登郡樓〉:「不盡天風吹大陸,何來嶽色滿邢州?」

李于鱗〈崔駙馬山池〉:「橋邊取石鯨飛動,臺上吹簫鳳有無」,上句不通。〈答宗子相〉:「此生湖海供多病,何物風塵抵濁醪」,一聯有杜意。〈上朱大司空〉:「轉餉千年軍國壯,朝宗萬里帝圖雄」,上句「千年」、下句「朝宗」皆割湊。〈寄懷魏順甫〉:「大王自嘯雄風起,神女長携暮雨來」,上句似咏虎,下句「携」字不通。

吳明卿〈空明閣〉:「昔人面壁非吾事,他日磨崖共汝題」;「結客黃金虛自擲,投人白璧總堪疑[17]」;「山疊青螺浮曠野,江搖白練下晴空[18]」三聯小有致。



────────────────



閱孔、劉合刻《長留集》畢[19]。孔東塘尚任所選劉在園七言近體,劉在園廷璣所選孔東塘七言近體,各選而合存者。兩人生漁洋、竹垞之世,而天壤間同調落落,相望唯吾與爾,磁針珀芥,笙磬水乳。東塘為漁洋鄉後進,又為僚屬。觀張山來《友聲集》所載東塘詩札,則漁洋刊入《昭代叢書》各種,皆東塘居間。而《集》中道漁洋數處,不甚推尊其詩,且偶有微詞。劉氏詩不載漁洋所作〈序〉,且謂與漁洋從無贈答詩。此《集》有吳孟舉〈總序〉,略云:「近世主領騷壇之人,每對學者講三昧、談神韻。問其所以,則曰:『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作詩久,自能了悟。』比於禪宗,則棒喝之微旨也。其真與偽,學者且不能知之,又安能學之?吾謂大抵襲滄浪之緒語耳。夫詩者,即景即事,有情有理,率其天真。非謂別有門庭,傳授衣缽,不許門外漢窺半字」云云,幾於指名訶斥漁洋。此段公案,說清初詩派者從未拈出。世僅知孟舉彙選漁洋兄弟等八人詩,刻於禾中耳。東塘〈序〉云:「性靈日新,生意無窮。凡情觸於景而無所不言者,感發之謂也;景纏於情而不能盡言者,涵蓄之謂也。非謂平熟含糊剿襲陳腐之語,不痛不癢,自欺欺人,而遽謂之涵蓄也。若持盛唐而薄近代,則人亦將持《雅》、《頌》以薄漢、魏。雖有聖哲,不敢以一畫之渾淪,而薄六經之詳明,風雅變遷,亦若是爾。」在園〈序〉復記東塘語曰:「世運遞遷,而聲詩乘之。不能不變者,詩之體裁;未嘗或變者,詩之旨趣。興觀群怨,古今皆同。詩人多讀書,自發其所欲言。至於漢、魏、唐、宋,當置度外。蓋詩以道性情,更無他義。體裁之古今,無關於性情。子慎勿仍存漢、魏、唐、宋之見,以自撓其天真也」云云。是則當時漁洋鄉後輩之標異送難者,不特趙秋谷。且東塘持論,較秋谷為更抉根見柢,已全開隨園之說。此事亦從來談藝者所未道。【劉氏《在園雜志》卷一:「仕途中交際,必委用家人,容易作弊為奸。未聞於詩文投贈,亦恣肆需索者。甲子,予謁王阮亭先生,以《葛莊詩集》呈教。先生極口稱賞,許作〈序〉。越月往領,閽人辭以未就。適先生奉命秩祀南海,私計先生王事匆迫,無暇及此。不知其脫稿已久,而家人輩匿為奇貨,橫索多金。予與先生文字交,若賄而得之,不幾污先生之清白乎?迨先生回都,踵門往候,入座即道:『前〈序〉因行急,殊覺草草。』予謝:『尚未頒發。』先生怒詰家人,隨檢付。別後聞即重懲之矣。」卷一自引〈結交行〉兩句(「嗟此紛紛假弟兄,五倫忘却真朋友」)譏結盟也。卷二載〈與常建極書〉有云:「老生常談輒曰:選體、漢、魏、六朝、初、盛,此好高騖遠,夸示於人耳。但取與我性情相近者,如唐之錢、劉、香山,宋之後村、石湖、劍南」云云。】東塘、在園之詩,皆直道當時語,務為真率白描,不講格調藻繪,時失之俚野輕俗。宜其偏師不能撼陣。東塘尤生硬,乏新意新趣。七絕尚偶有致,亦以本事可供采擷。七律一無足取。在園較情詞細貼,似稍染指香山、放翁、誠齋者。故當時有「學宋詩」之嘲,非如東唐之「短笛無腔信口吹」也,多可入《隨園詩話》。【絕句似誠齋,律詩近白、陸之頹放者,而亦有誠齋之寫景活潑處。】【《隨園詩話》卷十四:「劉廷璣詩,或嫌過輕俏,然一片性靈,不可磨滅。 」《梧門詩話》(楊亨壽鈔訂本)卷二:「詩尚淺近,而獨抒姓情,有老嫗解頤之趣。」】東塘太半俚率,而在園常失瑣俗。

孔七絕〈清明紅橋竹枝詞〉(所寫可與《陶菴夢憶》卷五「揚州清明」條印證,蓋雖經鼎革,而盛況不減):「長橋掛在綠楊樹,新月蛾眉色又紅。水陸分成十字,畫船南北轎西。」

「迎神會裏齊敲鼓,宮戲場前也鬥。絕好紅橋人鬧壞,傍花村店覓詩。」

「法海紅橋淺水通,船船堂客隱簾櫳。相逢半尺挨肩過,粉氣衣香占上風。」

「窮船詞客富船商,挾妓招僧兩未妨。迎著橋邊拱手過,紛紛各為踏青忙。」

「橋邊久繫阿誰舟,也爇香爐試茗甌。好樹桃花紅照眼,貪贏馬弔不回頭。」

〈戲題冶游圖〉:「可惜羅敷自有家,秋千架影向東斜。牆頭不看紅成樹,遶地間尋戴過花。」

〈燕臺雜興四十首〉序云:「蝸寓在宣武門外,距太學十五里。每月堂期六次,計一歲往返二千二百里。予十年博士,在館者六載,蓋行一萬三千二百里矣。昔人云:『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難乎為詩。』今成均既無書可讀,而僕僕軟塵中,亦無景可寫。甲戌春,坐輿人肩上,輒吟斷句,無體無格不倫不類,間作註解,以當詩話。」

「彈鋏歸來抱膝吟,侯門今比海門。御車掃徑皆多事,只向慈仁寺裏尋。」自注:「王阮亭司,龍門高,寒士不易登。每過慈仁廊下購,乃得一望顏。」【《古夫于亭雜錄》卷三:「昔在京師,士人有數謁余而不獲一見者,以告徐健厂。徐笑曰:『此易耳。但值每月三五,於慈仁寺書攤俟之,必相見矣。』如其言,果然。」】

「烏目山人五字雄,年年鎖院信難通。南巡圖就才應盡,結果王維一畫工。」自注:「王石谷,詩人也,而以畫著。今被召繪〈南巡圖〉,三年未成,嗚呼老矣!」

「今古文章中座師,何郎不第未為奇。由來買馬非生馬,哭倒金臺笑爾癡。」自注:「何屺瞻癸酉下第,惱不出戶者數月。」

「妙手黃筌久出羣,琵琶又勝畫三分。樽前一曲關何事?壞我青衫最是君。」自注:「黃葵園。」

「曹謝王田接李邊,從來風氣濟南偏。孫登一嘯如鳴鳳,人世蕭韶是舊傳。」自注:「阮亭、倫霞、實厂、方山四公領袖風雅,俱濟南人。今孫子未檢討音調高朗,又開濟南風氣。」

「算袋詩囊不離身,低垂白髮走紅塵。我通樂律君精曆,都是長安乞米人。」自注:「梅定九精通曆數,客老長安。」

〈招同社集岸堂〉:「冷館春深氣亦溫,一枝桃綻客銷魂。縱他酒債添多少,不肯花時獨閉門。」

〈燕臺雜興三十首〉序云[20]:「歲甲戌,成均多暇,作四十首,同仁借鈔。今三年矣,予轉版曹,又得三十首,竟無借鈔者。蓋鈔書皆閒人事,余為忙官,誰肯就我?詩之不傳者,大半忙官也。」

「司農鼎足大宗工,郎署高吟興亦同。聯轡看花開道路,教人不信詩能窮。」

「李杜何曾借出身,文章有翼亦稱神。白頭垂釣鷹揚老,肯作文升榜後人。」自注:「姜西溟年將七十,中汪士鋐榜進士。後輩多為前輩,且有稱『太老師』者。可惜也。」

「傾慕俠名無地尋,忽逢燕市喜難禁。誰知小學纔開講,管葛原來赤子心。」自注:「李剛主姓名貫耳,以為俠士也。相逢劇談,但講舞勺灑掃應對之事。」

〈題閣筆亭〉:「瀟灑仙才有盡時,當年閣筆費尋思。唐人不及今人胆,敢續崔郎以後詩。」

〈街西三絕劉生索賦〉:「關心一語最堪哀,若為劉郎特地來。不是詩禪不是謎,燈昏酒散費人猜。」

七律上〈寓邸漫興〉:「官雖欲做忙何事,詩不能工負此窮。」

〈過故宮〉:「夕照偏逢雅點點,秋風只少黍離離。」

〈中春詩〉:「八月望為中秋,二月望應為中春,古人未及,故又集同人賦之。」

七律下〈正月三十日送窮詩〉:「世還有主能留,我已無家欲乞。」

劉七絕〈山行〉:「雙雙野鳥自相呼,疊嶂層巒宛畫圖。聞說雲從山上起,上山高處覓雲無。」

〈過張夏〉:「萬木蕭疎響朔風,翩翻歸鳥下寒空。一鞭羸馬渾無力,人在荒山落照中。」

〈少年行〉:「博得平康近有名,整衣凌曉出春城。珊瑚鞭下追風去,笑聽街頭贊馬聲。」

〈友人納妾戲占〉:「欸欸東風淡淡烟,紅桃幾度笑春天。閒花只合閒中,一折歸來便不。」

〈苦熱〉:「舊有絺衣不用裁,手中摺疊扇常開。只嫌吏擊轅門鼓,報道江干有客來。」

〈襄溪〉:「板橋流水各西東,人在荒烟蔓草中。古道至今行不得,路傍別有一條通。」

〈觀書〉:「固是精神老少殊,也緣誦讀少工夫。開函眼底千行,掩卷胸中一句。」

〈夏夜即景〉:「雨歇孤亭夜氣清,竹籬掩映板橋橫。小池未得中天月,時有游魚啖水聲。」

七律上〈夏夜漫成〉:「明日更炎星影密,經旬無雨月光紅。」

〈涼夜即景〉:「貪看月明先滅燭,恐妨荷氣罷聞香。」

〈白溝晚渡〉:「一年好景初垂,二月餘寒未放。」

〈秋日齋中〉:「欲尋睡法惟開,怕起爭端不下。」

〈伏日雜興〉:「不須遮日星常滿,纔要澆花雨忽。」

〈紅橋〉:「偶來古寺貪看,却喜山僧不識。」

〈讀宋詩有〉:「頗覺新來得句遲,案頭幾卷宋人詩。最真切處誰能道?極現成中世共知。山水之間生妙景,性情以內有佳思。諸公有意開生面,不向唐人後補遺。」

〈石塘題壁〉:「門前旱後溪無水,屋裏冬初菊尚花。」

〈冬日道中〉:「半帶酸甜茅店,并無平仄土墻。」

〈即事戲〉:「忽接故交書半幅,言詩勿若宋人然。」

〈戲成寄東塘〉:「薄乎云爾山中,歸去來兮郭外。」

〈抵台州有感〉:「往事如何如昨日,故人一問一荒邱。」

七律下〈中丞牧仲宋公招〉:「宦達名高詩更好,新城之外有誰雙?」

〈小築落成〉:「亭小慣留高下,廊深合受往來[21]

