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中文筆記》第三冊(大本十一)

 

大本(十一)[1]

 


《國朝宮史》中訓諭,無不以閹寺擅權為戒,而嚴加管束[1]

清德宗古文尚清順,有腔格,似習作經筆削後謄正者。如〈試馬記〉曰:「今年八月,立馬架於庭。御前大臣率侍御等執鞭鐙,以待予日一試馬。或曰:『此真馬歟?』曰:『非也。』『非馬何以試之歟?』曰:『冀北之野馬之良者多矣,豈能偏千萬馬而試之乎?不能偏千萬馬而試之,則試一馬,可通於千萬馬矣。夫一馬可通於千萬馬,則非馬而類於馬者,亦可通於馬矣。天下事,有不必躬親而能執簡御繁者,皆此類也。又何必沾沾疑其非馬虎?』作〈試馬記〉。」

康熙二十年正月初六日上諭:「太監最為下賤,蟲蟻一般之人,如何見大人、侍衛竟不站立?且斜身踞坐,甚無規矩。嗣後俱著恭敬站立。如有仍前不遵者,必重處不饒。著通傳申飭。」

〈李太白傳〉:「李太白,蜀人,母夢長庚星。金山住寺沙門佛印書。」書甚拙,似劣八分。

【沈顥《畫麈》:「倪迂晚年隨意掃抹,如獅子獨行,脫落儕侶。一日燈下作竹樹,傲然自得,曉起展視,全不似竹。迂笑曰:『全不似處,不容易到耳。』《樗齋漫錄與倪雨田書》云:「昔有得公家元鎮寫竹者,以示眾客。一曰蘆,一曰草,一曰柳,反問元鎮,元鎮曰:『其以寫吾逸氣耳。』」】

【《癸辛雜識外集》云:「米元章〈洗手帖〉云:『每得一書,背訖入奩,印以「米氏秘玩」書印。閲書之法,二案相比,芾洗手親取,展以示客[2]。客拱而馮几案,從容細閲,芾趨走於其前。客曰:「展」,芾展;客曰:「卷」,芾卷惟命。客據案甚尊,芾執事甚卑。舍佚執卑者,止不欲以手衣展拂之耳。』其潔疾如此。」】

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上諭:「正統間事,史書所載,不能明確。其在沙漠嘗生一子,今有裔孫,現在旗下。天啟呼魏忠賢為『老伴』。(下略)流賊將至,守城者惟內監數萬人。賊兵破外羅城,崇禎率內監數人,微行至襄城伯家,其家方閉門演戲,不得入。回登萬壽山,四顧無策,猶欲出奔。太監王承恩止之曰:『出恐受辱於賊。』(下略)明朝費用甚奢,宮女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飯食不能遍及,日有餓死者。今則宮中不過四、五百人而已。又明季所行,多迂闊可笑。建極殿後階石高厚數丈,方整一塊,採買搬運至京,不能舁入午門。運石太監參奏:『此石不肯入午門。』乃命將石捆打六十御棍。崇禎嘗學乘馬,兩人執轡,兩人捧鐙,兩人扶鞦,甫乘輒已墜馬,乃責馬四十,發苦驛當差。如此舉動,豈不發噱?」【此節《茶餘客話》卷一略摘錄之,自言在梁詩正家見政治典訓,敬記數則。】

吳承恩《射陽先生存稿選》四卷(詩、文、詞皆有,不入《四庫》,惟《山陽詩徵》全錄其詩。吳與七子中徐子與最友善,議論亦頗主漢、魏、盛唐參觀陳文燭〈敘〉,故深不以七子為然。所作頗能獨抒胸臆,不為剽賊,屢和東坡詩韵,亦可謂特立獨行者,李維楨〈序〉所言是也。《靈芬館詩話》極稱其「清而不薄,澹而能隽」云云。)〈對酒〉云:「客心似空山,閒愁象雲集。前雲乍飛去,後已連翩入。」

〈二郎搜山歌〉七古

〈禹鼎志序〉自言:「好野言稗史,旁求曲致,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每欲作一書對之,嬾未暇也。獨此十數事,磊塊尚存。」

「安石啟[3]:過從謂必得奉見,承書示,乃知違豫又不敢。」殊稚嫩,亦不似能作草書者。何以山谷、姑溪傾倒如是?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4]。」山谷書第一。

【「死骷髏上開活眼[5]。」】

雍正九年八月初九日上諭:「近來爾太監等私下相聚,未嘗不圖歡笑。及見主上時,便似拘束太苦,全無和顔悅色。若以此為恭敬,甚屬錯謬。若是不改,定將處分。」

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一日:「前朕與和親王等在『九洲清晏』瞻禮,時值蘇培盛等在彼飲饌,伊等不但不行迴避,且復延坐共食,而阿哥等亦有貪其口腹,與之同餐者。」

【貫休寫羅漢不足數,即以己像足之[6]。】

舊宮監唐冠卿言[7]:「光緒十三年冬,德宗選后,與選者五人。太后上坐,德宗侍立。小長棹上有鑲玉如意一柄、紅繡花荷包二對。選后中者,以如意予之。選妃中者,以荷包予之。德宗曰:『此大事當由皇爸爸主之。』太后堅令自選,德宗乃持如意趨德馨女前。太后大聲曰:『皇帝。』以口暗示其首列者,即其姪女。德宗愕然,不得已以如意授隆裕太后。以德宗意在德氏女,選妃將奪寵,匆匆命以荷包授長敘二女,即珍妃、瑾妃也。【此事已略見《小說大觀》第十三集王小隱《夢忉利館隨筆》,其書多不根妄作之談,然此事却親切。】(劉姓宮女言:『珍妃好攝影,好作異裝。』)七月十九日,聯軍入京,太后視珍妃,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罷!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呼唐玉桂扔之下井,後玉桂疽發背死。出走至長安時,封妃為神。太后夢妃數其惡,醒而不語者半日,咽喉盡腫。」

