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抱朴子》[1]:
〈序〉:「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影,猶故欲戢勁翮於鷦鷯之群,藏逸跡於跛驢之伍,豈況大塊稟我以尋常之短羽,造化假我於至駑之蹇足,以自卜者審,不能者止。豈敢力蒼蠅而慕沖天之舉,策跛鼈而追飛兔之軌!……道士淵博洽聞者寡,而意斷妄說者眾。……今為此書,粗舉長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於翰墨,蓋粗言較略,以示一隅。」
《內篇》:
〈暢玄第一〉:「登朽緡以探巢,泳呂梁以求魚,旦為稱孤之客,夕為狐鳥之餘。」
〈論仙第二〉:「問者大笑曰:『……徒聞有先霜而枯瘁,當夏而凋青,含穗而不秀,未實而萎零,未聞有享於萬年之壽,久視不已之期者矣[2]。故古人學不求仙,言不語怪,杜彼異端,守此自然,推龜鶴於別類,以死生為朝暮也。』……魏文帝、陳思王學則無書不覽,才則一代之英,然初皆謂無,而晚年乃有窮理盡性,其嘆息如此。不逮若人者,不信神仙,不足怪也。劉向撰《列仙傳》,仙人七十有餘,誠無其事,妄造何為乎?[3]……昔王莽引典墳以飾其邪,不可謂儒者,皆為篡盜也[4]。相如因鼓琴以竊文君,不可謂雅樂,主於淫佚也。噎死者不可譏神農之播穀,燒死者不可怒燧人之鑽火,覆溺者不可怨帝軒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儀之為酒。豈可以欒太之邪偽,謂仙道之果無乎?……夫作金皆在神仙集中,淮南王抄出,以作鴻寶枕中書,雖有其文,然皆秘其要文,必須口訣,臨文指解,然後可為耳。其所用藥,復多改其本名,不可按之便用也。[5]……劉向本不解道術,偶偏見此書,便謂其意盡在紙上,是以作金不成耳。」
【「仗其短淺之耳目,以斷微妙之有無,豈非以指測海,指極而云水盡者乎?」】
【「進趨尤有不達者焉,稼穡猶有不收者焉,商販或有不利者焉,用兵或有無功者焉。況乎求仙,事之難者,為之者何必皆成哉?」】
〈對俗第三〉:「或難曰:『龜鶴長壽,蓋世間之空言耳。誰與二物終始相隨,而得知之也?』抱朴子曰:『苟得其要,則八極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遠,有若同時。《玉策記》曰:「千歲之龜,五色具焉,浮於蓮葉之上;千歲之鶴,能登於木,色純白而腦盡成丹。然物之老者多智,率皆深藏遠處,故人少有見之耳。」又云:「蛇有無窮之壽。千歲之鳥,萬歲之禽,皆人面而鳥身。」陳仲弓《異聞記》云:「張廣定遭亂避地,有女年四歲,不能步涉,又不可擔負。村口古大塚上有穿穴[6],乃以器盛縋之下,而捨去。三年,還鄉里,欲收女骨更埋之。往視,女故坐塚中,言始甚飢,見塚角有一物伸頸吞氣,試效之,轉不復飢,以至於今。乃是一大龜耳。」余數見人以蛇銜膏連已斬之指,桑豆易鷄、鴨之足。異物之益,未可誣也。若不恃他物,則宜搗肉治骨,以為金瘡之藥;煎皮熬髮,以治禿鬢之疾耶?夫水土不與百卉同體,而百卉仰之以植焉;五穀非生人之類,而生人須之以為命焉。脂非火種,水非魚屬,然脂竭則火滅,水竭則魚死。觸類而長之,斯可悟矣。』」《玉鈐經‧中篇》云:『人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復中行一惡,則盡失前善,乃當復更起善數耳。』……又云:『積善事未滿,雖服仙藥,亦無益也。……吾更疑彭祖之輩,善功未足,故不能昇天耳。』」【〈微旨第六〉:「覽諸道戒,無不云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云云。】
〈金丹第四〉:「還丹、金液二事,蓋仙道之極也。余見道士數百人,雖各有數十卷書,亦未能悉解之也。有知行氣及斷穀服諸草木藥法,謂道畢於此。問以神丹、金液之事,了無一人知之者。神人授左元放《金丹仙經》,余從祖仙公又從元放受之。余師鄭君者,又於從祖受之。……余受之已二十餘年矣,資無擔石,無以為之,但有長嘆耳。有積金盈櫃、聚錢如山,復不知有此不死之法。就令聞之,亦萬無一信,如何?小丹之下者,猶自遠勝草木之上者。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世人少所識,多所怪,云:『丹砂本赤物,從何得成此白物?』第一之丹名曰『丹華』。第四之丹名曰『還丹』。《太清觀天經》曰:『上士得道,昇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崑崙;下士得道,長生世間。』一轉之丹,服之三年得仙。八轉之丹,服之十日得仙。九轉之丹,服之三日得仙。朱草服之,能乘虛而行,枝葉皆赤,莖如珊瑚,以玉投其汁中,便可丸如泥。又有取伏丹法,天下諸水,有名『丹』者,其中皆有丹魚,割其血,塗足下,則可步行水上。王君丹法,巴沙及汞內鷄子中,漆合之,令鷄伏之三枚,以王相日服之,住年不老,小兒不可服,不復長矣。若服半兩金液,則長生不死,可以畜妻子,居官秩,任意所欲,無所禁也。若復欲昇天者,乃可齋戒,更服一兩,便飛仙矣。九丹至難,故不及合金液之易。唯金為難得耳。古秤金一斤,於今為二斤,率不過直三十許萬,所用雜藥差易具。都合可用四十萬而得一劑,可足八仙人也。鄭君言:『諸小小山,皆不可於其中作金液神丹也。凡小山皆無正神為主,多是木石之精、千歲老物、血食之鬼,此輩皆邪炁,不念為人作福,但能作禍,善試道士,道士須當以術辟之[7]。今之醫家,每合好藥、好膏,皆不欲令鷄犬、小兒、婦人見之。又染采者惡惡目者見之,皆失美色*。」【*Cf. Sumner, Folkways, pp. 515 ff. “jettatura.”】
〈至理第五〉:「微妙難識,疑惑者眾。吾聰明豈能過人哉?適偶有所偏解,猶鶴知夜半,燕知戊巳,而未必達於他事也。」【「患於聞之者不信,信之者不為,為之者不終耳。……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孔安國《秘記》云:『良得黃石公不死之法,不但兵法而已。』」】「以炁禁白刄,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禁水,水為之逆流。昔吳遣賀將軍○○討山賊,賊中有善禁者,每當交戰,官軍刄劍皆不得拔,弓弩射矢皆還向。將軍曰:『金有刄者可禁,蟲有毒者可禁,其無刄之物,無毒之蟲,則不可禁。』乃多作勁木白棒,禁者果不能行,所打煞者,乃有萬計。」【○○《三國‧吳書‧賀齊傳》裴注引此節。】