〈輓新城尚〉:「品題過譽高聲價甲子曾敘小詩,音問頻通少唱酬公與予從無贈答詩。」

〈伏日寓武林〉:「已無日色風猶,空有雷聲雨不。」

孔、劉說詩宗旨,可入《談藝錄》。

東塘〈清明紅橋竹枝詞〉云:「法海紅橋淺水通,船船堂客隱簾櫳。」按杜于皇《變雅堂詩集》卷二〈初聞燈船鼓吹歌〉云:「樓樓堂客船船妓,近不聞聲遠察面。[22]」自注:「白下稱內人為堂客。」今江南尚有此稱,則有褻意。詩中惟杜、孔兩首各一見耳。

東塘〈中春詩〉:「八月望為中秋,二月望應為中春,古人未及」云云。按徐凝〈二月十五日作〉曰:「長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勝中春。不寒不暖看眀月,況是從來少睡人。」

在園〈友人納妾戲占〉云:「閒花只合閒中看,一折歸來便不鮮。」按《湘綺樓日記》同治九年三月十九日云:「夢緹言:『家花有規矩,野者不堪玩。』余因戲:『卿夫人宜為此論耳,彭雪琴必不為此言。』孫月坡詠野花云:『折歸持鏡照,不及道傍看。』余論野花正以橫斜疎放為貴,家花正以羞澀嬌貴為美,必不可以植家於野也。家、野皆宜,惟梅、桂,皆非麗種。若牡丹臨澗,桃樹當牎,非不芳鮮,殊乖物性」云云,可與在園詩參觀。



────────────────



陳簡齋〈中牟道中〉第一首云[23]:「依然壤郭中牟縣,千尺浮屠管送迎。」又〈至陳留〉云:「烟際亭亭塔,招人可得回」,皆妙。蓋本之東坡〈送述古南鄉子〉詞:「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胡仲孺注前者引東坡〈佛日山〉詩「山中只有蒼髯叟,數里蕭蕭管送迎」;後者引張平子〈西京賦〉「狀迢迢以亭亭」,皆不切[24]

《四溟詩話》卷三有以「燈」字作三十四句,卷四以「天」字作數十句,自詡「因字得句,句以韻成」,以此為學詩捷徑。《淥水亭雜識》所譏「做韻非做詩」,此之謂也。《露書》記洪寬謂:「詩須弄韻,畫須弄墨,書須弄筆,方臻佳境」,亦可參觀。Mallarmé, Divagations, 246: “Le poète qui cède l’initiative aux mots”; Lefèvre, Entretiens avec Valéry: “Mallarmé: ‘Mais, Degas, ce n’est pas avec des idées qu’on fait un sonnet, c’est avec des mots.’” 可相發明。四溟又謂「無米粥」、「詩不可切,切則近宋」,皆有象徵派之意。

《公是集》卷三十六〈待月亭記〉云:「不植草木,為月之地。」《水心集併工詩》腹聯云:「回廊寂寂為苔地,後塔陰陰造雨天。」

吳可思道《藏海居士集》卷下〈偶贈陳居士〉云:「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憑誰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佳什也。而胡仲孺注本《簡齋詩》卷二十二〈尋詩〉兩絕句第一首與此全同,祇「百般」作「一般」、「憑誰」作「無人」耳[25]。說簡齋詩者均未道及。末句用馮延巳〈蝶戀花〉詞「獨立小橋風滿袖」,胡僅注「園花」句[26]

【《容齋續筆》卷八稱簡齋〈墨梅〉絕句「語意妙絕,用陸機〈為顧榮贈婦〉詩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輜。』謝元暉《酬王晉安》詩云:『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四筆》卷十四:「崇寧以來,時相不許世人讀史作詩,但欲崇尚經學,何清源至修入令式,於是庠序之間以詩為諱。政和後稍復為之,而陳去非遂以〈墨梅〉擢置館閣。〈葆真〉詩成,坐上皆詫為擅場。朱新仲時親見,云京師無人不傳寫。」】【《齊東野語》卷十六「詩道否泰」條亦記〈墨梅〉為轉機。】【《宋詩紀事》卷三十四張芸叟〈戲作〉(集卷三〈感時事戲作〉)。】【《省齋文集》卷十八〈題陳去非謝御書等帖〉:「光武中興,誅戰不遑啟處,然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樊準在漢,以為美談。光堯皇帝撥亂於紹興之初,維時陳公周旋兩制,遂踐政地。觀此奏稿,知君臣講藝,猶光武也。論道細旃之上,恨不得而聞之。」】【《平園續稿》卷八〈跋韓子蒼與曾公袞錢遜叔諸人唱和詩〉:「崇寧、大觀而後,有司取士,專用王氏學,甚至欲禁讀史作詩,然執牛耳者未嘗無人。凡紹興初以詩名家,皆當日人才也。故子蒼諸賢,往往不由科舉而進。一時如程致道、呂居仁、曾吉甫、朱希真皆是也。」(同卷〈跋曾公袞錢遜叔韓子蒼諸公唱和詩〉語意略同。)】【《瀛奎律髓》卷二十三:「去非初以〈墨梅〉詩見知於徽廟,『客子光陰』一聯,大為高廟所賞。」】

【《吳禮部詩話》:「唐子西〈春日郊外〉詩『水生看欲到垂楊』、絕句『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却茫茫』,簡齋有『水光忽到樹』及『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之句,非襲用其語,則亦暗合者歟?」】

宋人稱誠齋者,余《談藝錄》所舉外,復得韓澗泉一家(見四月十四日)。按胡宿《文恭集》卷四〈謝惠詩〉、卷五〈謝叔子楊丈惠書〉、〈又和前人〉三首,皆贊誠齋父子詩學者,誤入北宋人集。館臣以第一首見誠齋名,尚知存疑。第二、三首遂不解別擇。

《桐江續集》卷三十〈天下夕陽佳詩説〉略云:「予行天下多矣,每登臨髙勝之處,惟向西為尤佳。而佳景如錢塘湧金門、豐樂樓、金陵賞心亭、武昌南樓、漢陽秋興亭、巴邱岳陽樓、江陵仲宣樓、長沙定王臺、鍾陵滕王閣,無不西向。其所以勝絶,在夕陽欲落未落之際。故杜牧詩曰:『夕陽無限好』,樂天〈岳陽樓〉詩曰:『夕波紅處近長安。』予於嚴陵寓居得舊扁『西齋』二隸字,因其名賦詩曰:『偶得西齋字,向西開此齋。人間詩眼少,天下夕陽佳。』蓋謂天下之佳,無過夕陽。必具詩眼者,方識此景耳。」按況夔笙《說部擷華》引《唐詩快》前附刻黃九烟〈夕陽詩〉,略云:「我聞詩人言,夕陽無限意。夕陽自夕陽,何與詩人事?初不與詩期,爾時詩自至。種種與俱來,茫茫百端萃。第一最銷魂,無如雨後霽。黯黯近黃昏,明滅半蒼翠。悲吟織暮蟬,殘虹空點綴。銷魂復銷魂,尤在秋冬際。草木倏變衰,悄如天地閉。斷雁與寒鴉,點點皆愁思。終古此夕陽,閱盡人間世。詩但說夕陽,便有深妙義。或一兩句佳,定帶夕陽字。夕腸為詩傳,亦或為詩累」云云,此虛谷詩好註腳。【此詩見《九烟先生遺集》卷三,有序云:「余生平最愛夕陽,嘗欲裒輯古今人詩為《夕陽集》。凡句中有『夕陽』字者,悉皆采錄。若『斜陽』、『殘陽』、『夕照』、『返照』一之類亦附焉。」詩後復附一七絕:「自古詩人愛夕腸,夕陽佳句滿縹緗」云云。《黃九烟先生別集咢集余館所濱江每薄暮無聊輒出戶看斜陽》詩,有云:「夕陽無限好,正善近黃昏」,又〈秋暮與諸子同登毘陵城東見深綠中夕陽樓閣憑眺久之真黯然魂銷也〉七絕。】【馬星翼《東泉詩話》卷一云:「晚唐五律以馬戴為最。好用『夕陽』字,如『夕陽依岸盡』、『斜陽高壘閉』、『微陽下喬木』、『微陽下楚邱』、『落日渡關河』。詩情多在於此,真乃『夕陽無限好』矣!」】【按九烟詩不多見,《晚晴簃詩滙》卷十二所錄唯〈楚州酒人歌〉[27],歷落嶔奇,略似舒鐵雲、易哭厂。袁潔《蠡莊詩話》卷三列其〈情竇〉詩諸聯:「泉泛漁津疑丙穴,山分鳥道想蠶叢」;「火齊吐時傾漢殿,,丸泥封處異秦關」;「縱眠氷席中偏暖,乍解羅襦別有香。」將「情竇」坐實為女陰,詩縱工貼,已為笨伯,況其未乎!《唐六如全集》卷三〈題半截美人〉第一首:「却恨畫工無見識,動人情處不曾描。」其「見識」適與九烟等耳。】



────────────────



閱孔武仲《宗伯集》[28]。筆健詞鬯,少烹鍊蘊釀。雖與蘇、黃唱和,非當行作手也。然終是宋人有物之言,異於明人偽體。

卷二〈數詩分題〉第一首押「天」字韻者為五言排律,非古體。

〈劉公詩并序〉云:「吾鄉劉原甫雄文博學,為天下師表。四方士大夫登其門執弟子禮者,足相踵也。而余不及識,識其子仲馮。余過鄢陵興國寺,入金剛院,見原甫通判蔡州時題詩四句在壁,曰:『寂寂空堂欲暮時,鐘聲斷續雨千絲。此中會有西來意,正復庭前柏樹知。』乃録以寄仲馮,請入家集中。」

〈發蔡州〉:「風色著人寒料峭,日光生野暖融怡。」

〈鄂州〉:「一江見底自秋色,千里無風正夕陽。」

〈逍遙亭〉:「涼生白晝收團扇,影入斜陽剪碎金。」



────────────────



閱孔平仲《朝散集》畢[29]。清江三孔之詩,以毅夫為白眉。余讀《宋詩鈔》,已論定如此。各體均妙,遒爽鍛鍊。尤擅寫景,工白描。與交游中蘇、黃組織典實者大異。

卷一〈二十二日大風發長蘆五古〉。

〈月夜〉:「星辰斂芒角,河漢收波瀾。」(同卷〈待月〉又云:「星辰不復爭芒角,河漢自合收波瀾。」)

〈堂前皂莢樹〉:「飢蚊爾胡為,乃欲長肉食。」

〈曹亭獨登〉:「落日更憑欄,下看飛鳥背。」

〈使紙甚費〉:「家貧何所費,使紙如使水」,「咄嗟為此詩,又是一張紙。」

〈因讀黃魯直所與周法曹詩詩與字俱好以此寄之〉:「魯直之文如電坼霜開,魯直之書如雨行氷散。」

〈宵興五古〉。

〈常甫招客望海亭七古〉。

卷二〈戲張子厚〉:「我師如玄雲,汗漫滿八極。子厚若殘雪,點點無幾白下棊。」

〈常父寄半夏〉:「新婦初解包,諸子喜若狂。大兒强占據,端坐斥四傍。次女出其腋,一攫已半亡。小女作蟹行,乳媼代與攘。須臾被辛螫,棄餘不復藏。競以手捫舌,啼噪滿中堂。」

