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聲》,姬文[1]:
第1 回:「中國的商家,要算我們寧波最盛的了。」
「如今做生意,是中國人賺中國人的錢,還要狠狠的拿些本事出來哩!那能賺到外洋人的錢?」
第4 回:「范慕蠡,無錫人,華發鐵廠小老板。」
第7 回:「胡文生止咳藥水廣告說:一口痰吐在地下,把這藥水注上一滴,當時化去無存。」
第18 回:「大利蹬在金魚缸邊拉屎,在草地上找著一塊瓦片,把糞刮干淨了。」
第25 回:「外國領事罵道:『代姆俘虜[2]!』」
────────────────
《穀山筆麈》,于慎行[3]:
1:「國家典章、制度、掌故,所守不肯深考,多所謬誤。往在部中,見一二事可笑。如金山列廟妃嬪,歲有遣祀,其諭祭之文,皆其初附祀典,出於先朝所命,敘其奉供之勞,此易世即當更者。又或僅隔一朝,猶稱庶母,皆當時稱謂也。今已累歷朝數矣,以倫輩推之,皆在高、曾以上,而猶用舊文,此何理也?」
○「唐時,致仕官朝參之班在本品見任之上,此意甚雅。邇來世俗薄惡,大臣懸車,至不見禮於小吏,而士大夫貪逐名寵,往往以致仕為諱,而有得罷去者,輒曹聚而唁之。」
2:「世廟晚年,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
○「穆考恭儉。中官在玄武門較射,射中者以二胡餅賜之。」
○「上〔神宗〕一日見馮璫衣大紅色甚鮮,方食蜜飴,即以賜馮,親為納之袖中,油盡污乃止。馮退而泣。」
3:「近年以來,上以文法束吏,下以刻核取名,今日禁宴會,明日禁游樂,使闕廷之下,蕭然愁苦,無雍容之象,而官之怠於職,固自若也。」
4:「東樓狎黠,善以數御物。一日,與客坐,適有餘氣,客即拂鼻,問何異香,東樓佯驚曰:『失氣不臭者,病在肺腑,吾其殆矣。』以釣客語,客少許又拂鼻曰:『却也微有氣息。』東樓大笑,以告所親。蓋亦輕之也。」
5:「今上在御日久,習知人情,每見臺諫條陳,即曰:『此套子也。』即有直言激切,指斥乘輿,有時全不動怒,曰:『此不過欲沽名爾,若重處之,適以成其名。』卷而封之。予嘗稱聖明寬度,太宰宋公獨愀然曰:『寧可怒及言官,畢竟還有警省,今若一概不理,就如痿痺之疾,全無痛痒,無藥可醫矣。』」
8:「古人之詩如畫意,人物衣冠不必盡似,而風骨宛然;近代之詩如寫照,毛髮耳目無一不合,而神氣索然。漢、唐之古風,盛唐之近體,贈送酬答,不必知其為誰,而一段精神意氣,非其所與者不足當之,所謂寫意也;近代之詩,贈送酬答,必點出姓氏、地名、官爵,甲不可乙,左不可右,以為工妙,而不知其反拙矣,此所謂寫照也。」
「古人之文如煮成之藥,今人之文如合成之藥。何也?古人之文,讀盡萬卷,出入百家,汎而讀之,不知所出,探而味之,無不有本,如百草成煎,化為湯液。今之工文者,讀一家之言,則舍己以從之,作一牘之語,則合眾以成之,全句抄錄,連篇綴緝,如合和眾藥,萃為一劑,指而辨之,孰參,孰苓,孰甘,孰苦,可折而盡也。」
○「近代一二名家作古樂府,采掇古詞,曲加模擬,如胡人學漢語,可詫胡,不可欺漢。」
10:「李泌對德宗曰:『何以見肅宗、代宗於天上?』此稱謂法也。凡人言死,曰『見某於地下』,人主之祖、父則曰『見於天上』,此不可不知。嘉靖中,上在西城召太醫令徐偉入胗,進殿蒲伏膝行,見上踞坐小床,龍衣曳地。不敢以膝壓衣,奏曰:『皇上龍衣在地上,臣不敢前。』上遽以手摳衣,出腕而胗,偉但一時語耳。出至直廬,手劄賜內閣曰:『偉適胗脈,稱「衣在地上」,足見忠愛。地上,人也,地下,鬼也。』云云。賞賚甚厚。偉見札惶懼失色,自謂若有神佑。蓋世廟嚴而多忌,偉偶中上旨,非慮所及*。」【*亦見《野獲編》2。Cf.
Saturday Review, Nov. 28, 1964, p. 110: “shut up” = “pipe down,” “upbraid”
= “dress down,” “lay down one’s life” = “give up the ghost,” “down cast” = “upset,”
“close down” = “fold up,” “turn one’s nose up at” = “look down one’s nose at.”】
16:「居室如寄,使僕如假,起處如在塗,飲食如受乞,即無病矣。」
18:「唐時,雲南王以名相接為世,如閣羅鳳之子為鳳迦異,孫為異牟尋,曾孫為尋夢湊是也,法如頂針。本朝安南酋長以名相排為世,如莫方瀛之子為莫福海,孫為莫宏瀷,曾孫為莫茂洽是也,法如雁行。」
────────────────
蘧園《負曝閒談》【有本之《南亭筆記》者】○○[4]:
【○○14 回:「黃子文道:『常用的衣服要兩套,……軟胎顏色領衣四件,……耐烏糟些,至少可以穿七、八天,……白領一打,……黑頸帶兩條,……軟胎黑帽一頂,……靴一雙,……吊褲帶一條,……小帽一頂,外國名字叫做「開潑」的,……粗夏衣一套,……這麽要一百多塊錢!』」《文明小史》16 回:「元帥〔魏榜賢〕穿了一身外國衣裳,遠看像是黑呢的,近看變成染黑了麻線織的,頭上還戴了一頂草編的外國帽子,腳上穿了一雙紅不紅、黃不黃的皮鞋,手裡拿著一根棍子。……說:『我為什麼改的洋裝?只因中國衣裳實在穿不起,……如今只此一身,自頂至踵,通算也不過十幾塊,一年穿到頭。』」】
第 1 回:「學台大人說他文章做得平正,就可惜解錯了題。」【參觀《金鎖記》眉引《傳家寶》。】
第四回:「吳圖到倉橋濱張紅玉家吃飯,二爺搬進一只小轎箱,拿出一套白銅的漱盂,一只江西細窯的飯碗,一雙鑲銀的象牙筷,一只白銅的小面盆,擱著一條雪白的毛巾。張紅玉不禁好笑,問道:『吳大人,你的鋪蓋來了沒有?』」
第 8 回:「琉璃廠掌櫃鄭重其事,拿出一本《珀拉瑪》,道:『這是洋人造的洋書,你老要是能夠念通這本書,就可以當六國繙譯。』」【第十三回:「陳鐵血念念什麽《珀拉瑪》、《福斯乎禮特》、《色根乎禮特》。」】
「周勁齋致美齋點菜,說:『炒個肉絲,帶爸爸〔餑餑〕。』」
第 12 回:李平等戴「拿破崙帽」。
第 13 回:鷲公戴「盧梭帽」。
第 18
回:「娘姨說:『外國大少〔黃子文〕,倪先生末叫小桃紅。』」
────────────────
八寶王郎《冷眼觀》[5]:
第 1 回:「我叫王小雅。我伯父王文勤公外寬內刻。」
「那人仰著臉朝天,鼻上架了一副又黑又大的墨晶玳瑁邊眼鏡。」【4:「鼻上架了一副又大又黑的墨晶眼鏡。」】
2:六八子前妻自挽聯:「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他年重續絲蘿,莫對生妻談死婦;汝從嚴父哀哉,小妮子終當有母,異日得蒙教育,須知繼母即親娘。」
「明明是個女人家,他偏要穿著男裝,打了一條油光水滑的淌三花辮子,鼻子上還架著一副十六開金絲的目鏡。」
5:「清旦」(不侍寢之相公 )、「渾旦」。
10:「上海通同是先姘頭,後拼命。」
────────────────
吳兆騫《秋笳集》*[6]:
【《心史叢刊》一集〈科場案〉:「順治丁酉南闈之獄,起於《萬金記》及尤侗《鈞天樂》。兆騫覆試,戰慄不能成卷,遣戍寧古塔。康熙辛酉入關,尤已由鴻博轉翰林,《于京集》有〈吳漢槎自塞外歸喜贈〉二首(『二十二年夢見稀』云云),未知於搆難之起因,尚有怵於中否?」徐釚《續本事詩》謂漢槎投荒時,託名金陵女子王倩娘,題詩驛壁,自寫哀怨,計甫草所謂「最是倩孃題壁句,吳郎絕塞不勝情。」】【西堂自訂《悔菴年譜》卷上順治十五年記邏者誤以《鈞天樂》為無名子所編《萬金記》云云,蓋自開脫也。】
〈與徐健菴書〉:「古人之文自工,非以窮也。文莫工於古人,而窮莫甚於僕。惟其工,故不窮而能言窮;惟其窮,故當工而不能工也。」
2〈曉發撫寧題逆旅壁〉:「莫道盧龍猶在眼,異時南望是遼東。」
○〈榆關老翁行〉:「乍聞吳語三太息,坐我樓頭話疇昔。……且將衰齒託鷄豚,倖免微軀飼豺虎。……白頭邊語久侏離,重聽鄉音涕橫臆。」
○〈贈張侍郎坦公〉:「幸免濁流沈白馬,何妨遠謫度黃龍。」
4〔《西曹雜詩》皆就訊刑部時作,應在卷二之前〕〈白頭宮女行〉:「紅顏對食憐同伴漢宮中自相配偶,謂為『對食』。」
5〔《秋笳前集》更在《西曹雜詩》以前〕〈虎邱題壁二十絕句有序〉:「妾劉素素,豫章人也[7]。……北兵肆掠,途陷穹廬。」
7〔《秋笳後集》〕〈雜感〉:「空憐拂鏡凝花態,莫為無褌笑粉郎時以婦女賜海東諸首領,邊人謬以皇姑稱之,其俗男女皆不着褌。」
8〈戊午二月十一日寄顧舍人書〉:「別我華峰二十餘年矣!」
○〈與計甫草書〉:「邯鄲宮人,嫁身廝養,而春花秋月,尚夢深宮,區區鄙懷,庶同此耳。」
────────────────
黃宗羲《南雷餘集》(《風雨樓叢書》)[8]:
〈胡子藏院本序〉:「詩降而為詞,詞降而為曲,曲易於詞,詞易於詩也。其間如有本色,假借不得。余外舅葉六桐先生嘗言:『語入要緊處,不可著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若於此一恧縮打扮,便涉分該婆婆,猶件 [sic. 作?] 新婦少年,正不入老眼也。至散白與正白不同,尤宜俗宜直,不可著一文字,與扭捏一典故事,及截多補少作整句。錦糊燈籠、玉鑲刀口【徐文長語,《遠山堂曲品》亦引之】,非不好看,討一毫明快,不知落在何處矣[9]!』正法眼藏似在吾越中,徐文長、史叔考、葉六桐皆是也[10]。湯義仍、梁少白、吳石渠雖濃淡不同,要為元人之衣鉢。張伯起、梅禹金終是肉勝於骨,顧近日之最勝者。阮大鋮之偷竊,李漁之蹇乏,全以關目轉折,遮傖父之眼,不足數矣!」
○〈兩異人傳〉〔不肯剃髮者〕。
○〈陳齊英傳〉〔從監國抵厦門者〕。
○〈陳乾初先生墓志銘〉〔初稿〕。
○〈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與刻本有異〕。
○〈怪說〉:「黎州老人坐雪交亭中,慶弔吉凶之禮盡廢。一女嫁城中,終年不與往來。一女三年在越,涕泣求歸甯,聞之不答。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老人曰:『自北兵南下,懸書購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圍城者一,以謀反告訐者二三,……可謂瀕於十死者矣。……以李斯、陸機所不能得之日,吾得之,亦已幸矣[11]。不自愛惜,而費之於慶弔吉凶之間,九原可作,李斯、陸機其不以吾為怪乎?』」
────────────────
章學誠《乙卯劄記》[12]:
「《池北偶談》引王秋澗論文,謂《西漢書》諸列傳,加以銘詞,便是絕好碑志。此說正與予〈黠陋篇〉所論『著卜肆之應』一條可以反證。秋澗亦號大家,漁洋亦號古文通才,而所見之陋,乃如村荒學究,則時文之害人不淺矣!」
○「優伶演劇,貌為忠臣、義士,如楊兵部劾嚴、周總兵別母,則聲色俱壯,令人感奮。或為風流倜儻,如太白賦〈清平調〉、東坡調陳季常,則猾市儈聲口,令人欲嘔。豈太白、東坡高於楊、周諸公耶?朱竹君先生常言:『忠義之性,雖優伶亦所自有。文人、學士胸襟,固若輩所不識也。』」
○「〈九辨〉云:『寒士失職而志不平。』彼於游士風頹之日,而以士之失職為言,亦慨世事之不古若也。然後世憂貧嘆老一輩,其志苟圖富貴,不如其志,則為『寒士失職』之言,抑亦赧矣[13]!彼其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寒則宜也,何嘗士乎?而亦命『寒士』,怨其『失職』,何哉?」
○「北方稱醫者為大夫[14]。蓋太醫院掌印官五品,於階為大夫。其副即六品,不得為大夫。稱凡醫以大夫,尊之為太醫長官也。」
○「古人作書,漆文竹簡,或著縑帛,或以刀削,繁重不勝。是以文詞簡嚴,取足達意而止,非第不屑為冗長,且亦無暇為冗長也。自後世紙筆作書,其便易十倍於竹、帛、刀、漆,而文之繁冗蕪蔓,亦遂隨其人之所欲為。作書繁衍,未必盡由紙筆之易,而紙筆之故,居其強半。」【《揅經室三集》卷三〈文言說〉:「古人無筆硯紙墨之便,……非如今人下筆千言,言事甚易也。」】
────────────────
《丙辰劄記》○[15]:
【○駁李耆卿《文章精義》先後七則。】
「陸放翁有二妾,名田田、錢錢,志難得也。不知見何書?《尺牘新語》有引之者,不載出處*。」【*按辛稼軒妾,非放翁也。】
○「《施愚山集》有〈喜周侍郎釋繫南還〉詩,周不知何人**?」【**按周櫟園也。】
○「譚友夏〈女山人說〉謂:『山人喪風雅之名,而女子反以存山人之實。』所斥不過走江湖、謁貴顯、務虛名、無實學,一種取憎惹厭之俗子耳。貴人之前,娼、優、狗、馬無不待食,若輩不過分一娼、優、狗、馬之支給耳。其品雖出名妓之下,於名教未有妨也。近有浮薄不根之人,倡為才子佳人名色,標榜聲氣,蠱惑士女,無復人禽之別。又有一種江湖油口,倡三教同源,聲色貨利不碍禪定之說。挈帶不男不女一輩,干謁貴顯,又江湖山人之罪人矣!安敢與倡優比高下哉?」
○「《尺牘新語》載閨秀方孟式讀徐媛詩,與妹維儀書曰:『吳人好名而不學,不獨男子然也。』其言有丈夫氣。近日號為大家閨秀,但知仰慕一纖佻不學,心術傾邪之無品文人,非禮相見,屈身稱女弟子。」【焦理堂《雕菰集》卷 15〈刻詩品序〉畧同。】
○「《西游演義》『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之說,却有至理,非『山中七日,世上千年』及爛柯、劉阮諸說所等例也。假令天上果有帝庭仙界,天體轉運於上,列宿依之一歲一週,一日十二時間,日僅行天一度,則必週 365 日,而始復原次,豈非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乎?」
○「朱楚生,康熙間名妓也。嬌慧善嗔,復查生書云:『寫真即使形似神似,百日真真,千呼萬喚,我不下也。不如已之。』或謂此書足見善嗔,余謂此正所以善媚也。蓋雖妓妾嬖幸之流,乞憐希寵,亦必先自珍愛,不肯輕炫易售。致人而不致於人,斯足重耳。奈大家閨閣,千金之體,顧以偶解五七字句,不惜呈身露面,甘拜心術傾邪,纖詭輕薄,毫無學問之無品文人,屈居弟子。嗚呼,不忍道矣!」
○「馬嵬之難,楊妃年三十八,元宗年七十二。入宮時,妃年二十七,元宗年六十一。」
○「《五代史》贊發端必用『嗚呼』,最為惡劣。歐公何其不惜聲淚,觸處無端施弔挽哉?」
○「古人著述,有於義例未善,而流傳後世,轉得其用者,如《新唐書‧宰相世家表》、《廣韵注‧姓氏門》是也。然此如誤販大黃而適遇瘟疫,戲載龜蛻而剖得明珠。如行賈者必以大黃滿載,朽蛻專舟,則無是理也。自四庫館開,寒士多以校書謀生,而學問之途,乃出一種貪多務博而胸無倫次者。撰述不求宗旨,務為無理之繁富,輒以有益後人攷訂為詞,真孽海也!夫千百年前物,可為千百年後之攷訂者,雖市井簿賬、孺子鴉塗、胥吏案冊、夫婦家書,甚至井臼磚石、厠圊柱礎,無不可以取證。」