〈微旨第六〉:「芒蝎宛轉果核之內,則謂八極之界盡於兹也。或本性戇鈍,所知殊尚淺近,便強入名山。或為虎狼所食,或餓而無絕穀之方,寒而無自溫之法。金丹知之者甚希,寧可虛待不必之大事,而不修交益之小術乎?禁忌之至急,在不傷不損而已。其有曾行諸惡事,後自改悔者,若以罪加人,則當思薦達賢人以解之。皆一倍於所為,則可便受吉利,轉禍為福。或曰:『一房有生地,不亦逼乎?』曰:『經云:「大急之極,隱於車軾。」如此,一車之中,亦有生地,況一房乎?』求生之道,當知二山。……非華霍也,非嵩岱也[8]。夫太元之山,難知易求,不天不地,不沉不浮。……長谷之山,杳杳巍巍。愚人妄往,至皆死歸[9]。或曰:『願聞真人守身鍊形之術。』抱朴子曰:『夫「始青之下月與日,兩半同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謹勿失。既往不追身將滅,純白之氣至微密。昇於幽關三曲折,中丹煌煌獨無匹。立之命門形不卒,淵乎妙矣難致詰。」此先師之口訣,知之者不畏萬鬼五兵也。』或曰:『聞房中之事,能盡其道者,可單行致神仙,並可以移災解罪,轉禍為福,居官高遷,商賈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書妖妄過差之言。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欲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善其術者,老有美色,終其所稟之天年[10]。而俗人聞黃帝以千二百女升天,便謂黃帝單以此事致長生,而不知黃帝飛九丹成,乃乘龍登天也*。』」【*〈釋滯第八〉云:「房中之法十餘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傳,本不書也。若不得口訣之術,萬無一人為之而不以此自傷𢞀者也。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屬,蓋載其粗事,終不以至要者著於紙上者也。」〈極言第十三〉云:「不得其術者,古人方之於氷盃之盛湯,羽苞之蓄火也。」〔《內篇‧博喻第三十八》云:猶氷椀之盛沸湯,葭莩之包烈火。」〕】
〈塞難第七〉:「天地雖含囊萬物,而萬物非天地之所為也。夫蝨生於我,豈我之所作?故蝨非我不生,而我非蝨之父母,蝨非我之子孫。或曰:『仲尼親見老氏,而不從學道,何也?』抱朴子曰:『以此觀之,益明所稟有自然之命,所尚有不易之性也。仲尼不免於俗情,非學仙之人也。夫栖栖皇皇,務在匡時,何肯舍經世之功業,而修養生之迂濶哉?儒者,易中之難也。道者,難中之易也。……妍媸有定矣,而憎愛異情,故兩目不相為視焉;雅鄭有素矣,而好惡不同,故兩耳不相為聽焉。……夫見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和氏而後識焉;見龍而命之曰蛇,非龍之不神也,須蔡墨而後辨焉。』」
〈釋滯第八〉:「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自耳聞其炁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鴻毛不動為候也。凡行炁,當以生炁之時,勿以死炁之時。從半夜以至日中六時為生炁,從日中至夜半六時為死炁。善用炁者,若他人為兵刄所傷,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雖在百里之外,即時皆愈矣○○。……五千文雖出老子,然皆泛論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舉其事,有可承接者也。但暗誦此經,而不得要道,直為徒勞耳,又況不及者乎?至於文子、莊子、關令尹喜之徒,其屬文筆,雖祖述黃老,憲章玄虛,但演其大旨,永無至言[11]。或復齊死生,謂無異以存活為徭役,以殂歿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億里矣,豈足耽玩哉?其寓言譬喻,猶有可采,以供給碎用,充御卒乏。」【○○又〈登涉第十七〉。】
〈道意第九〉:「若命可以重禱延,疾可以豐祀除,則富姓可以必長生,而貴人可以無疾病也。不務藥石之救,惟專祝祭之謬[12]。偶有自差,便謂受神之賜,如其死亡,便謂鬼不見赦。幸而誤活,財產窮罄,遂復飢寒凍餓而死,或起為刼剽。或什物盡於祭祀之費耗,縠帛淪於貪濁之師巫,既沒之日,無復凶器之直,衣衾之周。李寬到吳而蜀語,共呼為李八百,公卿以下,莫不雲集其門。衰老羸悴,目瞑耳聾,漸又昏耗,或忘其子孫,與凡人無異也。吳有大疫,寬得溫病而死,而事寬者猶復謂之化形尸解之仙。天下非無仙道也,寬但非其人耳。汝南有人於田中設繩罥,以捕麞。有鮑魚者,乃以一頭置罥中而去。本主來,得魚,怪之以為神。村里聞之,共為起屋立廟,號為鮑君。又南頓人張助者,耕白田,有一李栽,應在耕次,助惜之,欲持歸,乃掘取之,未得即去,以濕土封其根,置空桑中,遂忘取之。其里中人,見桑中忽生李,謂之神,祝言李君。汝南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田家老母到市買餅歸,天熱,過蔭墓口樹下,以餅著石人頭上,忽然便去,而忘取之。行路人見,云此石人有神,能治病,愈者以餅來謝。如此轉以相語,為立帷帳*。……當恃我之不可侵也,無恃鬼神之不侵我也。夫儲甲胄,蓄蓑笠者,蓋以為兵為雨也。若幸無攻戰,時不沉陰,則有與無正同耳。若矢石霧合,飛鋒烟交,則知裸體者之困矣。洪雨河傾,素雪彌天,則覺露立者之劇矣。」【*此皆本《通俗編‧怪神第九》。】
〈明本第十〉:「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或曰:『上士得道於三軍,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於山林。』此皆為仙藥已成,未欲昇天,雖在三軍,而鋒刄不能傷,雖在都市,而人禍不能加,而下士未及於此,故止山林耳。」
〈仙藥第十一〉:「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次則五玉,次則雲母,次則明珠,次則雄黃,次則太乙禹餘糧……。凡見諸芝,且先以開山却害符置其上,則不得復隱蔽化去矣。徐徐擇王相之日,設醮祭以酒脯,祈而取之。萬歲蟾蜍,頭上有角,頷下有丹書八字。千歲蝙蝠,色白如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四萬歲。行山中,見小人乘車馬,長七、八寸者,肉芝也,捉取服之,即仙矣。欲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此山開出神藥之月也*。雲母有五種,或以桂、蔥,水玉化之以為水,或以秋露漬之,挻以為粉。服之一年,則百病愈;三年,老公反成童子;五年,則役使鬼神,入火不燒,入水不濡。他物埋之即朽,燒之即燋,而五雲以內猛火中,經時終不然,埋之永不腐敗,故能令人長生也。服之十年,雲氣常覆其上,服其母以致其子,理自然也。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純而無雜,服之千日,則玉女來侍,可得役使。常以黃玉為誌,大如黍米,在鼻上,是真玉女也。無此志者,鬼試人耳。玉屑服之,令人不死。不及金者,令人數數發熱,似寒食散狀也。不可用已成之器,傷人無益,當得璞玉,乃可用也。銀但不及金、玉耳,可以地仙也。淳漆不沾者,服之令人通神長生,餌之法,或以大無腸公子,或云大蟹,十枚投其中。桃膠、松脂、甘菊皆可延年〔成帝時,獵者於終南山中,見一人無衣服,身生黑毛,合圍得之,定是婦人。言本秦宮人也,聞關東賊至,宮室燒燔,驚走入山,食松葉、松實,遂不飢寒。乃將歸,以穀食之,初聞穀臭嘔吐,累日乃安。二年許,身毛脫落,轉老而死〕。」《太平廣記》卷 59「秦宮人」則全錄之。【*又見〈登涉第十七〉。】