〈代小子廣孫寄翁翁五古〉。

【卷二〈早行〉詩下有注,云:「此篇《鑑》載經父詩,據遺稿,乃毅父所作,但稿是毅父親筆,當以爲是,《鑑》似誤也。」此注蓋編《清江三孔集》之臨江太守王𨗨手筆。《四庫提要》即用王𨗨本,有云:「呂祖謙《宋文鑑》載孔文仲〈早行〉古詩一首,乃《舍人集》佚而不收。《文鑑》編於淳熙四年,《舍人集》編於慶元四年,不應不見,豈𨗨有所去取耶」云云,疏謬可笑。《宋詩鈔補》復以〈早行〉補入文仲之作,更可嗤鄙。】

【〈再用初三夜元韻〉:「一笑兼留青眼客,半年不見白頭兄。」〈萃勝亭〉:「有志休官頭未白,多情好客眼偏青。」〈秋夕旅館呈林夫〉[30]:「天涯調官頭將白,江上論文眼倍青。」】

卷三〈太平七古〉。

〈城樓晚望〉乃抝律。

卷四〈造王舒公第馬上作〉:「日邊明晦雲無定,雨後寒暄氣欲交。抱蘂懸蟲猶带繭,銜枝飛鳥已營巢。」

〈西軒〉:「樹影轉簷棊未散,荷香飄枕夢初回。」

〈夏夜〉:「一天星月清人意,四面芙蕖遺我香。」(按荊公詩:「春風取花去,遺我以清陰。」)

〈夏日甘寢〉:「疎風動木葉,細雨濕蛛絲。心下無閒事,人間有此時。微涼紗半卷,幽夢角徐吹。此興唯吾解,兒曹莫使知。」

〈晚興〉:「驟雨打荷葉,嘈嘈如語言。高齋正薄暮,宴坐不知喧。」

〈霽夜〉:「寂歷簾櫳深夜明,摇迴清夢戍牆鈴。狂風送雨已何處,淡月籠雲猶未醒。早有秋聲隨墮葉,獨將凉意伴流螢。明朝準擬南軒望,洗出廬山萬丈青。」

〈睡起〉:「睡起西風掠鬢輕,蕭然庭院晚寒生。浮雲便作飛鴻意,細雨仍兼落葉聲。」

〈冬夕西齋〉:「雨滴空階如自語,風吹長木更相呼。」

〈春晚遣興〉:「紛紛柳絮入簾飛,正是酴醾花發時。斷送日長惟有睡,留連春去可無詩。狂鞭迸筍偏當戶,綠葉成陰巧覆墀。百舌聲中立良久,翛然鬢髮任風吹。」

〈八月十六夜翫月〉:「團團氷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只恐月光無好惡,自緣人意有盈虧。風摩露洗非常潔,地濶天高是處宜。百尺曹亭吾獨有,更教玉倚欄吹。」

〈蘇子由寄題小菴和〉:「擁砌幽篁從月映,覆簷喬木與天參。」

【〈題女媧山女媧廟〉:「君看路傍石,盡是補天餘。」】

卷五〈西行〉:「蕎花著雨相爭秀,棗莢迎陽一半丹。」(《宋詩鈔》「莢」作「頰」,因誤而愈妙。)【《劍南詩》卷 66[31]。】【Cf. Sir John Suckling, Ballad of a Wedding: “For streaks of red were mingled there, / Such as are on a Katherine pear / (The side that’s next the sun).”

卷六〈至盱眙作〉:「春色淡中惟有柳,曉風狂過已無花。」

〈發靈驛〉:「昨夜東風吹猛雨,綠陰遮合不成泥。」

卷七至卷九皆標「詩戲」,人名、卦名、星名、藥名、藏頭、集句、回文、八音等,古、今體皆備。宋以前未有也。



────────────────



閱葉紹本《白鶴山房詩鈔》二十二卷畢[32]。格調秀朗,詞華雅飭,而乏心思情韻。譬如官庖宴客,非不力為豐潔,終無真味。一以什九應酬之作,更不耐諷詠矣。筠潭早歲學詩於錢竹汀、王述菴,通籍後雖從翁蘇齋游,詩體未變,仍沿朱、王以還浙派貪多愛好、修飾組繪之風。於唐於宋,初無入處。而鮑桂星〈序〉謂:「自隨園派出,明詩無問津者。惟海峯、姬傳、海門以唐、明為標準。筠潭亦崇李、何之正軌,黜虞山之邪說。」吳嵩梁〈序〉謂其「瓣香廬陵、半山、盱江、道園、清江諸公。」皆夢囈耳。趙申嘉駢文〈序〉頗工隸事屬對,如云:「買菜求益,市瓜取大」,「然膏十鑊,不及一星之明;擁絮數重,不及一裘之暖」,「鳥道九折,比於康莊;奎蹄一涔,自謂安室。」

卷一〈春日旅懷〉:「檻外雜花三婦艷,隄邊深樹五禽言。」

〈久雨短述〉:「病花欲覓千金獺,密樹新頒五斗螺。」

卷二〈得二兄蜀中書〉:「羊腸未必人情似,蟲臂真如造物何?」

卷三〈秋日閒居〉:「鑽紙游蜂喻,搬薑黠鼠誇。」

卷九〈仿遺山論詩絕句得二十四首〉。按皆膚廓語,了無親切處。此二十四首,惟二十一至二十三三首稍著邊際,即鮑雙五〈序〉所據依也(「何李詩篇哂未休,紛紛撼樹總蚍蜉。蓬頭攣耳登徒婦,翻妬東家眉黛修」;「虎賁形似亦何疑,終勝蓮花唱乞兒。學得參軍蒼鶻面,教人齒冷老伶師」;「白雲樓高氣自清,弇州健筆亦縱橫。憑君莫信虞山語,浪子前朝本竊名」)。

卷十〈題漁洋集後〉:「水碧金膏各自奇,修眉盛鬋鬥容姿。嫣然別有傾城態,衹在無言獨立時。」

「談笑從容握勝謀,綸巾羽扇最風流。紛紛劍盾誇神勇,空費孫郎帳下籌。」按意亦尋常,比喻特佳。筠潭尚有題遺山、竹垞、樊榭諸家集詩散見《集》中,則皆猶人語矣。



────────────────



閱《傅與礪詩文集》畢[33]。元四家才皆中下,與礪更不足道。宋時江西家法,蕩然無存。若論模擬唐人,吾又寧取明七子矣。詞氣尚勁貫耳。

卷三〈喜有後題羅天則鵲見尾圖云得子䜟也〉。按此題可資掌固。

卷四〈柳先生祠〉第一首云:「古人如水去,祠樹與天參。」按此一聯佳。「去」字易「逝」字更好。

卷八〈即事〉云:「官家禁弓箭,不得行人把。猶聞馬上冦,殺人青山下。」按用意未醒豁。同卷〈偶成〉云:「去年詔書禁乘馬,今年詔下禁持弓。猶聞白晝多豪客,騎馬射人官道中。」即其意也。



────────────────



閱《節菴先生遺詩》六卷畢,亦十八年前經眼物也[34]。氣粗語大、橫衝直撞處太多。七律佳者,遒爽而能纏綿,眾作中之有滋味者,惜不常見。書卷無多,修詞隸事每露窘態。入手得力於晚唐韓偓、唐彥謙輩,故細筋膩理,是其本色。五律句法,尤一望可知。其獷野,則後來為同光體風尚所移,不善學宋詩之流弊也。其稱顧印愚為「晚唐詩」,良非偶然。石遺僅知溫、李之為晚唐,遂不解斯語,《詩話》中頗致譏嘲[35]。散原一〈序〉云:「梁子於詩,喜宋王、蘇氏,亦喜歐陽氏,遂及於杜、韓」,亦未為「觀書眼如月」也。七言律晚唐體者,如卷一〈綠陰四首和顧印愚〉、〈佳人二首〉、〈翠微一首〉、〈无咎室憶晦若一首〉、〈夜深無寐起書一詩〉、卷二〈碧螺春盦夜宴〉、〈閒居一首〉、〈讀龔丈空房詩題後一首〉、〈落花詩六首〉、卷三〈讀韓致堯詩感題二律〉、〈天平橫街館舍春宵一首〉、〈彭園一首〉、卷四〈書堂晚霽〉、卷五〈飛鸞一首〉、〈清溪〉、卷六〈壬子春怨五首〉、〈春歎一首〉。句如卷一〈臥雨〉之「燈夢催回驢齕草,酒香裂出鼠偷梨」、卷二〈寄顧二弟〉之「近水魚標知有主,依門鴨柵漸成軍」、〈陶然亭尋舊題不得〉之「亭石微欹防蜨路,砌花漸密鎖蟲天」、〈寒夜獨謠〉之「月明深巷疑聞豹,風肅清簾不到蠅。久別花枝憑夢折,無多酒力帶愁勝」、〈夢陳樹鏞〉之「空庭花落傷春月,野館鶯啼動曉程」、卷三〈從保安門大街宅步至野塘〉之「水暖春魚初放子,日長文杏漸生仁」、〈游張氏園〉之「熟馬知門苔蓐厚,流鶯眷檻柳衣涼」,皆到眼即辨其非王、蘇、杜、韓,而為唐、韓、吳、韋者。近人雷瑨輯《五百家香艷詩》,憶中有節厂作甚佳,一聯云:「得月樓臺都在水,當風裙帶盡飄花」,尤妙[36]。此集未收,葉公綽補輯,不知亦采收未?【雷瑨《五百家香艷詩》載節菴〈泛舟大中橋書所見〉(「有月闌干都在水,當風裙帶盡飄花」)、〈無題〉七律各一首。《南亭四話》卷二稱引節菴詩,此二律亦在其內。雷氏必自此轉錄者,編集者失收也。】

【〈臘朔自米市胡同移居棲鳳樓〉五律。按《今傳是樓詩話》一五三頁:「節厂知武昌府時,自題書室聯云:『零落雨中花,舊夢驚回棲鳳宅;綢繆天下計,壯懷銷盡食魚齋。』棲鳳樓宅,乃節厂當日青廬,蓋傷心之事。」】

卷一〈出昌平州西門〉:「十三陵上樹,樹樹挂秋霞。鴉影前朝殿,騾聲過客車。石坊通輦道,雨路辟泥窪。殘碣無人讀,青盤數尺蛇。」

〈出都留別往還〉;「淒然諸子賦臨歧,折盡秋亭楊柳枝。此日觚棱猶在眼,今生犬馬竟無期。白雲迢遞心先往,黃鵠飛鶱世豈知。蘭佩荷衣好將息,思量正是負恩時。」

〈无咎室憶晦若〉:「南北路分何日合?風雲事速獨君遲。」

〈全亭晚坐〉:「一月出林添綠淨,數花當戶及黃昏。」

〈春日園林〉:「芳菲時節竟誰知?燕燕鶯鶯各護持。一水飲人分冷暖,眾花經雨有安危。冒寒翠袖憑欄暫,向晚疎鐘出樹遲。儻是無端感春序,樊川未老鬢如絲。」【李嶠〈奉和春日游苑喜雨應詔〉:「危花霑易落,度鳥濕難飛。」】