○「近有無恥妄人,以風流自命,蠱惑士女。大江以南,大家閨閣,多為所誘,徵刻詩稿,標榜聲名,無復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矣。更有痴妄無知婦女,自題其詩為《浣青集》,謂兼浣花、青蓮之長[16]。則不必更問其詩,知為無知無恥之妄人。」
○「宋以策論取士,如今之演四書義,為科舉備也。後人文集,強綴以人物論,既非為舉業計,又非有別裁卓見、精識名理,強取古人之事,任意褒貶,殊無謂也。景泰易儲,侯、魏必以于忠肅不諫為非,袁枚又必以不諫為是,不知公實有諫章,見於齊次風〈易儲十論〉。在侯、魏,不過未察情事。袁枚轉以進諫為非,以此證之,豈又將著論以貶公乎?袁枚本非可言文者,流俗惑之,姑舉以為概耳。」
────────────────
【*尤乃無錫人,出弇州之門,故文筆力求雅隽,而詰屈不暢。每取顧元慶《雲林遺事》所載,以減字、換字法重述之,殊悶損不快,且如鸚哥嬌,時時𨃃蹶作俗近語。又如卷五「汲泉」云:「不用近尻者,慮有穢入也。」又「疾陋」條。又「茶癖」云:「桃傍每置麰蒸(俗名饅頭),用以拭桃毳。」卷六「厠樓」條、「天性」條、「鼓舞」條,皆不如元慶所記之暢達。《輟耕錄》卷二十四記:「陳雲嶠柏豪宕結客[18]。倪元鎮慕名,來見之,張燕湖山間,羅設甚至,酒終為別,以一帖饋米百石,雲嶠命從者移置近所,舉巨觥,引妓樂驅從者而前,悉分散之。顧倪曰:『吾在京時,即熟爾名。雲南士之清者,它無與比。其所以章章者,蓋以米沽之也。請從今日絕交。』且罵諸嘗譽之者。時張伯雨在坐,不勝跼蹐。」】【參觀宋濂《燕書》。】
【《鴻苞集》卷 11「風俗」條殊詆倪氏,而伯聲未駁[19]。】
1:「先師弇州翁衡石今古,千載魯春秋也。」
○「葛乾孫既到,雲林傾身迎逆,見白馬斑斕,問何以致此,乾孫曰:『此馬為泥濺污矣。』呼先生姓名而謔之也。先生面赤不敢答。為母忍耐,真仁孝人也。」
2:「張士信踪跡得之,而甘心焉,肆其掊擊。客皆毛骨顫眩,先生歛躬閉目,不吐一詞。同游賓侶力解而脫,異日問:『何以一聲不發?』曰:『出聲便辱**。』嗟嗟,士信光消影滅,而先生休明無盡。」【**以此四字易,開口便俗,真點金成鐵。】
○「元順帝極汰窮奢。癸巳秋,頒龍箋二十番於江南,選誦法古始士,賦〈飛樓行樂詞〉。與選者,泚筆唯恐少後。先生曰:『瓚,世中華民,安能奉元詔,綴艷詞,以媚七貴哉?』嗟嗟,不食周粟者,清聖也。予綴倪先生事而『清賢』名記,即有多口,當無抨擊我者。」
○「若士***述我雲林婉拒小璚花之高節,坐懷不亂,千古一人。……慮有遺忘,燒燭疏之。……『我慕王四娘,冀託名杜少陵而不泯耳。……今之為工部者,無錫倪雲林也。』……窮懽竭藝,不能博雲林一盼。……小璚顏色慘變,言語支離。雲林大憐之,立綴〈柳梢青〉詞云云。真跡今在楊石淙家。」【***即湯臨川,故此節後有湯顯祖曰:「我伯聲事事雲林」云云。】
3:「〈雲門帖〉真跡:『倪瓚上公武先生:正月中,瓚為醉客捶罵,不肖亦醉,頹然如土木偶人,不與較也。人所共知,乃反興謗於雲門翁,謂瓚譏議其詩畫。』……〈答友人次韵詩〉:『醉人捶罵吾何恤,且復清尊與子斟。』」
4:「唐伯虎稱清閟閣中,磨黃貫札者,靡非分桃割袖之妖。悞矣,悞矣!豈以己好而忖雲林乎!雲林,一代靈傑也。溺端潔而疎於人道者,蓋其天性云。嘗賞趙連城之工繪善琴,喜小璚英之精格奕樗塞,且各暈淡眉目,怪艷動人,慮其中污,不為情紐[20]。世之含臊藏濁者,莫渝於頑艷之尻竅。肯舍娟娟者,而狎渾渾者乎*?此必無之事也。特以軒鼻缺唇、結喉夸耳之屬,非可趨走於清閟閣中,故任三五秀外慧中之髫耳。鐵老好謔,標入詩中。伯虎不得詩人之旨,遂污我雲林。」【*James
Aston, The Winter Abroad: “From the
Platonic ideas of lovely boys & exquisite gymnasia one would never believe
that any Greek ever used the lavatory. But Alcibiades had bowels, &
discharged them in the open air over a gulley.”】
6:「小褌不復再著。一月之中,如厠者厪六七耳。」
────────────────
談遷《棗林雜俎》[21]:
【朱嘉徵《止谿詩集鈔‧哀三哀‧之一》為處士談孺木遷(《清詩紀事初編》7)。】
〈自題〉:「吾旦暮之人也,安所避哉?求桃源而無從,庶以棗林老耳。」
《智集》:「太祖好微行,恐人識其貌,所賜諸王侯御容一,蓋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廟。」
○「〈富春謠〉云:『富陽江之魚,富陽山之茶,魚肥賣我子,茶香破我家。採茶婦,捕魚夫,官府拷掠無完膚。昊天何不仁?此地亦何辜?魚胡不生別縣?茶胡不生別都?富陽山何日摧?富陽江何日枯?山摧茶亦死,江枯魚始無。於戲!山難摧,江難枯,我民不可蘇。』按察僉事朝邑韓邦奇疏載之,削籍。」
○「嘉靖庚戌,大將軍仇鸞縱俺答出塞,書我亭障曰『仇鸞免送』。崇禎丙子,金人深入畿內,粉書邊堡曰『百官免送』。」
○「上初即位好問難,知三物、六德、六行等,儒臣猝不能對。後稍厭薄之,不復瑣瑣。」
○「上內坐,聞香慾動,偶語閣臣,嘆曰:『皇兄受誤多矣。』戒香不復進。」
○「丁丑,陳子龍出黃道周先生門,布素進謁。先生曰:『僕本寒祚,布素宜也。若世閥常服羅綺,改而布素又失常矣,正不必也。』先生坐事放歸,子龍迎高郵舟中,袖出五十金。先生擲之曰:『吾窮宦,奈何驟污吾?』」
○「詔敕體貴簡重冠冕,天啓間忽敘門閥,尚織縟,綸命褻矣。倪鴻寶好琢麗,競於雕蟲。王覺斯專效《大誥》,浮靡不切。許石門輩儲蓄既薄,趨其下風,又無論矣。烏程嘗讀之蹙額,令刪改致忤。」
○「崇禎中盜值官兵,目語曰:『今日打和仗乎?打真仗乎?』官兵畏之,曰:『和仗。』遂遺金帛餌我,遣脅從報級。」
《仁集》:「庚午,李自成脅東宮、二王及吳襄東行。至天津,單騎呼吳三桂出語,曰:『大勢已定,將軍何固執不下?朕今日尚賴將軍,奸人挑擊,幾喪大事。先皇帝自盡,非我偪也。東宮及老將軍固在。』少頃並跨騾出,吳襄曰:『爾毋信浮言。聖上未入京,先皇帝即自經。及入京,祿我全家,恩甚渥。兒宜謝。』東宮曰:『將軍速謝,有明主可事矣,無惑浮言,且父在。』三桂哭曰:『惟主命。』馬上謝萬歲。自成曰:『將軍赤誠,能容朕單騎勞軍乎?』三桂諾。自成入吳營下馬,三桂亦下馬,如主臣禮。戊寅晡刻,三桂宴自成上坐,東宮左之,三桂右。酒數行,忽笳吹大作,三桂即起,抱東宮去。還欲執自成,已上馬無及矣。北兵突擊,賊大潰。癸未午刻,自成回京。初賊兵或先歸,問以自成,曰:『死矣!』從逆各官大恐,偽銜封署並滌去。已偵自成將至,仍題新銜。吳襄支解於天津之西。」
○「錢謙益寵姬柳如是,故倡也,阮大鋮請見,遺玉帶,曰:『為若覓恩封。』自是諸公互見其室,恬不為恥○○。」【○○《和集》錄或人題生公石嘲牧齋詩二首[22]。】
○「上〔福王〕酣淫弛縱,十月末幾蹈漢成之諱,旋幸無恙*。明年都市榜上供春藥,貽笑四方矣。先諭閣臣曰:『朕非欲貪大位,卿等免推,天子固不如藩邸樂也。』」【*同卷另一則云:「上體魁碩,一日斃童女二人。厚載門月裹骸出若干。」】
○「王鐸覺斯耽翰墨,工詩,五言詩至萬首【《書影》卷八謂其『詩凡百餘卷,遂不能流傳』】。嘗微疾,弟勸其輟詠,笑曰:『此即一詩目也。』嘗作奏,誤書『皇下』,再被詰。手閱《杜子美集》,嘗見其跋〈冬深〉詩,『花葉隨天意』改『因』字,以頷聯『早霞隨類影』又一『隨』字也。〈九日藍田崔氏莊〉以『帽』犯『冠』,改作『衣』〔?〕,謂端午日賜衣。何大復極贊此,吾所不知。〈陪李金吾花下飲〉結句『吾』乃牙音,杜誤押此韵矣。〈遣興五首〉:『陶潛避俗翁』,陶亦欲子不仕宋耳,非掛懷真愚也。」【參觀《庚子銷夏記》卷 4。】
○「上南渡,以武英殿為正朝。殿工部僅塗朱,費三千七百餘金。主事餘姚胡其枝曰:『若民間,不過三十金耳。』」
○「史相國在揚州,清人寓書云:『攝政王致書史相國執事』云云。自稱『本朝』,字擡出,史相國字平行,黃紙如詔敕,又硃圈其句。華亭包爾庚於沔陽黃日芳處見之。日芳庚辰進士,相國俾答書*,詞頗峻。相國刪潤曰:『不必口角也。』今日芳刻其原草。賫使某雖北人,傾心南國,至見南事紛紛,歎曰:『河上不講,將講之江上矣。』」【*參觀平步青《樵隱昔寱》卷十四〈書史忠正答攝政王書後〉。】
○「民謠:『弘光年,要做官,非騎馬士英,即種田成。』『職方賤如狗,都督滿街走,宰相只要錢,天子但呷酒。』『射人先射馬士英,擒賊須擒王鐸。』『自成不成,福王無福,兩下皆非真主。北人用牛,南人相馬,一般俱是畜生。』」
○「倪玉汝少娶餘姚陳氏,失歡[23]。既登第,嬖妾王氏篡封命。」
《聖集》:「永樂四年,莆田林環進士第一。同邑庶吉士陳實自負其才,疏取狀元不公。上詔問詰之,對曰:『臣百問百答。』遂命學士解縉撰〈百問策〉一道。縉擬以『聖門七十二賢,賢賢何德;雲臺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為問。實對云云。林環亦條答詳悉。實以廷爭,永戍邊衛。」
○「山陰吳兌環洲,以器識見重於高文襄,時輒諮訪,呼為『吳學究』,蓋《水滸傳》中智多星也。俺答孽孫那吉初降,江陵以問,兌曰:『可受之。有喻於此,如麵二石作一大饅頭,須大釜大籠**[24]。』」【**杜于皇《變雅堂詩集》卷五〈今年貧口號〉自注云:「以書干鄧太史,為紀伯紫覓館地。太史覽書畢,笑曰:『有此大饅首,無此大蒸格。』」】
○陳嶷〈荳芽菜賦〉。
○「王璜〈雲中歌八首〉,一曰:『小王子□打圍時,自稱北狩產龍姿。墩上老軍莫相信,英皇原不納胡姬。』」
○「宋登春讀書嶧山,厭薄交游,乃作一小戶,非匍匐不能入,名曰『狗洞』。縉紳先生過訪者,輒難之。」
○「鍾、譚詩行於世[25]。王鐸宗伯曰:『如此等詩,決不富不貴,不壽不子」
○〈永和宮詞〉、〈思陵長公主挽詩〉*。【*皆不著作者姓名,實吳梅村所作也。】
○沈世涵〈續哀江南賦〉(「豈希黃絹之題,聊比嫠緯之恤」)。
《中集》:「王元美弇山園中堂成,適汪伯玉至,名曰『來玉』。董玄宰放之樓成,適陳仲醇至,曰『來仲』。」
《義集》:「鳳陽大龍興寺,即皇覺寺。今僧俱葷娶,又無差累。邵武、汀州僧道皆娶妻。寺僧數百,推一人削髮。雲南大理,山僧有妻子。」
○「僧大香〈反史詩〉:『周公正懼流言日,王莽虛恭下士時[26]。決使當年身不死,要留忠偽與人知。』」
○「柄相末路」〔錄夏言臨刑貽婿吳學愚書、張居正子敬脩自縊遺詞〕。
《和集》:「教坊供白眉神,朔望用手帕針線刺神面,禱之甚謹,謂撒帕著人面,則惑溺不復他去。白眉神即古洪涯先生也。」
○「嚴文靖相國訥家居,有老儒候之,諂曰:『老先生自視與孔子何如?』相國駭遜,老儒曰:『非謂道德也,第論名位。』相國曰:『宣尼僅魯司寇,僕忝冒多矣。』老儒又曰:『老先生何如周公?』相國益駭遜,老儒曰:『當周公初造,又值流言,不如老先生作太平宰相。』又曰:『老先生何如伏羲氏?』相國駭不能答,老儒曰:『今日某卜祈伏羲氏,聞相國召,舍之而來,真過之矣。』相國大笑。」
○「陳叔度與曹能始論書,曰:『有友工書,尚未絕俗,奈何?』曰:『筆未拙耳,拙則不俗。』」
○「顧秉謙相國宴魏忠賢,窮珍極異。自捻鬚曰:『本宜認子,但不用我白鬚兒。』命二子稱孫。」
○「先帝好修飾言貌,孫愷陽相國嘗面論兵餉,云:『肚子裏飽可戰[27]。』上曰:『何其粗也!』」
○「崇禎癸未五月,上夢有一人書『有』字。以語內臣,或曰:『此大有之祥。』俄會極門上疏,云:『「有」字「大明」去其半矣。』上怒甚,跡其人不得**[28]。」【**鄭達《野史無文》卷四〈烈皇帝遺事〉(即王世德《崇禎遺錄》)以此為周延儒對崇禎語(「上不成『大』,下不成『明』」):「崇禎曰:『密之!』延儒出,即語閣臣。」】
○「排調」:「平湖某輸粟納鹽,且買姬。或戲之曰:『偏房花燭夜,銀榜掛名時。』」
「豐吏部南禺坊游妓館,題曰『虫二』,謂風月無邊也*。」
「平湖沈萃禎少所狎羽童,補功曹,歷長沙衛經歷。沈歷蘇州守。陸員外嗣端改唐詩嘲之:『鶴氅雲冠宮樣妝,春風一曲度為娘。師公見慣渾閒事,惱亂蘇州刺史腸。』」
「太學某訪伎,通刺『眷侍教生』。伎報剌『眷侍教旦』。」
○「正德四年元日候朝,辰時上還未出。有朝鮮、日本、安南三國陪臣候朝,其一人畫地作字云:『花迎佩劍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又一人書云:『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烟欲動袞龍浮。』余劉淮同劉宗敬觀之,良久宗敬曰:『此有意笑中國嵩祝之晚也。』眾憬然。」
────────────────
陳梓古民《陳一齋先生文集》[29]:
3〈與松巖〉:「填詞不特壞詩格,且壞人品。須眉丈夫,乃效兒女子閨閣中語,不大可羞耶?宋人詞非不佳,然皆靡曼之音,金、元禍未必非諸文人兆之也。」
5〈諸先生遺言〉:「姚蟄菴先生瑚每論及出處,必流涕不已,自吟云:『普天率土,忘中國頗帽寬袍賸幾人?』」
○「謝敬修曰:『吾友桑伊佐調元作秀才時,詩極可觀,一登仕籍,便都是應酬俗套。一種感慨淋漓之致,不知消歸何有。此入世之所以當戒也。』」
────────────────
吳騫《尖陽叢筆》[30]:
3:「皇侃《論語義疏》引《論釋》記公冶長辨鳥語事[31]。葉氏《海錄碎事》亦記其事,語小異。殆葉氏曾見皇侃,而稍刪改其文。」
5:「《餘冬序錄》載沈萬山妻麗娘死,萬山作〈離思碑〉於墓上,有云:『玉骨土融,百形皆幻;紅脂塵化,萬態俱空[32]。』則亦復情種,非蠢然一富民而已。」
────────────────
《念劬廬叢刻》[33]:
《復堂詩續》:
〈餞歲清集同白叔韵〉:「醒眼畧嘗深淺酒,停車慵數去來輪。」
○〈庚子元日〉:「妝非時世慙看鏡,花不分明嬾上樓。」
────────────────
《復堂日記補錄》[34]:
同治元年十月廿五日:「吾於浙東推黃氏昆季、西河先生,不甚服萬氏,尤不喜全謝山。若當湖陸氏,吾浙不幸有此人也!陸之學直與袁枚之文等*。」【*同治六年十一月廿一日[35]:「《儀顧堂集》庸惡而妄,可謂詅痴矣。」七年九月初二日:「余十六七時,為《正袁》數卷,已而謂袁氏聲光已寂,公是漸明,寸有所長,何事吹索[36]?其全集罅漏百出,世多達者。獨其詩之失,大似鍾、譚,敗壞風教,鍾、譚以冷,袁以熱;鍾、譚以雅,袁以易。總之率天下人不讀書、不求理、不師古、不循規矩,皆〈五行志〉所謂文妖。鍾、譚陰幽近鬼,袁弔詭近狐。洪亮吉評之,良有懸解。鍾、譚純陰,遂兆亡國;袁陰戰場,亦兆東南大亂。」同治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小言破道,私智盜名。經生有俞樾,猶文苑之有袁枚矣。若俞之詩文,則又袁枚之輿儓。」光緒五年五月十三日:「前有李漁,後有袁枚,杭州之垢也。」光緒七年四月廿八日:「謝山為人表墓,皆指斥其短以自張大,不脫稗官氣,且有似乎訟牘,善周內也。使事用事,信手拉雜。」五〔誤作四〕月初四日:「丁丙伹𩦱挾貲,陸心源巧宦婪貨。」】