【楊升厂云:「貴州之山,灰堆糞壤,不入詩畫。」】

            「昨日得米老書,云[8]:『欲來早率人過天寧。』紹彭。」筆致頗滯短,未足似米老。

            「天聖中,先太尉與故相國龐公。涑水司馬光[9]。」

「舊奏事處太監邱和來曰:『清之遜位也,袁世凱遣趙秉鈞等四人,持上請遜位摺,期以三日。置養心殿三日,隆裕未披閱,不知為何事。及期,四人者復來催逼,乃降旨照准。四人者哭,隆裕亦哭。四人退,隆裕治事如常例,久之不見有奏國事者,乃問奏事處太監,太監曰:「國家已歸袁世凱,太后但問家事可耳。」自清室遜位以來,以亡國之影響而捐軀者,惟神武門前餓斃二犬耳。』」

【「畫幾筆韭菜炒蝦米的蘭花。」】

「令畤頓首[10]:辱惠翰,伏承久雨起居佳勝。蒙餉梨。」趙德麟書學蘇。

            「會稽尊候萬福[11]。承待次。」章子厚書。

            「辛亥時,陳夔龍為直隸總督,周樹模為黑龍江巡撫,皆奏稱舊疾重發,恐致貽誤,請求開缺。」

            「京再拜[12]。昨日遠勞同詣,下情悚感,不可勝言。大暑,不審還館動靜何如?」蔡元長書酷似米顛,宜其《鐵圍山叢談》云云。

「卞拜覆[13]。雪意殊濃。尤以感慰。」元度書與乃兄一源。

「翛啟[14]。辱手畢。伏承萬福。至以感慰。」蔡翛書亦有父風。蘇氏兄弟、子姪亦一體也。

「曹雪芹非旗人,乃漢人豐潤世家,從軍有功入旗。」

【《五雜組》云[15]:「觀《宣和畫譜》及《米氏畫史》,可見宋時內府所藏山水寥寥,豈所重尚在人物、宮室、花木、蟲魚間耶?僅始於李思訓,以宋置唐畫似非難得者,而止十人。」】

《鼎峙春秋》情節、詞句多同《三國演義》,不知小說、院本孰先孰後?曲文、賓白皆平直寡味。關公因殺熊虎員外而亡命。無張飛賣肉

            【《尚書故實》云:「語云:『若要喜,口角起;若要悲,口角垂。人面橫,容五眼。少僧、老尼最難。』以少僧似老尼,老尼似少僧故也。」】

洪武御筆(文理詰屈【有皇帝口氣】,書法老辣而拙):【101 期】「制諭信國公湯和:文書到日,即便將。」

            102 期】「諭從孫守謙:爾前者,這等非為,父子皆行不才之事。今且涉諸險難,知此不易,然後享福一方,庶可託也。不然,仍前非為,不知士卒之艱苦,不得人心猶未可。故勑。」

            104 期】「諭總兵官征虜大將軍:古之名將,為國效忠,惟思彰君之德,故能摧堅撫順,無所不克。以目前之名將,千載勳名不磨者,我朝中山武寧王、開平忠武王二將,率雄師平華夏之亂,終身無疵[16]。何其大將軍,專為己私,惡聲遺臭,於天下遍滿。故中古之名將,所作所為,必播善名於敵,使來者安之,未來者懷之。所以今古不磨,為此也。今大將軍誅指揮,戮百戶,殺鎮撫,懸首於隊官頂上,以禁不貪,號令明矣。今聞將軍段淮名,取胡之馬,為數不少。其胡國王,新逝方四日,大將軍服內取及女子一人,致人忘哀,大失人倫。此是將軍效忠乎?為己乎?朕聽往來之言甚是,不一詳觀大概,於將軍勝之哉。故諭。」

            107 期】〈諭建昌衛指揮使馬魯帖木兒〉。【138 期】〈諭丞相捏怯來〉。(即作元時詔令文理,亦不能斷句。白話文之難行,久如是。)

「朕維德相天地,道合四時,若此者,古今罕焉。雖然始伏羲而至有元,聖相繼賢,接踵未嘗缺也,然如仲尼者無。所以自漢崇之,唐敬尤存,宋如所以,元封『大成至聖文宣王』。其子孫生享榮祿,廟之血食,萬世無窮,所以前代以闕里之邑職子孫。」

133 期】「僧來相與作閒儔,風月論教去舊愁。石上三生明數刦,禪中五祖歷多秋。去來感歎乘元化,由此傷懷固始謀。不預惟禪忘愛欲,那將萬事與心揉。」「山人終歲栖岩谷,石逕苔深坐茅屋。身形似鶴槁灰如去來絕跡亦何宗,心地一同長同淵水綠。」有祭文稿,有詩稿,有講義稿(如「『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兩句』,此句是總下文句法。『道』即是路。『千乘』,一千輛車的諸侯國。這車子是廝殺的兵車」云云)。趙甌北《二十二史劄記》有論洪武文義一條,詳據史傳,見其輕出身游丐,目不知書,而勤於學業,能就風雅,如鳳陽〈皇陵碑〉,必非詞臣代撰云云。今觀南薰殿所藏此兩大冊,知甌北之言又將佐證。又按明陵碑字極佳,每句著圈。