〈端居賦興〉:「閒庭雨過晝添寒,柳竹青蔥俯一欄。漸與世疎文筆放,偶緣春好酒杯寬。石唇苔潤初安臼,水面萍分獨下竿。惟有佳禽笑多事,中年心意未闌珊。」【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卷二〈蟬〉:「時從聲覓影,偶破寂為喧。」

〈兩年游小港不見一花〉:「數聲玉笛發餘哀,山館桃梨處處開。獨與此花成契闊,一回早到一遲來。」

卷三〈讀史〉:「紛紜國是成功懼,晚近人才降格看。」

〈同孺初丈北郭游園歸〉:「昔年荒草尚畦塍,人漸安閒眾力興。已見屋廬還舊日,欲尋花藥共良朋。園丁未服生疏鶴,春色猶妍老大藤。看畫嘗茶無一事,窗簾風細又飄燈。」

卷四〈海西菴病中作〉:「伴余惟有影,燈滅影還無。」

卷五〈三用鷗字韻奉懷伯嚴〉:「於事漸疎還說夢,所憂方大不言愁。」

〈九月二十四日集半山亭〉:「日晚蟬吟還曳樹,雨餘松色欲連苔。」

卷一〈毋暇齋偶書〉第二首云:「近流誰俊及,佳句學陰何」;卷三〈夜坐還石山房感賦〉云:「寂甚近流誰俊及,偶然佳句學陰何。」

卷三〈酒樓二絕句之二〉云:「灌夫罵坐亦何為,別有幽懷泫酒卮。燕子桃花都過盡,禪心却被晚風吹」;卷五〈江頭〉云:「新來嗜酒不哦詩,日日江頭醉一時。燕子桃花都過盡,禪心却被晚風吹。」

節菴劾李文忠事,見郭則澐《洞靈小志》卷二者,甚詭異。哭德宗事,林琴南〈補樹圖記〉失實,見江庸《趨庭隨筆》。集中屢及張十六舅鼎華,郭則澐記其事亦殊異。《文道希遺詩》中,賦其人甚詳。節厂尺牘最佳,余家藏數十通。散文則甚劣,詩集偶有長題及序,皆不成句。【《湘綺樓日記》光緒二十年五月二十七日:「梁星海,名了不能憶,大盜之貌,而有穿窬之行。」胡瘦唐《國聞備乘》卷二則稱梁有「奇氣」:「任湖北臬司,丙午俸滿來京,連上四疏,參瞿鴻禨,參郵傳部。既入見,又面參兩廣總督周馥,謂馥為李鴻章執虎子,士大夫羞與為伍[37]。」黃秋岳《花隨人聖厂摭憶》第五十七頁謂梁後為端方運動湖廣總督,張文襄〈讀史絕句〉李商隱一首「芙蕖霧夕樂新知」,是即詬梁也[38]。又五十八頁載梁與南皮手札,皆為康長素居間引進。今按集卷一〈寄康祖詒〉有云:「上書不減昌黎興,對策能為同甫文。應惜平生邱壑願,竟違天上鳳鸞羣」;卷二〈贈康長素布衣〉有云:「九流混混誰真派?萬木森森一草堂。豈有疏才尊北海,空思三顧起南陽」,推重至矣!卷二有〈全亭作詩三首問長素先賢祀位〉及〈長素荷花卷子屬題〉諸絕句,蓋皆長素未遇時所作[39]。卷四〈寄題簡竹居讀書草堂〉則云:「至念陳樹鏞康天下士,一嗟無命一分源」,又云:「諸子紛囂無用處,始知南海此堂尊。」蓋拒之唯恐不遠矣[40]。《萇楚齋續筆》卷一載節厂題張幼樵某圖詩云:「簣齋學書未學戰,戰敗逍遙走洞房」,見者皆失笑。按此詩不見集中。】



────────────────



閱黃梨洲《明文授讀》至卷十三[41]。主一〈發凡〉一則云:「先遺獻平日有嘗稱道其文而未見其集者,如歸元恭、顧寧人諸公,不一二數。不孝耿耿在懷,多方購索,謹敢私登數篇,亦先意也」云云,則已非梨洲原選矣。梨洲學人,故論文雖力排七子,而亦薄東陽、震川。自作有議有識,而體不潔適。機調略近牧齋,雜駁更甚,時墮傖俚。蓋不特用代詞儷藻,且攙入講章、語錄、時文、批尾語也。所選亦非清峭一路,多冗長排疊、比偶搖曳,且意求載道(卷二十一舒芬〈與友人論文書〉所謂須有「記誦」,有「體認」,有「躬行」者)。講學之作,益類八股。濫惡如楊鏘(卷六〈過臣論〉有云:「紛紛者一夥大頭巾,自相抵觸,全懵機權,聚頭磕膝,祇說道理,曾何有一絲英氣」;卷十〈憤世論〉有云:「其一段牢騷憤悶之氣,不過孤負幾句樸簌學子語耳」;〈放言〉起云:「嗟乎!茫茫浩浩之古今,變變靈靈之造化,果只有人之一途乎」),選之不已,且推為「豪傑之士,文有奇氣」。其賞鑑指趣,亦可覩矣。

〈明文案原序上〉:「以一章一體論之,則有明未嘗無韓、杜、歐、蘇、遺山、牧庵、道園之文,若成就以名一家,則如韓、杜、歐、蘇、遺山、牧庵、道園之家(虛字不妥),有明固未嘗有其一人也(分別得好)。議者以震川為明文第一,似矣,試除去其敘事之合作,時文境界,間或闌入,求之韓、歐集中造次發言,亦無是也[42]。此無他,三百年人士之精神,專注於場屋之業,割其餘以為古文(按《潛邱劄記》卷一云:「牧齋〈復徐巨源書〉言之沉痛:『三百年文章學問,不能直追唐、宋及元者,八股時文害之也!』杜于皇聞之曰:『三百年畢竟未生出昌黎輩來耳。若生出昌黎輩,豈數句時文所能掩其筆端!』趙琳石寅聞之,又曰:『韓雖為俗下文字,畢竟未作八股。若作過八股,其筆端亦必變壞』」;卷二云:「發憤嘆息:三百年章學問,不能遠追漢、唐、宋、元。一壞於洪武定制以八股取士,其失也陋;再壞於李夢陽復古,而不原本六藝,其失也俗;三壞於王守仁講致良知之學,至以讀書為禁,其失也虛」云云,梨洲於一、二必首肯,於三必憤爭)。三百年來,集之行世藏家者不下千家,使滌其雷同,至情孤露,不異援溺人而出之。有某兹選,彼千家之文集龐然無物,即盡投之水火,不為過矣(大言可駭)。」【郭麐《靈芬館雜著三編》卷七〈南雷明文案序書後〉[43]:「其所選以為:『凡情之至者,文無不至。街談巷語、邪許呻吟,無一非文,而遊女、田夫、波臣、戍客,無一非文人。』則其言過矣!文之無情者,固不足以傳。有其情,而才與學不足以達之,則情雖至而文不至,鄙陋闒茸,豈足行遠?譬如詩言格律,固不足以盡之,然廢是則無以爲詩。《選》詩『居懽嫌夜短,在戚怨宵長』與俗語『歡娛嫌夜短,寂寞怨更長』何異?而雅、鄭較然。梨洲之言,蓋欲矯明人模擬之枉而過直者也。[44]」參觀《燕巢日記》第四冊十月八日。】

〈原序下〉:「夫唐承徐、庾之汩沒,故昌黎以六經之文變之。宋承西崑之陷溺,故廬陵以昌黎之文變之(西崑非指文言,梨洲此語失檢)。當空同之時,韓、歐之道如日中天,人方企仰之不暇,而空同矯為秦、漢之說,憑陵韓、歐,是以傍出唐子,竄居正統,適以衰之弊之也。曰不讀唐以後書,則古今之書,去其三之二矣(此梨洲主腦所在)。」

卷二王守仁〈諫迎佛疏〉,梨洲評:「有明之文統,始於宋、方、東里、嗣之(卷二十楊士奇〈石岡書院記〉,梨洲評:『東里之文,歐陽之矩矱也。但平遠縈徊之致多,而波瀾漰湃之觀少。然自景濂、希直之後,不得不以正統歸之』)。東里之後,北歸西涯,南歸震澤匏庵。震澤昭穆雖存,漸淪杞宋,至陽明而中興。第自宋以來,文與道分為二,故陽明之門人不欲奉其師為文人,遂使此論不明,可為太息者也(蓋奉陽明之學,故亦尊陽明之文為宗主)。」

卷四倪元璐〈劾楊維垣疏〉,梨洲書鴻寶應本後[45]:「文以琱刻幽僻為主,於文章一道別開生面,在孫樵、劉蛻之間。」(按梨洲未必讀《孫可之集》、《文泉子》,故有此道聽塗說之談。〈明文案序下〉云:「李滄溟孤行,亦可附庸唐之孫樵、劉蛻,但未能如其深奧耳。」卷四十李攀龍〈送宗子相序〉,梨洲評云:「滄溟之文,集句而成。一時視之,亦如孫樵、劉蛻,但孫、劉意思隽永,滄溟則索然而已。楚楚自成尚不能,況欲以之易天下乎?」夫李文雖不佳,尚是大家數,倪文純乎小家子。二家迥異,而梨洲均以孫、劉比擬,尚得謂為知言乎哉?)(卷十八李世熊、卷二十六趙時春、卷二十八方豪、卷五十一俞瑞綸可參觀。)

卷五宋濓〈進元史表〉[46]:「僉言實既亡而名亦隨亡,獨謂國可滅而史不當滅。」

李東陽〈重進大明會典表〉,梨洲評:「西涯文氣秀美(二字不切)。東里之後,不得不以正統歸之。第力量稍薄,蓋工夫專在詞章,於經術疏也。」

卷六方孝孺〈斥妄〉,梨洲評:「正學不欲以文人自命。然其經術之文,固文之至者也。尤妙者,在書得子瞻之神髓,敘事亦登史遷之堂。惟序記多庸筆,疑門人掇拾之悞也。」(可與評西涯、陽明語參觀,蓋是載道之見。輕以史公、長公許人,尤可笑。)

孟思(字叔正)〈論三代〉:「觀之詩書之贊頌,載之文士之揄揚,以古之三代,似乎別有一天下,而非後世之可及。及攷之治亂之迹,亦太平之不多日而已。」(議論甚佳,文則八股氣。)

祝允明〈古今論〉:「君子之是古,非誠是其實也,是其聲也。漫然欲以皦皦之身,而行渾渾之典,是獵其聲而己矣。彼曰無古則曷以成今,予亦曰無今曷以為古也。」(意謂因時制宜,不可泥古。而強生出「細人之狃今」,為「君子之是古」作陪襯,實無話可說,無意而撐間架、求句稱,亦八股法耳。)梨洲評:「枝山識力非常人所及,但句法有意古拙,反覺有礙。」(梨洲於修詞不主古奧,故云然。枝山刻意求古,弄巧成拙,故字句不妥,非有意古拙也。)

