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中文筆記》第三冊(大本十七)

 大本(十七)[1]

 


《樊川文集》,杜牧[2]

裴延翰〈序〉:「凡有撰制,大手短章,塗稿醉墨,碩夥纖屑,雖適僻阻,必獲寫示。」「高騁曼厲,傍紹曲摭【即昌黎之『傍搜遠紹』】,絜簡渾圓,勁出橫貫,滌濯滓窳,支立欹倚。嗬磨皸瘃,如火照焉;爬梳痛癢,如水洗焉。」「若繩裁刀解,粉畫線織。」「苟墜承顧付與之言,雖晦顯兩不相解,在他人無知其狀者,然以高有天,幽有神,陰有宰物者,可自抵誣,以甘罰殛邪!」

【健而未渾雅,似孫樵、皇甫湜。】【好用本朝事,如李甘、〈史將軍〉、〈河湟〉、〈過魏文貞公宅〉、〈和白相公〉、〈雲夢澤〉等,見《思益堂日札》六。好用數目字,見馬星翼《東泉詩話》卷一。】

〈阿房宮賦〉【《全唐文》卷七四八】:「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渭流漲膩,棄脂水也。雷霆乍驚,宮車迴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曼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戍卒叫,函谷舉。」「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哀後人也。」【「用事所用不出於秦時,如『焚椒蘭也』一句,尤不可及。六經只以『椒蘭』為香,如『有椒其馨,其臭如蘭』。《楚詞》亦有『椒漿蘭膏』。『沉檀』、『龍麝』皆漢西京以後[3]。」】【其用字瑰奇,尚有漢法,出論縱橫,已開宋格,奇作。】

其古詩如〈郡齋獨酌〉、〈感懷〉、〈杜秋娘〉諸作,皆欲以文為詩,而詞特瑰麗,稍嫌密栗,故氣勢不能極其疎宕。【〈阿宜〉、〈送冀處士〉、〈送沈處士〉遂動盪朴老矣。】

〈小姪阿宜詩〉:「小姪名阿宜,未得三尺長。頭圓筋骨緊,兩眼明且光」;「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

〈張好好詩〉:「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

〈送沈處士〉:「戰賊即戰賊,為吏即為吏。盡我所有無,惟公之指使。」

〈皇風〉乃抝七律。

「澤闊鳥來遲,村飢人語早[4]。」

〈惜春〉:「即此醉殘花,便同嘗臘酒。」

〈送孟遲〉:「雨餘山態活」;「大江吞天去。」

〈贈元處士〉:「蓬蒿三畝居,寬於一天下。」(牧之古詩有一病:每作五古,下半篇忽變為七古,如〈郡齋獨酌〉、〈送孟遲〉,〈逢裴坦〉又是作七古中間作五古,亦似不能駕馭如意,故遁為別體耳。【近體詩如〈雪晴訪趙嘏三韵〉亦然。】)

〈華清池〉:「一千年際會,三萬里農桑」;「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

〈長安雜題〉:「晴雲似絮惹低空。」「九原可作吾誰與,師友琅琊邴曼容。」

「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5]。」

「名園相倚杏交花[6]。」

〈朱坡〉:「小蓮娃欲語,幽笋稚相携。」

〈長安秋望〉:「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不飲贈酒〉:「與愁爭底事,要爾作戈矛。」

〈九日登齊山〉〔《馮注》卷二[7]〕:「塵世難逢開口笑。」《雲谷雜記》卷二引《莊子》:「人上壽百歲,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

(七律調多率易,如〈潤州〉之「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如〈河湟〉之「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聞慶州趙使君戰死〉之「死綏却是古來有,驍將自驚今日無」,〈送劉秀才〉之「落落精神終有立,飄飄才思杳無窮。誰人世上為金口,借取明時一薦雄」。)【〈九日齊山登高〉一七律最淡勁,〈早雁〉最瀏亮。】

〈題池州弄水亭〉:「為吏非循吏,論書讀底書?」

〈寄張祜〉:「睫在眼前長不見。」

〈送蒯希逸〉:「芳草復芳草,斷腸還斷腸。自然堪下淚,何必更殘陽。」

「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8]?」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9]。」

〈憶齊安郡〉:「平生睡足處,雲夢澤南州。一夜風欺竹,連江雨送秋。」

〈初冬夜飲〉:「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凭欄干?」

〈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釵上,衹疑燒却翠雲鬟。」

〈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烟輕颺落花風。

〈招李郢秀才〉:「千里暮山重疊翠,一溪寒水淺深清。」

〈富水驛〉:「當時物議朱雲小,後代聲華白日懸(借對)。」

〈題武關〉結云:「今日聖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本劉禹錫之「而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開高青邱〈登雨花台望鍾山〉之「安用長江限南北」。