「萬里伏以首夏清和,惟達孝宫使判,高[17]。」誠齋書頗拘謹,不如范、陸。

「世忠咨目頓首啓運史直閣侍史,近[18]。」蘄王書娟麗,學東坡,吳匏厂不能過也。

「仙人緗色裘,縞衣以裼之。與義[19]。」簡齋書〈水仙花〉五古。

「亂泉飛下翠屏中,似共真珠巧綴同。一片長垂今與古,半天遙聽水兼風[20]。」鮮于伯機。

【南薰殿圖象】唐太宗鬚宋太祖鬚。宋仁宗貌似 Walter Pater宋孝宗鬚。元帝舍武宗、文宗外,鬚角皆翹,可見以翹鬚為西式者,誤。宋仁宗后眉英宗后眉神宗后眉,仍粗而淡哲宗后眉,細而相距漸遠徽宗后眉,細而波折欽宗后最美高宗后苦態光宗后眉寧宗后眉。元后眉無不纖而直,高畫,額面圓而肥,最癡鈍。孔子像露二齒。

東坡書〈前赤壁賦〉真跡缺「壬戌之秋」至「明月之詩」三十六字,文待詔援蘇滄浪補懷素〈自序〉之例足完之。待詔書極娟秀,而相形之下,便覺薄弱欠圓厚矣。

「滅後傳示末法,徧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白居易書[21]。」極似張即之。

            冷枚畫《羅漢冊》之十二〈頑石點頭〉,諸石皆作人形,似猿。

            「道昇跪覆嬸嬸夫人粧前[22]。」末署「九月廿日道昇跪覆」,「道昇」二字有塗改痕,蓋始作「孟頫」二字也。其書法亦的為吳興體,為子昂代筆無疑。董華亭題管夫人畫竹云:「或言實出子昂,假夫人名作狡獪。」今觀此家信,益信。眉公《妮古錄》卷四謂見管仲姬家書一卷,「付三哥長壽」者。

「回頓首再拜。彥中賢友足下[23]。」方虛谷書。

 

────────────────

 

《書舶庸譚》,董康[24]

「日本內閣藏書《封神演義》百回二十卷,明許仲琳編。」【據《傳奇彙攷順天時解題》,為道士陸長庚作。】

「燉煌寫本《明妃曲》,七言詞句雜以五言,類今日彈詞。有單于『同行同寢,雙馬雙奔』之句,蓋明妃並未為漢皇守節,元後雜劇與事實相戾[25]。」

『猥褻小說多出明時。狩野直喜謂[26]:『明時理學家甫離講坐,即手握《金瓶梅》。』李卓吾所編評各種。」

「唐寫本《序聽迷詩所經》一卷,凡一百七十行,為景教逸經最完全者。記耶穌生平:童女『末艷』之子『移鼠』《下部讚》作『夷數』[27]。文筆蹇晦。」

「敦皇本《舜子至孝文》,凡六紙,平話小說,有謂入書堂讀《論語》、《孝經》等書。」

「《珠英集》有劉知幾五言詩三首:〈次河神廟虞參軍船先發予阻風不進寒夜旅泊〉、〈讀漢書作〉、〈詠史〉。」

「香妃並未完節殉夫,《嘯亭雜錄》所記不誣。奉天行宮有高宗與香妃並獵圖[28]。西班牙有清高宗徵該國公主備職掖庭之文書。」

 

────────────────

 

《瑜伽師地論》[29]

十七地。

卷一〈意地第二之一〉:「云何夢?或由食所沉重,或由他所引發,如由搖扇,或由於藥。云何產處過患?謂若產處,為風熱癊之所逼迫,或於其中有麻麥果,或復其門如車螺形。云何種子過患?謂父出不淨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爛,或母或俱。〔將投胎時之魂鬼〕於所生處,起希趣欲。彼於爾時,見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顛倒。見己自行,見自行已,便起貪愛。若當欲為女,彼即於父便起會貪。若當欲為男,彼即於母起貪亦爾。乃往逼趣,如如漸近,不見父母餘分,唯見男女根門[30]。即於此處,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是應知。若薄福者,入胎時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於叢林竹葦蘆荻等中。若多福者,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及自妄見昇宮殿等。爾時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為一段,猶如熟乳凝結之時。」

【〈意地第二之二〉寫壞、空、成、住等刼。】卷二〈意地第二之二〉[31]:「〔胎〕若已結凝,箭內仍稀,名羯羅藍。若表裏如酪,未至肉位,名遏部曇。若已成肉,仍極柔軟,名閉尸。若已堅厚,稍堪摩觸,名鍵南。即此肉摶增長,支分相現,名鉢羅賒佉。」

「母多習灰鹽等味,胎藏髮毛稀尠。母習近煖熱,胎藏黑黯色生。多噉熱食,胎藏極赤色生。多習淫欲,胎藏癬疥癩惡皮生。若當為女,於母左脇倚脊向腹而住。若當為男,於母右脅倚腹向脊而住。」