卷七艾南英〈論宋禘祫〉,梨洲評:「千子傳者當在論文諸書,他文摹倣歐陽,其生吞活剝,亦猶之摹倣《史》、《漢》之習氣也。於理學,未嘗有深湛之思,而墨守時文見解,批駁先儒,其罪大矣!」(卷二十二艾〈答陳人中論古文書〉,梨洲評:「臥子少年之文,恃才縱橫。千子極口鄙薄,以為少年不學,不宜與老學論辯,自取敗缺。千子徒有其議論。其摹倣歐、曾,摹倣王、李者,亦唯之與阿。臥子晚年亦趨平淡,未嘗屑屑於摹倣之間,未必為千子之所及也。」又按卷四十二朱曰藩〈跋空同先生集後〉有云:「公歿,新學聿起。無所倚謂之聖,空同之文,有所倚者也。規規於韓、歐、蘇氏,操其闗鍵,尋其節奏,獵其精采。每一篇出,曰:此韓文,此歐陽文,此東坡海外文。無乃亦有所倚哉?推是心,與摹擬秦、漢者何以異」云云,梨洲評:「千子論本此。」梨洲所謂「論文諸書」,卷二十二選〈與夏彝仲〉兩書、〈再與周介生書〉。〈與周書〉所謂「文勦」、「文妖」、「文腐」、「文寃」、「文戲」五類,尤曲盡明文之弊。識力非梨洲所及。[47]

卷八袁黃〈形神論〉。梨洲〈書兩行齋集後〉:「了凡自是豪傑而未聖賢者。」按梨洲稱了凡為「豪傑」,而竹垞《静志居詩話》則謂:「鄉里稱為『愿人』。」《尺牘新鈔》載王辰玉〈與了凡書〉,有云:「先生贈我以道,待我不薄。惟恨性頑獷,俟琢磨客氣幾分,乃敢稱弟子」云云,則又儼以希聖希賢視之。眉公《寶顏堂秘笈》中有〈斬蛟記〉一篇,題云:「或云是了凡作,或云他作以窘袁者。」蓋亦以袁為頭巾迂怪耳。

周思兼〈嗤道學論〉:「世之庸醫,挾其術而不售於天下也,而名幸以聞於後世。而世之君子,猶以不試為庸醫悲。」

卷十徐應雷〈名士〉:「名士者,非姓名流傳,人人皆知其名之謂也。姓名非令名也。」《尺牘新鈔》卷八陳龍正云:「『名士』之稱,起於諸葛,重在『士』不在『名』也。簡穎吟哦,郵筒往復,動矜『名士』,重在『名』不在『士』」云云,說較隽。

徐芳〈三民論上〉:「夫名,則固而四矣。若以實,則士之亡亦既久矣。俛讀仰思,不以為聖賢之道也,以為進取之徑在焉。汲汲於利也,而可謂之士乎?吾直以為商焉而已。」

〈三民論下〉:「士與世之盜賊等耳,而商豈有之乎?商之利,固未嘗悖於義者也。盜掠於夜,士掠於晝。盜殺人,人得而捕之。士寃楚棓擊,日殺越于堂皇之上,莫敢仰顧也。」(快論!痛論!)

卷十一宋濂〈孔子廟堂議〉,梨洲評:「歐、蘇之後,非無文章,然得其正統者,虞伯山、宋景濂而已。今欲舍景濂,而以震川為嫡子。震川之學,畢竟挹之易盡。景濂無意為文,隨地湧出,波瀾自然浩渺。」

卷十三顧大韶〈尋瞳使者說〉:「烏有先生好奕,恒苦黑子易罄。輒市以益之,不旬日輒復罄。還視白子,則宛然無恙。先生怪之,比夜篝火帳子以俟,聞棋局上索索有聲,見數小鬼方共攫取黑子。先生叱之,則謝曰:『我冥君所遣尋瞳使者也。眉綴其端,睫衛其表;非骨非肉,黑白了了。其能察蒼素、分媺慝、別楛工者,萬人之中,惟三、四公耳。凡夫昏昏默默,若蔽若蒙,倒上為下,迕西為東,有其具而無其用,有其欲而無其功,則皆是物之為也』」按來集之《女紅紗》傳奇謂「朱衣點頭」而「紅紗罩眼」,無此詼詭。

周容(字鄮山,鄞人)〈裁衣者說〉:「崇禎初,京師尚恬熙也,共矜體貌。有厲成者,以裁衣名著,非赫然右職不能得。若此十餘年,資以裕,借例參選,得司庫。冠帶將就道,羣工醵錢是餞[48]。酒酣,合座起曰:『衣非翁剪莫當,意是必有道,敢以請?』成曰:『審官資。凡人初登右職,其氣盛盛,則體仰,衣須前贏於後。久之,漸平矣,又久之,心營遷擢,思下人,衣乃前殺於後。』眾悅服,一年少者起曰:『近日人情多意外,吾鄉有初登右職,未習也,意自下。已而得勢,遂生驕,是與翁言反矣。且人不自為體,以所接之人之體為體。今日而接當塗,衣宜前殺。明日而接冷曹,衣宜前贏。或一日而當塗與冷曹先後接焉,衣將奈何?或一座而冷曹與當塗參伍接焉,衣又將奈何?』成大笑曰:『若言是也!予行矣,不可以宜於時矣。」(按前一段亦見《野獲編》卷二十六「裁縫問答」、《寄園寄所寄》卷十二引、蔣伊《臣鑒錄》亦見《歸田瑣記》卷七、郝蘭臯《曬書堂集》卷五記裁衣者賀方春述其師武靈源語。)【《履園叢話》卷十二「成衣」(「今京城內外成衣者,皆寧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詢主人之性情、年紀、狀貌,並何年得科第,而獨不言尺寸」)。】



────────────────



閱《明文授讀》[49]。卷十四何喬遠〈蕃薯頌〉:「度閩海西南,有呂宋國。國度海而西,為西洋,多產金銀。閩人多賈呂宋,其國有朱薯,被野連山,不待種植,夷人率取食之。其莖葉蔓生如瓜蔞、黃精、山藥、山蕷之屬,而潤澤可食。其根如山藥、山蕷,如蹲鴟者,皮薄而朱,可熟食,亦可生食。夷人恡,不與中國人,中國人截取其蔓入吾閩十餘年矣。初入吾閩時,值吾閩饑,得是而人足一歲。其種也,不與五穀爭地,瘠鹵沙崗,皆可以長。即大旱不糞治,亦不失徑寸圍。泉人鬻之,斤不直一錢,二斤而可飽矣」云云。按是,則天主教、鴉片、梅毒而外,尚有蕃薯亦於明朝入中國也。喬遠崇禎時為南司空,此文不知何時所作,亦未見有人引用。惟周亮工《閩小紀》謂蕃薯「萬歷中閩人得之外國」一條,蓋襲取此文。【《棗林雜俎》中集考番薯,曾及喬遠此文。】

歸有光〈書齋銘〉,梨洲評曰:「震川之文,一往情深。故于冷淡之中,自然轉折無窮,一味奡兀雄健之氣,都無所用也。其言為文,以六經為根本,遷、固、歐、曾為波瀾。聖人復起,不易斯言。今之耳食者,便欲以震川為根本,愈求而愈不似矣。」按此亦以震川不講學、不博學,亦不以文統歸之也。

卷十五曾異撰〈羅山法海寺勸化普度疏〉(見《紡授堂文集》卷六)。按惡俗曲滑,有云:「半曏,定睛……好認自家之頭面……唉,至死行乞,生涯總向貧家托鉢……且收著十字街鬧熱大店,急尋個三更後鼾睡眠牀。八萬四千里,猢猻展盡神通,筋斗只翻掌上;七十有二代,傀儡停著鑼鼓,豪雄齊入籠中」云云。梨洲皆密圈,又稱其《集》馳騁雄豪,是明末一作者。識趣又在牧齋、千子之下矣。「八萬四千里」云云,出《西游記》,可與《偏遠廬日乘》六月十三日同補平景孫《霞外捃屑》卷七下「瑜亮」條、「小說不可用」條。

        王守仁〈瘞旅文〉聲色情韻無不到,而盡化筆墨痕跡,明文第一。余每見,必誦兩三過。以此為衡文之準,不特覺七子之無文心,即震川亦無文胆。「自吾去父母鄉國而來此三年矣,歷瘴毒而茍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戚戚也。今悲傷若此,是吾為爾者重,而自為者輕也。吾不宜復為爾悲矣。[50]」此數語,程、朱學派中人所不肯言。

            黃道周〈再告李朱二先生文〉。石齋文較倪鴻寶稍大方,好為博麗,而不免駁俚,如此文中「過江著脚,八字不張」等句是也。雖未「減字」,却喜「換字」,石林所譏二事,已蹈其一。且為儷偶而機調不暢,語理多躓。《三魚堂日記》斥為「文妖」,亦「責賢者備」之旨耳。

沈士柱〈遙祭阮大鋮文〉甚有波瀾,尚可稍約。有云:「辱知最深,蓋不獨感恩為知己。知之愈深,忌之愈切,殺之愈速。如曹操、盧杞之於孔融、顏真卿,未始不稱相知也。」又云:「公粗涉藝苑,詩、文不異恆人,獨詞、曲走一時。說者謂公憤世嫉俗,科諢皆指目正人。余謂不然,弘光半載,公所行已登場塗面,自為玩弄,其語人曰:『寧可終身無子,不可一日無官。』公目不識史,胸中獨有梨園稿本,以國為戲。」此二節最俶詭。

        李鄴嗣〈肺答文〉較之此卷中貝瓊、陸銓之作,已為古雅奧博,而亦存矩矱。如「風自外干,涎從內塞」、「未發云云,輒聞喀喀」、「積邪大湧,蘊逆上溢」、「胸椎欲穿,背笞不釋」、「兒拳飽嘗,媍掌爭相」數語,頗寫得出。【余患哮喘後讀此。】

        郝敬〈客問〉冗長惡俗,何足入選?如「打鴨驚鴛鴦,今日之包藏甚巧;依樣畫葫蘆,他日之隂謀已兆」,直是公牘判語。

            顧憲成〈寤言〉、〈寐言〉兩文謀篇既拙,修詞則尺牘、語錄赴筆來會。乃知李穆堂、方望溪文禁非無為也。

            沈懋孝〈述大洲趙師口義〉記大洲說「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以「窮」字作貧家之「窮」解,引「屢空」為說。可與焦弱侯《澹園集》卷十二〈答耿師〉,又《筆乘》卷一、《筆乘續集》卷一〈讀論語〉參觀。何晏《論語集解》說「屢空」已作「虛中」解矣。俞樾《羣經平議》卷三十一謂「屢」作「婁」,「婁」者「明」義:「顏子心通達無滯,如麗廔闓明。」使為大洲輩聞之,當如獲珠船矣。沈文極劣,一帽子尤令人笑來。略云:「戌辰冬仲,雨雪新霽,署中玉樹作玲瓏瑤花觀。近睇館閣,並是碧天仙都,沉沉在于鴻濛洞天。趙先生坐瀛州亭上,召沈生前侍,問曰:『大《易》稱「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生知其解乎?』未及對,先生頻附耳曰:『云何?』余以朱注對,先生曰:『非也!』默坐良久,余再起請曰:『先生之教何如?』于是四顧雪色,欣然曰:『汝諦聽,勿輕語人』」云云。全學《西游記》須菩提傳孫悟空大道張智,未打三下、背手、入中門耳。



────────────────



閱《明文授讀》[51]。選方孝孺〈書〉至盈一卷卷十六,選宋濂〈傳〉亦盈一卷卷五十三

卷十七趙貞吉〈復王敬所書〉(其四)斥朱子也,有云:「晦翁不嗇於言,而勇於爭論。陳公甫嘗嘆宋儒太嚴,惟其嚴也,是成其陋者也。謂靈覺明妙,禪者所有,豈儒者必滯窒昏愚,而後為正學耶?」按嚴成陋之說,至當不易,但未可以評晦翁。梨洲評曰:「大洲文雄健,措詞不苟。唐之昌黎、元之牧菴,不相上下。有明有數作手。」又曰:「大洲文老健,力量與杜樊川相上下。有宋以後,神理過之者有矣,至於遣詞運筆如生龍活虎,不能多見。」夫大洲特道學家中文詞較鬯達者,雖不俚鄙,時落獷野,梨洲尊之如此!梨洲評萬廷言〈答李孟誠書〉謂:「孰謂道學之言有碍於文章乎?」此卷中張鼐〈與耿藍陽書〉全是講章、語錄,「硬殼子」、「真血脈」等皆以入文。【卷三十七官撫辰〈李木夫詩序〉亦有「滿腔子都是學問」等語;卷四十八詹事講〈近溪羅夫子墓志〉亦有「知得得力處,便是不得力」等語。卷五十四耿定向〈夏叟傳〉尤多自稱曰「儂」,甚可笑。】(卷二十六羅洪先〈峽江練公祠記〉梨洲評:「念厂之文從理窟中來,自然轉折可觀。彼以膚淺道學之語填寫滿紙,不可謂之道學,故不可謂之文也。若念厂,何一句不是道學?推而上之潛溪、遜志,亦何一句不是道學乎?故言文章不可入道學語,吾不知其以何者為文也。」又卷四十李承芳〈送戴元之序〉,梨洲書後云:「文多講學,而議論獨闢,絕無庸蕪之習。故知庸蕪勦說,無與於學者也。至使人言道學語不可入于文章,寃哉」;卷四十八張詡〈白沙先生墓表〉梨洲評:「東所文多論學,然絕無庸腐之習。余閱宋文,凡論學者,類不脫庸腐二字。故文章以道學語為諱,如東所,又何患焉!」)倘以此中所選為「文章」,則天下無「有碍」之言矣。豈特道學之言而已?