同治二年六月十一日[37]:「《朱子全書》究不失為有道君子之言,第畢世未嘗通經,其咎固甚於程也。《論語》巨繆以數百計,垂之國冑,貽患無窮。」
○六月十六日:「韓愈創為叫囂之文,風尚一變。然會昌以後,正聲不絕。」
○七月初九日:「易堂諸人文,開卷往往不解所謂。此等文字,其信當時而傳後世,可為怪駭。然百世且怪駭吾論。」
○七月廿八日:「有明一代博洽之士如升菴、元美,實未易才,似在我朝竹垞諸公之上。」
同治三年正月十六日 [38]:「弇洲文,奇桀自喜,其言充沛[39],不似滄溟兀臬也。紀事文尤蔚跂,仿彿《史》、《漢》,第字句剽襲,往往不能帖妥,是其病耳。侯方域豈能勝之?前、後雖不無利鈍,尚不至以書義為古文,如今之所謂桐城派者。」
○十八日:「《弇洲續集》諸史傳甚工,足當三長之目。」【同治十一年六月初二日:「弇州〈首輔傳〉疏放豪逸。」】
○三月廿六日:「稼孫嗜金石,而骨董氣太甚。最貪他人之得,而己之所有彌珍以為奇貨。」
○五月二十日:「稼孫竺嗜不惜心力,若去其近利之見,故是畸人。」
同治四年五月廿一日:「蘇厚子重編《張楊園年譜》,此所謂『支離無用之書大地為架子亦難安插』者也。楊園之言最謬者曰:『祖述孔、孟,憲章程、朱。』讀《中庸》並『祖述』、『憲章』字義尚不解,可為笑柄。」
同治八年十月十四日:「桐城文極口義法,甚形塵坌。姚實名家,性溫溫不欲自異耳**。」【**光緒五年九月卅日:「比部有道之詞,雖約而不閎,亦言之成理,高者有逢原自得之趣。」七年五月朔:「惜抱翔雅有音節,置之北宋,亦足名家。海峯氣喘無餘地,固當藍謝青耳。」】
光緒元年三月廿一日:「《普法戰紀》文筆有霸氣,而力量仍薄。譯夷文輒有一種鷙悶之色,此所以為霸也。終染帖括之習,文以藻詞,冗沓無義法,此所以薄也。」
光緒二年八月初九日:「《西青散記》如木瓜釀,如新來禽,此味非舌閣硬餅者所知○。」【○十二年二月十四日:「《西青散記》筆墨幽玄,心光悽憺。所錄詩篇頗似明季鍾、譚一流,而視竟陵為有生氣也。」《續錄》光緒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西青散記》嚼雪餐霞,味於無味。」】
光緒十一年〔誤作十年〕八月十四日:「《越三子集》,所謂盆景詩也。馮已蒼《懷舊集》卷首顧雲鴻〈昭君怨〉云:『一閉昭陽一十春,才瞻天表便胡塵。由來錯道君王棄,過眼何曾屈一人。』可云創獲。」
光緒十二年十月廿日:「趙刻叢書益甫自著僅《勇廬閒詰》一種,蓋考論鼻烟者,比之《街蟬小譜》尤孤僻矣。《昭代叢書》五百種中往往有此類。祖龍不出,行且塞滿天地。益甫與予相交卅年,王元美所謂『妄則有之,庸則未也』[40]。」
光緒十三年五月十四日:「閱《郎潛紀聞》,鈞堂標高揭己,薄有文彩,鈔纂舊聞,尚不至割裂支離。至於行不顧言,方〔?〕以詐敗,此有吏議,有公論。」
────────────────
《復堂日記續錄》[41]:
光緒二十三年正月收燈日:「閱卷訖事,年內外甄別生童文字,黃茅白葦。八股世界變相至此,宜海內皆望變法也。」
光緒二十五年十月朔:「《常州駢體文錄》中文,有可擊節賞、折節學者。」
────────────────
郭亨貞復孺《蟻術詩選》[42]:
1〈戊申仲冬兒穎為館人所連得繫獄朋游咸謂必老夫叫閽乃可昭雪由是衝寒扶憊戒途凡越旬始抵石城道間記所見得詩如左〉。
「水行數百里,今日始登陸。老來筋力微,徒步窘局縮。暮抵前馬鎮,人烟稍蕃簇。琳宮半摧頹,猶是前朝屋。陰陰寥陽殿,仰見貌像肅。吁嗟禮樂壞,銷毀日相逐。鬼神依人靈,至此亦傾覆。出門投逆旅,展席成地宿。江東形勢高,土室頗溫燠。墻隈臥兩牛,對月寒舐犢。因之傷我懷,中宵淚盈掬。」〈前馬鎮〉
○幼女嫠居澄江無後可託親往載之以歸〉:「身老憚驅馳,情真易嗔喜。生平兒女債,累及衰暮齒。婚嫁雖粗償,生死那可擬。逝者不復追,存者詎能已。」
3〈錢南金往海鹽省母懷之〉:「君行殊未久,花落已無多。」
────────────────
《蟻術詞選》[43]:
3〈沁園春眉〉:「似江亭曉玩,遙山拂翠;宫簾暮卷,新月橫鈎。掃黛嫌濃,塗鉛訝淺,能畫張郎不自由。傷春倦,為皺多無力,翻作嬌羞。……填來不滿横秋。料著得,人間多少愁。」
〈目〉:「漆點填眶,鳳梢侵髩,天然俊生。記隔花瞥見,疎星炯炯;倚闌延佇,止水盈盈。……憶悵中親覩,似嫌羅密;尊前斜注,翻怕燈明○○。」【○○參看《賭棋山莊詞話》卷四眉批。】
────────────────
《樂府群珠》[44]:
卷一:
〈喜春來〉:
曾瑞卿〈遣興〉:「柳嫌花妬。二十二」
○仇州判〈美足小〉:「窄弓弓怕立蒼苔冷,小顆顆宜踏軟地行。鳳幃中觸抹著把人蹬,很氣性,蹬殺我也不嫌疼。」
○無名氏〈佳遇〉:「情郎耳畔低低道,不恁麼些兒睡不著。」
〈上小樓〉:
無名氏〈嘲妓家〉:「鴇兒從來性乖,百千般迷人狠態[45]。愛的是響鈔精銀、美酒肥羊、細米乾柴。折末你潘安態、子建才,諸般不愛。道你這五言詩不中還債。」【Marino, La Ninfa avara[46].】
〈十二月帶過堯民歌〉:
無名氏〈相思〉:「看看的相思病成,怕見的是八扇圍屏,一扇兒雙漸小卿,一扇兒君瑞鶯鶯。……一扇兒謝天香改嫁柳耆卿,一扇兒劉盼盼昧殺八官人。哎,天公教他對對成,偏俺合孤另。」
〈山坡羊〉:
張小山〈別懷〉:「此情此景難棄捨。車,且慢些;別,人去也。」
○〈閨思〉:「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呸,却是你。」
○〈酒友〉:「醉時古人安在哉?窄,不夠篩;呀,我再買。」
張雲莊〈驪山懷古〉:「列國周秦齊漢楚。贏,都變做土;輸,都變做土。」
無名氏〈思念〉:「容易得來容易捨。他,忺過也;咱,緣分拙。」
○「何處綠楊栓繫馬?他,欺負咱;咱,想念他。」
誠齋〈初夏多雨〉:「兩般兒總是妨農務,做莊家看來沒分福。晴,也是苦;陰,也是苦。」
卷二:
〈玉嬌枝〉:
無名氏〈閨情〉:「夫人利害,獨占了春情艷色。橫枝兒焦撇胡捏怪,把丫頭每緊妬猜。達達袴兒異樣裁,窄著袴兒多著帶。紙條封如何敢擅解,勒住滿園花,不隨風亂擺。動不動隨頰腮劈面摑。」
○「敲才死勢,更敢瞞神嚇鬼。分明做下迷天罪,剗地又諱𠳹食。……茆厠邊潛蹤隱跡,廚房裏輕憐痛惜。我這裏佯不知,咳嗽起纔慌忙緊收拾。」
卷三:
〈折桂令〉:
汪元亨〈臨川逸老〉:「事要知幾,友須知己,詩遇知音。」
○王舉之〈送友赴都〉:「白也無敵,赤爾何如。」
劉廷信〈憶別〉:「脚到處胡行,眼落處癡呆。……昨日在黃臘梅家撾揉的你見血,前日在白牡丹家摑打的你熟瘸,我根前不著疼熱。……一個母貓兒早引了魂靈,見一個玉天仙敢軟下腰截。」
○「想人生最苦別離,……早晨間少婢無奴,晌午後尋朋覓友,到黃昏憶子思妻。……呆答孩軟了身已。」
盛從周〈閨情〉:「近別離怎地捱波,……繡幃列四面愁城,繡屏圍四方愁陣,繡衾擁四幅愁窩。」
卷四:
〈紅綉鞋〉:
曾瑞卿〈風情〉[47]:「有人處把些禮數,無人處結遍綢繆。任誰問,休道喒共你有。一」
「明講著昆仲禮,暗結了燕鶯儔。似恁般,誰猜疑我共你有。二」
「祆廟火既燒著皮肉,藍橋水已渰過咽喉。緊按捺風生滿南州,便畢罷了終是點污。若成合了到敢風流,不恁麼呵也道是有。三」
〈朱履曲〉:
劉時中〈吳人以美女為娃北俗小兒不論男女皆以娃呼之有名娃娃者戲贈〉:「可喜被窩兒爬,子是將個魔合羅兒迤逗著耍。」
○無名氏〈謔妓〉:「小大姐生得來可喜,我問你要一件東西,肯不肯休教恁娘知。也不要你箱兒裏鈔,也不要你籠兒裏衣,只要你紅裙兒裏面的。」
○無名氏〈嘲大足〉:「一疋絹鞋幫剛勾,底根用半個絲紬。上面綉著一對大黃牛,雨傘大枯荷葉,七尺五牡丹頭。姐姐由兀自穿不上提著走。」
○無名氏〈偷期〉[48]:「因甚麼蓬鬆鬀髻?因甚麼氣喘微微?脊梁上都是土和泥?因甚麼眼皮兒慢?因甚麼主腰兒低?因甚麼裩襠兒上濕?一」
「貪春色蓬鬆鬀髻,蹴秋千氣喘微微,靠蕭墻惹上這土和泥。貪針指眼皮兒慢,身子瘦主腰兒低,恰纔採紅花惹下些露濕。二」
────────────────
蔣瑞藻《小說枝談》[49]:
上:「《董西厢‧風吹荷葉‧尾》云:『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駝也駝不動[50]。』石華最賞《董西厢》之『愁何似?似一川烟草黃梅雨』,謂似南唐好詞。手錄佳者,略有增損,如『媚媚的不乾,抑也抑得著』改為『待趕上個夢兒,睡也再睡不著』,特饒神韵。」(《藤花曲話》)
「《漢宮秋》中有可議者:尚書勸元帝以昭君和番,駕唱云:『怎下的教他環佩影搖青塚月,琵琶聲斷黑江秋。』明妃尚未出塞時,安得有『青塚』之稱?」(《藤花曲話》)
「《㑳梅香》關目、插科,一一照《西厢》模擬。同者二十處,不得謂無心偶合矣。」(《藤花曲話》)
○「《㑳梅香‧六么序》:『却元來群花弄影,他將我來諕一驚。』」
「《品外錄》載秦貫所撰〈鄭恆及夫人崔氏合葬墓志銘〉。毛稚黃《詩辨坻》中謂搨本稱鄭名遇,不名恆。余見周雪客所藏搨本亦作恆,實則皆贋物也。《會真記》未言崔夫何名,鄭恆二字,乃元人傳奇鑿空撰出者,何足為據?唐人夫鄭妻崔,不知凡幾!若得一墓碑,據援為左券,以證傳奇不根之談,將不值有識者一笑。」(《夢闌瑣筆》)
「蘇軾妹適少游事,俗所傳,不見載記。惟吳昌齡《東坡夢》雜劇為是言,並云其妹名子美,謬悠詎可據以為實!」(《通俗編》)
「《琵琶記》使事大有謬處。〈叨叨令〉云:『好一似小秦王三跳澗』;〈鮑老催〉云:『畫堂中富貴如金谷。』不應伯喈時已有唐文皇、石季倫也。〈賞荷〉出內,〈燒夜香〉云:『捲起簾兒明月正上』,何以下〈梁州序〉云:『晝長人靜好清閒.忽被棋聲驚晝眠』?」(《三家村老委談》)
○「今日傳奇,事事皆遜元人,獨於埋伏照映處,勝彼一籌。若以針線論,元曲之最疏者,莫過於《琵琶》。……傳奇一事也,分為三項:曲也,白也,穿插聯絡之關目也。元人所長者,止居其一,曲是也。白與關目,皆其所短。」(《閒情偶寄》)
「本朝滿員不冠本姓,概以名上一字通稱。惟宗室之有封爵者,則用下一字。蓋以上一字乃係派行,同者太多。載齡之稱齡公是也。」(《五餘讀書廛隨筆》)
「《牡丹亭》26 齣〈玩真〉云:『叫的你噴嚏似天花唾[51]。』」
「醉耕堂本《水滸傳》所有出像,均題陳章侯畫,凡四十人,像各有贊。杜堇畫像都一百八人,廣百宋齋有鈎摹本,像各有贊,如王英云:『長不滿五尺,貪財更好色』,扈三娘云:『罔談彼短,靡恃己長;天壤之間,乃有王郎。』」(缺名《筆記》)
「凡讀傳奇而有令人費解,或初閱不見其佳,深思而後得其意之所在者,不問而知為今曲,非元曲也。元人非不讀書,有書而不用,非當用而無書也[52]。後人之曲,則滿紙皆書矣。元人非不深心,深而出之以淺,非借淺以文其不深也。後人之詞,則心、口皆深矣。湯若士《驚夢》首句云:『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以游絲一縷,逗起情絲[53]。費如許深心,聽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其餘如『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徧青山,啼紅了杜鵑』等語,字字俱費經營,字字皆欠明爽[54]。」(《閒情偶寄》)
「余見鄭若庸《玉玦記》手筆,凡用僻事,往往自為拈出,開餖飣之門,闢堆垛之境,不復知詞中本色為何物。」(《三家村老委談》)
「梁伯龍《浣紗記》所長,亦自有在,不用春秋以後事。獨有一事最可笑,而人不知:吳、越之在當時,稱王久矣[55]。而胥、嚭、種、蠡稱曰『主公』,何也?」(《三家村老委談》)
「梅禹金《玉合記》,余讀之,不解也。濫觴於虛舟鄭若庸【參觀徐渭《南曲敘錄》評《香囊記》】,決堤於禹金」(《三家村老委談》)*【臧晉叔《負苞堂集》卷三〈元曲選序〉:「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其精者採之樂府,而觕者雜以方言。自鄭若庸《玉玦》,始用類書為之。」〈元曲選後集序〉:「詞本詩而亦取材於詩,大都妙在奪胎而止矣。曲本詞而不盡取材焉,如六經語、子史語、二藏語、稗官野乘語,無所不供其採掇。」】
下:「人作聯嘲賈筱樵北音喬侍御瑚云:『姓名疑在紅樓夢,夫婿曾燒赤壁兵。』滬上妓女有賈探春、林黛玉等名,或贈以聯云:『我為黃浦江邊客,卿是紅樓夢裏人。』林黛玉者,真所謂浪作淫字解得名耳。」(《五餘讀書廛隨筆》)
【臧晉叔《負苞堂文選》卷三〈元曲選序〉:「湯義仍四記,中間北曲,駸駸乎涉其藩矣,獨音韵少諧。南曲絕無才情,若出兩手。」〈元曲選後集序〉:「義仍庶幾近之,而識乏通方之見,學罕協律之功,所下句字,往往乖謬。」〈玉茗堂傳奇引〉云:「此案頭之書,非筵上之曲。生不踏吳門,學未窺音律。艷往哲之聲名,逞汗漫之詞藻,局故鄉之聞見,按亡節之弦歌,幾何不為元人所笑乎?」】
【「抹月批風」──元遺山〈沁園春〉。】
────────────────
馮集梧鷺庭《樊川詩集註》[56]:
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竊觀仲舅之文」一節,似頗仿義山【《樊南文集》卷 7】〈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57](「敢斷果行,若誓牧野,前無有敵」即義山之「快利勁果,出行萬里,不見其敵」;「采取前事,凡人未嘗經度者,若繩裁刀解,粉畫線織」即義山「其碎細分擘,切截纖顆,如墜地碎,若大咽餘」)。「爬梳痛癢」又即牧之〈讀韓杜集〉「似倩麻姑癢處搔」。
1〈感懷詩〉:「逆子嫁虜孫,西鄰聘東里。急熱同手足,唱和如宮徵。」
○〈杜秋娘詩〉:「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無國要孟子,有人毀仲尼。……蘇武却生返,鄧通終死饑。……地盡有何物,天外復何之?」
○〈郡齋獨酌〉:「地頑壓不穴,天迴老不僵。屈指百萬世,過如霹靂忙。」
○〈冬日寄小姪阿宜詩〉:「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雪晴訪趙嘏街西所居〉云:「少陵鯨海動,翰苑鶴天寒。」】【〈池州送孟遲先輩〉:「去檝飛青鶻。」】
○〈洛中送冀處士東游〉[58]:「四百年炎漢,三十代宗周。二三里遺堵,八九所高邱。」【〈華清宮〉:「一千年際會,三萬里農桑。」】