〈早秋〉:「大熱去酷吏,清風來故人。」

〈秋思〉:「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途中絕句〉:「惆悵江湖釣竿手,却遮西日向長安。」開司空圖〈修史亭〉[10]:「誰料平生臂鷹手,燒香自送佛前錢。」

「草色連雲人去住,水紋如縠燕差池[11]。」

〈送隱者〉:「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754〈罪言〉【勁健簡重,而能排奡,皇甫持正不及也。】。

754〈論相〉:「呂公善相人,言女後當大貴。隋文帝相工來和輩,亦言當為帝者。誠相法之不謬。然呂、楊二氏殺滅殆盡,當言此必為呂氏、楊氏之禍,乃可為善相人矣。。」

756〈燕將錄〉:「某因直書其事。至於褒貶之間,俟學《春秋》者焉。」

756〈張保臯鄭年傳〉:「年曰:『飢寒死不如兵死快。』」

754〈書處州韓吏部孔子廟碑陰〉:「天不生夫子於中國,中國當何如?曰不夷狄如也。荀卿祖夫子,李斯師荀卿,一日宰天下,盡誘夫子之徒與書,坑而焚之,曰:『徒其亂人』云云。」【東坡論荀卿意已先發。】

〈韋公遺愛碑〉:「以吳叛。其他高下其目,跂而欲飛者,往往皆是。」

753〈杭州新造南亭子記〉:「江平入天,越峰如髻,越樹如髮,孤帆白鳥,點盡上凝。」

754〈自撰墓銘〉:「注孫武書十三篇,乃曰:『上窮天時,下極人事,無以加也,後當有知之者」;「夢書片帋:『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傍有人曰:『空谷,非也,過隙也』」;「自視其形,視流而疾,鼻折山根。」

752〈上宣州高大夫書〉:「科第之設,聖祖神宗所以選賢才也,豈計子弟與寒士也。自堯已降,聖賢率多子弟。堯,天子子也;禹,公子也;文王,諸侯孫與子也。言科第浮華輕薄,不可任用,則房梁公玄齡至張巡十九人,皆進士也。」

752〈與人論諫書〉:「夫以誕妄之說,激怒之辭,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諫殺人者,殺人愈多;諫畋獵者,畋獵愈甚;諫治宮室者,宮室愈崇;諫任小人者,小人愈寵。觀其旨意,且欲與諫者一鬥是非,一決怒氣耳。今甲謂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果食之,必死。』乙必曰:『食我食之久矣,汝為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謂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謝之減食。何者?迂險之言,則欲反之,循常之說,則必信之。……是以近者,敬宗皇帝欲幸驪山,張權輿諫曰:『昔周幽王幸驪山,為犬戎所殺;秦始皇葬驪山,國亡;玄宗宮驪山,而祿山亂;先皇帝幸驪山,而享年不長。』帝曰:『驪山若此之凶耶?我宜一往,以驗彼言。』」

751〈與池州李使君書〉:「僕常念生百代之下,未必為不幸,何者?以其書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聖人微旨不傳,乃鄭玄輩為注解之罪。』僕觀其所解釋,明白完具,雖聖人復生,必挈置數子坐於游、夏之位。不似古人窮天鑿玄,躡於無蹤,算於忽微,然後能為學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為不幸也。但隨見隨忘,隨聞隨廢。」

753〈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見病弟於揚州禪智寺。石生公集曰:『是狀也,腦積毒熱,脂融流下,蓋塞瞳子,名曰內障』」;「意氣錯寞,在群眾歡笑之中,常如登高四望,但見莽蒼大野,荒墟廢壟,悵望寂默,不能自解。此無他也。氣衰而志散,真老人態也。」

〈吳興消暑樓〉:「蟾蜍來作鑑,螮蝀引成橋。」

〈宣州留贈〉:「為報眼波須穩當。」

〈登九峯樓〉:「歸棹何時聞軋鴉。」

〈送人〉:「明鑑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覺禪門氣味長[12]。」

【絕句秀艷入骨。】

【吳騫《尖陽叢筆》卷五:「牧之詩『禪智山光好墓田』,何義門謂『禪智』、『山光』並寺名[13]。按徐騎省〈寄喬亞元歌〉云:『禪智寺,山光橋,風瑟瑟兮雨蕭蕭。』則『山光』乃橋名。」】