〈辨問第十二〉:「夫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13]。仙者,唯須篤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靜,便可得之,不待多才也。且夫俗所謂聖人者,皆治世之聖人,非得道之聖人。得道之聖人,則黃、老是也;治世之聖人,則周、孔是也。黃帝先治世而後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也[14]。世人以人所尤長,眾所不及者,便謂之聖。故嚴子卿、馬綏明於今有棊聖之名焉,衛協、張墨子於今有書聖之名焉,張衡、馬忠於今有木聖之名焉。演而論之,班、輸、倕、狄,機械之聖也;附、扁、和、緩,治疾之聖也;子韋、甘均,占候之聖也;夏育、杜回,筋力之聖也;荊軻、聶政,勇敢之聖也;飛廉、夸父,輕速之聖也;孫、吳、韓、白,用兵之聖也。且夫周、孔,蓋是高才大學之深遠者耳,小小之伎,猶多不閑。……日月有所不照,聖人有所不知,豈可以聖人所不為,便云天下無仙!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也。」【「俗人或曰:『周、孔皆能為此,但不為耳。』〔《孟子》:『不能』、『不為』。〕吾答之曰:『必不求之於明文,而指之以空言者,吾便可謂周、孔能振翮翻飛,翱翔八極,興雲致雨,移山拔井,但不為耳[15]。……吾亦可以言周、孔皆已昇仙,但以此法不可以訓世。……密自為之,而秘不告人。』」】
〈極言第十三〉:「儒者務於禮教,而神仙之事,不可以訓俗,故云其死,以杜民心耳。殷王遣綵女從彭祖受房中之術,行之有效,欲殺彭祖,以絕其道,彭祖覺焉而逃去,去時年七、八百餘,非為死也。入水之燼,火滅而煙不即息;既斷之木,柯葉猶生。二者非不有煙有葉,而其所以為煙為葉者,已先亡矣。《仙經》曰:『養生以不傷為本。』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久談言笑,傷也;陰陽不交,傷也。」
〈勤求第十四〉:「里語有之:『人在世間,日失一日,如牽牛羊以詣屠所,每進一步,而去死轉近。』姬公請代武王,仲尼曳杖悲懷,是知聖人亦不樂速死矣。俗人見莊周有大夢之喻,因復競共張齊死生之論。蓋詭道強達,陽作違抑之。莊周貴於搖尾塗中,不為被網之龜,被綉之牛,餓而求粟於河侯,以此知其不能齊死生也。……余目見此輩不少,可以有十餘人。或自號高名,久居於世,世或謂之已三、四百歲,余但不喜書其人之姓名耳○○[16]。……此何異乎在紗幌之外,不能察軒房之內,而肆其倨慢,謂人之不見己。此亦如竊鐘棖物,鏗然有聲,惡他人聞之,因自掩其耳者之類也。……昔者之著道書多矣,莫不務廣浮巧之言,以崇玄虛之旨,未有究論長生之階徑,箴砭為道之病痛,如吾之勤勤者也。」【○○〈袪惑第二十〉云:「余昔數見雜散道士輩,走貴人之門,專令從者作為空名,云其已四、五百歲矣。人適問之年紀,佯不聞也,含笑俯仰,云:『八、九十。』須臾自言:『我曾在華陰山斷穀五十年,復於嵩山少室四十年,復在太山六十年,復與某人在箕山五十年,為同人遍說所歷,正爾欲令人計合之,已數百歲人也。」】
〈雜應第十五〉:「先作美食極飽,乃服藥以養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還食穀,當以葵子、豬膏下之,則所作美食皆下,不壞如故。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當穀也(董威、張太玄皆食石)。……道書雖言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此乃行氣者一家之偏說耳,不可便孤用也。……有馮生者,但單吞炁,斷穀已三年,觀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許重,終日不倦。又時時引弓,而畧不言語,言語又不肯大聲[17]。問之,云:『斷穀亡精費氣,最大忌也。』余亦屢見淺薄道士輩,為欲虛曜奇怪,招不食之名,……但虛為不啖羹飯耳。至於飲酒,日中斗餘,脯腊、𥹋䊇、棗栗、鷄子之屬,不絕其口。或大食肉而咽其汁,吐其滓,終日經口者數十斤,此直是更作美食矣。」
〈黃白第十六〉:「黃者,金也;白者,銀也。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隱之云爾。或云庚辛亦金也。余貧苦無財力,兼以道路梗塞,藥物不可得,竟不遑合作之。告人言,我曉作金銀,而躬自飢寒,何異自不能行,而賣治躄之藥,求人信之,誠不可得*。俗人以劉向作金不成,便云天下果無此道,是見田家或遭水旱不收,便謂五穀不可播殖得也。……華令思歎曰[18]:『世間定無所不有,五經雖不載,不可便以意斷也。』經曰:『金可作也,世可度也。』然道士率皆貧,故諺云:『無有肥仙人、富道士也。』龜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Non fidatevi dell’
alchimista povero, o de medico ammalato[19].】【「人身本見,而有隱之之法;鬼神本隱,而有見之之方。」】【「故方有用後宮游女僻側之膠。」(《瑟榭叢談》卷下:「『僻側』猶言秘密,即女子天癸之類。」】
〈登涉第十七〉:「不知入山法者,多遇禍害。故諺有之曰:『太華之下,白骨狼藉。』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託人形,唯不能於鏡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已上,懸於背後,則老魅不敢近人。禹步而行,三呪曰:『諾臯太陰將軍……。』山中夜見胡人者,銅鐵之精。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稱當路君者,狼也。稱令長者,老狸也。卯日稱丈人者,兔也。稱東王父者,麋也。辰日……稱無腸公子者,蟹也。巳日稱寡人者,社中蛇也。稱時君者,龜也。午日稱三公者,馬也。申日稱人君者,猴也。戌日稱人姓字者,犬也。稱成陽公者,狐也。丑日稱書生者,牛也。但知其物名,則不能為害也*。……取牡銅以為雄劍,取牝銅以為雌劍。」【*《摩訶止觀》卷八「明魔發相」與此大同。】