○〈送沈處士赴蘇州〉:「戰賊即戰賊,為吏即為吏。盡我所有無,惟公之指使。……公或憶姓名,為說都憔悴。」【〈春末題池州弄水亭〉:「為吏非循吏,論書讀底書。」〈池州春送前進士蒯希逸〉[59]:「芳草復芳草,斷腸還斷腸。自然堪下淚,何必更殘陽。」】
○〈雪中書懷〉:「如日月縆升,若鸞鳳葳蕤[60]。……向來躐等語,長作陷身機。」
○〈偶游石盎僧舍〉:「梅纇暖眠酣,風緒和無力。」
○〈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去夏疎雨餘,同倚朱闌語。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初冬夜飲〉:「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題宣州開元寺〉:「亡國去如鴻,遺寺藏烟塢。」〈登樂游原〉:「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池州送孟遲先輩〉:「喜極至無言,笑餘翻不悅[61]【『喜心翻倒極』】〔以上似昌黎五言,以下忽作太白歌行〕。人生直作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
○〈贈宣州元處士〉:「蓬蒿三畝居,寬於一天下。」
2【〈華清宮〉:「清渭照紅妝[62]。」】
〈長安雜題長句〉:「四海一家無一事,將軍携鏡泣霜毛。」
「雨晴九陌鋪江練,嵐嫩千峯疊海濤。」
【〈河湟〉[63]:「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
○〈東兵長句〉:「上黨爭為天下脊[64],邯鄲四十萬秦坑。」
○〈念昔游〉:「雲門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長。曽奉郊宫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槍。」(「詩人比雨,如絲如膏之類甚多,至杜牧乃以羽林槍為比。〈念昔游〉云云,〈大雨行〉云:『萬里横牙羽林槍。』豈去國淒斷之情,不能忘鷄翹豹尾中邪?」)
○〈今皇帝陛下一詔徵兵不日功集〉:「威加塞外寒來早[65],恩入河源凍合遲。」
○〈街西長句〉:「游騎偶同人鬥酒,名園相倚杏交花[66]。」
○〈讀韓杜集〉:「天外鳳凰誰得髓[67]?無人解合續絃膠。」
○〈贈李處士長句〉:「老翁四目牙爪利[68],擲火萬里精神高。」(注引《天蓬咒》、《度人經》。)
○〈朱坡〉:「小蓮娃欲語,幽筍稚相携。」
○〈長安秋望〉:「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不飲贈酒〉:「與愁爭底事,要爾作戈矛○○。」【○○〈春末題池州弄水亭〉:「逐日愁皆碎,隨時醉有餘。」】
○〈昔事文皇帝〉:「隨行唯跼蹐,出語但寒暄。」
○〈杏園〉:「莫怪杏園顦顇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齊安郡晚秋〉[69]:「雨暗殘燈棋散後,酒醒孤枕雁來初。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題橫江館〉:「至竟江山誰是主?苔磯空屬釣魚郎。」】
3〈題揚州禪智寺〉:「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將赴宣州留題揚州禪智寺〉七絕。)
○〈自宣城赴官上京〉:「千里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韵一生休[70]。」
○〈齊安郡中偶題〉:「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71]:「睡雨高梧密,棊燈小閣疏[72]。」)
○〈憶齊安郡〉:「平生睡足處,雲夢澤南州。一夜風欺竹[73],連江雨送秋。」(注引江淹〈哀千里賦〉「心一夜而九摧」,鮑照詩「雁還風送秋。」)
○〈睦州〉:「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除官歸京睦州雨霽〉:「水聲侵笑語[74],嵐翠撲衣裳。」(〈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75]:「人歌人哭水聲中。」)
○〈隋堤柳〉:「自嫌流落西歸疾,不見東風二月時。」
○〈早雁〉:「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鶴〉:「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鬚。碧雲行止躁,白鷺性靈麤[76]。」(陶弘景〈答趙英才書〉:「任性靈而直往。」)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高人以飲爲忙事,浮世除詩盡強名。」
○〈屏風〉:「屏風周昉畫纖腰,歲久丹青色半銷。斜倚玉牕鸞髮女,拂塵猶自妬嬌嬈。」
4〈赤壁〉[77]。
○〈詠歌聖德題關亭〉[78]:「廣德者強朝萬國,用賢無敵是長城。」
○〈初春雨中舟次〉:「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徑香寒蜂未知[79]。」(〈秋思〉:「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
桓寬《鹽鐵論》,張敦仁古餘《考證》[80]:
〈本議第 1〉:「老子曰:『貧國若有餘。』非多財也,嗜慾眾而民躁也。」
「開利孔為民罪梯。」
〈力耕第 2〉:「大夫曰:『以末易其本,以虛蕩其實。……中國一端之縵,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損敵國之用。是以騾、驢、馲、駝,銜尾入塞;驒、騱、騵、馬,盡為我畜。鼲、貂、狐、貉、采旃、文罽,充於內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為國之寶……。』文學曰:『商則長詐,工則飾罵(盧云:「當作『賈』」)。……理民之道,在於節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
「大夫曰:『上士取諸人,中士勞其形。』」
〈通有第 3〉:「大夫曰:『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也……。』文學曰:『好衣甘食,雖白屋草廬,歌謳鼓琴,日給月單,朝歌暮戚。……婦女飾微治細[81],以成文章。』」
〈錯幣第 4〉:「大夫曰:『民大富,則不可以祿使也;大強,則不可以威罰也……。』文學曰:『古之仕者不穡,田者不漁,抱關擊柝,皆有常秩,不得兼利盡物……。』大夫曰:『教與俗改,弊(盧云:「當作『幣』」)與世易……。』文學曰:『以煎止燔,以火救沸。』」
〈禁耕第 5〉:「文學曰:『民人藏於家,諸侯藏於國,天子藏於海內。故民人以垣牆為藏閉,天子以四海為匣匱。』」
〈非鞅第 7〉:「文學曰:『文帝之時,無鹽、鐵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無異於愚人反裘而負薪,愛其毛,不知其皮盡也。夫李梅實多者,來年為之衰。』……『夫善歌者使人續其聲,善作者使人紹其功。』」
〈刺復第 10〉:「大夫曰:『但居者不知負載之勞,從旁議者與當局者異憂。今賢良、文學信往而乖於今,道古而不合於世務。意者不足以知士也……。』文學曰:『治大者不可以煩,煩則亂;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則廢。《春秋》曰:「其政恢卓,恢卓可以為卿相。其政察察,察察可以為匹夫[82]。」……任能者責成而不勞,任己者事廢而無功。……桓公之於管仲,耳而目之。……桓公舉管仲也,賓而師之。』」
〈論儒第 11〉:「御史曰:『孟軻守舊術,不知世務,故困於梁宋。孔子能方不能圓,故飢於黎丘。……取所不能及而稱之,猶躄者能言遠不能行也……。』文學曰:『追亡者趨,拯溺者濡。今民陷溝壑,雖欲無濡,豈得已哉?』」(Cf.〈第 16〉。)
〈憂邊第 12〉:「大夫曰:『諸生……乃欲以閭里之治,而況國家之大事,亦不幾矣!發於畎畝,出於窮巷,而不知氷水之寒,若醉而新寤,殊不足與言也。』」
〈園池第 13〉:「文學曰:『㕑有腐肉,國有饑民,廄有肥馬,路有餧人……[83]。』大夫默然,視其丞相、御史。」
〈未通第 15〉[84]:「丁者治其田里,老者修其唐園。」(〈孝養第 25〉:「老親之腹非唐園,唯菜是盛[85]。」〈取下第 41〉:「廣第唐園、良田連比。」又《呂覽‧尊師篇》。)
〈地廣第 16〉:「大夫曰:『夫祿不過秉握者,不足以言治;家不滿檐石者,不足以計事。儒皆貧羸,衣冠不完,安知國家之政,縣官之事乎?』……文學曰:『百姓寒苦,流離於路,儒獨何以完其衣冠也?』」
〈貧富第 17〉:「文學曰:『古者,事業不二,利祿不兼,然後諸業不相遠,而貧富不相懸也。夫乘爵祿以謙讓者,名不可勝舉也;因權勢以求利者,入不可勝數也……。』大夫曰[86]:『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故善為人者,能自為者也。』」
〈毀學第 18〉:「文學曰:『今之在位者,見利不虞害,貪得不顧恥。以利易身,以財易死。……今之有司,盜主財而食之於刑法之傍,不知機之是發,又以嚇人。』」
〈相刺第 20〉:「大夫曰:『今儒者釋耒耜而學不驗之語,往來浮游,奪農妨政,此亦當世之所患也。……言治尚於唐虞,言義高於秋天,有華言矣,未見其實也。……善聲而不知轉,未可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說也。』」
〈殊路第 21〉:「大夫曰:『至美素璞,物莫能飾也。至賢保真,偽文莫能增也……[87]。』文學曰:『毛嬙,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澤、脂粉而後容……。』大夫曰:『故內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氷鏤脂,費日損功。故良師不能飾戚施,香澤不能化嫫母也。』」
〈訟賢第 22〉:「文學曰:『騏驥之挽鹽車,垂頭於太行之阪【《戰國策‧楚策》更詳】,屠者持刀而睨之【此則桓所增】……。』大夫曰:『狡而以為知,訐而以為直,不遜以為勇。』」
〈遵道第 23〉:「大夫曰:『御史!』御史未應。謂丞相史曰:『文學結髮學語,服膺不舍,辭若循環,轉若陶鈞。文繁如春華,無効於抱風*[88]。』丞相史曰:『說西施之美,無益於容;道堯、舜之德,無益於治。今文學不言所為治,而言以治之無功,猶不言耕道之方,美富人之囷倉也。』」【所謂捕風捉影。】
〈論誹第 24〉:「丞相史曰:『檀柘而有鄉,雚葦而有藂,言物類之相從也。』」
〈孝養第 25〉:「文學曰:『君子重其禮,小人貪其養……。』丞相史曰[89]:『害老親之腹非唐園,唯菜是盛……。』文學曰:『老親之腹非盜囊也,何故常盛不道之物?』」
〈利議第 27〉:「大夫曰:『明枯竹(盧云:「『明』《意林》作『抱』,『枯竹』謂舊簡○○」),守空言,不知趨舍之宜,時世之變,議論無所依,如膝癢而搔背**[90]。……文學裒衣博帶,竊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竊仲尼之容;議論稱誦,竊商、賜之辭。……及授之政,昏亂不治。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故紙。】【**王君玉《續纂‧左科》:「上厠回嗽口。」】
〈國病第 28〉:「賢良、文學皆離席曰:『林中多疾風,富貴多諛言。』……賢良曰:『娶要歛從容、傅白黛青者眾。無而為有,貧而強夸。……生不養,死厚送,葬死殫家,遣女滿車,富者欲過,貧者欲及,富者空減,貧者稱貸。』」
〈取下第 41〉:「大夫曰:『從文學、賢良之意,則利歸於下,而縣官無可為者。上之所行則非之,上之所言則譏之,專欲損上徇下,虧主而適臣……。』賢良曰:『夫高堂邃宇、廣厦洞房者,不知專屋狹廬、上漏下濕之廇(《治要》作「痛」)也。貨財充內、儲陳納新者,不知有旦無暮【〈孝養 25〉:「有旦無暮」】、稱貸者之急。……不知無孤豚瘠犢者之窶。……不知乘邊城、飄胡代、鄉清風者之危寒。』……公卿愀然,寂若無人。於是遂罷議止詞。」
〈誅秦第 44〉:「文學曰:『茍為無本,若蒿火暴怒而無繼。』」
〈論鄒第 53〉:「文學曰:『昔秦始皇已吞天下,欲并萬國,亡其三十六郡;欲達瀛海,而失其州縣。』」
〈詔聖第 58〉:「文學曰:『過任之事,父不得於子;無已之求,君不得於臣。死不再生,窮鼠齧貍,匹夫奔萬乘○○。』」【Cf.《東觀漢記》卷 16 朱勃上書理馬援:「飛鳥跱衝,馬驚觸虎」;《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禽困覆車」;《荀子‧哀公篇》、《韓詩外傳》卷二、《新序‧雜事五》、《家語‧顏回篇》:「獸窮則攫(《韓詩》作『齧』,《新序》作『觸』),鳥窮則啄,人窮則詐。」】
〈大論第 59〉:「大夫曰:『今欲以敦樸之時,治抏弊之民,是猶遷延而拯溺,揖讓而救火也○○。』文學曰:『以棰楚正亂,以刀筆正文,古之所謂賊,今之所謂賢也。』……大夫曰[91]:『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92],為輪者不待自曲之木。……文學所稱聖知者,孔子也。……強、貪、愚、恥,若此四者,庸民之所不為也*。』……大夫曰[93]︰『諾,膠車脩逢雨,請與諸生解(「『脩』當作『倏』。《焦氏易林‧大過之蠱》、〈遯之益〉皆云:『膠車駕東[94],與雨相逢,五楘解墮』」)。』」【○○參觀《宋文憲集》卷三十七《燕書》、《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薄孔子甚矣!全書記大夫、御史、丞相史等,皆鄙孔賤儒,而文學、賢良力與之辯。可見漢代重儒,特詔令耳。在朝公肱即昌言薄儒矣[95]。】
────────────────
王符《潛夫論》,汪繼培箋[96]:
【〈讚學第一〉:「是故君子之求豐厚也,非為嘉饌、美服、淫樂、聲色也,乃將以底其道而邁其德也。……是故董仲舒終身不問家事,景君明經年不出戶庭,得銳精其業,而顯昭其學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倪寬賣力於都巷,匡衡自鬻於保徒者,身貧也;貧阨若彼,而能進學若此者,秀士也。」】
【〈務本第二〉:「今學問之士,好語虛無之事,爭著彫麗之文,以求見異於世。品人(『品人』猶眾人,見《晏子‧外篇》)鮮識,從而高之。……今賦頌之徒,苟為饒辯屈蹇之辭,競陳誣罔無然之事,以索見怪於世。愚夫戇士,從而奇之,此悖孩童之思,而長不誠之言者也。」】
【〈遏利第三〉:「知脂蠟之可明燈也,而不知其甚多則冥之。知利之可娛己也,不知其稱而必有也(疑當作『積而必有禍也』)。前人以病,後人以競。……故人有無德而富貴,是凶民之竊官位、盜府庫者也。終必覺,覺必誅矣。盜人必誅,況乃盜天乎?」】
【〈論榮第四〉:「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此則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為君子者也[97]。所謂小人者,非必貧賤凍餒、困辱阨窮之謂也。此則小人之所宜處,而非其所以為小人者也。……夫桀、紂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惡來,天子之三公也。而猶不免於小人者,心行惡也。」】
【〈賢難第五〉:〔非求賢之難〕「循善則見妬,行賢則見嫉。……德薄者惡聞美行,政亂者惡聞治言,此亡秦之所以誅偶語而坑術士也[98]。今世俗之人,自慢其親而憎人敬之,自簡其親而憎人愛之〔舉鄧通為漢文帝吮癰,而太子慙怨為例〕。……夫國不乏於妬男也,猶家不乏於妬女也。近古以來,自外及內,其爭功名妬過己者,豈希也!予 [sic.] 以唯兩賢為宜,不相害乎?然也〔連用『然也』自答,如云『Granted』〕,范雎絀白起,公孫弘抑董仲舒,此同朝共君,寵祿爭故邪?唯殊邦異途,利害不干者,為可免乎?然也,孫臏修能於楚,龐涓自魏變免,誘以刖之。韓非明治於韓,李斯自秦作思,致而殺之。嗟士之相妬,豈若此甚乎?此未達於君,故受禍邪?唯見知為可以將信乎?然也,……然京房冤死,而上曾不知;晁錯既斬,而帝乃悔。……今觀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司原之佃也。昔有司原氏者,燎獵中野,鹿斯東奔,司原縱譟之。西方之眾,有逐狶者,聞司原之譟也,競舉音而和之。司原聞音之眾,則反輟己之逐而往伏焉。遇夫俗惡之狶,司原喜而自以獲白瑞珍禽也。盡芻豢,單囷倉以養之,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居無何,烈風興而澤雨作,灌巨豕而惡〔堊〕塗渝。逐〔豕〕駭懼,真聲出,乃知是家之艾猳爾。是隨聲逐響之過也。」】
【〈考績第七〉:「諺曰:『曲水惡直繩,重罰惡明證。』」】
【〈思賢第八〉:「是雖相去百世,縣年一紀,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已徵敗迹,若重規襲矩,稽節合符[99]。……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何以知人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是故病家之廚,非無嘉饌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於死也。亂國之官,非無賢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於亡也[100]。……三代以下皆以支羅服、烝橫麥合藥,病日痁〔阽〕而遂死也。」】
【〈忠貴第十一〉:「世有莫盛之福,又有莫痛之禍。處莫高之位者,不可以無莫大之功。……白起、蒙恬,秦以為功,天以為賊。息夫、董賢,主以為忠,天以為盜。……且夫竊位之人,天奪其鑒,神惑其心。是故貧賤之時,雖有鑒明之資、仁義之志,一旦富貴,則背親損舊,喪其本心。……寧見朽貫千萬,而不忍賜人一錢;寧積粟腐倉,而不忍貸人一斗[101]。……嬰兒有常病,貴臣有常禍。……嬰兒常病,傷飽也;貴臣常禍,傷寵也。父母常失,在不能已於媚子;人君常過,在不能已於驕臣。……是故媚子以賊其軀者,非一門也;驕臣用滅其家者,非一世也。……而後人貪權冒寵,……思登顛隕之台,樂循覆車之迹。……懼門之不堅,而為作鐵樞[102]。」】
【〈浮侈第十二〉:「懷丸挾彈,携手遨遊;或取好土,作丸賣之於〔其〕彈,外不可以禦寇,內不足以禁鼠。……群豎小子,接而持之,妄彈烏雀,百發不得一,而反中面目。」】
【〈實貢第十四〉:「夫說粱飰、食肉,有好於面,因而不若糲粢、藜烝之可食於口也。圖西施、毛嬙,可悅於心,而不若醜妻、陋妾之可御於前也。」】
〈述赦第 16〉:「反一門赦之,令惡人高會而夸詫,老盜服藏【臧〔贓〕】而過門。……夫養稊稗者傷禾稼,惠姦宄者賊良民。……洛陽至有主諧合殺人者,謂之會任之家。受人十萬,謝客數千,又重饋部吏。……夫民之性,固好意度者也。見久陰則稱將水,見久陽則稱將旱,見小貴則言將饑,見小賤則言將穰,然或信或否。……抱罪之家,僥幸蒙恩,故宣此言。……誠令仁君聞此,以為天教。……與狐議裘,無時焉可(《抱朴子‧博喻篇》:『與妬勝己者而謀舉疾惡之賢,是與狐議治裘也』;《天中記》引《符子》:『與狐謀裘,與羊謀羞[103]』)。」【又見下。】
【〈愛日第十八〉:「治國之日舒以長,故其民間暇而力有餘;亂國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務而力不足。……非謁羲和而令安行,又非能增分度而益漏刻也。……非謁羲和而令疾驅也,又非能減分度而損漏刻也。」】
〈愛日第 18〉:「《詩》云:『王事靡盬,不遑將父。』言在古閒暇而得行孝,今迫促不得養也。……百姓廢桑而趨府庭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意氣』謂餽獻也,見《漢書‧宣帝紀》韋昭注、《後漢書‧仲長統傳》、〈陸續傳〉、《蜀志‧法正傳》、《風俗通‧窮通篇》、《莊子‧列禦寇篇》司馬彪注、《世說‧紕漏篇》)。」
〈斷訟第 19〉:「〔逼寡婦再蘸〕彊中欺嫁[104],處迫脅遣送,人有自縊房中,飲藥車上(桓九年《穀梁傳》:『為之中者,歸之也。』范甯注:『中,謂關與婚事』)。」
【〈勸將第二十一〉:「今兵巧之械,盈乎府庫;孫吳之言,聒乎將耳。然諸將用之進戰則兵敗,退守則城亡。」〔見後。〕】
〈勸將第 21〉[105]:「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辭,非為趨利,則因以避害也。……不利顯名,則利厚賞也;不避恥辱,則避禍亂也。……上不聞弔唁嗟歎之榮名,下又無祿賞之厚實,節士無所勸慕,庸夫無所貪利,此其所以人懷沮懈,不肯復死也。」
〈救邊第 22〉:「欲令朝廷以寇為小,而不早憂[106]。害乃至此,尚不欲救。諺曰:『痛不著身言忍之,錢不出家言與之。』假使公卿子弟,有被羌禍,朝夕切急如邊民者,則競言當誅羌矣【見下】。……若排簾障風,探沙灌河,無所能禦,徒自盡爾。……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昭廿三年《左傳》沈尹戌語)。」
〈邊議第 23〉:「今公卿苟以己不被傷,故競割國家之地以與敵,殺主上之民以餒羌。……今諸言邊可不救而安者,宜誠以其身若子弟補邊太守、令長、丞尉,然後是非之情乃定,救邊乃無患。」
〈巫【正】列第 26〉:「巫史祈祝者,蓋所以交鬼神而救細微爾。至於大命,末如之何,譬民人之請謁於吏矣,可以解微過,不能脫正罪。……所謂淫鬼者,閒邪精物,非有守司真神靈也。鬼之有此,猶人之有姦言賣平以干求者也(《鹽鐵論‧本議篇》:『行奸賣平』,上下其手之意)。」
〈夢列第 28〉:「凡夢,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時、有反、有病、有性。武王邑姜方震太叔,夢帝謂己:『命爾子虞而與之唐。』此謂直應之夢也。陰雨之夢使人厭迷,陽旱之夢使人亂離,大寒之夢使人怨悲,大風之夢使人飄飛。此謂感氣之夢也。春夢發生,夏夢高明,秋冬夢熱藏。此謂應時之夢也。陰病夢寒,陽病夢熱,內病夢亂,外病夢發。……此謂氣之夢也。人之情性,好惡不同,或以此吉,或以此凶。……此謂性情之夢也。……夢或甚顯而無占,或甚微而有應。」
〈釋難第 29〉:「問陰對陽,謂之彊說;論西詰東,謂之彊難。」【《兒女英雄傳》26 回。】【惠洪《禪林僧寶傳》卷三風穴沼:「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雖然如此,有時問不在答處。答不在問處。」《古夫于亭雜錄》卷 4:「鄉前輩某公入秋闈,策問天文,不能悉,偶憶地理一篇,遂用塞白,自謂無望。榜發,中式,及領卷閱之,批云:『題問天文,而子兼言地理,可稱博雅之士。』」】
〈交際第 30〉〔見後〕:「今則不然,多思遠而忘近(《鬼谷子‧內揵篇》云『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背故而向新。或歷載而益疎,或中路而相捐。」
「處子(即處士,此篇凡三、四見,亦見《漢書‧逸民傳》、束皙〈補亡詩‧白華篇〉)……有利生親[107],積親生愛,積愛生是,積是生賢。無利生疏,積疏生憎,積憎生非,積非生惡。……此處子所以不能與官人競也。……世有可患者三:情實薄而辭稱厚,念實忽而文想憂(疑當作『相愛』。《禮記‧表記》曰:『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懷不來而外克期(即『刻期』)[108]。不信,則懼失賢;信之,則詿誤人。」
〈敘錄第 36〉:「夫生於當世,貴能成大功。……闒茸而不才,先〔无〕器能當官。未嘗服斯〔厮〕役,無所效其勛。中心時有感,援筆紀數文。字以綴愚情,財令不忽忘。〔下作《史記‧自序》體:『故敘〈讚學第一〉』,etc.〕」
────────────────
荀悅《申鑒》[109]:
〈俗嫌第 3〉:「鄰臍二寸謂之關,……故道者常致氣於關。……夫物不能爲春,故候天春而生,人則不然,存吾春而已矣。……麥不終夏,花不濟春。」
────────────────
劉邵《人物志》,劉昞注[110]:
〈九徵第 1〉:「徵神見貌,則情發于目(目為心候,故應心而發)。……一至,謂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質也。一徵,謂之依似;依似,亂德之類也。一至一違,謂之閒雜;閒雜,無恒之人也。無恒、依似,皆風人、末流。」
〈體別第 2〉:「夫中庸之德,其質無名。故鹹而不鹻,淡而不𨣈,質而不縵,文而不繢。」
〈材理第 4〉:「流有七似:……有處後持長,從眾所安,似能聽斷者。」
〈英雄第 8〉(英為文昌,雄為武稱):「聰明秀出,謂之英;胆力過人,謂之雄。……校其分數,則牙則須,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後乃成。聰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則說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則事不立。……英雄異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為相,雄可以為將。……英分少,則智者去之。……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歸之,兩得其用。……雄能得雄,不能得英(兕虎自成群也);英能得英,不能得雄(鸞鳳自相親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與雄。」
〈八觀第 9〉:「論顯揚正,白也;不善言應,玄也。」
────────────────
王充《論衡》[111]:
【《青箱雜記》卷六謂釋贊寧著〈難王充論衡三篇〉。惲敬《甌香館集》卷十一[112]。】
〈逢遇篇〉:「能不預設,說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觸上意,故謂之遇。如准(推)主調說,以取尊貴,是名為揣,不名曰遇[113]。……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為遇。猶拾遺於塗,摭棄於野。」
〈累害篇〉:「夫鄉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未進也身被三累,已用也身蒙三害。……清受塵,白取垢[114]。青蠅所汙,常在練素。孟賁之尸,人不刃者,氣絕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滅也。」
〈命祿篇〉:「命當貧賤,雖富貴之,猶涉禍患矣。命當富貴,雖貧賤之,猶逢福善矣。……富貴若有神助,貧賤若有鬼禍。……命則不可勉,時則不可力。……鑿溝遇湛,伐薪逢虎。……人君猶以無能處主位,人臣猶以鴻才為厮役。……故貴賤在命,不在智愚;貧富在祿,不在頑慧。……雖避富逃貴,終不得離。」
〈氣壽篇〉:「兵、燒、壓、溺(accidents)。……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
「百歲之命,是其正也。……猶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為丈夫,尊公嫗為丈人。」
〈幸偶篇〉*:「遭禍福,有幸有不幸;觸賞罰,有偶有不偶。……火燔野草,車轢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同之木也,或梁於宮,或柱於橋。……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腐臭。」【*〈命義篇〉亦云:「有遭遇,有幸偶。」】
〈命義篇〉:「項羽且死,顧謂其徒曰:『吾敗乃命,非用兵之過[115]。』此言實也。實者,項羽用兵,過於高祖,高祖之起,有天命焉。」
〈偶會篇〉:「世曰:『男女早死者,夫賊妻,妻害夫。』」
〈感虛篇〉:「人在層臺之上,人從層臺下叩頭,求請臺上之物。臺上之人聞其言,則憐而與之;如不聞其言,雖至誠區區,終無得也。夫天去人,非徒層臺之高也,湯雖自責,天安能聞知而與之雨乎?」