【《全唐文》卷 748〈晚晴賦〉:「木勢黨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達,低者如跂。松數十株,切切交風,如冠劍大臣,國有急難,庭立而議。……忽八九之紅芰,姹然如婦,斂然如女,墮蘂黦顏,似見放棄。白鷺潛來兮,邈風標之公子,窺此美人兮,如慕悅其容媚。雜花參差於岸側兮,絳綠黃紫,格頑色賤兮,或妾或婢。閒草甚多,叢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風獵日,如立如笑兮。」】【〈晚晴賦〉:「紅芰姹然如婦,斂然如女。雜花如妾如婢。」】

750〈上鄭相公狀〉:「接地際天,日出月入,盡得臣妾,無不謳歌。」】

751〈答莊充書〉:「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詞彩章句為之兵衛,未有主強盛而輔不飄逸者,兵衛不華赫而莊整者。……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詞句,繞前捧後,是言愈多而理愈亂,如入闤闠,紛然莫知其誰,暮散而已。……復觀自古序其文者,皆後世宗師其人而為之。……今與足下並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此固不可也。」】

751〈上李太尉論江賊書〉:「皆云:『賒死易,就死難。』縱賊不捉,事敗抵法,謂之『賒死』;與賊相拒,立見殺害,謂之『就死』。」】

751〈授司勛員外郎謝宰相書〉:「撫已自驚,喜過成泣,藥肉白骨,香返游魂。」】

752〈獻詩啓〉:「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既無其才,徒有其意。」】

753〈上宰相求杭州啟〉:「是作刺史,則一家骨肉,四處皆泰;為京官,則一家骨肉,四處皆困。」】

753〈太常寺奉禮郎李賀歌詩集序〉:「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逕間。」】

【〈注孫子序〉:「夫孔子者,大聖兼該,文武並用。……復不知自何代何人分為二道,曰文、曰武,離而俱行,因使搢紳之士,不敢言兵,或恥言之。……年十六時,見盜起圜二、三千里,……卿大夫行列進退,一如常時,笑歌嬉遊,輒不為辱。……有成者,有敗者,勘其事跡,皆與武所著書一一相抵當,猶印圈模刻,一不差跌。……因而學之,猶盤中走丸。丸之走盤,橫斜圓直,計於臨時,不可盡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於盤也。」】

754〈罪言〉:「國家大事,牧不當言,言之實有罪。」】

755〈唐故平盧軍節度使巡官隴西李府君墓志銘〉:「嘗曰:『詩者可以歌,可以流於竹,鼓於絲,婦人小兒,皆欲諷誦,國俗薄厚,扇之於詩,如風之疾。嘗痛自元和以來有元、白詩者,纖豔不稱,非莊士雅人,多為其所破壞。流於民間,疏於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語,冬寒夏熱,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吾無位,不得用法以治之。』」】

756〈祭故處州李使君文〉:「憶昔相遇,兩未生鬚。一言道合,盡寫有無。……律我性情,補短裁長。」】

 

────────────────

 

《元氏長慶集》,元稹[14]

【繁衍同白,精警流暢遠遜,反復重疊尤病。】【樂天贈詩云:「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傷悼詩較佳。】

〈青雲驛〉:「昔遊蜀關下,有驛名青泥。雲泥異所稱,人物一以齊。」

〈八駿圖詩序〉:「良馬無世無之,然而終不得與八駿並名,何也?八駿日行三萬里。夫車行三萬里,而無毀輪壞轅之患,蓋神車者;行三萬里,而無喪精禠魄之患,亦神之人也。無是三神,而得是八馬,世焉用之?」

〈遣春〉、〈表夏〉、〈解秋〉各十首多詠物詩

「感極都無夢[15]。」

「春衫無復舊裁縫[16]。」

〈酬樂天東南行詩〉:「李多嘲蝘蜓,竇數集蜘蛛頻改官銜。」

〈生春二十首〉:「春生稚戲中」;「春生半睡中」云「開眼猶殘夢,抬身便恐融」;「春生老病中」。

「此花開盡更無花[17]。」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 136〈跋蘇書連昌宮詞帖〉「『百官隊仗避岐薛』,宋人多譏之,謂岐、薛二王物故已久,為微之誤用事。今書作『歧路』。」】

 

────────────────

 

「水眼」、「山眉」[18]

「屈戍牢鈎防露眼,秘辛私授試風懷[19]。」

黃協塤《鋤經書屋零墨》卷二【趙甌北、孫子瀟集】【《雪橋詩話餘集》卷七】記歸佩珊事。

烟妓:「為雲為雨復為烟」詩《三借廬筆談》卷二

「金以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撻平王張遠作〈徐五傳〉載以此見賞於曹能始。」

「風吹人倒走,水擁月橫行。」

 