〈地真第十八〉:「聞之師云:『人能知一,萬事畢。』……白刃臨頸,思一得生。……偶忘守一,而為百鬼所害。」
〈遐覽第十九〉:「符出於老君,皆天文也。誤者不但無益,將能有害也。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今符上字不可讀,誤不可覺。凡為道士求長生,志在藥中耳,符劔可以却鬼辟邪而已。昔吳世有介象者,能讀符文,知誤之與否。自是以來,莫有能知者也。其變化之術,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記》,用藥用符,令人含笑即為婦人,蹙面即為老翁,踞地即為小兒,執杖即成林木。」
〈袪惑第二十〉:「虎豹之所餘,乃狸鼠之所爭也。……有古強者,服草木之方,又頗行容成玄素之法,年八十許,尚聰明不大羸老,時人便謂之為仙人。曾略涉書記,頗識古事。自言已四千歲,見堯、舜、禹、湯,說之皆萬萬如實也:『舜是孤煢小家耳,余知其大貴之相,常勸勉慰勞之。孔子惡夢,欲得見吾。時四月中盛熱,不能往,尋聞之病七日而沒。』有蔡誕者,……云:『崑崙山上,……有五城十二樓,樓下有青龍、白虎,蜲蛇長百餘里,其中口牙皆如三百斛船大[20]。……其神則有無頭子、倒影君。』……又有項曼都者,入山學仙,十年而歸,曰:『在山中三年,有仙人來迎我昇天,以流霞一杯與我飲。忽然思家,到天帝前,謁拜失儀,見斥來還。』河東因號曼都為『斥仙人』。」
《外篇》:
〈勗學第三〉:「粉黛至則西施以加麗,而宿瘤以藏醜。」
〈交際第十六〉:「詳交者不失人,而泛結者多後悔。故曩哲先擇而後交,不先交而後擇也。」
〈名實第二十〉:「其道聽塗說也似學,其好說人短也似忠[21]。」
〈行品第二十二〉:「聖人、賢人、道人、孝人、仁人、……文人、武人、……術人、朴人(以上善人)。悖人、逆人、凶人、……穢人、刺人(以上惡人)。」
〈酒誡第二十四〉:「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無毫分之細益,有丘山之巨損。……遲重者蓬轉而波擾,整肅者鹿踊而魚躍。……閶茸之性露,而傲很之態出。奔車走馬,以九折之坂為螘封;登危蹋頹,以呂梁之淵為牛跡。」
〈疾謬第二十五〉:「禮教漸頹,傲慢成俗。或蹲或踞,露首袒體○○。專以醜詞,嘲弄為先。上及祖考,下逮婦女[22]。……今俗婦女,休其蠶織之業,舍中饋之事,修周施之好。承星舉火,不已於行。游戲佛寺,觀視漁畋,登高臨水,周章城邑。……無賴之子,入他堂室,觀人婦女,指點修短,評論美醜。……俗間有戲婦之法,於稠眾之中,親屬之前,問以醜言,責以慢對,其為鄙黷,不可忍論[23]。或蹙以楚撻,或繫脚倒懸*。」【○○同篇又云:「漢之末世,……或褻衣以接,或裸袒而箕踞。」】【*《意林》載《通俗通》〔《全後漢文》卷 38〕:「汝南張妙會杜士,家娶婦,酒後相戲,張妙縛杜士,捶二十,又懸足指,遂致死。」又《北史‧后妃傳》段韶妻弄齊文宣。又仲長統《昌言》(卷89)。】
〈譏惑第二十六〉:「喪亂以來,事物屢變,冠履衣服,袖袂財製,日月改易,無復一定。乍長乍短,一廣一狹,忽高忽卑,或粗或細,所飾無常,以同為快。所謂『京輦貴大眉,遠方皆半額』也。余實凡夫,拙於隨俗,其服物變不勝,故不變,無所損者,余未曾易也。雖見指笑,余亦不理也。」
〈鈞世第三十〉:「《尚書》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優文、詔策、軍書、奏議之清富贍麗也;《毛詩》者,華彩之詞也,然不及〈上林〉、〈羽獵〉、〈二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何以獨文章不及古邪?」
〈尚博第三十二〉:「俗士多云:今山不及古山之高,今海不及古海之廣,今日不及古日之熱,今月不及古月之朗。何肯許今之才士,不減古之枯骨?」
〈漢過第三十三〉:「歷覽前載,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劇漢末。……傲兀不檢,丸轉萍流者,謂之弘偉。……嗜酒好色,閶茸無疑者,謂之率任[24]。……嬾看文書,望空下名者,謂之業大志高[25]。」
〈吳失第三十四〉。
〈博喻第三十八〉〔皆連珠〕:「鷦鷯倦翮,猶不越乎蓬杪;鴛雛徐起,顧眄而戾蒼昊。……西施有所惡而不能減其美者,美多也;嫫母有所美而不能救其醜者,醜竺也。」
「毒粥既陳,則旁有爛腸之鼠;明燎宵舉,則下有聚死之蟲[26]。」
〈自序第五十〉:「其論人也,則獨舉彼體中之勝事而已。其論文也,則撮其所得之佳者,而不指摘其病累,故無毀譽之怨。……計作細碎小文,妨棄功日,未若立一家之言。」
────────────────
譚獻《復堂類稿集》[27]:
【《冷廬雜識》卷 8:「譚滌生茂才廷獻,幼有『神童』之稱,詩不作唐以後語。有《化書堂初集》,佳什多。」】
《文》:
1〈金元詩錄序〉:「宋詩弇陋,言之不文,故元代文士,類欲祖唐,而所見不循其本。楊維楨晚出,乃知求比興、風諭之恉於樂府古詩。」【《日記》卷三:「《河汾遺老詩》金詩浮淺,北音伉厲,不堪與《谷音》並誦。」】
○〈明詩錄序〉:「北地李夢陽,質有其文,始終條理。匪必智過其師,亦足當少陵之史矣*。」【*《日記》:「閱《明詩錄》予自〈序〉,似推空同出杜上,興到語耳。」】
《詩》:
3〈夷場行〉:「人間何地無滄桑,平填黃浦成夷場。……人來闢户搖鋃鐺。」
○〈江行雜詩〉:「故園花作道旁塵,雪虐風饕不見春。二十九年流水去,周瑜荀彧是何人?」
8〈顧子鵬寒林獨步圖〉:「𡧯寞淮流尚氏秦,寒林負手獨吟身。無多黃葉古今水,如此青山醒醉人。」
《日記》:
1:「莊氏家學精于惠,大于王。」
○「閱《李于鱗集》,高亮深秀,正不易得。若唐人別集有此人,必推許備至。崇遠忽近,能不慨然!五言擬古詩實有獨到,不盡優孟衣冠也。」
○「漁洋山人曠代逸才,豈悠悠之口所能嗤點?論本朝詩,終當以漁洋為第一**。」【**卷二:「《居易錄》名言雅句、國故舊聞,隨筆寫記,自有義法。予欲仿此為日記。」】
○「夜讀《素問》,以文字論,何殊經典?」
○「趙雲崧詩文趨向岐誤,亦不失為才士。」
○「明人動夸不讀唐以後書,其言似非實是,特明人無足當此者。康熙以後,東南人士幾幾乎專讀唐以後書,如全紹衣,亦其一也。紹衣於《史記》、《漢書》皆未究心,吾此言不為過。」
○「閱湯臨川詩,掇皮皆真,音裁亦雅。」
2:「鄧彌之《白香亭詩》,使生宋、齊間,不為謝則為鮑矣[28]。」
3:「江河日下,天可倚杵。予自知薄植,竊欲主張胡石莊、章實齋之書,輔以容甫、定菴,略用挽救,而先以不分駢散為粗迹、為回瀾*。」【*卷八云:「吾輩文字不分駢散,不能就當世古文家範圍,亦未必有意決此藩籬。不謂三十年來幾成風氣!」】
4:「單調小令上不侵詩,下不墮曲。」
○「再展遺文,遂有『昨猶見佛,今日已偁我聞』之嘆[29]。」