卷十八陸粲〈與華子潛論修史書〉:「文體當以平正通達為主,不必如今之為古文者,務為艱深詭異之詞,反使事跡鬱而弗明。」梨洲圈此數句,然如黃石齋、劉繪之作皆入選,何耶?

唐順之〈與萬思節主事書〉,梨洲評:「荊川曆學,得之山陰周雲淵。但怪荊川曾不將雲淵說起,豈秘其所從得耶?」

楊慎〈答李仁夫論轉注書〉,梨洲評:「升厂文章古奧,博而未嘗不化。既無北地之勦襲,在西涯之門別開生面,斯為善學西涯者矣。」按升厂博麗,非古奧。其文奇偶錯綜,絕非西涯古文。斯體在明,成之者升厂,大之者牧齋。此選中若倪、若黃、若屠隆之頹靡、若劉繪之詭澀,皆為而敗之者。卷二十一劉繪〈與王翰林槐野論文書〉有云:「古今明文,咸託詞以傳。若雕藻剪綵爛然者,斯為美也。天下之數,奇偶而已。聖賢之文,雖不專工對偶,而屬詞比義有不得不然者。嘗翫《典謨》云云,《詩》云云。鏘鏘艷艷,聲色備焉。」又〈答祠郎熊南沙論文書〉云:「文章雕飾,自不可少。世士過學韓、蘇,紆徐太多。」此派宗旨,備見於是。

李世熊〈答葉慧生書〉:「賃耳傭目,效為古文,於《莊》、《騷》、《管》、《韓》、《左傳》、八家之書無所不擬。擬之似者,究乃無一似。譬學書不成,去而學劍,又去而學萬人敵。敵萬人矣,究乃不敵一亭長,不蔽一婦人。則是學敵萬人,不如學敵一人也。」梨洲評:「元仲文,劉軻、沈亞之之匹,劉子威遠不及也。」按又輕相期許,可發一笑。李文好用詞頭,以為古雅,而語澀文冗,僅勝劉繪一籌。

卷十九張居正〈答陸五臺書〉:「僕嘗有言:『使吾為劊子手,吾亦不離法場而證菩提。』。又一偈云:『高崗虎方怒,深林蟒正嗔。世無迷路客,終是不傷人。[52]』」

宗臣〈與劉一丈書〉,梨洲評:「描寫逢迎之狀如畫,子相文雖無深致,而方幅整齊。」按先、後七子文,此首外,卷二十三康海〈與彭濟物書〉、卷二十七宗臣〈登平遠台記〉、卷三十一王世貞〈戰國策談棷序〉、卷三十三王世貞〈宗子相集序〉、卷三十六李夢陽〈詩集自序〉、卷四十李攀龍〈送宗子相序〉、卷四十三邊貢〈涉封君輓詩序〉、卷四十五李夢陽〈盱江書院碑〉、卷五十李夢陽〈清谿先生墓志銘〉、卷六十何景明〈渡瀘賦〉、〈東門賦〉[53]

卷二十劉繪〈答喬學憲三石論詩書〉:「惡可謂瑟愈於琴,琴愈於磬,磬愈於柷圉哉?故世分一代初、盛、中、晚,而妄錯髙下,即如楊伯謙、嚴儀卿、髙廷禮諸君之論,恐皆不足以服英靈國秀之魂也。」

徐應雷〈答王孟肅書〉:「平淡者,詩之最上乘。葛氏謂從組麗中來,落其紛華,可造平淡;蘇子謂為文當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然則䝞國夫人必老而淡掃蛾眉,以朝至尊乎?淡者質任自然,而色澤光華可鑑,故足貴耳。曰平淡甚難則可,曰到平淡處甚難則不可。平淡之境,豈罏錘雕琢之功所到哉?『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東風總不知。』出乎天然,雖絳桃紅藥,未嘗不平淡。不出乎天然,則剪白紵為花,素綃為葉,不名為平淡。」

彭輅〈與友人論詩書〉、何白〈與王伯度書〉皆斥七子偽唐詩者。何〈書〉且隱斥竟陵,明言「袁石公持論好如神僧,以嘻笑謾罵作佛事,矯枉救過,難為下劣者言。」

曾異撰〈與趙十五書〉:「古詩難於律詩,五律難於七律。七言律縮二字,暢則不堅,動斯未沉。不動不暢,又涉平板。縮長句為短句難,展短句為長句易」(見《紡授堂文集》卷五)。

周容〈復許有介書〉:「何以讀君一首而輒得數十首以後,讀君一過而如已數十過之餘,曷故也。古人著述足以傳久不朽者,大約有三:一曰『避』。使龍而日見形於人,亦豢矣。使人而日餐江瑤柱,亦飫矣。故讀數首而不得其所守之字,讀數十首而不得其所守之律,讀數十百首而不得其所守之體。陸生曰:『數見不鮮』,可以悟所避矣。一曰『鈍』。輕則必薄,俊則必佻,鈍則必厚、必老、必重。古人慎用虛字,而今人多率用之;古人慎用實眼,而今人多褻用之。於是遂近宋詞,鄰元曲。夫詩於詞曲,猶女子於倡優也。一曰『離』,如月在水,如風御香。」

卷二十一吾謹〈與李空同論文書〉:「惟理道、旨趣無不同也,故同謂之善文。惟辭致、體格無不異也,故亦各謂之名家。譬之人焉,精神運諸中者同矣,耳目形諸外者同矣,而貌各弗同。史遷弗同於左氏,左氏弗同於古經,殆亦人貌之不同乎。而學之過者,直欲貌之同,而中之弗同,弗計也。」

唐順之〈答茅鹿門書〉:「然則吾之不語人以求工文字者,乃其語人以求工文字者也。」梨洲評:「荊川底蘊,已自和盤託出。而鹿門一生,但得其繩墨轉折而已。緣溺於富貴,未嘗苦心學道,故只小小結果,孤負荊川如此!」

卷二十二陶望齡〈擬與友人論文書〉,梨洲評:「歇厂之文,昌明博大,一洗勦襲模倣之套,蓋宗法陽明者也。但陽明出之無意,歇厂出之有意,所謂大而未化。累基至頂,正不易耳。」

何喬遠〈與周窽六年丈書〉:「今人羨古人之精奧,古人必羨今人之俊奇。古今文章,未可有軒輊也。不過尊古,則不至太卑今。」

徐禎卿〈與同年諸翰林論文書〉:「僕故近時人,那不作近時人語,而三代、兩漢為?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曾不若醜女之能娠、怯夫之作力也。」

錢謙益〈復李叔則書〉,梨洲《思舊錄》曰:「其敘事必兼議論,而惡夫剿襲;詞章貴乎鋪序,而賤夫凋巧:可謂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矣。然有數病:濶大過於震川,而不能入情,一也。用六經之語,而不能窮經,二也。喜談鬼神方外,而非事實,三也。所用詞華,每每重出,不能謝華啟秀,四也。往往以朝廷之安危、名士之隕亡,判不相涉,以為由己之出處,五也。至使人以為口實,掇拾為《正錢錄》,亦有以取之也。公約余為老年讀書伴侶,任我太夫人菽水,無使分心。一夜余將睡,公提燈至榻前,袖七金贈余曰:『此內人柳夫人意也。』甲辰,余至,值公病革,言:『顧鹽臺求文三篇,潤筆千金,使人代草,不合我意,非兄不可。』即導余入書室,反鎖於外,二鼓而畢。余將行,公特招余枕邊云:『惟兄知吾意,歿後文字,不託他人。』尋呼孫貽,與聞斯言。其後孫貽別求於龔孝升」云云。按亭林不屑與牧齋往來,梨洲則交誼頗竺,評牧齋文極切當。「敘事必兼議論」者,卷二十一王維楨〈駁喬三石論文書〉有云:「文章之體有二,序事、議論各不相淆。此乃宋人創為之,真德秀歧為二途。然古如老子、伯夷、屈原、管仲、公孫弘、鄭莊等〈傳〉及儒林等〈序〉,此皆既述其事又發其義,以為議論可也,以為序事可也。」梨洲評:「破議論、序事裂為二者之說。」卷四十二王錫爵〈周文恪公墓碑〉,梨洲評:「碑板之文,唯文肅能以議論行其曲折」,可參觀。「喜談鬼神非事實」者,卷二十六羅洪先〈峽江練公祠記〉,梨洲評:「牧齋言念厂仙去不死,來訪虞山,真是癡人說話,豈堪載之著述,引人笑柄耶?」

卷二十三盧柟〈與孟龍川書〉,梨洲評:「次楩長于騷賦,其在獄所上當道書,與柳州被貶後諸書無異。爰書俗事,出其手,無弗雅者。此真作手,與飾字矜名者,不可同日語也。」按又輕以柳州許人。次楩文轉折木強,亦未盡文從字順。

屠隆〈為瞿睿夫訟寃書〉,梨洲評:「赤水之文,才情舒卷,忽而波瀾浩渺,有一段好處,但未經剪裁耳。而隨逐時尚,持論荒謬。幸其工夫未深,不掩本色。」按長卿文太冗長,太排比字句,調尚通順。

卷二十四張大復〈東征獻獲記〉、〈東征獻俘記〉。按百家謂出《梅花草堂集》,當取今本按之。

宋楙澄〈記陶真人事〉,梨洲評:「幼清曲折波瀾之中,加以脂粉,亦多異聞小說。然恐道聽,未必皆實。」按此文即以小說論,亦俚俗下駟,何故入選?