〈雷虛篇〉:「子有過,父怒,笞之致死,而母不哭乎?今天怒殺人,地宜哭之。獨聞天之怒,不聞地之哭。……緣人以知天,宜盡人之性。……比聞天之怒,希聞天之喜。」
〈語增篇〉:「言堯、舜若腊與腒,桀、紂垂腴尺餘,增之也[116]。……紂為長夜之飲,是必以病,則肥腴不得至尺。……文王飲酒千鍾,孔子百觚。千鍾用肴宜盡百牛,百觚則宜用十羊。文王之身如防風之君,孔子之體如長狄之人,乃能堪之。」
〈儒增篇〉:「儒書稱養由基射一楊葉,百發能百中之,增之也。夫一楊葉射而中之,中之一再,行敗穿不可復射矣。言事者好增巧美,數十中之,則言其百中矣。實欲言十則言百,百則言千矣。……夫言眾必言千數,言少則言無一。」
〈藝增篇〉:「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則聽者不愜於心。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耳目所聞見,不過十里。……天之去人,以萬數遠。……其鶴鳴於雲中,人從下聞之,如鳴於九皋[117]。人無在天上者,何以知其聞於天上也?」
〈謝短篇〉:「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
〈效力篇〉:「文吏以理事為力,而儒生以學問為力。……孔子,周世多力之人也。……董仲舒、揚子雲,文之烏獲也○○。……取文力之人,立之朝庭。」【○○〈案書篇〉稱鄒伯奇、袁太伯、袁文術、周長生、吳君高「文雅之英雄也」。】
〈別通篇〉:「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儒生不如通人。……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癰。……人含百家之言,猶海懷百川之流也。……日光照室內,道術明胸中。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樓臺,窺四隣之廷,人之所願也。閉戶幽坐,向冥冥之內,穿壙穴臥,造黃泉之際,人之所惡也。夫閉心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夫不開通於學者,尸尚能行者也。……孔子病,商瞿卜期日中,孔子曰:『取書來,比至日中何事乎?』聖人之好學也,且死不休,念在經書。」【《劉子‧崇學第五》:「故宣尼臨歿,手不釋卷;仲舒垂卒,口不輟誦。」】【**〈量知篇〉:「夫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
〈超奇篇〉:「夫通人覽見廣博,不能掇以論說,此為匿生書主人。」
〈書解篇〉:「夫文德,世服也。空書為文,實行為德,著之於衣為服。故曰:德彌盛者文彌縟*。……人無文,則為朴人。……人無文德,不為聖賢。……謂之蕞殘,比之玉屑。」【*〈佚文篇〉論「五文」曰:「德之操為文。」】
〈自紀篇〉:「充書形露易觀。……言金由貴家起,文糞自賤室出,《淮南》、《呂氏》之無累害,所由出者,家富官貴也。……觀讀之者,惶恐畏忌,雖見乖不合,焉敢譴一字?」
〈訂鬼篇〉:「鬼者,老物精也。夫物之老者,其精為人○○。」【○○《文道希先生遺詩‧萍鄉有毛女洞志以為仙也朱子詩云惟有郵童解端的向儂道是野狐精夫信野狐之能精而不信毛女之得道一彼一此無是非也》。】
〈言毒篇〉:「小人之口,為禍天下。……陽地小人毒尤酷烈,故南越之人,祝誓輒效。」
────────────────
《宋文憲公全集》*[118]:
【*牧齋文,機杼實得力於景濂,而加詞藻。】【《七修類稿》35 載宋與戴九靈寄答五古十首手稿,集中所無。41 載宋作〈莫月鼎傳〉,亦云集中無。】【《越縵堂日記補》七冊咸豐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痛斥宋文之□□。】
1〈進元史表〉:「風憲皆無不捕之貓,將士盡成反噬之犬。」【王船山《讀通鑑論‧宋文帝之十九》痛斥宋濂修《元史》之為穢史[119]。】
○〈四明佛隴禪寺興修記〉:「如磨鐵杵,必欲成針[120]。」
2〈丹崖集序〉:「無真實之功,求鹵莽之效。西抹東塗,莫尋統緒;左剽右竊,僅成簡編。輒號諸人曰:『我知文,我知文!』人以艱深文淺近者示之,則曰:『是誠古文哉,何其雅奧而不群也!』又以塵腐罷軟者戲之,則又曰:『此亦古文耳,何其暢達而無礙也!』」(參觀 26〈文原〉上、下篇自跋:「竊怪世之為文者」云云。)
3〈畫原〉:「六書首之以象形,象形乃繪事之權輿。形不能盡象,而後諧之以聲。……書者,所以濟畫之不足者也。使畫而可盡,則無事乎書矣。」
17〈杜詩舉隅序〉:「近代廬陵大儒【劉辰翁】……未免輕加批抹。如醉翁寱語,終不能了了。」
18〈題柳公權書度人經後〉:「是經乃晉、宋人偽作,至誠懸時,相傳稍久,故信而書之。近代紫陽方回則謂五季蜀王建時道士王喬始造,且確然弗自疑,不幾於甚可笑歟?使回見誠懸書此,吾知其顙有泚矣。」
22〈新刻楞伽經序〉:「文學簡古,義趣淵微,宋臣蘇軾頗嘗患其難讀[121]。上曰:『此書生纏蔽文義之過也。朕於宮中略覽數過,已悉領其大旨。」
27〈王冕傳〉:「大言天下將亂,時海內無事,或斥冕為妄,冕曰:『妄人非我,誰當為妄哉?』」
30〈送方生還寧海并序〉:「以近代言之,歐陽少師、蘇長公輩姑置未論,自餘諸子與之角逐於文藝之場,不識孰爲後而孰爲先也。」「豈知萬牛毛,難媲一角麟○○。」【○○47〈示呂生〉(五古亦論文)。牧齋贈漁洋詩兼景濂二詩之體[122]。】【《牧齋外集》25〈跋顧伊人近詩〉即曰:「殆宋金華所謂『豈知萬牛毛』云云者也。」《茶餘客話》卷十一謂《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宋語所本。《全唐文》卷 920 宗密。】
○〈題李易安所書琵琶行後〉:「李易安圖而書之,其意蓋有所寓,而永嘉陳傅良題識,其言則有可異者。余戯作一詩,止之於禮義,亦古詩人之遺音歟?其詞曰:『……易安寫此別有意,字字似訴中心悲。永嘉陳候好奇士,夢裏謬為兒女語。花顏國色草上塵,朽骨何堪汙唇齒?』」
36〈撲滿說〉:「貯錢陶器也,錢入不可出,滿乃撲去,故名。因是未嘗不悲石荊州崇之為人也。」
37《燕書四十首》:「玄黃之間,事變無垠。辯士設喻,以風以陳。質往舊,開今新。」
「蔡人有列宗子泓,性好潔○○。惡人口過,人與語,遙答之,且答且唾,人進寸則退尺以避。沐浴必十更湯,收濕不以巾,溯風乾之。掘坎為匽,而軒其上,下疏河水,隨慁隨流。欲行人道,汲井泉前後濯,大雪不廢,妻因病寒死。然好嗅女婦足紈,足紈若行幐,纏三周而覆湧泉,善垢。或解之,其臭逆鼻,人不噦即吐,子泓獨樂之,驕人曰:『是何鬱金之腴也,婆律之潤也,椒蘭之郁也!』置諸袖中,飯不甘,嗅之;神度勿爽,嗅之;怒不舒、懣不釋也,又從而嗅之。」【○○可譏倪雲林,相傳辜鴻銘亦然。】
「趙成陽堪,其宮火,欲滅之,無階可升,使其子朒假於奔水氏。朒盛冠服,委蛇而往。既見奔水氏,三揖而後升堂,默坐西楹間。奔水氏命儐者設筵,薦脯醢觴朒。朒起,執爵啐酒,且酢主人。觴已,奔水氏曰:『夫子辱臨敝廬,必有命我者,敢問?』朒方白曰:『天降禍於我家,鬱攸是崇,虐焰方熾。欲緣高沃之,肘勿加翼,徒望宮而號。聞子有階可登,盍乞我?』奔水氏頓足曰:『子何其迂也!子何其迂也!宮火已焰,乃子揖讓時耶?』急舁階從之。至,則宮已燼矣○○。」【○○《鹽鐵論‧大論59》、《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中山君嬖梁其生。大夫旃曰:『心成憐,白髮玄。情勿怡,艷色媸。從古然也。君聞癸北子翏之為人乎?子慎妃偶,十年不遂。曲逆有醜女,眇左目,疹瘢如叢珠,且黑而羸。曲逆人過而不睨。醜女怒,去從師學擊築,彈坎篌,三年精其技。又善為《北裏》之舞以惑人。子翏一見大悅,致厚幣聘以歸,字曰元姬。稍出遊,歸必熟視其面,無不妍者,反笑世人多一目云[123]。』」」
38《演連珠五十首》:
○〈寓言五首〉:「商於子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
○〈秦士錄〉:「鄧弼……被髮跳叫曰:『吾今日壓倒老生矣!』」
【37、38 兩卷中文,多出入秦、漢子、史以及六朝,奧古博麗,七子所不能為也(40〈思媺人詞〉)。】
【38〈述玄〉、〈五氣大有寶書〉[124]。】
40〈哀志士辭〉(皆詠《中州集》中辛敬之、雷希顏等五人[125])。
○〈吾衍傳〉:「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嫵媚可觀。」
【40〈大還龍虎丹讚〉。】
45〈咨目童文〉:「走也病目,視不及尋。……爾於只尺,不分五牲[126]。……爾䫙湊几,僅辨一丁。此明而執,孰眎勿迎。彼不面識,反揖而承。……辟如水母,藉蝦始征。又如野狼,挾狽則逞。皆爾弗職,以玷我形。」
○〈錄客語〉:「波斯人來閩相古墓,有寶氣,以錢數萬市之。發之,見棺衾肌肉潰盡,唯心堅如石。鋸開觀之,佳山水青碧如畫,傍有一女靚粧凭欄凝睇。蓋此女有愛山癖,朝夕吐吞清氣,故能融結,至於如此。」
46〈題黃山谷手帖〉[127]:「右摩圍老翁自戎州回荊渚所遺二帖,云:『同惜兩日喫嬭差快。』同惜,其女名也。計翁生此女時,年已望六十矣。初翁三十餘,嘗過泗洲僧伽塔,即造發願文,戒酒色與肉食。曾未幾何,輒皆犯之。至於耆年,尚不能制其血氣之私如此!」
○〈跋黃山谷贈祖元師詩後〉。
47〈磨兜堅箴〉[128]。
○〈題亭上壁〉:「意隨流水行,却向青山住。因見落花空,方悟春歸去。」
○〈寄遠曲〉:「淚盡愁難盡,燕歸人未歸。遙知君念妾,似妾憶君時。」「憂心不可寫,天際望歸舟。江長望不極,更上一層樓。」
51《龍門子凝道記‧中‧尉遲樞第八》[129]:「魏人以博物名,偶於河濱得銅器,如觴焉,而竅其兩傍,文章爛如也。……喜甚,召所與游者同玩之,且實酒為壽。獻酬未竟仇山人自外至,愕曰:『子何得乃爾?是銅襠也,角觝家用以護陰者也。』魏人慚,棄之。楚邱有士,其博物不下魏人。一日獲器,象馬形,鬣尾皆具,而竅其背。詢之遠近,咸無識者。一士獨曰:『古有犧尊,有象尊。其殆馬尊歟?』士大喜。……遇享尊客,輒出以盛酒漿。仇山人偶過焉,復愕曰:『子胡得乃爾?是溺器也,貴嬪家所謂「獸子」者也。』士益慚,亦棄之。」
────────────────
【*注甚陋。如卷一〈玉波冷雙蓮〉:「吳天墜露衰紅濕」,注引李白詩「朔雪落吳天」,而不引長吉之「冷紅泣露嬌啼色」;〈雨雪〉:「臨關將月認」,引黃滔詩「連天寧認月」,而不引少陵之「不夜月臨關」,可以隅反矣。】
1〈少年行〉:「下直平明出禁門,笑提博局伴王孫。寶刀不敢將輸却,明日沙場欲報恩。二」
○〈空城雀〉:「百匝得一枝,千啄逢一粟。」
○〈妾薄命〉:「棄魚感淚多,當熊慚力弱。」
○〈征婦怨〉:「紙幡剪得招魂去,只向當時送行處。」
○〈將軍行〉:「單于一夜六騾逃《史記‧霍去病傳》,大漠無人唯漢月。」
○〈悲歌〉:「征途險巇,人乏馬飢。富老不如貧少,美游不如惡歸。浮雲隨風,零亂四野。仰天悲歌,泣數行下。」
3〈春日懷十友詩〉〔其九為僧道衍,卷 5〈答衍師見贈〉、卷 12〈贈衍師〉等〕。【卷 13〈賦得履送衍上人〉、卷14〈衍師見訪鍾山里第〉、卷15〈送衍師還相川〉、卷15〈詠梅次衍師韵 5 首〉、18〈衍師以懷幼文詩見寄因次其韵〉[131]。】
6〈寄王七孝廉乞貓〉:「唯思淮南舉當作『唐公舉』,《博物志》:『唐公房舉宅登仙,唯鼠不淨,不將去,鼠自悔,一月三吐易其腸』,不悟河東戒柳子厚〈三戒‧永某氏之鼠〉。」
8:〔七古頗有學蘇者,如〈書夢贈徐髙士〉、〈九日與客登虎邱至夕放舟過tian1平山〉、卷 10〈送曹生歸新安山中〉、〈次韵楊孟載早春見寄〉等。〕
○〈廣陵孫孝子愛日堂〉:「盡歡唯啜小人羹,致養寧須大官俸。」
9〈百花洲〉:「年來風雨荒臺畔,日暮黃鸝腸欲斷。豈唯世少看花人,縱來此地無花看。」〔卷 10〈約諸君游范園看杏花〉:「休言亂後少花看,得到花前人亦寡。」〕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烟落日之中來。……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宮闕何蕭蕭!英雄來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13〈牧〉:「但知牛背穩,應笑馬蹄忙。」〔《遺詩‧牧童五絕》:「誰知———,不似———。」〕
14〈送沈左司從汪參政分省陝西〉:「重臣分陝去臺端,賓從威儀盡漢官。四塞河山歸版籍,百年父老見衣冠。函關月落聽鷄度,華岳雲開立馬看。知爾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長安。」
○〈清明呈館中諸公〉:「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酩分香俗共誇。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京師秋興〉:「伎同南郭知應濫,俸比東方媿已多。」
【七律中,晚唐、劍南、石湖體皆有。】
【《讕言長語》卷下:「海昌蘇平言:『詩貴心平氣和。如高太史啟詩,工則工,其中多心不平、氣不和,惟〈夜聞吳女誦經〉一律心平氣和。』」】
15〈夜雨不寐〉:「蟋蟀催寒輸絡緯,梧桐鬧雨勝芭蕉。」
16〈卓筆峯〉:「雲來初似墨,雁過還成字。千載只書空,山靈恨何事?」
17〈春思〉:「自入春來才思減,杏花開過不題詩。」
○〈入郭過南湖望報恩浮圖〉:「漁人為指江城近,一塔船頭看漸長。」
○〈宮女圖〉:「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18〈畫犬〉:「莫向瑤階吠人影,羊車半夜出深宮。」《遺詩‧紅蕉仕女》:「憑仗小厖休吠影,深宫那得外人來?」】
○〈宿圓明寺早起〉:「客起燈前夢尚迷,滿樓殘月曉峰西。應知野寺非山店,只聽鐘聲不聽鷄。」〔一本作〈天界寺睡覺聞鐘〉:「心驚官寺非田舍,———————。〕
18〈虎邱〉:「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鎖寺門。」
────────────────
朱師轍《清史述聞》[132]:
P. 40:「柯鳳孫在史館,薄視官書,不置可否。」
42:「金梁乃一校對,見人極恭順。印稿時偷改人稿,人皆不知。」
79:「十七年,國民政府北伐方亟,館中趕印史稿。金梁乘時局紛擾之際,竊稱『總閱』,任意增改發刊。」