○「陶元亮云:『稱心而言,人亦易足。』《詩品》:『情性所至,妙不自尋。』」
5:「閱《史記》,知後世之節字省句以為古者,皆可笑也。」
7:「讀劉先生《藝概》、陳先生《東塾讀書記》,如飲醍醐,二家皆當補《師儒表‧通儒》中也。」
○「張樵野星使美國寄書千五百言,隱軫回曲,文體在鮑照、江淹間。」
○「趙月樵詩:『男兒當學萬人敵,才子誰無一字師?』」
八:「賀汝珩〈送春詩:『我與鶯花同作達,人如木石可長生*。』」【*此竊《戴簡恪公遺集》卷四〈餞春〉第三首頸聯,改「春」字為「我」字,「都」字為「同」字,「定」字為「可」字[30]。】
────────────────
《徐元歎先生殘稿》[31]:
【元歎事詳見王培孫輯注《蒼雪南來堂詩集‧補編》卷一〈徐元歎五十初度〉、卷二〈過元歎染香居〉兩詩注。】
馬士英〈序〉:「靜而無才者,與詩絕者也;才而不靜者,與詩隔者也。」
〈槎山菴尋碧上人不遇〉:「客來燈是主,葉落寺無鄰。」
○〈十七夜燈事轉盛即目〉:「衣沾香霧經餘唾,地擲微聲憶墮簪。」【此二首不見《天池落木厂存詩》。】
○〈連日陰雨元夕微晴城中燈市寂然感賦〉:「楊柳蘇臺何處尋?千尋牧馬淖泥涔。春溝浸月人行絕,古巷携燈犬吠深。懷舊不堪惟錄鬼,忘機難信試呼禽。莫嫌此處幽居僻,尚繫高流山澤心。」【此詩亦見《天池落木厂存詩》。】
〈過錢塘將訪馮三於湖上雨不果行〉:「幸免一回別,留為兩念深。」【此詩亦見《天池落木厂存詩》。】
〈同州來游虎邱塔影園時新屬顧云美〉:「地幽山隔岸,地靜塔分身。」
【又《歷代題畫詩類》冊 13[32]。】
────────────────
艾性《剩語》[33]:
【補見《晚香堂小品》冊 2[34]。】
【曹安《讕言長語》卷上極稱其詩,如〈撲滿吟〉〔不見〕云:「區區小器安足憐,黃金塞塢臍亦然」,〈臨邛道士招魂歌〉〔卷一〕云:「蔗漿不飲啼寒淚,不悟齊人少翁詭。安得天上蓬萊宮,却著人間馬嵬鬼。」】
上:
〈貓犬嘆〉:「飯貓奉魚肉,憐惜同寢處。飼犬雜糠籺,呵斥出庭戶。犬行常低循,貓坐輙箕踞。愛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虛堂夜搜攪,忽報犬得鼠。問貓爾何之,翻甕竊醢脯。犬雖出位終愛主,貓兮素餐烏用汝!」
○〈題曾逵臣草蟲〉:「蝘蜓走昂頭,螳蜋怒張臂。走欲捕生怒欲制,筆活能融兩蟲意。」
下:
〈病中即事〉:「病久藥為飯,寒深火是衣。」
○〈贈繩伎〉:「膽似子龍身裏滿,體如飛燕掌中輕。」
○〈日食〉:「一眉不及黃昏月,萬目驚看白晝星。」
○〈寒食後〉:「薔薇半樹花孤注,杜宇一聲春二分。」
────────────────
趙文《青山集》[35]:
【補見《晚香堂小品》冊 3[36]。】
2〈贈許生序〉:「子之能多,則人之易子也多。子方呼召風雷,而東家以刀筆徵;方挫鍼刮膜,而西家以帶下召[37]。吾懼子之皇皇焉而不給於其事也。」
○〈贈竹隱相士序〉:「入與此君處,出從時貴人游,其必有不可於眼者矣。……君無以觀竹之眼觀人,竹以清貴人濁貴,竹以直貴人曲貴。」
○〈贈王祖文表背序〉:「世稱莊嚴書畫者,謂之『表背』。二字不見史傳,吾嘗思其義:表,外也;背,亦外也。概而言之,則飾乎其外之謂也」
【〈曽秀峯建祠序〉(紀文山敗時序)。】
8〈坐睡〉:「非癡非夢小瞢騰,瞑坐還同入定僧。口似汝陽狂見麯,頭疑季子困懸繩。兒來問字幾三退,客苦多言強一譍。日日如期不相貸,世情誰似爾堪慿○○。」【○○參觀《日札》一百則羅椅〈瞌睡〉五古。】
○〈咏梅〉:「清裏有和夷惠聖,寒邊帶瘦島郊詩。」
○〈倦極〉:「倦極得涼意自適,芒席何必殊桃笙。啼鳥一聲扇墮地,我睡已足非渠驚。」
○〈早過歷塘〉:「草根帶露有蟲語,茅屋閉門唯犬聲。」
────────────────
魏初《青崖集》[38]:
1〈觀象詩〉:「巨鼻引地六七尺,左卷右舒為口役。」
────────────────
楊弘道《小亨集》[39]:
【學昌黎古體,頗得渾灝之致。補見前《援鶉堂詩集》下[40]。】
1〈酇縣道中〉:「寸草不蔽日,汗滴途中塵。異哉中州地,若與窮髮鄰。誰持種樹書,遍授東京人?」
○〈次韵張敏之新居〉:「陶謝無異源,韋柳相連枝。」
4〈修武春日〉:「已從漫與寛詩律,更覓無何入睡鄉[41]。」
5〈贈免官安置者〉:「萬騎貔貅關塞晚,兩班鵷鷺禁闈春。覺來飽食黃粱飯,却看邯鄲夢裏人。」
○〈迎祥觀即事〉:「紙錢灰冷女巫歸,庭樹陰斜覺日移。二尺短碑堪與語,石香爐下獨搘頤[42]。」
【補《小亨集》:1.〈祀事不可黷〉:「祀事不可黷,客頻造靈祠。拜跪膝成瘡,堪笑還堪悲。問之黙無語,良久方致詞。有身處人間,鬼神疇能知?固當求之人,余亦嘗求之。千求不首肯,萬求不俛眉。違理而妄求,閉拒固其宜。奈何非妄求,閉拒常如斯,且復祈冥冥,聊以慰所思。言絕仰面哭,涕泗縱橫垂。」○〈悼亡〉:「願從髮抹漆,得到頭梳絲。」2.〈贈裕之〉:「嘗讀田紫芝麗華行,惜哉紫芝今不存。……低頭拜君,昂頭識君面;碧天青嶂,秋月昇金盆。未省田紫芝,何以稱臞元?乃知紫芝文詞固豐艷,至於題品人物猶作涇水渾。」○〈鷓鴣〉:「鷓鴣鷓鴣生炎方,有耳未嘗聞北翔。……前朝鼓吹名鷓鴣,上稽下考不見書。而今歌舞聞見熟,試為後生陳厥初。……優伶絲竹彈吹闋,主人起舞娛嘉賓。……紅袖分行齊拍手,婆娑又似風中柳。鷓鴣有節四換頭,毎一換時常少休。次四本是契丹體,前襟倐閃靴尖踢。……鷓鴣為樂猶古樂,大定明昌事如昨。風時雨若屢豐年,五十年來人亦樂○○〔○○同卷〈王子端溪橋濛雨圖〉:『皇風皞皞吹王民,樂哉大定明昌人』〕。……隗臺梁苑烟塵昏,百年人事車輪翻。倡家蠅營教小妓,態度纎妍渾變異。吹笛擊鼓闤闠中,千百聚觀雜壯稚。昔時華屋罄濃歡,今日樂堋為賤藝……。」4.〈竹庭〉:「涼颸暗墮霏微雪,晴影匀篩瑣碎金。」5.〈興平道院〉:「日影滿階全不定,好風輕泛樹頭聲。」6.〈窺豹集後序〉:「余辭以才識淺薄,且老眼不能看小字。間歲復以中字謄錄數册來請。」○〈雲萍小錄引〉[43]:「觀夫雲行於天,萍泛於水,猶男子從事於四方也。碩德純行、奇才絕藝,雜然與之相接。」】
────────────────
袁昶《漸西村人初集》[44]:
【《復堂日記補錄》同治十二年八月十三日:「爽秋詩文,稗販與罔誣兼有之,然精處不可沒。盈尺之綺,不以麻續,爽秋其續麻者歟?」【《日記續錄》光緒 19 年正月 20
日:「以玄為體,以質為用,頗近《篋中》、《極玄》二集。中唐、北宋間,可參位置。」】
【卷三〈重修磻溪長春成道宮記〉乃記邱長春事。】
卷 5〈卓筆峰〉自注:「嘗論文筆用禿,如黃泥裹鋭笋,外枯而其中生氣蓊然,文之聖者也。魏默深先生云:『聖於文者,其文禿,其味悶*。』」【*曾異撰《紡授堂文集》卷五〈與施辰卿書〉:「作理題,當如剝笋,皮殼不盡,真味不出。今之說理,不但不剝其殼,且包封數十重厚皮繭紙,浪說煨而食之之雅,此則不但無笋味,人亦不知為笋矣。」《四溟山人全集》卷 23《詩家直說》云:「詩能剝皮,如摘胡桃併栗,須三剝其皮,乃得佳味。」(謂須改始意達。)】
〈五君憶〉:「從他佛說四天下,信有騶談九大州『佛說四天下,騶談九大州』,戴集中句也。一介戴生容不得,真成天壤作詩囚戴君望。」