「依見言說,依聞言說從他聞,依覺言說不見不聞,但自思惟稱量觀察,依知言說。」

卷三〈意地第二之三〉 [32]:「〔眼分各種〕食所長養眼,睡眠長養眼,定所長養眼。」

【〈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寫地獄苦趣、天堂樂趣。】卷五〈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33]:「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淨流出,熱惱方息。欲界諸天,雖行淫欲,無此不淨,然於根門,有風氣出。時分天,唯互相抱。知足天,唯相執手。樂化天,相顧而笑。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視,熱惱便息。」【參觀《起世經》。】

卷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何者因相?何者果相?因、果兩相,為異不異。若無異相,便無因、果二種決定。因、果二種,無差別故。因中有果,不應道理。若有異相,汝意云何?因中果性,為未生相?為已生相?若未生相,便於因中,果猶未生,而說是有。不應道理。若已生相,即果體已生,復從因生,不應道理。」

卷七「邊無邊論」(即 Antinomy of space)。

卷八「煩惱差別」:九結(「能和合苦」)、三縛(「令於善行,不隨所欲」)、四繫(「難可解脫」)、五蓋(「覆真實義」)、三箭(「不靜相故,遠所隨故」)、四暴流(「深難渡故,順流漂故」)、三匱(「能令受用,無有厭足」)、三燒(「能令所欲,常有匱乏」)、三熾然(「如大熱病」)。【三皆貪、嗔、癡。五蓋: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卷五十八:「五蓋名龜,五支相似故。」【《雜阿含經》卷三十八(一〇七九):「婆羅門以刀劍除大龜。刀劍者,謂智慧。大龜者,謂五蓋。」】

卷九:「生艱辛者,汝等長夜馳騁生死,或生象、馬、駝、驢、牛、羊、鷄、鹿等眾同分中,多被斫截,身諸支分,身血流注,過四大海。又復喪失無量父母、兄弟、姊妹、親屬,種種財寶諸資生具[34]。令汝洟淚,極多流注,如前血量。所飲母乳,其量亦爾。生不定者,假使取於大地所有一切草木、根莖、枝葉等,截為細籌,如四指量,計算汝等長夜展轉所經父母。如是眾生曾為我母我父,我亦長夜曾為彼母彼父。四指量籌,速可窮盡,而我不說汝等長夜所經父母其量邊際。於一刼中,所受身骨,假使有人,為其積集不爛壞者,其聚量高王舍城側廣博脅山。」

卷十:「〔老略〕攝云何?謂皮膚緩。熟云何?謂火力衰減,無復勢力受用欲塵。諸根耄熟,功用破壞。」

「生與老死是苦樹,守養苦芽。」

卷十一:「掉舉者,謂因親屬尋思,國土尋思,或隨憶念昔所經歷戲笑歡娛所行之事,心生諠動騰躍之性[35]。惡作者,心生追悔。云何?我昔應作不作,非作反作。合為一蓋。」

「貪欲蓋以淨妙相為食。女人身上,八處所攝可愛淨相:歌、舞、笑、睇、美容、進止、妙觸、就禮。所有貪欲,未生令生,生已增長,故名為食。誰為非食?若觀此身種種不淨,雜穢充滿,名觀內身不淨之相。復觀於外青瘀等相,名觀外身不淨之相。惛沈睡眠蓋以黑暗相為食。」

*「佛宣說補特伽羅,及與諸法,唯法是依,非數取趣,世俗言詞,不應執故。法又二種,謂文及義,唯義是依,非文。何以故?不應但聞,即為究竟,要須於義思惟籌量審觀察故。」【卷四十五:「菩薩求義,不為求世藻飾文詞[36]。」卷六十九:「云何鸚鵡喻補特伽羅?謂如有一唯依於文,不依於義,唯隨文轉,不隨於義,不能依義,發異言詞。」】

【「軟下之意、中、上[37]。」】

卷十五:「論墮負者,謂有三種:一捨言,二言屈,三言過。捨言,謂立論者謝對論者,捨所言論,為他所勝。言屈者,如立論者為對論者之所屈伏,或託餘事方便而退,或引外言,或現憤發,或現不信,或復默然,十三種。言過者,謂立論者一雜亂、二粗獷、三不辯了、四無限量(太長)、五非義相應、六不以時、七不決定(立已復毀,毀而復立)、八不顯了(先為典語,後為俗語)、九不相續。」

【卷十七:「是火前相,愛亦如是,是貪瞋癡火之前相。」】

卷十八:「泉止息(六觸處滅,諸貪愛水枯竭),徑不通(煩惱、業)。」

卷十九:「諸欲出離,一切苦惱,皆不得住。如蓮華葉,水滴不著。」

卷二十:「生圓滿者,眾同分圓滿(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男根成就),處所圓滿者(處中國,不生邊地),依止圓滿(隨一支分,性不頑囂,亦不瘖瘂)。」

卷二十二:「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十種虧損因緣:一最初惡受尸羅律儀(如為狂賊、債主逼迫,而求出家,不為自涅槃)、、五發起邪願(求生天而修梵行)、七淨命虧損所攝(以非法追求布施,方便顯己有勝功德,矯詐構集非常威儀。雖無匱乏,而現被服故弊衣裳,為令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知其衣服有所匱乏,殷重承事)、十所受失壞(都無羞恥,毀犯淨戒,內懷腐敗,外現貞實,猶如淨水所生蝸牛,螺音狗行)。」參觀卷八十四。