80:「東三省預約四百,印成時即運關外。余抽閱所撰〈藝文志序〉,發見刪改,乃告館長。」
81:「柯鳳老及同事取觀全書,皆譁然。又者,列傳二百六十卷〈張勳〉、〈康有為傳〉,鳳老言張、康二傳本有擬稿,後議決從缺,何以竊行增入?至張彪亦何能附傳?大罵大膽妄為!遂召開會議,抽換重印。」
────────────────
胡震亨遯叟《唐音癸籤》[133]:
卷4:「用字一避詭異(謂字體瓌怪,如古詩『褊心惡㕳呶』之類【參觀《文心雕龍‧鍊字篇》】),二省聯邊(謂半字同文,如偏旁從山從水之類,不獲免可至三接,三接外同《字林》矣),三權重出(謂同字相犯,詩驗適會,若兩字俱要,則寧在相犯),四調單復(謂字形肥瘠,瘠字累句則纖疎而行劣,肥字積文則黯黮而篇闇)。」
○「胡元瑞曰:『句中有一字可摘為眼,非詩之至也。昔人謂石之有眼,為研之一病。余亦謂句中有眼,為詩之一病。如「地坼江帆隱,天淸木葉聞」,故不如「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也。如「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故不如「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也。』」
○「凡詩對,下句不妨勝上句,古人所云『吟詠,滋味流於下句』是也。」
○「體物用『乾坤』字最多者杜甫,用『元氣』二字最多者劉長卿。境窮於睫量,語亦窮於脗量,非此等字不足副之。後學用此為襲腐,觸此堪反隅。」
○「吟家雖忌疏學,然如詩料平時收拾太多,不能割愛,往往病堆垜,更不如寡學人作詩有情韵也。謂不信者,請看《篋中集》諸公胷中,有幾多書在?」
○「王敬美曰:『詩有古人所不忌,而今人以為病者[134]。必不可借以自文,如「風」、「雨」、「雲」、「雷」二聯中接用,「一」、「二」、「三」、「四」八句中六見,此等病盛唐常有之。雲卿〈嵩山石淙〉前聯云「行漏」、「香罏」,次聯云「神鼎」、「帝壺」,俱壓末字。岑嘉州「雲隨馬」、「雨洗兵」、「花迎蓋」、「柳拂旌」,四言一法。摩詰「獨坐悲雙鬢」、「白髪終難變」,語異意重。〈九成宮避暑〉三四「衣上」、「鏡中」、「林下」、「巖前」,在彼正自不覺,今用之,能無受人揶揄*?』」【*周櫟園《書影》卷二亦指摘太白〈峨嵋歌〉連用四地名,摩詰此詩、孫逖〈贈韋侍御詩〉(「雲間」、「山上」、「河邊」、「林下」、「府中」、「署裏」)、沈佺期〈過巫峽〉(「灘上」、「廟前」、「江中」、「天外」)、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六句一樣句法,且「榆」、「桑」、「柳」、「桃」連用),又〈過任處士書齋〉(四句一樣句法),惟太白詩「一氣渾成,絕無痕迹」。《唐詩歸》卷 21 杜甫〈冬深〉五律「花葉隨天意」、「早霞隨類影」,譚云:「二『隨』字皆難動,但今人不得借口。」】
9:「擬古樂府至太白幾無憾,以為樂府第一手矣。誰知又有杜少陵出來,盡跳出前人圈子。盡道胡鬚赤,又有赤鬚胡,兩公之謂矣!」
11 :「孟浩然『萬壑歸於漢,千峰劃彼蒼』,杜子美『餘力浮於海,端憂問彼蒼』,對法正同。」
○「讀姚少監『侯門月色少於燈』,每嘆富貴家光景,真復如此俗耶?然王摩詰〈山池夜讌〉詩『山月少燈光』,已道過矣。」
○「盧仝〈月蝕詩〉生於李白之〈古朗月行〉,〈古朗月行〉生於〈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顧莬在腹』數語。始則微詞含寄,終至破口發村。靈均氏亦何料到此!」
○「杜句云:『詩盡人間興,兼須入海求。』李克恭〈弔孟郊詩〉:『海底也應搜得盡』,正祖此意。」
○「韋莊詩『靜極却嫌流水閙,閑多翻笑野雲忙』本於杜之『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但多著一『嫌』字、『笑』字,覺非真閑真靜耳。」
○「白居易〈詠老柳樹〉:『但見半衰臨此路,不知初種是何人。』羅隱〈詠長明燈〉:『不知初點人何在,衹見當年火至今。』」
○「韓退之〈贈張道士詩〉[135]:『臣有平賊策,狂童不難治。恨無一尺箠,為國笞羌夷。』杜牧之〈書懷詩〉:『北虜壞亭障,聞屯千里師。臣實有長策,彼可徐鞭笞』云云。並以排調語抒孤憤,未知有意相祖述,抑偶爾暗合也[136]?杜〈弔趙將軍〉落句『誰知我亦輕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與韓『恨無一尺箠』正同。」
○「薛能『池中水是前秋雨,陌上風驚自古塵』,非北人不能知。」
○「『游魚逆水上,宿鳥向風栖』,最詩之識物理者,魚逆水鱗順,鳥向風羽順也。然一說破,則似《爾雅詁》,不復似詩。」
【16:「雨香。」】
17:「杜:『夕烽來不近,每日報平安。』《唐兵部烽式》云:『冦賊不滿五百人,放烽一炬;得蕃界事宜,知欲南入,放兩炬;蕃賊五百騎以上,放三炬;千人,放四炬;餘冦萬人,亦四炬。其放烽一炬,至所管州縣鎮止。兩炬以上者,並至京元放烟火處,即錄狀馳驛奏聞。若依式放烽至京訖,賊回者,放烽一炬,報平安。凡放烽報賊者,三應三滅;告平安者,兩應兩滅。』」
○「《申鑒》[137]:『覩孺子之驅鷄,而見御民之術』,泛言治術。用之縣令,則始韋蘇州之『驅鷄嘗理邑』。後許渾亦有『遯跡驅鷄吏』之句。」
18:「儲光羲〈貽太學張筠詩〉:『璧池忝門子。』門子,嫡子之將代父當門者,蓋公子也。見《選‧補亡詩》引《周禮》鄭注。」
19:「王建〈宮詞〉:『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語雖情致,但天家何至自洗裙裾?『密奏』云云,更不諳《史記》『程姬有所避』注所謂『丹注面目,的的為識』故事矣。」
【19:「暖簧」(《齊東》)。】
20:「《嶺南錄異》云:『鷓鴣,其鳴自呼「鈎輈格磔」。李群玉〈山行聞鷓鴣詩〉云:『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鈎輈格磔聲。』韋莊〈鷓鴣詩〉云:『懊惱澤家非有恨,年年常憶鳯城歸』,舊注:『懊惱澤家,鷓鴣音。』」
21:「駱賓王〈送人入蜀〉:『海客乗槎渡,仙童馭竹廻』,上用嚴君平卜肆事,下用介象令人騎竹自吳往蜀事[138]。曹能始《蜀中詩話》以馭竹為費長房葛陂事,引《寰宇記》。按《後漢書‧費傳》葛陂在豫州,與蜀無渉。」
○「駱賓王〈代郭氏答盧照鄰〉:『迢迢芋路望芝田。』芋是蜀事,芝是商洛事,時盧在秦中,郭在蜀中,言相望情。誤本芋作芊,遂不可通。」
○「陳子昂〈乞推祿命詩〉:『非同墨翟問,空滯殺龍川。』事出《墨子》:『墨子之齊,日者語之曰:「帝今日殺龍北方,先生之色墨,不可以北。」』」
○「陳子昂〈贈暉上人詩〉:『四十九變化,一十三死生[139]。』一出《法華經》(〈隨喜分第五十人義〉),一出《道徳經》。」
○「李嶠〈還洛詩〉:『將交洛城雨,稍遠長安日』,用〈東京賦〉『總風雨之所交』。」
○「李白〈草大還篇〉『髣髴明牕塵』云云,全用《參同契》語。」
22:「『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140]。』《兩京新記》謂曲江在都城東南,地最高。靈武行在,正在長安之北。杜公自言往城南潛行曲江者,欲望城北冀王師之至耳。他詩『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即此意若。」
23;「李益〈聽曉角〉:『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吹入小單于。』大角曲名有〈小單于〉,此借云吹入〈小單于〉處去,與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同一用法也[141]。」
○「孟東野用字之奇者,如『𦟛』、『柧椾』、『踔𤠟』、『陟卓』、『𣊪𣊪』、『殑殑』、『峻峻』、『華華』、『強強』,自以意疊,幾成杜撰。」
○「劉禹錫〈文宗挽歌〉:『聖情悲望處,兄日下西山。』人君『兄日姊月』,出《春秋感精符》。今本作『沉日』,是淺學所改。劉有〈公主下嫁詩〉云:『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
【23:許渾、義山。】
24:「韓愈詠海詩(〈瀧吏〉:『州南數十里,有海無天地。)颶風有時作,掀簸真差事[142]。』韓偓詩(〈兩賢〉:『賣卜嚴將賣餅孫,兩賢高趣恐難倫。)而今若有逃名者,應被品流呼差人。』差,異化切,怪也。」【《通俗編》卷十一:「《南史‧劉顯傳》〔《梁書‧劉顯傳》〕:『沈約策顯經史十事,顯對其九,陸倕聞之、喜曰:「劉郎子可謂差人異化切,怪也。」』」】
25:「詩道須前、後輩相推引。李、杜兩大家,不曾成就得一個後輩來,殊可惜。惟昌黎公有文章、官位、聲名,任得此事。公又實以作人廸後擔子,一身肩承[143]。或問余:『退之,道學人也,史譏其作〈毛頴傳〉近戲。白樂天謂其病沒繇服丹藥,張籍祭以詩「坐出二侍女」云云,似蓄聲伎者,然歟否耶?』余曰:『退之亦文士雄耳。近被腐老生硬推入孔家廡下,翻令一步挪動不得。』」
26:「老杜燕集,往往贊人食味,如『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144]』之類,不一而足。至『華筵直一金』,直與估價,過矣!酸窮可憐。」
○「晩唐人集,多是未第前詩。其中非自敘無援之苦,即訾他人成事之由。名塲中鑚營惡態、忮懻俗情,一一無不寫盡。」
○「李涉〈連雲堡〉詩:『一出縱知邊上事,舉朝誰信語堪聽?』邊上事,做不得,說不得,今古一揆。」
28:「王弇州嘗為『文章九命』之說。今摘唐詩人,訂定錄後[145]。」
32:「宋人詩不如唐,詩話勝唐。南宋人及元人詩話,又勝宋初人,如嚴之《吟卷》、劉之詩評,解會超矣!胡元瑞論嚴氏『獨暢玄風』,論辰翁『玄鑒邃覽』,語堪千載,我無以易之矣。明興,說詩者以博推楊用修,以雅推徐昌穀,以㑺推王弇州。吾嘗謂近代談詩集大成者,無如胡元瑞。其別出勝解者,惟鄭繼之老杜詩評,前見評彙中*。」【*見卷六,即轉引《焦氏筆乘》耳,未見繼之原稿也。】
○「唐詩不可注也。詩至唐,與《選》詩大異,說眼前景,用易見事,一注詩味索然,反為蛇足耳。有兩種不可不注:如老杜用意深婉者須發明,李賀之譎詭、李商隱之深僻及王建〈宮詞〉自有當時宮禁故實者,並須作注,細與箋釋。今杜詩注既如彼,建與賀詩有注與無注同,而商隱一集迄無人能下手,始知實學之難。友人屠用明嘗勸予為《義山集》作注。」
33:「唐人詩見於金石刻及真蹟傳世者。」
────────────────
《西青散記》*[146]:
【*以風流致語,作道學腐言。晚明人小品之筆,為《太上感應篇》衍義耳。楊掌生《京塵雜錄》之四記竹簡上刻「琅玕消息近來聞」七律乩仙詩,即出此《記》。】
1:「蕭紅降乩曰:『世人謂紙焚則字滅無有,不知鬼神視之,歷歷如見也。字有魂魄,焚時烟上騰為魂,灰下墜為魄。』題詩云:『租虧王母催偏急,衣就嫦娥典已貧。縱使長生原有恨,近來都願謫紅塵。』」
○「黃松石樹穀嘆曰:『醫者之手俯,乞者之手仰,書者之手側,皆干人者也。』」
○「各各先生降乩賦詩云:『青霜棱棱鷄不鳴,黃花女郎夢中嫁。』」
○「趙闇叔詩,散題翠筠、白石、古垣、斷碣之上。簷下以白堊寫詩云:『香裊夢微消,春寒著細腰。蝶來風有致,人去月無聊。』」
2:「入古寺,與老僧弈。僧棋頗劣,好勝。脫之圍中,僧喜,呼其徒煮茶來。三弈,余三北,益喜,更呼進佳茗。復請弈,佯輸且盡,僧開口笑,奉茗益佳。」
○「阿音降乩,寄碧夜書云:『旬月以來,心神凄隕[147]。記三訛五,握兩尋雙。』」
○「張夢覘成花塚,焚詩云[148]:『夕陽庭院春濃夜,黃透胭脂病已成。』」
○「一少婦歛眉怯步,與童子憩茶亭,拈白堊書九字於板扉,云:『是天然,是偶然,是惘然。』余拾餘堊,題〈惜餘春〉詞於後,云:『……誰見我,愛好天然,偶然隨步,也是惘然情意。枝扶鳥坐,葉襯蠶眠,人瘦落紅堆裏。……又嬾寒生袂,花外東風還起。』」
○「〔梧岡自作〕〈蝶戀花〉詞云:『待得春來春又去,無處無花,無處無風雨。……猶記深深深夜語,生生死死千千句。』」
3:「雙卿和白羅九絕句云:『阿母見兒還認否?苦黃生面喜紅消[149]。』」
4;「〔梧岡〕詩云:『野水風摩微皺活,暮山雲抹小尖平。』」
○「將旦,市有餘潦,而天無宿翳。」
○「游潭柘寺,石上有詩云:『一峯兩峯陰,三更四更雨。冷月破雲來,白衣坐幽女。』」
────────────────
《華陽散稿》[150]:
〈自序〉:「我生如戲,嬉笑怒罵,皆戲具耳。我生如夢,語言文字,皆夢囈耳。詩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氣與靈機也。做無趣之夢,串無趣之戲,豈不負有趣之天,虛有趣之地乎哉?」
卷上〈記馬授疇〉:「至武林方飲[151]。艷妓來,弗狎,慰而悲之。妓泣,以酒酹地曰:『夙孽也,奈之何!有憐我以欲,無憐我以情者,況以義憐我乎!。』」
○〈記髯叟〉:「叟,新安人,未冠生髯。旦起,必祝於鏡曰:『無蟹而鉗,我髯是瞻;無燕而尾,我髯是喜[152]。』口直,好面規人。士大夫遇如嚴師。商於蘇,將歸新安,同歸者十餘,各相戒避髯叟。登舟,則䯱然先踞舟中矣,少年皆失色[153]。舟人女名蘭年,頗艷。黃生居內艙,近之[154]。叟數顧而戒曰:『年少毋自輕也。』黃生憚,讓叟,叟掀髯曰:『可。』明日,叟大病,蒙被忌日月光,夜忌燭。諸生悉危坐無譁,意殊怏怏。十日,舟抵新安。逮夜,幅巾擁髯登輿。黃生責舟人曰:『若不謹,以風露中老人耳。』蘭年以巾裹物擲黃生,啓視,則叟髯也,色斑白,桀桀然尺有咫焉。眾測其故。」
○〈王澹園詩序〉:「澹園高士,詩人多不喜,謂其難於解也。澹園豈不能為可喜可解之詩哉!其意蓋在三代以上,并不在三唐以前也。……少時得詩數百首,皆以李、杜稱之。一旦焚詩酹酒,召李、杜詩魂而告之曰:『以李還李,以杜還杜。非我王澹園詩也。』」
○〈與玉勾詞客書〉:「詩云:『失學從兒嬾,長貧任婦愁。』少陵贈我於千載後哉!去冬衝雪渡江,印《西青》四百卷。紅樓綠窗,索贈者半。綃山浣衣,病不復起。」
○〈與玉勾詞客書〉:「鄙人家如殘秋,身如昃晚,情如剩烟,才如遺電。豎筆橫墨,以自鳴其所喜。亦猶小草無聊,自矜其花;小鳥無奈,自矜其舌。」
○〈記惜夢〉:「荊振翔嘆曰:『最可惜者,夢也。』」
○〈記天荒〉:「當境厭境,離境羨境○○。」【○○卷下〈與趙闇叔書〉:「在虎邱則厭虎邱,在西湖則厭西湖。」】
○〈小記十四〉:「游士之說有二:一善讚,一善罵。善讚者,逢人輒譽,冀人我譽,而先譽人;善罵者,逢人輒毀,懼人我毀,而先毀人[155]。……有士人游於廣陵,以善罵冠游客,晝夜生熟,悉狺狺吠也。畏其吠者,皆餌之。」