────────────────

 

《歸田瑣記》[20]

「《通鑑目錄》引韋世康言曰:『祿豈須多,防滿則退。年不待老,有疾便辭。』」

「天下太平」見〈仲尼燕居篇〉、《鄧析子轉辭篇》、《呂覽仲夏紀》等書。【此竊《通俗編》卷十。】

「屠蘇酒」:「俗說:『屠絕鬼氣,蘇醒人魂。』」

「閩」古時指吳、越,曲江、廬山、九江等地,皆可言「閩」卷三

【卷七「首縣」:「俗諺:『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筠廊隨筆》)」】

「清客」:〈清客十字令〉:「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不悔,六出崑曲不推,七字歪詩不遲,八張馬釣不查,九品頭銜不選,十分和氣不俗[21]。」

 

────────────────

 

《浪跡叢談》[22]

卷九:生前稱諱,漢碑中時有之,如〈曹全碑〉是。私謚如〈魯峻碑〉、〈婁壽碑〉亦已有。至唐,韓銘「貞曜」,柳表「文通」,其來久矣。碑中有旁注,或注音,或斷句。單名於姓下空一格,與二名者齊,亦自唐始。

卷七論謎。

【「買王得羊,不失所望。」「買褚得薛,不落節。」】

【「米襄陽自言作畫只作三尺軸,齋中所懸亦不過三尺,乃不為椅所蔽,人行過肩汗不著。」】

 

────────────────

 

《太平廣記》[23]

卷四百九十七〈王仲舒〉:「責馬逢曰:『貧不可堪,何不求碑志相救?』逢曰:『適見誰家走馬呼醫,吾可待也。』」《國史補》

「韓愈初貶,席夔草〈制〉曰:『亦有聲名。』韓忿之,謂其『吃不潔』。」

四百九十三:「人以簾為夏侯亶妓衣。」

「放羊狼頷下,置骨狗前頭。自非阿羅漢,安能免得偷!」

「太宗征遼,作飛梯,城中矢石如雨,卒競先登。英公李勣指謂許敬宗:『此人豈不大健?』敬宗曰:『非健,要是未解思量。』」

「則天禁屠殺。婁師德為御史大夫,厨人進肉,曰:『豺咬殺羊。』師德曰:『大解事豺。』又進鱠,曰:『豺咬殺魚。』師德叱曰:『智短漢,何不道是獺?』」

「宋之問齒疾,口常臭,故則天謂:『有口過。』」《本事詩》

卷四百九十〈東陽夜怪錄〉中,敬去文〈雪詩〉云:「愛此飄颻六出公。」曹州房難云:「呼雪為公,得無檢束?」答以「呼竹為君」為證。

四百八十九〈周秦行紀〉:「賦詩曰:『月地雲階拜洞仙。』」是夕王昭君侍寢。

四百八十八〈鸎鸎傳〉:「行忘止,食忘飽。」「自疑曰:『豈其夢邪?』覩粧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於茵席而已。」「謂張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骨化形銷,因風委露。」「為郎憔悴却羞郎。」「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張曰:『尤物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知者不為,為者不惑。」

四百八十七〈霍小玉傳〉:「如此色目,共十郎相當。」(鮑十一娘語頗尖諧,用俗字如「他」字,其一例已有繪聲□□□之意。)【陸龜蒙〈風人詩〉曰:「旦日思雙履,明時願早諧。」】

四百八十五〈東城老父傳〉【陳鴻作】:「上皇時,都中無留外國賓。今北胡與京師雜處,娶妻生子,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視首飾鞾服之制,不與向同,得非物妖乎?」【與王建〈樂府〉可參觀。】

四百八十三:「土人以女配僧,呼之為師郎。」《嶺表錄異》

「百越人好食蝦蟆,以為上味。先於釜置水,下小芋,候湯沸如魚眼,即下其蛙,乃一一捧芋而熟,呼為『抱芋羹』。又或先於湯內安笋笴,投蛙,及進筵上,皆執笋笴,瞪目張口而坐。又有疥皮者最佳,投沸湯,即躍出,其皮自脫。一叟大以為不可,云:『切不得除此錦襖子,其味絕珍。』」