卷二十三:「云何受用種類過患?謂如有一將欲食時,所受段食,色香味觸,皆悉圓滿精妙。從此無間,進至口中,牙齒咀嚼,津唾浸爛,涎液纏裹,轉入咽喉。爾時此食,先曾所有悅意妙相,一切皆捨。次後轉成可惡穢相。云何轉變種類過患?謂此飲食,既噉食已,一分銷變,於其身中,便能生起,養育增長血肉、筋脈、骨髓、皮等。非一眾多種種品類諸不淨物,次後一分變成便穢。變已趣下,展轉流出,由是日日數應洗淨。誤觸著時,若自若他,皆生厭惡。或由所食不平和故,於其身中不消而住。是名飲食變異種類所有過患。」

「於食防護所作過患,於食能壞親愛所作過患。」

「四種食:段食(餅飯、魚肉、乳酪、鹽等,段段吞食)【卷五十七有說,又卷九十四】、觸食、意等思食、識食。」

卷二十四:「洗濯足已,還入住處,如師子王,因緣右脅而臥。以師子王,一切獸中,勇悍堅猛,最為第一。苾芻亦爾,非如其餘鬼臥、天臥、受欲者臥。如師子王右脅臥者,睡不極重,不見惡夢。」【《中阿含經三十三侍者經》佛告阿難「獸王師子臥法」甚詳。】

卷二十五:「善能堪忍,罵不報罵,打不報打。眾苦事中,自推己過。」

卷二十七:「內地界(髮、毛、爪、齒、骨、肉、腸、藏、糞穢),外地界(瓦、木、山、石),內水界(淚、汗、膏、髓、痰、血、膿、尿),外水界,內火界(能令溫暖,如所食所嘗),外火界,內風界(上行風、下行風、入出息風),外風界,內空界(孔穴),外空界。」

「四教授:三、教教授(依師所傳,不增不減,教授於他),四、證教授(獨處所悟)。」

卷三十四:「成獨覺者,名麟角喻。」

卷三十七:「菩薩行如師子,步若牛王,先舉右足,方移左足。」

「云何成熟?譬如癰痤,熟至究竟,無間可破。瓦器熟至究竟,無間可用。眾果熟至究竟,無間可噉。」

卷三十九詳論菩薩捨身布施,有應與,有不應與[38]。極妙。

卷四十一:菩薩可以為利他故殺生,而不破戒,如見刼盜、暴官等。蓋殺之自墮那落迦,而不殺則彼將受無間苦。「以憐愍心,而斷彼命。」

卷四十二:「擐甲精進求道之心勇悍。」

卷四十六:「菩薩有五種相似功德,實是菩薩過失。二為詐現種種具足威儀。三於順世間文詞呪術外道書論相應法中,得預智者聰叡者數。」

卷四十九:「如來三十二丈夫相(三纖長指、七立手摩膝、二十二具四十齒齊平、二十三齒無隙、二十四齒鮮白、二十六舌廣薄,若從口出普覆面輪及髮邊際)、八十隨好(兩核殊妙、陰藏殊妙、兩臀殊妙)。」

「勢峯。」

卷五十三:「半擇迦三種:一全分半擇迦、二一分半擇迦半月起男勢用,或見他行起、三損害半擇迦如閹人。」

卷五十七:「處非處門差別:無處無位,𤚲牛角等而出於乳,必無是處,𤚲彼乳房,斯有是處。無處無位,石女生兒,無有是處,若非石女,斯有是處。」

卷五十九:「欲邪行罪,除產門外,所有餘分,皆名非支。若穢下時,胎圓滿時,飲兒乳時,受齋戒時,或有病時,是名非時。若靈廟中,大眾前,是名非處。」

「是中量者,極至於五,過此名為非量。【一夜乎?】不依世禮,名非理。」

「非支行中,若於面門,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39]。」(Fellatio, cunilingus?)

卷八十三:「大師,立聖教者(如來)。紹師,傳聖教者(第一弟子,如舍利子等)。襲師,隨聖教者(如親教師、同法者)。」

卷九十八:「猨猴喻彼非理作意,諸相應心。獵人喻魔。」【《中阿含經》二十六《瞿尼師經》:「心如獼猴。」詳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增益阿含經》卷四(三):「我不見一法疾於心者,無譬可喻,猶如獼猴舍一取一。」】

 

────────────────

 

《世說新語》[40]

【諸注有明本事者,乃見臨川剪裁潤飾之功,亦有僅明人物行誼,與正文無涉者。】【汪之昌《青學齋集》卷二十二〈世說新語注引群書目錄〉。】

〈德行〉:注引〈郭泰別傳〉曰:「袁奉髙之器,譬諸汎濫,雖淸易挹。」

「陳太丘詣荀朗陵」則,「餘六龍下食」辰翁評曰:「六龍語鄙。」

「張華曰:『王朗之學張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注引李康〈家誡〉曰[41]:「晉文王曰:『為官長當淸、當慎、當勤。必不得已而去,於此三者何先?』吾對曰:『慎乃為大。』上曰:『天下之至慎者,其唯阮嗣宗。』」

注引〈嵇康傳〉:「含垢藏瑕,未嘗見疾聲朱顏。」

「或譏裴楷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

「王戎云:『太保王祥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淸遠,將無德掩其言!』」

注引王隱《晉書》:「魏末任誕,去巾幘,脫衣服,露醜惡。甚者名之為通,次者名之為達也。」

郗公「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小兒」事,辰翁評云:「兩頰所著能幾,足哺二兒?兒非甚小,在穀氣不絕耳。」