卷 6〈毗耶〉:「頗於舊解出新意,自信人阨非天窮。」
○〈和李愛伯臺郎移居〉:「草玄不得丹吾轂,枕麴何妨堊汝臺。」
○〈西齋〉:「狹似毗耶成道室,陋於山谷死心寮。無端又捨西齋去,借得新褌以避囂劉伶以室為褌。」
○〈夷亶〉:「夷亶之間一小洲,百篇書在避秦搜。無端改服從胡俗,竹帛輕燔海國愁。」
卷 8〈秋暮游西山得詩三首〉:「竹汀錢先生云:『游山是尋樂事,作詩乃是自尋煩惱。』至哉是言,得大解脫。」
────────────────
丙〈偶題〉:「宋賢之詩宋書勢,光鋩發露無留餘。却看漢晉筆高簡,桐間露沐柳風梳。」
【《孽海花》第九回莊小燕送洪文卿四首[46]:「詔持龍節度西溟,又捧天書問北庭。」】
────────────────
《人境廬詩草箋註》,錢仲聯[47]:
〈自序〉:「欲棄去古人之糟粕,而不為古人所束縛,誠戛戛乎其難。……嘗於胸中設一詩境:一曰復古人比興之體:一曰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一曰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其取材也,自群經三史,逮於周、秦諸子之書,許、鄭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參觀 3〈罷美國留學生感賦〉】。其述事也,舉今日之官書、會典、方言、俗諺,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其鍊格也,自曹、鮑、陶、謝、李、杜、韓、蘇,訖於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為我之詩。……光緒十七年六月在倫敦使署。」
〈年譜〉光緒十五年:「王頌蔚送先生赴英第一首云:『大典圖書淵,漁獵資來學。歲久漸淪蕪,往往山巖伏。頗聞倫敦城,稾尚盈兩屋。願君勤搜討,寄我采遺目。』」
○二十八年:「與嚴又陵書云:『竊亦有所求於公:第一為造新字,第二為變文體跳行、括弧、最數、夾注、倒裝語、自問自答、附表附圖。』與梁任公書論曾文正云:『其學問皆破碎陳腐,迂疏無用。……彼視洪、楊之徒,張、陳之輩,猶僭竊盜賊,而忘其為赤子、為吾民也[48]。……曾文正者,事事皆不可師。而今而後,苟學其人,非特誤國,且不得成名。』」
1〈感懷〉:「世儒誦經書,往往矜爪嘴。 昂頭道皇古,抵掌說平治。 上言三代隆,下言百世俟。中言今日亂,痛哭繼流涕。一」
「大哉聖人道,百家盡囊括」;「區區漢宋學,烏足尊聖哲*。四」【*卷1〈雜感〉第五首:「袒漢矜攷據,媚宋爭義理。彼此互是非,是非均一鄙。」】
○〈拔自賊中述所聞〉:「今日阿哥妻,明日傍人可。但付一馬䭾,何用分汝我三。」
○〈喜聞恪靖伯左公至官軍收復嘉應賊盡滅〉:「舉國望君如望歲,將軍擒賊早擒王。」
○〈游豐湖〉:「中有屋數椽,周遭不為大」;「前簷響䆉稏,後屋旋水磨。扶筇朝看花,入夜不一坐。亭午垂湘簾,倦便枕書臥。偕婦說家常,呼兒問書課。敲門剝啄聲,時有老農過。君看此屋中,非他正是我。行移家具來,坐待鄰里賀。二[49]」
○〈雜感〉:「少小誦詩書,開卷動齟齬。古文與今言,曠若設疆圉。……欲讀古人書,須識古語古。唐宋諸大儒,紛紛作箋注。每將後人心,探索到三五。……妄言足欺人,數典既忘祖。一」
「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斕斑(《棗林雜俎》引袁宗道曰:『時有古今,詩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詫為奇字奧句,安知非古之街談巷語耶』)。二」
「吁嗟制藝興,今亦五百載。……勞勞數行中,鼎鼎百年內[50]。束髮受書始,即已縛杻械。英雄盡入彀,帝王心始快。豈知流寇亂,翻出耰鋤輩。……儒生用口擊(《晉書‧朱伺傳》:『諸人以舌擊賊,伺獨以力耳』),國勢幾中殆。從古禍患來,每在思慮外。四」
「隋唐制科後,變法屢興廢。同以文章名,均之等廢契。譬如探籌策,亦可得茂異(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假使士子探籌,第其長短而取之,行之數百年,則功名氣節之士,亦自有出於探籌之中者。寧可謂探籌為取士之善法耶』)。」
○〈游潘園感賦〉:「海水已乾田亦賣,主人久易我纔來。」
○〈香港感懷〉:「五丁開鑿後,欲界亦仙都。三」
「盜喜逋逃藪,兵誇曳落河(《新唐書‧回鶻傳》:『猶言健兒』)。官尊大呼藥,客聚眾婁羅。王面鎸金寶(《史記‧大宛傳》),蠻腰跨革鞾。斑闌衣服異,關吏莫誰何。四」
「沸地笙歌海,排山酒肉林。連環屯萬室,尺土過千金。民氣多羶行,夷言學鳥音。黃標千萬積,翻訝屋沉沉。五」
【「《漢書‧五行志》[51]:『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山頭風獵獵,猶自誤龍旗*。十」【*卷五〈到香港〉:「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和周朗山見贈之作〉:「時文國小原莒鄒,要知假道途必由。」
○〈羊城感賦〉:「欃槍掃盡紅羊換〔孫志祖《讀書脞錄續編》:『詩人用「紅羊」語,多指宋南渡事。然唐殷堯藩詩云:「太平從此銷金甲,記取紅羊換刼來」,則「紅羊」事不始於宋,且為佳兆』〕。」
2〈人境廬雜詩〉:「雲閒猶作雨,水止亦生波。三」
「舊雨傷黃土,殘春悵綠陰。四」
○〈出門〉:「出門楊柳萬條春,送我臨歧意未申。得失鷄蟲何足道,文章牛頭可能神?無窮離合悲歡事,從此東西南北人。手版脚鞾兼帕首,任風吹墮軟紅塵。」
○〈大獄〉:「萬方今一概,莫自大中華。四」
○〈三十初度〉:「學劒學書無一可,摩挱兩鬢漸成絲。爺娘歡喜親朋賀,三十年前墮地時。」
○〈武清道中作〉:「嶺南好時節,不為荔支留〔本宋湘詩『江南好時節,莫待落花來』〕。」
3〈不忍池晚游詩〉:「羯鼓鼕鼕舞折腰,銀釭銜璧酒波搖。罏香裊處瓶花側,不掛當時黑鞘刀。六」【定厂詩[52]:「瓶花帖妥罏香定。」】
「薄薄櫻茶一吸餘,點心清露挹芙蕖。青衣擎出酒波綠,徑尺玻璃紙片魚。七」
「鴉背斜陽閃閃紅,桃紅人面薄紗籠。銀鞍並坐妮妮語,馬不嘶風人食風〔粵人以御車兜風為吃風〕。八」
「絕遠窮荒海外經,風災鬼難渡零丁。誰知大地山河影,只一微塵水底星。十[53]」
「柳梢斜掛月如丸,照水搖搖頗耐看。欲寫真容無此鏡,不難捉影捕風難。十二[54]」
「不耐茫茫對此何,花如吉野月須磨。如魚邪虎【許】烏烏武〔《淮南子》、鐸舞歌詩〕,樹底時時人唱歌。十三[55]」
「三更夜深月上櫺,荷花遙遙透微馨。罏烟帖妥窗紗靜[56],不解參禪也讀經。十四[57]」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茫茫西半球,遠隔天之涯。千金不垂堂,誰敢狎蛟螭?惟有小家子,重利輕別離。紇干山頭雀,短喙日啼饑。但圖飛去樂,不復問所之。」「……客問故鄉事,欲答顏忸怩。嬉戲替戾岡,游讌賀跋支〔刁約使契丹事〕。互談伊優亞〔〈東方朔傳〉〕,獨歌妃呼豨。吳言與越語,病忘反不知。」「……十年教訓力,百年富強基。奈何聽兒戲,所遣皆卑微,部婁難為高,混沌強書眉〔《南史‧齊江夏王鋒傳》〕。」