「黔巫之南,款客烹犢,先取犢結腸中細糞,置盤調醯食之,謂為『聖虀』。」

四百八十一:「天竺國娑陀陁婆恨王有宿願,染鬱金香,拓於紲上千萬重。婦人衣之,手印當乳。」《酉陽雜俎》

四百七十八〈徐玄之〉:「蚍蜉王夢上帝云:『助爾金,開爾國,展爾疆土,自南自北,赤玉洎石,以報爾德。』」

四百七十七《酉陽雜俎》:「人將死,虱離身。病者虱於床前,可以卜病。將差,虱行向病者,背則死。」

四百六十二:「人有至夕昏不見物者,謂『雀盲』。」

「天后時,有獻三足烏,左右或言:『一足偽。』后笑曰:『但令史冊書之,安用察其真偽!』」《酉陽雜俎》

古人尚鴞炙,以其肥美。」

四百六十一:「鷓鴣飛但南向,不思北徂。」

【「料理」謂處置、虐侮,見四百六十「戶部令史妻」,又四四八「楊伯成」、四百五十「唐參軍」條。】

【四百五十九「番禺書生」條,蛇以木葉消食。《子不語》一條蛇吞鷄卵相同。】

四百五十:「千年之狐,姓趙姓張。五百年狐,姓白姓康。」【出《廣異記》。「止求點心飯耳[24]。」】

四百四十七「陳羨」條狐名「阿紫」《搜神記》

四百三十四:「自古即有班馬之才,豈有斑牛之才?」

四百二十四:「龍作雷聲,兜率天作歌頌音,閻浮提作海潮音。其雨,兜率天上雨摩尼,獲世城雨美膳。」《酉陽雜俎》

四百十二:「童子寺有竹一窠,纔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酉陽雜俎》

「陳招問:『蒲萄作何形狀?』徐君房曰:『類軟棗。』庾信曰:『君殊不體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同上

四百十一:「柿樹七德。」同上,即《西遊記》所云。

四百十:「武陵源在吳中。山中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為『桃李原』。原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傳秦亂,吳人於此避難者,食桃、李實者,皆得仙去。」《述異記》【又一武陵源矣。】

四百七:「樟木,江東人多取為船。船有與蛟龍鬥者。」《酉陽雜俎》

四百三:「漢高祖初入秦宮,有方鏡。女子有邪心,照之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帝以照宮人。」《西京雜記》

三百九十七:「巴州絕頂曰『孤雲兩角』,彼中諺曰:『去天一握。』」《玉堂閒話》

古雷神多作猪首,兩手執赤蛇嚙之,如三百九十三「宣州」條《酉陽雜俎》「徐誗」條《錄異記》。至三百九十四「陳鸞鳳」條出《傳奇》、「陳義」條《投荒雜錄》(按二事蓋一事之異聞),皆豕首而無蛇。其作猴頭如今世所傳孫行者,惟三九三「楊道和」條《搜神記》三九四「周洪」條(「如玃」)《酉陽雜俎》耳。

三百九十四「徐智通」條二雷戲鬥撼,一震之下,「剖古槐百株,盡為纖莖,長短粗細,悉如食筯一作『使幡竿盡為算子,十枚為一積』」。一能使「戲場觀眾三萬人盡散髮,每縷七結一作『使驢、馬盡結尾』」。

三百八十九:「有渾子嘗違父語,若東則北,若水則火。父病且死,欲葬高處,矯謂曰:『我死,必葬水中。』渾子泣曰:『我今日不可更違父命。』故昆明池中有冢。盛弘之《荊州記》作『佷子』[25]。」《酉陽雜俎》

【〈再生〉門所載,皆記佛法能贖罪回生,未及道流[26]。】

〈精怪〉中之「雜器用」如「甲侵許為杵」之類,與《東陽夜怪錄》等,實亦〈毛穎傳〉作風,離合影射,畧加以奇談耳[27]

《酉陽雜俎》記戴詧事[28],與《耳食錄》兄弟先後隨白衣婦人入水事相同,特此為火坑耳。

三百五十一:段成式死後作書與溫飛卿。

【卷一百一《續玄怪記》:「延州婦人為年少薦枕,一無所却。實鎖骨菩薩,慈悲喜捨,徇世俗之欲。」】

【一百二:「趙文信入冥,見庾信化龜,作人言曰:『因生時文章引佛經,雜揉俗書,又謂佛法不及孔、老之報[29]。」(《法苑珠林》)】【可與法秀「泥犁」、湯若士《牡丹亭》同傳。】

【一百九皆記誦《法華經》者,死後唇舌不壞。】

 

────────────────

 

吳詩集覽靳榮藩[30]