顧榮在洛陽,輟己炙,施行炙人事[42]。按《陳書》卷三十四陰鏗以酒炙授行觴者事,全同。

「鄧攸棄己子,全弟子」,注引《中興書》曰:「攸棄兒於草中,兒啼呼追之,至莫復及。攸明日繫兒於樹而去。」辰翁評曰:「謂繫兒樹上者,喜談全姪而甚之也。使其追及,任所能行,何事於繫?」

殷浩勸庾公賣的盧事,與劉先生事同[43]。【又魏武夢中殺人事[44],與《隋書》卷六十于顗事同。】

「阮思曠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謝安稱褚裒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評云:「即陽秋之意。」

「謝公夫人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注引劉子真語,謂安石旨同。

「韓康伯以絹遺范子宣,不受。裂二丈與范,云:『人寧可使婦無褌耶?』」

羅企生就刑,對桓玄曰:「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

〈言語〉:「人語徐孺子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耶!』曰:『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孔文舉二子盜酒事【「偸,那得行禮」云】,與鍾毓、鍾會事【同卷】全同,稍略[45]

「因傴為恭,而不能答。」

司馬德操謂龐士元曰:「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士元曰:「僕生出邊垂,寡見大義。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注引〈別傳〉:德操不辨人物高下,一皆言佳。婦諫之,答曰:「如君所言,亦復佳。」貌醜陋,人稱為奇士,劉表見之,曰:「世間人為妄語,此小書生耳。」

「劉公幹以失敬罹罪注謂:坐,平視甄氏,文帝問曰:『何以不謹於文憲?』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綱目不疎。』注謂:此武帝事,作文帝,誤。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神明開朗。」辰翁評:「不是辱言語之科。」

嵇中散恨趙景真量小狹,趙云[46]:「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李喜季和對司馬景王曰[47]:「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辟而不就。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儒林外史》王冕語同[48]

「滿奮武秋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屛,實密似疏,奮有難色。」

蔡洪答洛中人,謂是「頑民苗裔」,注[49]:「按華令思舉秀才入洛,與王武子相酬對,皆與此言不異,無容二人同有此詞。疑《世説》穿鑿也。」

王武子與孫子荊各言土地、人物之美,孫云[50]:「其人磊砢而英多」三語,注 :「按《三秦記》、《語林》載蜀人伊籍稱吳土地人物,與此語同。」

王武子以羊酪示陸機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蓴羹。」【可見晉時人已重羊酪,不特《洛陽伽藍記》云云。參觀〈排調門〉「陸太尉詣王丞相」條。】

「來病君子,所以為瘧。」

「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人國土,心常懷慚。』榮曰:『王者以天下為家。』」

周伯仁瘦,曰:「直是淸虛日來,滓穢日去。」

「郗太尉拜司空,語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値世故紛紜,遂至台鼎。朱博翰音,實愧於懷。』」(《漢書》:「朱子元拜丞相,有大聲如鐘鳴,〈洪範〉所謂『鼓妖』。人君不聰,空名得進,則有無形之聲。」王弼注《易中孚》曰:「翰,髙飛也。飛者,音飛而實不從也。」)

「髙坐道人不作漢語,以簡應對之煩。」

周伯仁答王公曰:「何敢近舍明公,遠希嵇、阮!」《晉紀》謂:「伯仁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庾公見臥佛,曰:「此子疲於津梁。」

「王敦謂摯瞻曰[51]:『卿年未三十,已為萬石,亦太蚤!』瞻曰:『方於將軍,少為太蚤;比之甘羅,已為太老。』」

「佛圖澄與諸石遊,林公曰:『澄以石虎為海鷗鳥。』」

竺法深答劉尹曰:「君自見其朱門,貧道如遊蓬戸。」

「庾穉恭以白羽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劉劭曰:『穉恭上扇,以好不以新。』」注謂上扇者懌,非翼也。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涙。」

「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歎曰:『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簡文入華林園,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52]。』」

「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53]。』王曰:『年在桑楡,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王長史謂劉真長曰:『卿更長進。』答曰:『此若天之自髙耳。』」注引《語林》:「劉曰:『卿仰看邪?不爾,何由測天之髙邪?』」

「劉尹云:『人想王荊産佳,此想長松下當有淸風耳。』」

「右軍與謝太傅登冶城。王戒虛談廢務,浮文妨要。謝謂:『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淸言致患邪?』」

【「劉尹云:『淸風朗月,輒思玄度許珣。』」】

【「淵注渟著,納而不流。」】

「晉武帝餉山濤恆少。謝玄曰:『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仕不得志:「北門之歎,久已上聞。」】

「王子敬曰:『羊叔子自復佳耳,然亦何與人事按謝太傅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故不如銅雀臺上妓。』」

「桓玄問羊孚:『何以共重吳聲?』羊曰:『當以其妖而浮。』」

道壹論雪語殊鈍。

〈政事〉:「賀邵作吳郡,諸強族輕之,題府門云:『會稽鷄,不能啼。』賀索筆足之曰:『不可啼,殺吳兒!』」

或嘲山公曰:「閣東,有大牛,和嶠鞅,裴楷鞦,王濟剔嬲不得休。」

【「鞭撻甯越,以立威名。」】

「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自曰:『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

注引《中興書》曰:「陶侃檢校佐吏,若得樗蒲博弈之具,投之曰:『樗蒲,老子入胡所作,外國戲耳。圍棊,堯、舜以教愚子。博弈,紂所造。若王事之暇,患邑邑者,文士何不讀書?武士何不射弓?』」