4〈海行雜感〉:「稗瀛大海善談天,丱女童男遠學仙。倘遂乘桴更東去,地球早闢二千年。二」
「疊牀恰受兩三人,奩鏡盂巾位置勻。寸地尺天雖局蹐,盡容稊米一微身。三」
「打窗壓屋雨風聲,起看滄波一掌平。我自冒風衝雨過,原來風雨不曾晴。六」
○〈紀事〉:「吹我合眾笳,擊我合眾鼓,擎我合眾花,書我合眾簿。」
5〈小女〉:「日光定是舉頭近,海大何如兩手圍?」
○〈遣悶〉:「天下事原如意少,眼中人漸後生多。」
○〈寒食〉:「欄外輕寒簾內暖,竹中微滴柳梢晴。」
6〈倫敦大霧行〉:「蒼天已死黃天立,倒海翻雲百神集。」
○〈今別離〉:「今日舟與車,併力生離愁。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一」
「恐君魂來日,是妾不寐時。……相去三萬里,晝夜相背馳。四」
○〈感事〉:「酌君以葡萄千斛之酒,贈君以玫瑰連理之花,飽君以波羅徑尺之果,飲君以天竺小團之茶*。」【*同卷〈歲暮懷人詩〉第十首:「天竺新茶日本絲,中原爭利漸難支。」】
○〈歲暮懷人詩〉:「自笑壺邱懾鄭巫〔《莊子》〕,有時彈指說蘭闍〔《世說》:『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并加霑接,人人有悅色。惟有臨海一客姓任及數胡人為未洽, 公因過任邊云:「君出,臨海便復無人。」任大喜悅。因過胡人前,彈指云:「蘭闍……。」群胡同笑,四座並懽。』袁昶〈送公度再使歐西〉云:『蘭闍彈指到群胡,……絕倒壺邱懾鄭巫』〕。」
○〈歲暮懷人詩〉:「悲歡離合無窮事,迢遞羈危萬里身。與我周旋最憐我,寒更孤燭未歸人。三十六[58]」
8〈贈梁任父同年〉:「佉盧左字力橫馳,臺閣官書帖括詩。守此毛錐三寸管,絲柔綿薄諒難支[59]。二**」【**同卷〈酬曾重伯編修〉第二首:「文章巨蟹橫行日,世變群龍見首時。」】
9〈仰天〉:「篋藏名士株連籍,壁掛群雄豆剖圖〔謝纘泰繪瓜分圖〕。」
○〈己亥雜詩〉:「斜陽橋背立移時,偶有人過偶頷之。商略雨晴旋散去,不曾相識亦忘誰。四」
10〈有以守社稷為言者口號示之〉:「要知四海為家日,終異諸侯失國時。」
11〈夜起〉:「千聲簷鐵百淋鈴,雨橫風狂暫一停。正望鷄鳴天下白,又驚鵝擊海東青〔謂俄軍入東三省〕。沉陰曀曀何多日,殘月暉暉尚幾星。斗室蒼茫吾獨立,萬家酣夢幾人醒?」
7〈番客篇〉:「舉手露約指,如棗真金鋼。」
9〈己亥雜詩〉:「憐君膽小累君驚,抄蔓何曾到友生。終識絕交非惡意,為曾代押黨碑名。自注:『八月二十五日得一紙,曰□與□絕交。然乙未九月,余在上海,康有為往金陵謁南皮制府,欲開强學會,□力為周旋。是時余未識康,會中十六人有余名,即□所代簽也。又聞□與康至交』,所贈詩有南陽臥龍之語。及康罪發,乃取文悌參劾之摺,彙刊布市,蓋亦出於無奈也〔□乃梁鼎芬,鼎芬贈康詩有云:『但有群倫尊北海,更無三顧起南陽』〕。七十六[60]」
────────────────
【*每卷為一集,每集有〈序〉,復冠以〈總序〉、〈初序〉、〈後序〉。清纖淺薄之體,而偶作高亮激楚之音,枵淡寡味,因陳落套。才情纖膚,不足成家也。】《湧幢小品》卷 18:「沈靖峯文集每卷有序,凡二十四篇。」】
〈初序〉〔數句一轉韵,體同文賦〕:「別有登高懷古,徘徊獨眺,會天地之無終窮,嗟吾身之不再少。此忼慨豪俊之流,江山助其襟情,風雲入其歌嘯者也。……儻無思而有詩,非鄙人所能識,即有述於言志之遺,尚不遠於無邪之則。」
○〈後序〉:「僕之為詩也,窮而不能工,汎而無所師。」
〈澹川居士自記〉:「別號不一。蓋生平無所發抒,悉寓於詩。一切人世間歡娛勞苦之境,與夫山海奧區之苕蕘茗邈,人物風俗之幽秀麗都,皆居士詩草稾也,輒為居士號焉〔澹川、瓜牛生、鳬友、南野主人、空甔客、小芙蓉仙、蒼玉道人、瓠浮子、凍帆、粒粟頭陀〕。金玉寶玩之物,我恣聚焉,天將厚亡之矣;功名形勢之途,我博據焉,人將攫取之矣。而若居士之號之多也,不過如子規鶗鴂之自呼其名爾。灑然與風月偕來,山水偕往,固貪者所不求,豪者所不奪也哉。」
1〈寄少年〉:「走馬龍川隊隊分,眾中赤電最超群。硬弓勁羽秋穿塞,畫角金笳曉入雲。他日虎頭班定遠,少年猿臂李將軍。葡萄大甕先論賞,爛醉歸來未夕曛。一」
2〈山齋雨後〉:「日光如劒破雲來,」
○〈山塘春思〉:「高開畫閣倚笙歌,一樣簾櫳映綺羅。底事春風欠公道,兒家門巷落花多。一」
「花映船窗水映衣,新鶯乳燕背人飛。空聞暮雨瀟瀟曲,愁見春風緩緩歸。二」
○〈岳王墳弔古〉:「為敵報仇天下恨,論功行戮古今無。」
○〈過諸太史錦絳跗閣故居感賦〉:「風牕晝靜松拋子,雨圃春荒竹迸筍。」
4〈江頭賣花嫗〉:「雨後桃花雪後梅,勸君多買幾枝回。明年縱使花如舊,未必看花君又來。二」
○〈江行〉:「艣搖山不定,帆過岸如無。」
6〈新年書感〉:「客況真成強弩末,歸期難說大刀頭○○。」【○○《隨園詩話》6 稱桐城石曉堂文成詩云:「官久真成強弩末,歸遲空望大刀頭。」符兆綸《卓峰草堂詩鈔》卷十三〈路過永豐謝湖東作畫贈別感賦〉:「一代英雄強弩末,幾時歸去大刀頭。」卷十六〈弔何雲樵大令〉:「賊勢已成強弩末,官軍休唱大刀環。」】
────────────────
王念祖耀五《打油詩集》[62]:
民國二十二年:
〈摩登女〉:「摩登女子儘風流,歐化裝束任自由。看待不均分冷暖,下穿絲襪上狐裘。一」
「高跟革履步婷婷,如立山頭向下行。方喜解除纏足苦,倒懸五指又難平。三」
○〈摩登男〉:「摩登豈獨密司強,學子青年氣更揚。中國長袍西大氅,一身兩截判華洋。一」
「小小方巾印度綢,半藏半露外衣兜。風吹一角留神看,印就春宮在上頭。四」
〈新式化粧〉:「大衣高領過頭皮,新式摩登樣預奇。最是猛從身後看,儼如脖子一刀齊(女子新式大衣,領高半尺,上與頭齊,由身後望之,儼如無頭尸身行於街上)。一」
〈文明進化〉:「褲邊襪上見皮膚,薄薄籠紗辨有無。今夏密斯甘脆甚,半身光露省模糊。一」
「進化文明日日新,衣裳漸漸盡離身。國如存在三年後,半裸皆成整裸人。二」
○〈暑中會諸稿友〉:「炎天莫漫嘆無聊,古木陰中注意瞧。長美軒頭新點綴,黑黃大腿幾千條(摩登密斯多不著褲,暴露其黑黃大腿)。二」
○〈釵頭鳳〉:「斜陽後,秋風透,光腿丫頭滿街溜。……黑皮灼,黃皮弱,料應滑膩,竊思摸索,莫莫莫。」
○〈新涼〉:「摩登也怕冷颼颼,一夜秋風大腿收。今日與君暫為別,明年再見大街頭。一」
二十三年:
〈摩登破壞團〉:「不穿外貨不摩登,無奈摩登惹事生。吹皺一池干底事,專來破壞太無情(摩登破壞團專於各娛樂場中,甩藥水破壞外貨摩登衣服)。一」
○〈九一八菜〉:「南京某要人,倡宴客酒一壺、菜八、湯一,以紀念九一八國恥。」
〈北海即事〉:「腰肢瘦瘦髮蓬蓬,無語憑欄立晚風。未釋芳心愁萬種,可因花落水流紅。」
〈秋風起兮〉:「公園北海去如常,健美難禁風露涼。留待明年再相見,囑將玉腿好收藏。」