【鄭達《野史無文》卷三〈烈皇帝遺事〉(即王世德《崇禎遺錄》):「後乃有為〈永和宮詞〉以訕上者,比於陳後主、唐明皇。……即上果有失德,亦當為尊者諱,況恭勤如上,寡慾如上,而忍於造謗誣蔑?……天理絕矣!此人又作〈琵琶行〉,中有『駕幸玉熙宮』之句。玉熙乃伶人所處,非離宮也。……宮禁之制尚不詳,而敢於訕上!……蓋指梅村也。」〔此……[31]〕】【杜于皇〈祭梅村文〉云:「聞諸顧伊人曰:『先生之且訣也,自論其詩云:「吾之於此道,雖為世士所宗,然鏤金錯采,未到古人自然高妙之極地。」』」】【《北江詩話》卷一:「吳祭酒詩,熟精諸史,裁對精工。然昧平仄,如以『長史』之『長』為平聲、『韋杜』之『韋』為仄。」】【李玉元《精忠譜》傳奇前有梅村〈序〉。嚴元照《蕙櫋雜記》云:「樂天〈琵琶行〉開手,便從江頭送客說到聞琵琶。梅村〈琵琶行〉先將琵琶鋪陳一段,便成空套。又梅村全不知韵,故多出韵。今所傳本,已為後人改定,然韵雖諧,而句法不如原本。龔廷鈞、錢永基所選《古文怡情二集》有〈琵琶行〉,句多出韵,殆原稿也。」(《詩觀初集》卷一〈琵琶行〉亦似原稿。)】【談遷《北游錄紀郵上下》記與梅村往來,多錄其詩。《棗林雜俎》亦錄梅村詩,可供校勘。】【《純常子枝語》:「梅村〈遣悶〉第三首,自『道旁爭欲知名姓』八句用韵,皆第二字平聲。律句格卑氣弱,不能為名手諱。當以〈清涼山讚佛〉四首為壓卷[32]。」】【梅村逸詩〈木棉吟〉(《鷗陂漁話》卷四)。】【蒼雪《南來堂詩集補編》卷二〈次韵吳駿公見寄〉,王培孫注釋頗詳。】

介人出歸愚之門,詩學較庸下。此書〈序〉以梅村近少陵,漁洋近太白,為本朝詩「登峯造極」,即一言以為不知。又曰:「漁洋談藝四言:曰典、曰麗以則」,已出杜撰,又衹三言。乃取梅村詞中「不知一事,吾之深恥」,以與此配。梅村偶用陶弘景語,靳氏遽坐實之,不知梅村詩纂組陶冶,開卷可見,初不待久假此語不歸也。【當時人以梅村與牧齋並稱參觀〈行狀〉,實則詩格、懷抱差相似者,顧亭林耳。而梅村五古、五排皆不如。】

顧湄伊人〈梅村行狀〉云:「陵谷貿遷,同事諸君子皆不免於難以死,而先生優游晚節乃死。人以為幸,然非先生祈死之本懷也。危疑遘會,禍亂薦臻,若天廣而無以覆,地厚而無以載。是諸君子處其易,而先生處其難。」

卷一〈贈蒼雪詩〉兩押「土」字。介人於篇末詳舉古詩複韵之例,為之回護。

「撲棗聽鄰家,搔瓜任邊邑。」(梅村〈松鼠〉五古整鍊之筆以體物,畧近韓、孟聯句體,而筆輕語順,尚欠奇警。)(梅村五古敘事處刻意學杜,如〈臨江參軍〉、〈毛子晉齋中讀西台慟哭記〉是也,洋洋灑灑,頗能盡事達意,而畧苦平衍。其勝於七子學杜者在此,其不如七子體氣之渾健者亦在此。)(〈避亂〉第四首調諧有對偶,全是五言長律。)

「崔亭伯〈博徒論〉:『牛臛羊膾,炙雁煮鳧。』[33]」【介人此注雖未精備,然用意尚是學詩,故講究聲律,評摘詞藻,非一味箋注故事,變秀才為學究之比。】(〈哭志衍〉詩亦太長,鋪張排比,少陵之珷玞也。中間少振絕處。尤展成《明史擬稾沈雲祚傳》云:「成都令某,賊脅之降,升為禮部尚書,以郊天祭文失格,復殺之。」當是指志衍,不出名字者,為梅村諱耳。)

(〈閬州行〉確學〈廬江小吏〉,介人語是也。敘述各人語氣,終欠生動。)

(介人補注,古典多得力於張如哉,近事幾全本之程迓亭,屢出其名,曰程箋,蓋迓亭書當時雖未流傳,固已取材及之矣。)