「王、劉與深公共看何充,充看文書不顧。王曰:『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耶?』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排調〉篇桓公對王、劉曰:「我若不為此,卿輩那得坐談?」】

【「桓式曰:『令史受杖,上捎雲根,下拂地足。』意譏不著也。」】

謝公不欲搜索兵廝逋亡,曰:「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

〈文學〉:「鍾會撰《 四本論》,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戸外遙擲,便回急走。」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與「何晏注《老子》未成」二條同。】

「樂令云:『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擣齏噉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

「庾子嵩讀《莊子》,開卷一尺許便放去,曰:『了不異人意[54]。』」《晉陽秋》曰:「正與人意暗同。」

衞玠體羸,與謝幼輿微言達旦,病竺,遂不起。

「孫安國【盛】共殷中軍【浩】共論,往反精苦。彼我奮擲麈尾,悉脫落滿餐飯中。殷曰:『卿莫作強口馬,我當穿卿鼻。』孫曰:『卿不見決鼻牛,人當穿卿頰。』」

「許詢少時,人比王修。許大不平,往西寺與王論理,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許復執王理,王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

「支通一義,許遂一難,四坐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辨其理之所在。」

「殷仲堪曰:『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張華稱左思〈三都賦〉[55]:「〈二京〉可三。」庾亮稱庾仲初〈揚都賦〉:「可三〈二京〉,四〈三都〉。」

【「樂令不長手筆。……時人咸云:『若樂不假潘之文。』」(可見「文」、「筆」通用,《過庭錄》尚未收。)】

「孫興公曰:『〈三都〉、〈二京〉,五經鼓吹。』」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顧長康三絶:「畫絶、文絶、癡絶。」】

〈方正〉:「宗世林薄魏武為人,魏武為司空,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位不配德。」

「郭淮與【司馬】宣帝書曰[56]:『五子哀戀,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則無五子。五子若殞,亦復無淮。』」

「夏侯太初曰:『可得同,不可得而雜。』」

「陳泰云:『唯殺賈充,以謝天下。』文王曰:『可復下此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

「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阮宣子論無鬼全本《論衡》,注引《論衡》,是也[57]

「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58]。」此孔羣斥匡術語。同兩見,一見匡術勸酒條,一見道逢匡術條。

「桓溫詣劉真長,真長臥不起。桓彎彈彈劉枕,劉作色曰:『使君如馨地,寧可鬥戰求勝?』」

「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參觀〈德行門〉「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云云[59]。】【此安得為「方正」!辰翁謂〈政事門〉中多可入〈語言〉,竊謂各門皆然。】

「王修齡若飢,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謝萬石謂蔡子叔曰[60]:『卿奇人,殆壞我面。』(蔡坐近林公,為謝所奪,擲以巾幘。)蔡答曰:『我本不為卿面作計。』」

〈識鑒〉:「時人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王夷甫亦云:『公闇與道合。』」此疑即〈賞譽〉篇[61]:「人問王夷甫:『山巨源義理何如?是誰輩?』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合。』」

注引《漢晉春秋》曰:「初,羊祜以軍法欲斬王戎,王夷甫忿祜言其必敗亂天下者,必此子也』。天下為之語曰:『二王當朝,世人莫敢稱羊公之有德。』」

「王、謝相謂曰:『淵源殷浩不起,當如蒼生何?』深為憂嘆。劉真長曰:『卿諸人真憂淵源不起耶?」」【〈排調〉篇高靈曰:「人言:『安石不肯出,如蒼生何?』今蒼生將如卿何?」】

「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謝玄厲色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親,故發,不得復云為名以韓康伯言其「好名,必能戰」也!』」

〈賞譽〉[62]:鍾士季謂「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兩見,二則銜接。又武元夏曰:「戎尚約,楷清通。」真屋下疊屋者。

【《瞥記》四:「〈和嶠傳〉載庾敳歎嶠『森森如千丈松』云。案〈庾敳傳〉子嵩所器者乃溫嶠,非和嶠也。名同,遂誤[63]。《世說》亦然。」】

「王夷甫自歎:『我與樂令談,未嘗不覺我言為煩。』」

「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才[64]。」

「語如懸河寫水,注而不竭。」

王敦稱謝鯤曰:「不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

「世目周侯:嶷如斷山。」

「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間屋。』」【王太尉謂裴令公「精明朗然」。同門:「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

桓彝稱徐寧曰:「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同門:「王長史道江道羣:『人可應有,乃不必有;人可應無,己必無。』」

「謝公稱藍田:『掇皮皆真。』」【〈排調〉郗嘉賓答范啟[65]。】

「桓溫經王敦墓,曰:『可兒!可兒!』」

「王司州與殷中軍語,曰:『己之府奧,蚤已傾寫而見。殷陳勢浩汗,眾源未可得測。』」

「劉真長標雲柯而不扶疎。」

「王懷祖以真率少許,便足對人多多許。」

「謝太傅為桓公司馬,桓詣謝,值謝梳頭,遽取衣幘,桓公曰:『何煩此。』因下共語至暝。既去,謂左右曰:『頗曾見如此人不?』」同門:「桓大司馬病。謝公往省。桓公遙望,歎曰:『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

「王長史曰:『劉尹知我,勝我自知。』」

「簡文目敬豫為朗豫[66]。」同門:「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謝太傅道安北【王坦之】:『見之乃不使人厭。出戶去,不復使人思。』」注:「以坦之好直言。」