〈冬日之新市容〉:「黃染一街喝了蜜賣柿子者喚此,聲聞半夜賽于〔過〕梨賣脆蘿卜者喚此。」
二十四年:
〈獎券年〉:「修明廉恥重人倫,一紙宣傳生活新。能否奉行生効力,只觀大腿到明春。二」
○〈晚遊公園〉:「晚風吹暑透鮫綃,遇見丫頭往下瞧。畢竟新生活有力,今年少見腿千條。一」
────────────────
《蟫史》[63]:
卷 1:「望洋知道岸云遙,觀海覺文瀾甚闊。」
「〈摸魚歌〉:『娃娃走到,拍手叫阿爹:「阿爹你何苦𦜇臀好像彎弓樣,弄得阿娘身子好像死蝦蟆。」』」
「指揮謂小溜曰:『自為之歟?』」小溜曰:『我安能為!人自不作,想太空青蒼,吹來天籟,應如是者!』」
卷 4:「員夫人織迴文圖:『莫耶一劒誅天方,是狗與猪喚耶娘。』」
卷 6:「瑪知古,大西洋人,有鏡能走妖邪,會神鬼,回風返火,攝魂追魄。」
卷 7:「鎖骨菩薩下世為蠻女,置面首者,月且數人;充下陳者,歲凡千輩。先抱杜進士與之合,杜曰:『聞香已醉,見色而昏。僕實無能為役矣。』淚光盈席。蠻女麾之去,呼鮮于進士來前,徑登女腹。左旋右抽之數,幾項籍之八千;外強中乾之時,亦少康之一旅。蠻女泣曰:『願徐之。』鮮于遂坦其腹,呼女居胯中。女上蓮花之座。自在非常。攢柳葉之眉,潛窺有物。下焉勁旅,挺且攻心;上者柔姿,垂而淪髓。向學士流麯車之涎,久而易醉;咽井上之李,聊以忘饑。懽焉出涕,憊矣失聲。良久訴曰:『主亦褊心,失之鮮于,而收之於僕。』強勇昂藏之物,殆倍于鮮于,鑽穴為難,斬關不易,反其道而行之。如雷如霆之聲,聞而怵惕;既肥且腫之力,禦者摧頹。女曰:『爾其刺股,予亦鞠躬。以明可薦之溪毛,毋嘆復生之髀肉可乎?』自此強仍沙汰于後,女已簸揚于前[64]。三峽倒流,五丁欲死,強不振墮地。」
卷 9:「歐邏巴人唎啞喻,常所見鬼婆,不免有蜃蛤氣,又洋人多淫。」
卷 17:「槑賊惑乎契童。有連珠兒者,其身善掌中舞,叠股伎倆,能人之所不能。自言為仙者連尾生所狎,傳其地戶開闢之能。」
「尾生擁魚臥[65]。頃之覺有絲縷中貫者,俯仰自如,進退維谷,魚若遺若忘,亦醉亦醒。迴身就抱,降心相從。」
────────────────
《明清評話小說選》第一集[66]:
《鼓掌絕塵》第 3 回:「張秀也是南北兼通的,問道:『既沒有了好妓女,那里有好小官麼?』」
「那妓者人家最惱是帶著小官進門。」
○第7 回:「兩京十三省各州各府城市鄉村,十個教書先生,到有九個是我江南朋友。俗語說得好:『喝酒圖醉,放債圖利,薦館圖謝。』」
○第9 回:「兩個小沙彌,拏著一部《僧尼孽海》的春書[67],正在那里看一回笑一回*。」
《風流配》第3 回:「我千金小姐,到不如一個村姑。他為何撇甜桃而尋苦李?」
《終有報》第1 回:「長洲縣有一個少年秀才,姓唐,因慕唐寅為人,便起名叫辰,號季龍。」
「本該登堂拜謁,恐殘步不恭。」
○第2 回:「娶來一世做夫妻,便是大親事;一時間遇著,你貪我愛,便就是小親事。」
《錦香亭》第6 回:「鍾景期行李清帳:大舖蓋一副、小舖蓋一副、稍馬一個(內皂靴一雙、油靴一雙)、拜匣一個、皮箱一個、紗帽籠一個、劍一把、琴一張、夜壺一個。」
《葛仙翁全傳》第2 回:「那個貓兒不吃腥?」
────────────────
《熊籠峯刊行四種小說》[68]:
[1]《中文筆記》第五冊 123-32 頁。
[2]「不已」原作「不不已」。
[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4]「篡盜」原作「纂盜」。
[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6] 同上。
[7]「作禍」原脫「作」字。
[8]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9]「妄往」原作「妄歸」。
[1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1] 同上。
[12] 同上。
[13]「不必仙」原脫「必」字。
[15]「指之」原作「指空」。
[16]「目見」原作「日見」。
[17]「引弓」後原衍「終日不倦」四字。
[18]「華令思」原作「華令史」。
[19]「alchimista」原作「alchemista」,「de」原作「del」。
[20]「百餘里」原脫「百」字。
[21] 手稿此處上下兩句皆標勾號。
[22]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24]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2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26]〈廣譬第三十九〉。
[27]《中文筆記》第五冊 132-3 頁。
[28]「白香亭詩」原脫「詩」字。
[29] 莊中白棫遺文。
[30]「戴簡恪」原作「戴敦恪」。
[31]《中文筆記》第五冊 133 頁。
[32] 即硬皮本(十),《中文筆記》第八冊 324-7 頁。
[33]《中文筆記》第五冊 134 頁。
[34] 即小本(九),《中文筆記》第二十冊 172-4 頁。
[35]《中文筆記》第五冊 134 頁。
[36] 即小本(九),《中文筆記》第二十冊 175-6 頁。
[38]《中文筆記》第五冊 135 頁。
[40]《中文筆記》第五冊 8頁。
[4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42] 同上。
[43]「引」原作「序」。
[44]《中文筆記》第五冊 135 頁。
[45] 同上。
[46]《安般簃集‧詩續丁‧送洪文卿閣學奉使德俄諸國》。
[47]《中文筆記》第五冊 136-9 頁。
[48]「張、陳」:捻軍張宗禹、太平軍陳玉成。
[49]「二」原作「一」。
[5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51]〈香港感懷〉第六首「脂夜蕩花妖」句注。
[52]〈午夢初覺悵然詩成〉。
[53]「十」原作「九」。
[54]「十二」原作「十一」。
[55]「十三」原作「十二」。
[56] 手稿此處以箭號與同題第六首「罏香裊處瓶花側」句相聯。
[57]「十四」原作「十三」。
[59]「帖括」原作「試帖」。
[60]「七十六」原作「七十四」。
[61]《中文筆記》第五冊 140 頁。
[62]《中文筆記》第五冊 140-2 頁。
[63]《中文筆記》第五冊 142-3 頁。
[64]「于後」原作「于之後」。
[65] 卷十八。
[66]《中文筆記》第五冊 143 頁。
[67]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68]《中文筆記》第五冊 143-4 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