(卷二〈讀史雜詩之三結句云:「何必致兩生,彼哉叔孫通!」其語甚悲。蓋不能自引決,而望當道之曲全也。〈讀史雜詩〉四首、〈又詠古〉六首皆寄託書懷之詞。价人引《三國志》王昶〈戒子書〉云:「『北海徐偉長有所是非,則託古人以見其意,當時無所褒貶。』裴注曰:『寄旨古人,無傷當時。』梅村諸首,為得之矣。」

〈贈家侍御雪航〉題下引李穆堂〈書曝書亭集後〉云:「宋、元前文字,於同姓人無『家某人』之稱。凡宗族近者,依輩行稱伯叔父、兄弟、從兄弟。其餘雖同姓,直稱其姓而已,若杜詩於位,韓文於重華是也。」楊修之「家子雲」不足為憑。

(〈送施愚山提學山東〉第三首:「伊昔嘉隆時,文章尚丹雘。矯矯濟南生,突過黃初作。百年少知己,褒譏互參錯」云云,可見梅村賞音所在,與牧齋雖友好,而月旦大異。此詩足與《文集》中〈太倉十子詩選序〉參觀。)

潘次耕〈白雪樓〉詩[34]:「生憑婁水塤篪應,死耐虞山玉石攻。」

卷三〈清涼山讚佛詩〉介人註僅出妃字,并不敢言其姓。本事亦甚畧。

〈送周子俶〉:「睠此父母邦,過若遠鄉客。」(參觀「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龔芝麓為李雲田賦〈老蕩子行〉。】

(〈直溪吏〉、〈臨頓兒〉、〈菫山兒〉三首,仿杜之「三吏三别」,而詞采華瞻,終欠朴老。梅村詩中發議論皆平直,無入木三分語。七古之〈蘆洲行〉、〈捉船行〉、〈馬草行〉較有俗字里語,在梅村已為最清切之作矣[35]。)

卷四:七古。「舊說:梅村七言古專倣元、白,世傳誦之,然時有嫩句、累句。五、七言近體聲華、格律不減唐人,一時無與為儷。《袁子才錄本》曰:『梅村七言古用元、白敘事之體,擬王、駱用事之法,調既流轉,語復奇麗。』張如哉曰:『梅村七古氣格恢弘,開闔變化,大約本盛唐王、高、岑、李諸家,而稍異其篇幅。時出入於李、杜【如〈松山哀〉、〈退谷歌〉一起皆仿李,〈悲歌贈吳季子〉亦然[36]。〈遣悶六首〉學杜】,非專仿元、白者。』」【吳兆騫(如〈榆關老翁行〉、〈白頭宮女行〉)、宋祖昱(〈故明宮人楊氏度曲歌〉)皆工長慶體,而蔚以詞藻,殆庶梅村。】

〈行路難〉第三首:「龍子作事非尋常,奪棗爭梨天下擾。」陳其年〈三芝集序〉亦云:「長幼爭梨,弟兄奪棗。」皆反用《梁書武陵王紀傳》元帝書「讓棗推梨」語耳。

第四首:「人生太行起面前,何必褒斜棧閣崎嶇高。」(劉孝標〈廣絕交論〉云:「世路險巇,一至於此!太行孟門,豈云嶄絕。」)

【《史記魏世家》智伯云[37]:「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

【「壞坐」見〈吳質別傳〉,謂酒席上忽起也[38]。】

〈永和宮詞〉、〈琵琶行〉。

(〈金蟋蟀盆歌〉善於措詞落筆,極能代佔身分,以玩物喪志說成觀戰深意。)

〈聽卞玉京彈琴歌〉(梅村〈卞玉京傳〉云:「與生一見,欲以身許。拊几而顧曰:『亦有意乎?』生固為若弗解者。泫然曰:『吾在秦淮,見中山故第有女絕世,名在南內選擇中。未入宮而亂作,軍府以一鞭驅之去。吾儕淪落,分也,復誰怨乎?』」)

(一唱三歎,千回百折,被服紈素,雕金切玉,而游行自在,此梅村七古之所獨也。而筆法極細密,雖煞費安排,異乎古人之非阡非陌、不履不衫,而較後人長慶體之一味鋪比,真有天壤之別。褥而不垛,華而不俗,

「頭顱雖在」、「髀肉漸生」[39]