卷下〈松槐雙蔭初稿序〉:「投無奈之帖,拜無奈之人,想無奈之錢,俗可笑也。寫不類之照,補不類之景,徵不類之讚,雅可笑也。拈何必之題,作何必之詩,求何必之序,非雅非俗可笑也。……鳥能言,簡而不贅;花能笑,倩而不冶。」
○〈小鳳別紀〉:「薛懷號小鳳,為〈乞鬚詞〉云:『……七尺休誇,二毛已賦。……但臣之壯也,一婆堪懼。』余轉其語,為〈免鬚詞〉云:『寸長尺短,欲理竟無頭緒。佳人笑語,免雙夢同時,刺人如許。』」
○〈三民合記〉:「邊壽民曰:『俗蓋有二:粗俗可耐,文俗難忍。』客曰:『文亦有俗乎?』壽民曰:『古也而餿,時也而油。』」
○〈蓼圃周太史八股序〉:「殷霞村、趙闇叔幼習八股,而不喜為八股[156],以為喜時不足以代歌舞,悲時不足以代涕泣,登臨袖之俗,行旅懷之贅,燕享誦之迂。書之於扇,錄之於屏,勒之於石,雖以八股為性命者,未有不嗤然失笑,掉頭却步者也。」
【卷上〈與曹震亭書〉:「詩云:『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與玉勾詞客書〉:「『吳中近事君知否,新月家家拜玉勾。』以視放翁團扇,迥判仙凡矣[157]。」卷下〈寄徐墨耕〉:「放翁詩云:『家如梁上燕,歲歲旋作巢。身如林下僧,處處常寄包。』」】
────────────────
姚永概《慎宜軒集》[158]:
1〈小雨〉:「喧豗新漲沒前汀,細柳垂枝覆野亭。小雨如絲雲不散,遠山濃墨近山青。」
○〈四月〉[159]:「榆遮戶牖風增力,萍合池塘雨少痕。」
4〈鷺羽潔白西婦用其首髦為冠飾華人爭羅以逐利數年來環吾縣數百里此種殆絕七月赴郡過練潭見一鷺於湖上意態閒逸如逢故人喜與感並遂成小詩〉[160]。
6〈送孫純齋赴潛齋視學〉:「往時襆被入舒潛,景物入秋潤可拈。矮柏著丹遮屋角,修篁引碧到山尖。別來泉石應如故,此去風光想更添。為問窖麻舂竹地,可能容我突常黔。」「君行便道游山谷,谷裏今無百丈松。丹嶂舊藏禪祖骨,白雲時起漢家封。巖題剝蝕文能讀,法宇蕭條佛缺供。惟有石牛堪負重,八風不動自從容。」
○〈題子善秋景〉:「柳老西風作意驕,孤蟬猶自抱疎條。不知更有春來否,到眼秋光太寂寥。」
7〈偶題〉:「西風吹雨似輕埃,零落殘芳尚亂開。秋蝶向花無意興,繞叢三匝却飛迴。」
8〈寓樓夜起有感〉:「齊失固難矜楚得,虢亡安敢許虞存。」
────────────────
【“[Poser!
toujours poser! de face pour ce parti, de profil pour celui-là, selon le]ur idée.... Les placer tous entre l’espérance et la
crainte. Les éblouir par des dates et des bulletins.... Sitôt que je m’assieds, je crève d’ennui.... Moi, il faut que j’aille et que je fasse aller[161].”
“La vie est trop courte, pour s’arrêter[162].”】
────────────────
【《靖康緗素雜記》[163]:
卷一:「〈與王相公〉:『薰琴順署,雌閣偃藩。』〈和公序再入玉堂〉:『七年辭玉署,再入佐黃扉。』〈初到郡齋〉:『姑俟天藏疾,雌堂日燕居。』」
卷三:「宋景文公〈守歲〉詩云:『迎新送故只如此,且盡燈前婪尾盃。』又云:『稍倦持螯手,猶殘婪尾觴[164]。』『鏤管喜傳吟處筆,白波催卷醉時杯。』」
卷四:「〈寫真〉:『誰謂彼己子,而傳阿堵神。』〈答書〉:『久謝輪囷器,羞言阿堵神。』」
卷五:「〈端午〉(七律):『孟嘗此日鍾英氣〔?〕。』」
「『曉報谷鶯朋友動。』『杏園初日待鶯遷。』」
卷六「芍藥」。
七:「『使麾得請印垂腰。』『一封通奏領州麾。』『乞得一麾行。』『竟獲一麾行。』是真得延年之意,未嘗謬用也。」
卷八「樓羅」。
卷 9:「〈途中清明〉:『漠漠輕花著早桐,客甌餳粥對禺中。』〈傷孟昭圖〉:『密疏叩儲胥。』〈侍宴〉:『秋色遍儲胥。』〈思歸老〉:『至今三籍在儲胥。』〈答朱彭州〉:『九番官樹老儲胥。』〈續春詞〉:『蒼龍驅暖入儲胥。』」
「『紙尾勤勤問姓名……。』」】
[1]《中文筆記》第五冊 144 頁。
[2] “Damn
fool!”
[3]《中文筆記》第五冊 144-6 頁。
[4]《中文筆記》第五冊 146 頁。
[5] 同上。
[6]《中文筆記》第五冊 147 頁。
[7]「劉素素」原作「劉素」。
[8]《中文筆記》第五冊 147-8 頁。
[9] 徐渭〈題昆侖奴雜劇後〉。
[10]「似在」原脫「在」字。
[11]「所不能得」原脫「得」字。
[12]《中文筆記》第五冊 148 頁。
[13]「赧矣」原脫「矣」字。
[14]「稱」原作「請」。
[15]《中文筆記》第五冊 148-50 頁。
[16] 錢孟鈿。
[17]《中文筆記》第五冊 150-1 頁。「伯聲」原作「聲伯」。
[18]「柏」原作「宿」。
[19]「伯聲」原作「聲伯」。
[20]「眉目」原脫「目」字。
[21]《中文筆記》第五冊 151-5 頁。
[22]〈或題虎邱生公石上寄贈大宗伯錢牧齋盛京榮歸之作〉:「入雒紛紛意正濃,蓴鱸此日又相逢。黑頭已自羞江總,青史何曾用蔡邕。昔去幸寬沉白馬,今來應悔賣盧龍。最憐攀折庭邊柳,撩亂春風問阿儂。」「錢公出處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2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24] 同上。
[25] 同上。
[26] 同上。
[27]「肚子裏飽」原脫「飽」字。
[28]「怒甚」原作「怒上」。
[29]《中文筆記》第五冊 155 頁。
[3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32]「俱空」原作「皆空」。
[33]《中文筆記》第五冊 156 頁。
[34]《中文筆記》第五冊 156-7 頁。
[35]「廿一」原作「二十」。
[36]「何事」原作「何長」。
[37]「十一日」原作「十日」。
[38]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39] 同上。
[40]「益甫」原脫「甫」字。
[41]《中文筆記》第五冊 157 頁。
[42]《中文筆記》第五冊 157-8 頁。
[43]《中文筆記》第五冊 158 頁。
[44]《中文筆記》第五冊 158-60 頁。
[46]“Quante
volte solete / dirne voialtri, adulatori amanti, / che ’l vostro idolo amato /
i zaffiri ha negli occhi, e ne la bocca / i rubini e le perle?”
[47]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48] 同上。
[49]《中文筆記》第五冊 161-2 頁。
[5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51]「叫」字上標叉號。
[52]「不用」原作「不同」。
[53]「情絲」原作「情深」。
[54]「徧」原作「偏」。
[55]「當時」原脫「時」字。
[56]《中文筆記》第五冊 163-5 頁。
[58]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59]「蒯希逸」原作「謝希逸」。「芳草復芳草,斷腸還斷腸。」
[60]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61] 同上。
[62] 同上。
[63] 同上。
[64] 同上。
[65] 同上。
[66]「杏」字處標叉號。
[67]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68] 同上。
[69]「齊安郡」原作「齊安群」。
[70]「山」字、「好」字後標勾號,句尾標叉號。
[71]「頗聞」原作「聞頗」。
[72]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74] 同上。「笑語」原作「飛語」。
[76] 同上。
[77] 同上。
[78]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79] 同上。
[80]《中文筆記》第五冊 165-8 頁。
[8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82]「匹夫」原脫「夫」字。
[84]「未通」原作「求通」。
[85]「老親」前原衍「害」字。
[86]「大夫」原作「夫夫」。
[87] 筆記句讀原將「偽」字上屬。
[88]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89]「丞相史」原作「大夫」。
[92]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93]「大夫」原作「夫夫」。
[94]「駕東」原作「駕車」。
[9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96]《中文筆記》第五冊 168-70 頁,又171、173、175、176、177 等頁書眉、下脚。
[97]「宜有」原脫「有」字。
[98]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99]「敗迹」原脫「迹」字。
[100]「亂國之官」原作「亂國之君」。
[101]「一斗」原脫「一」字。
[102]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0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05] 同上。
[106]「早憂」原作「早養」。
[107]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08] 同上。
[109]《中文筆記》第五冊 170 頁。
[110] 同上。
[111]《中文筆記》第五冊 170-2 頁。
[112]「方圓畫不俱成,左右視不并見,此《論衡》之說。獨山水不然。畫方不可離圓,視左不可離右,此造化之妙。文人筆端,不妨左無不宜,右無不有。」
[113]「推」字原無括號。
[11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16]「堯、舜」原作「堯與舜」。
[117]「鶴鳴」原脫「鳴」字。
[118]《中文筆記》第五冊 173-5 頁。
[119]「宋文帝」原作「晉安帝」。
[120]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121]「宋臣」原作「蘇臣」。
[122]〈古詩贈新城王貽上〉。
[123]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124] 同上。
[125] 同上。
[126] 同上。
[127] 同上。
[128] 同上。
[129] 同上。
[130]《中文筆記》第五冊 176-7 頁。
[131]「5 首」原作「4 首」。
[132]《中文筆記》第五冊 177 頁。
[133]《中文筆記》第五冊 178-80 頁。
[134]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135]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136]「祖述」原脫「祖」字。
[137]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139] 原文脫下句「一十三死生」。
[140]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41]「去」原作「云」。
[142]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43]「作人」原作「作文」。
[145] 手稿此處標以叉號。
[146]《中文筆記》第五冊 182 頁。
[147]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48] 同上。
[149] 手稿此處以線與上文「黃透胭脂病已成」相聯。
[150]《中文筆記》第五冊 182-4 頁。
[15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52] 同上。
[153]「䯱」原作「髤」。
[154]「近之」原作「近人」。
[155]「而先毀人」原脫「先」字。
[156]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57]「迥」原作「迴」。陸游〈六月二十四日夜夢〉:「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
[158]《中文筆記》第五冊 184 頁。
[159] 卷二。
[160]「冠飾」原脫「冠」字。
[161]《中文筆記》第五冊 185 頁,不知何屬。引文出Alfred de Vigny, Servitude et
Grandeur Militaires, Liv. III, ch. 5, “Le Dialogue Inconnu” ,字跡模糊,脫落不全。方括號內皆據原書所補。
[162] Mme
de Sévigné 一六八六年五月四日致 Comte
de Bussy 書。
[163]《中文筆記》第五冊 185 頁,不知何屬。 皆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中所引宋祁詩。
[164]「觴」原作「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