【「江道羣不能言而能不言。」】

「王恭孝伯能敘說,而讀書少,頗有重出。」

殷仲文稱仲堪曰:「雖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徹九泉。」

〈品藻〉:「龐士元謂[67]:『陸績駑馬,逸足精速,能致一人耳。顧劭駑牛,負重致遠,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

「楊淮曰:『我二兒喬、髦之優劣,乃裴頠、樂廣之優劣。』」按《北齊書》卷三十七祖珽云:「見邢、魏之臧否,即是任、沈之優劣。」

「劉令言曰:『張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王丞相云:『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

「謝鯤曰[68]:『端委廟堂,使百僚,臣不如庾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參觀〈巧藝門〉:「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岩石裏,曰:『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丘壑中。』」同門:「周顗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注:「按諸書皆以謝鯤比亮,不聞周顗。」

「卞望之曰:『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注:「按劉寔論王肅:『方於事上,好下佞己;性嗜榮貴,不求苟合;治身不穢,尤惜財物。』」

「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

「桓曰:『第一流復是誰?』劉真長曰:『正是我輩!』」

「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侯既廢,桓公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王長史曰:『韶音令辭,劉尹不如我;往輒破的,勝我。』」

「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劣於桓公,公欲言,中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復語卿。』」

「蔡叔子曰:『韓康伯雖無骨幹,然亦膚立。』」

「庾道季云:『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猯狢噉盡。』」

「王東亭曰:『人固不可以無年!』」

【「樝、梨、橘、柚,各有其美」本《莊子》。】

【「遠公老而講論不輟,曰[69]:『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俱明耳。』」】

【《援鶉堂筆記》卷 30:「〈排調門〉晉文嘲鍾會云:『望卿遙遙不至。』蓋舊讀『繇』為『遙』,以其父名為戲也。」又卷 36 有論《世說》十餘則。】

【虞存嘲魏長齊曰:「與君約法三章:談者死,文筆者刑,商量抵罪。」】



[1]《中文筆記》第三冊 3-15 頁。

[2]「示客」原作「視客」。

[3] 王安石〈過從帖〉。

[4] 黃庭堅〈花氣薰人帖〉。

[5] 悟進《介菴和尚源流頌》:「舊債思酬驀擲竿,電光石火逼人寒 。死骷髏上開活眼,拋出當陽一任看。冷灰豆爆忽抬眸,薄暮晴空月一鈎。長嘯一聲天地動,不風流處也風流。」

[6] 貫休〈十六羅漢圖〉。

[7]《故宮週刊》第30期(1941)〈珍妃專號〉。

[8] 薛紹彭〈昨日帖〉。

[9] 司馬光〈天聖帖〉。

[10] 趙令畤〈賜茶帖〉。

[11] 章惇〈會稽帖〉。

[12] 蔡京〈昨日帖〉。

[13] 蔡卞〈雪意帖〉。

[14] 蔡翛〈致子通都監〉。

[15]「五雜組」原作「五雜俎」。

[16] 原文脫「師」字。

[17] 楊萬里〈呈達孝宮使判府中大劄子〉。

[18] 韓世忠〈致運使直閣侍史尺牘〉。

[19] 陳與義〈詠水仙花詩〉。

[20] 鮮于樞書唐人〈水簾洞〉詩。

[21] 白居易(款)《楞嚴經》。

[22] 趙孟頫〈深秋帖〉。

[23] 方回〈得教帖〉。

[24]《中文筆記》第三冊 15- 頁。

[25]「雙馬」原作「雙鳥」。

[26]「狩野直喜」原作「狩野植喜」。

[27]「序聽迷詩所經」原脫「序」字,「下部讚」原作「十部讚」。

[28]〈威弧獲鹿〉圖卷。

[29]《中文筆記》第三冊 16-27 頁。

[30]「餘分」原作「餘所」。

[31]「意地第二之二」原作「意地卷第二之二」。

[32]「卷三」原作「卷二」。

[33]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34]「駝」原作「蛇」,「喪失」原作「喪分」。

[35]「騰躍」原脫「躍」字。

[36]「為」原作「無」。

[37] 如卷十三:「略有三種補特伽羅,由軟、中、上尋思。」

[38] 手稿此處雙圈。

[39] 卷六十。

[40]《中文筆記》第三冊 28-38 頁。

[41]「李康」當作「李秉」,見《全晉文》卷五十三。

[42] 手稿此處三圈。

[43] 手稿此處三圈,並標以勾號。

[44]〈假譎第二十七門〉。

[45] 手稿此處三圈。

[46]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47] 手稿此處三圈。

[48]《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曰:「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將帖來請,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

[49] 手稿此處三圈。

[50] 同上。

[51]「摯瞻」原作「謝瞻」。

[52]「想」原作「相」。

[53]「與親友別」原脫「別」字。

[54]「了」原作「可」。

[55] 手稿此處三圈。

[56]「郭淮」原作「王淮」。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57] 手稿此處三圈。「阮宣子」原脫「子」字。

[58] 手稿此處三圈。

[59] 同上。

[60]〈雅量門〉。

[61] 手稿此處三圈。

[62] 同上。

[63] 原文「遂」字重。

[64]「潘陽仲」原作「潘楊仲」。

[65] 手稿此處雙圈。

[66] 手稿此處三圈。

[67] 同上。

[68] 同上。

[69]〈規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