卷二十五王猷定〈浙江按察使獄記〉,梨洲評:「于一如〈湯琵琶傳〉、〈李一足傳〉、〈寒碧琴記〉,亦近日之琤琤者。但余與之言,多附會不實,是其大疵也。」按卷五十五有〈湯琵琶傳〉。僅知附會之為疵,而不知所謂「琤琤」之文,皆涉小說家數,尤疵之大者。梨洲文心之不細可見。李武曾〈論文口號〉「于一文章在人口」一絕(見本冊十二月九日),議論卓矣。

卷二十五莊昶〈六合縣科第題名碑記〉,梨洲評:「定山文有極當家者。余嘗喜香山之詩,至其口頭禪語,毫不足觀。定山詩汰其道學腐語、其在有意無意之間者,是則詩之至也。牧齋能讀陳公甫詩,可謂巨眼。而不能得之于定山,何也?」

卷二十六鄭滿〈三官廟記〉,梨洲評:「三官廟如此發論,庶幾不倒却文章家架子。」《南雷續文案》集〈張南垣傳〉、〈柳敬亭傳〉二篇改梅村作,以梅村「倒却文章家架子」也。

趙時春〈郯莊觀音堂記〉,梨洲評:「浚谷之文,奇崛頓挫,精神透於紙背,在唐亦杜樊川流亞。」按卷十七已以小杜許趙大洲,何趙氏皆樊川耶?【卷五十一又以樊南許俞琬綸,卷二十八以山谷許方豪。】

湯顯祖〈臨川縣古永安寺復寺田記〉,梨洲評:「海若之文,精悍而有識力,中間每有一段不可磨滅之處。然當其放溢時,每有雜筆闌入,未經淘汰耳。」

卷二十七桑悅〈獨坐軒記〉,梨洲評:「先生不勦襲古文,而自能為古文,可謂大作手矣!」按李審言丈《窳記》亦力稱民懌《太倉州志》文詞之瞻,亦嗜痂之癖也。

袁宏道〈抱甕亭記〉,梨洲評:「中郎天才駿發,一洗陳腐之氣。其自擬蘇子瞻,亦幾幾相近,但無其學問耳。」按同卷袁中道〈遠帆樓記〉,梨洲評:「珂雪之文,隨地湧出,意之所至,無不之焉。馮具區云:『文章須如寫家書一般。』此言是之而非也,顧視寫家書之為何人。若學力充足,信筆滿盈,此是一樣寫法。若空疏之人,又是一樣寫法,豈可比而同之乎!珂雪之才,更進之以學力,始可言耳。」卷二十九尚有袁宏道〈華山別記〉。卷三十四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卷四袁宏道〈長安送黃竹石序〉、卷四十三袁中道〈壽大姊五十序〉(梨洲評:「一團真氣,惟震川有此」)。



────────────────



讀卷二十八徐渭〈西施山書舍記〉[54],梨洲評:「文長文有至情,敘次、字句無不精到。夫震川之文淡,或落於時文;文長之淡,淡而愈濃,嘉靖間大作手。有法度,得《史》、《漢》體裁,但未底于美大耳。」按震川時文,誠如所言。文長矜心努力,尚未能文從字順,不知「淡」在何處?

方豪〈竹溪記〉,梨洲評:「思道之文,蒼老奇崛,似不苟作,在山谷伯仲之間。」按「似」字奇。忽出一山谷,亦奇。

卷二十九高啟〈遊天平山記〉,梨洲評:「季迪之文,清新奮發,無知之者。將無詩掩其文乎?」

蔡羽〈游石蛇山記〉,梨洲評:「九逵洞庭諸記,漸已逼柳。他文讀之,有『楓落吳江冷』之歎。」

王履〈始入華山至西峯記〉、〈上南峯記〉、〈過東峯記〉三篇。按《列朝詩集》甲十六謂安道入華山,「作圖四十幅、記四篇、詩一百五十首」,則尚有記一篇未選。記勝於詩,詩如〈青柯坪〉云:「神祗香火斷,連我困腸鳴。」令人笑來。【《鐵網珊瑚書品》卷九悉載一百五十首。董若雨《寶雲詩集》卷三〈述王安道華山〉有云:「高士王安道,華山游格奇。作圖五十幅,領要貴不移。山詩一百五,鐵鎖以為師。勿為馬首絡,此語千秋規。華山圖未見,與讀華山詩。無乃未進善,尚為豪所持。文章集清氣,豪字非小疵。詩慎勿為豪,豪非山水宜。人慎勿為豪,天真淡無涯」云云。牧齋推安道太過,不可無此諍論。實則王詩祇是獷野,去「豪」尚數塵也。[55]

卷三十岳正〈江山秋霽圖記〉。按蒙泉此文寫圖中風物一節甚妙。

王雲鳳〈補燭記〉。按前半刻劃燭汁溶潰,尚有巧思,修詞未妥耳。後半借題作議論,遂頭巾腐氣可掬。

馬斯道〈漁記〉,梨洲評:「先輩不以文名者,類皆如此。自偽《史》、《漢》起,人始不安於本色,此文之所以愈下也。

顧彦夫〈村落嫁娶圖記〉:「敢問婦人而跨牛,何也?曰:此農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輿,以牛代行也。一蒼頭牽牛,重其女,不使自控也。復有一蒼頭持蓋以䕶之,何也?曰:昏禮宜昏于昏矣,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

卷三十一王世貞〈戰國策談棷序〉,梨洲評:「弇洲之文,似有分類《史記》,隨題填寫,然讀書既多,不落套括者,則固不能掩其工緻。」按卷二十二艾千子〈答陳人中論文書〉云:「自北地、濟南之文出,學者束書不觀,止取《左》、《國》、《史》、《漢》句字名物,編類分門,率爾成篇,套格套詞,浮華滿紙。」即梨洲意。

豐坊〈世統本紀序〉,梨洲評:「南禺窮經力學,文藻乃其餘事。眼底無一人當其意者。注六經視訓詁為可厭,別出新意,僻經怪說以佐之。然其中驚駭創闢處,實有端榷不可易者,乃概以狂易束之高閣,所以歎世眼之如豆也。」

卷三十二熊開元〈方輿紀要序〉,梨洲《思舊錄》:「漁山出家,嗣法於繼起。其知客如田夫,侍者如牧童。與木陳會於虎丘,時木陳赴召回,漁山以道人不拜君王誚之,木陳遂掌其面,曰:『吾不掌宰官,掌法孫也。』漁山無以應,其機鋒之鈍如此!」按《屈翁山文外》卷六〈書嘉興三進士傳後〉謂[56]:「熊魚山為僧,過孝陵,一再反顧,去不拜。有問之,則曰:『佛之道,君父拜之。於君父不拜。』識者笑之」云云。蓋魚山不特不拜興朝新王,并不拜舊國故君也。

卷三十三趙汸〈潛溪後集序〉(見《東山先生存稿》卷三):「袁公伯長嘗問(於)『先師』虞公伯生曰:『為文當何如?』虞公曰:『子浙人也,子欲知為文,當問諸浙中庖者。予川人也,何足以知之?』袁公曰:『庖者何用知文乎?』虞公曰:『川人之為庖也,麤塊而大臠,濃醯而厚醬,非不果然屬饜也,而飲食之味微矣。浙中之庖者則不然,凡水陸之産,皆擇取柔甘,調其湆齊,澄之有方,而潔之不已。視之泠然水也,而五味之和,各得所求。羽毛鱗介之珍,不易其性。故予謂為文之妙,惟浙中庖者知之。」按《全三國文》卷六魏文帝〈詔羣臣〉云:「新城孟太守道:蜀豬㹠鷄鶩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著飴蜜,以助味也。」東坡蜜殊,蓋尚有古風(《甕牖閒評》載東坡一帖,至云:「好食薑蜜湯,甘芳滑辣」)。今蜀庖主辛辣,濃醯厚醬,則信如伯生所言。【程敏政《新安文獻志》甲集卷二十亦載此文(此〈序〉見《東山先生存稿》卷三),而附趙東山〈與潛溪宋公書〉(此〈書〉不見《存稿》中),云:「鄙文中有數字未安,其一二處恐是繡梓時改入者。『筆稿日新』多却一『而』字,似不可讀。『久游于黃公之門』添一『久』字,味便淺。……『先師』兩字,攀附矜持之意,遂不可掩。使虞門先進見之,豈無兀者齊執政之譏乎?……虞先生海涵地負,廣大精微,又嘗顯仕於朝。區區登門最晚,管窺蠡測,視韓太師包子厨中縷葱絲者,猶有愧焉。故平日竊嘗稱『學生』,稱『門人』,獨不敢稱『先師』。」】

卷三十四王錫爵〈袁文榮公文集序〉,梨洲評:「荊石筆挾風霜,不可正視。其文過于弇洲,反為相業所掩。」按卷四十六王錫爵〈周文恪公墓表〉,梨洲評:「文筆縱橫而華采,一代鉅手。」

譚元春〈自序〉,梨洲評:「李元仲稱其如〈二十四舅〉及〈陳思野〉、〈陳巡檢〉諸墓誌、〈寒溪寺留壁詩記〉、〈鍾伯敬〉、〈金正希書〉,皆一片性地流出,盡洗書本積木 (sic.) 之氣。棲泊人心腑間,如吞香咽旨,雖歐、蘇不能過也。[57]」卷三十七鍾惺〈潘無隱集序〉,梨洲評:「好為清轉,以糾結見長,而無經術本領。求新求異,反墮時文蹊徑。」卷四十鍾惺〈送王永啟督學山東序〉、卷五十鍾惺〈斷香銘〉、卷五十一譚元春〈告亡友鍾伯敬文〉、卷五十四鍾惺〈白雲先生傳〉。

卷三十五王慎中〈沈青門山人詩序〉[58]:「君恂恂恭敕,風致藹然。其所為邊關諸詩,意氣激發,溢于聲律之外[59]。如彈鋏欲邀公子之車,款戶必得美人之首。攝衣從虛左之迎,猶餘矜色;持槃招他人以歃,徐出謾言。又如睨柱秦庭,不辭碎首;擊筑燕市,髮上衝冠。使人讀之,馮軾而有擊轂之爭,隱几而有按劍之怒,抑又何耶」云云。按《潛邱劄記》卷一引道思此數語而讚歎之,是也。雖不免排比,而搖曳有致。梨洲評此文曰:「彷彿歐公〈石曼卿墓表〉。」却未圈此節,而圈末節,蓋惡其用典也。實則末節力求清析,翻恨寥寥數語,轉曲太多,氣機不舒。

卷三十六李夢陽〈詩集自序〉,梨洲評:「自明初以來,文之正統未嘗乏絕。然或過於質直,則邊幅自狹;或過於繁縟,則靡弱難收。故有不得不變者。變之道,則本之太史以求其潔,本之六經以求其精微而已。其時王文成可謂善變者也。空同乃摹倣太史之起止,《左》、《國》之板實,初與文成同講究之功。文成深悟此理,翔於寥廓,反謂文成學不成而去,空同掩天下之耳目於一時,豈知文成掩空同之耳目於萬世乎?」按此文一起「李子曰:曹縣蓋有王叔武云,其言曰云云。」按卷二十二艾千子〈再與周介生論文書〉論《文剿》云:「如太史公曰:『予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蓋相去千年,疑其人之有無也。每見空同、鳳洲為人作志銘,輒曰:『蓋聞嘉靖間有某老先生云』,此豈千年後疑詞耶?」正謂此。

郭正域〈吳瑞穀詩序〉:「今之為詩,以調以句。襲調則不必,模句則不必。大復無雄句,獻吉無綺語,吾未覩其全也。世人知食唐人之餘,而不知發唐人之覆,是何異擪顪控頤,以抉珠於陳人之口。而玉海珠丘,天地未發之寶,則掉臂而不顧也。」

卷三十七侯方域〈宋牧仲詩序〉,梨洲評:「得歐陽之波瀾感慨,惜不多讀書,不能充其至。」(卷四十又有侯方域〈送何子歸金陵序〉、卷四十一〈送江伶序〉、卷五十五〈馬伶傳〉。)

卷三十八顧大韶〈書十八房後〉:「使醫而能辨六脈,則天之所以生死人者,人得而奪之矣;使風水而能辨龍穴,則天之所以禍福人者,人得而奪之矣;使考官而能辨文章,則天之所以貴賤人者,人得而奪之矣。故夫庸醫也,低風水也,盲考官也,三人者,皆天吏也,敢弗敬歟!」按《制義叢話》卷二十四載此文,且云:「《炳燭齋集》不載,而黃太沖獨稱之。」疑即轉錄此書也,唯題目作〈敬十八房書說〉,不知所本(卷十顧大韶〈放言二〉,梨洲評道此文,作〈敬十八房文〉)。

            卷四十邱維屏〈送鄒幼楫自翠微還歸序〉。按此亦疑百家增入者。易堂七子亦為明遺民耶?侯朝宗文數入選,亭林、元恭皆衹一首,可乎?

            卷四十一戴良〈百猿圖序〉,梨洲評:「此以猿比元,以猴比明。」

            卷四十二王格〈書昌黎集後〉:「退之,千載之文雄也。弘治、正德間,異論紛囂,而退之亦不幸與其擯棄之中。夫恥蹈襲而欲自為之,則凡今之所誇以為高,而欲陵轢退之者,廼退之所羞道而不為者耳。」梨洲評:「已悉何、李之弊。」按格字汝化,嘉靖、隆慶間人。

            卷四十四徐芳〈白骨會序〉,梨洲評:「此等文章,韓、歐所無,以韓、歐未見此慘也。」按文皆議論,無唱嘆,實不足動人。



────────────────



閱《明文授讀》畢[60]。卷四十五至五十碑、志之文絕尟合作,太冗長,多議論,無弘深肅括之致。銘尤詞衍調浮,了無古法。

卷四十五文徵明〈會稽雙義祠碑〉,黎洲評:「文有極佳者,多為詩、畫所掩。」

卷四十八王鏊〈大厓李先生墓表〉,黎洲評:「孝宗文治之盛,由長沙與公主持館閣也。文雖不一轍,然清而不薄,詳而不蕪,皆正宗也。奈何空同大聲疾呼,詆康莊為蹊徑,真所謂無事生事矣。」

卷四十九祝允明〈唐子畏墓誌〉[61]:「余勸其少加弘舒,言:『萬物轉高轉細,未聞華峯可建都聚。惟天極峻且無外,故為萬物宗。』子畏始肯可,」黎洲評:「斟酌分寸,淡筆傳神。」按文好用代詞以為古,如「詩二章,杰特之志錚然[62]」、「桂伐漆割,害隽戕特」、「睇桃夭兮故土,回風衝兮蘭玉摧」、「孔翠錯璨,金芝葳蕤」等語,尚謂之「淡筆」耶?

王錫爵〈鳳洲王公神道碑〉:「異才博學,橫絕一世。而其地望之高,遊道之廣,聲力氣義能鼓舞翕張海內之豪俊以死,名於其一家之學,直千古可廢也。一時士人風尚,大類王伯安講學之際,而公之變俗有加焉。」

卷五十李夢陽〈凌谿朱應登先生墓志銘〉:「北人朴,耻乏黼黻,以經學自文,曰:『後生不務實,即詩到李、杜,亦酒徒耳。』而柄文者承弊襲常,方工雕浮靡麗之詞,取媚時眼。見凌谿等古文詞,愈惡抑之,曰:『是賣平天冠者。』」按卷五十二張治道〈對山康先生行狀〉云:「丁母憂,獨不求內閣文,自為〈狀〉,而以王敬夫為〈志銘〉,李獻吉為〈墓表〉,段德光為〈傳〉。見者無不驚嘆,以為漢文復作,可以洗明文之陋矣。西涯見之,益大銜之,因呼為『「子」字股』,蓋以數公文稱『子』故也。若爾非大銜也耶」云云,可參觀。

歸有光〈撫州府學訓導唐君墓志銘〉,百家私記:「〈銘〉中『天暒星同』,『星同』二字不可解。歸元恭謂:『《韻書》「暒」與「星」同,此必偶注二字在傍,另有正文二字,鈔寫者見「同」字與上、下韻叶,遂將此作正文,而反遺却正文二字耳。』」

卷五十一俞琬綸〈祭張幼于先生文〉、〈祭胡一文〉,皆了無哀痛之意,徒作議論,文亦纖仄。胡一者,幼于所狎妓也。黎洲評曰:「文甚風華,頗似李義山,但無其學耳。」想黎洲必未覩《樊南甲乙集》也。

卷五十二張治道〈對山康先生行狀〉傖俗之至,如云「拿髙世德」、「只要常如此稱」,虛字多可笑。

蔣冕〈太學生丘君行狀〉:「作〈發冢論〉,託名於『兀該拙卜古温』,胡語謂『無是人』也。終篇設為甲、乙辯詰之詞,乙曰:『人之男者,腐之則奊;馬之壯者,腐之則良。人腐則鬚脫,鷄腐則尾長,何為相反也?』甲曰[63]:『人土屬而體陽,其陰在勢,去其勢則陽亢矣,故奊;馬金屬而體陰,其陽在勢,去其勢則陰純矣,故良。人表陽而裏陰,陰傷而鬚脫者,伐其根也;鷄表陰而裏陽,陽損而尾長者,力之專也』」云云,怪論可笑!

卷五十五沈一貫〈搏者張松溪傳〉:「其徒曰:『吾師嘗觀矛師,曰:「刺則刺矣,而多為之擬,心則歧矣,尚得中耶?」』余聞而憬然。因憶往時,嘗問王忠伯[64]:『邊人何伎而善戰?』忠伯言:『邊人無伎,遇虜,近三十步始發射;短兵接,直前攻刺不左右顧者勝,瞬者不可知,旁觀死矣。』今張用此法。」按此貍首善射之旨,《莊子》所謂「痀僂承蜩」,《尹文子》所謂「如魚見餌」,《傳燈錄》所謂「如貓捕鼠」者也。

侯方域〈馬伶傳〉,黎洲評:「朝宗此文描寫曲盡,在無關係之中,寫出極有關係。然余以顧秉謙安能像分宜?分宜威福在手,耳目口鼻得以自主。秉謙為逆奄乾兒,精神唯工於媚耳。使馬伶學趙文華,於其手乃為絕技,分宜非其本色也。雖然,能諂人者方能驕人,馬伶是或一道耳。」按本句不通。

卷五十七湯顯祖〈感宦籍賦〉雖未盡雅令,自是奇文。「物論之所必,兹籍之所獨」二句尤佳。

卷六十何景明〈渡瀘賦〉,黎洲評:「大復之持論雖謬,然習氣最寡。恆言必曰何、李,無乃以大復為公孫洩乎?」按既如是,何以祇選此文及〈東門賦〉?

卷六十一俞允文〈蟋蟀賦〉,黎洲評[65]:「深得〈兩京〉、〈三都〉之法。他人堆積中之空疎殊為可厭。」按賦此題而似〈兩京〉、〈三都〉,奇談也!

卷五十七至六十一皆賦,無一妥貼。明人於儷偶之文,真是此竅未通。惟顧大韶〈又後蝨賦〉稍鍊適,牧齋作〈仲恭傳〉全載之,及卷五十六之〈竹籤傳〉。



[1]《手稿集中文筆記229-319 頁。據范旭侖〈錢鍾書著作考異〉,殘頁(C)為「《燕巢日記》,五冊,一九五零年」。
[2]《中文筆記》第一冊 229-31 頁。「叢刊」原作「叢刻」。
[3]「偶而」原作「偶在」。
[4] 二句原皆作「字泥丸」。
[5]「卷三」原作「卷二」。
[6]「卷三」原作「卷二」。
[7]「瓠」原作「觚」。
[8]「高蓉湖」原作「高蓉鏡」。
[9] 原文脫落「孫」字。
[10]《中文筆記》第一冊 232-5 頁。
[11]「猶有」原作「尤有」。
[12]「雲斷」原作「花斷」。
[13]《中文筆記》第一冊 234 頁末「遊」字後脫簡,
[14]《中文筆記》第一冊 236-8 頁。
[15]「白髮」前原重出「青雲」一詞。
[16]「寧晉」原作「晉寧」。
[17]〈間行訪王元美敬美之二〉。
[18]〈飲洪濟卿戶曹鳳山亭〉。
[19]《中文筆記》第一冊 238-43 頁。目錄未標。
[20] 原文重一「序」字。
[21]「亭小」原作「亭下」。
[22]「近不聞聲遠察面」原作「遠不聞聲近察面」。
[23]《中文筆記》第一冊 244-5 頁。目錄僅標「簡齋詩集三十卷──〔宋〕陳與義」,而實雜其他。又《簡齋詩集》似應作胡穉《箋註簡齋詩集》」
[24]「胡仲孺」原作「胡長孺」。
[25]「胡仲孺」原作「胡長孺」。
[26]「馮延巳」原作「歐公」。
[27] 實則尚有〈僦居〉七律一首。
[28]《中文筆記》第一冊 246 頁。
[29]《中文筆記》第一冊 247-9 頁。
[30]「林夫」原作「林父」。
[31]〈晚春東園作〉:「蜂釀蜜脾猶未熟,雨催梅頰已微丹。」
[32]《中文筆記》第一冊 250 頁。
[33]《中文筆記》第一冊 251 頁。
[34]《中文筆記》第一冊 252-5 頁。
[35] 陳衍《石遺室詩話》卷十云:「節菴稱印伯能為晚唐詩。余識之廿年,初未之見。……今年梁任公在都,修禊於西郊萬生園,會者數十人,印伯與焉,賦詩一首……。余見印伯詩只此也。因哭之云:『華陽顧所持,能作晚唐詩。』」又〈題印伯詩冊〉云:「廿年珍秘篋中詞,身後幽光發太遲。終肖蜀山深刻處,梁髯偏說晚唐詩。」
[36]「得月樓臺」當作「有月闌干」,見下文。
[37]「謂馥」原作「為馥」。
[38] 全編點校本《花隨人聖盦摭憶》上冊 171 頁。
[39]「卷二」原作「卷三」。
[40]「唯恐不遠」原作「未恐不遠」。
[41]《中文筆記》第一冊 256-61 頁。
[42]「造次發言」原作「造似發言」。
[43]「三編」原作「三集」。
[44]「矯明人模擬之枉」原作「矯明人模擬之直」。
[45]「劾」原作「刻」。
[46]「宋濓」原作「蘇伯衡」。
[47]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48]「冠帶」原作「官帶」。
[49]《中文筆記》第一冊 285-7 頁。當移置於此。
[50]「三年」原作「二年」。
[51]《中文筆記》第一冊 279-84 頁。當移置於此。
[52]「使吾為」原作「使我為」。
[53]「卷二十七」前原贅應刪未刪之「卷二十四」四字。
[54]《中文筆記》第一冊 270-1 頁錯簡,移置於此。
[55] 此段補語見 284 頁眉,當移置於此。
[56]「書嘉興三進士傳後」原作「書嘉興三進士傳外」。
[57]「三十四舅」原作「二十四舅」。「以求其潔」原作「以本其潔」。
[58]《中文筆記》第一冊此處錯簡, 291-2 頁「詩序……不足動人」一節,當接於 271 頁末「沈青門山人」之後。
[59]「意氣激發」原作「意氣溢發」。
[60]《中文筆記》第一冊 288-90 頁。當移置於此。
[6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62]「杰特」原作「杰士」。
[6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6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65]「卷六十一」原脫「卷」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