〈鴛湖曲〉:「白浪掀天一葉危,收竿還怕轉船遲。世人無限風波苦,輸與江湖釣叟知。

〈畫蘭曲〉:「腕輕染黛添芽易,釧重舒衫放葉難。似能不能得花意,花亦如人吐猶未。」

〈王郎曲〉:「移床欹坐看王郎,都似與郎不相識」;「盛名肯放優閒多,王郎王郎可奈何!」(篇末价人謂此二句梅村自悼,因旁徵他語,極為得間。梅村自比伎師,正如白傅自比商婦。較之汪容甫之艷羨馬守真,尚有上下牀之別。梅村自悼曰「可奈何」,介人謂《明史倪元璐傳》痛斥楊維垣「無可奈何」之非。)【按張亨甫〈王郎曲〉下半首「如何文采風流傾八荒,飄零京洛無人惜」云云,亦此意,而更詞繁意露矣。】

陸雲士評〈雁門尚書行〉曰:「梅村長歌用意每隱於使事,未有清真精勁若此章者[40]。」

(〈畫中九友歌〉,沈文起文集中有攷。)

(梅村集中偶有存明未亡時作,如〈殿下行〉是也。)

〈吾谷行〉後附孫暘赤崖〈還家詩〉:「到家仍作客,無地可容身」;「看來頭盡白,語罷淚俱紅。」

〈圓圓曲〉:「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皇。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壻擅侯王」;「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錯怨狂風颺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粧照汗青。」

〈遣悶之三〉:「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親在何敢死!憔悴而今困於此,欲往從之媿青史。」

〈詠拙政園山茶花〉:「花留金谷遲難落,花到朱門分外紅。獨有君恩歸未得,百花深鎖月明中。」

〈錫山謁家伯成明府臨別酬贈〉七古後袁子才曰【按此《子才錄本》中存逸詩】:「公晚年暮節,與諸少年稱弟兄,冀其解阨。湖州則交園次,錫山則訪伯成。筆墨請求,金錢邀致,亦潦倒矣!」

〈白燕吟〉:「高舉知無鴻鵠心,微生幸少烏鳶肉。」

卷八:秦留仙曰:「梅村遊梁溪,客有稱其五言近體者,自謂:『五言近體得杜于皇金焦詩而一變,然猶以為未逮若人也。」介人曰:「梅村七律膾炙人口,然藻飾弘麗,佳者如出一手。五律則無體不備,實兼諸大家、名家之長。觀杜于皇〈祭梅村文〉,知梅村所自信與同時宗仰者,尤在五言也。」(按《潛邱劄記》卷五〈與劉超宗丈〉亦言梅村自言五律見杜于皇金焦詩為一變。)

【「菜甲」、「茶槍」[41]。】

〈兔缺〉。

【僧亦可呼為郎,故支謙號支郎《書影》[42]。】

(〈讀史雜感十首〉與亭林〈感事六首)、〈京口即事二首〉同妙。〉

「北寺讒成獄,西園賄拜官。」

〈送王子彥〉:「無家忘別苦,多難愛書稀。」

〈遇舊友〉:「已過纔追問,相看是故人。」申涵光謂可與杜〈贈高式顏〉詩「昔別是何處,相逢皆老夫」一起同妙。司空文明〈雲陽館與韓紳宿別〉詩頸聯曰:「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施愚山〈淳湖尋邢景之〉云:「四海倦遊後,始知泛愛非。寸心如落木,逢爾復春暉。」

〈偶值〉:「偶值翻成訝,如君不易尋。」

〈呈李太虛〉[43]:「漫栽彭澤柳,好種廣陵瓜。」

(非不雅令典麗,終欠蒼渾。求真便不佳,為稚女諸作、〈別弟十首〉可證,皆欲沉摯而不能入木三分。梅村若不作應酬詩,便可比美亭林。二公皆無模山範水之筆,詩均為人事而發。亭林有懷抱,不為敷衍之什,遂以實勝。)

〈湖中懷友〉:「遠帆看似定,獨樹去何遲。」

【《艮齋雜說》云[44]:「天下歇家王百穀,山中驛吏趙凡夫。」】

【楊鐵崖聞召曰[45]:「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邪?」】

〈燕窩〉、〈海參〉(「但將滋味補,勿藥養餘生」)。

〈家園次罷官吳興有感〉「官隨殘夢短,客比亂山多。」

〈蠹簡〉:「却留殘闕處,付與豎儒爭。」

七言律詩漁洋以為與臥子「一時瑜亮」(「興會淋漓,藻思綺合。」)

〈梅村〉:「不好詣人貪客過,慣遲作答愛書來。」

〈王烟客招賞菊〉:「花似賜緋兼賜紫,人曾衣白對衣黃。」(程迓亭《鞶帨巵談》:「王子彥即席箴此句,以為『衣』字去聲,梅村謂;『無可易,不忍棄也。』」)【《榕村語錄續編》卷六:「釋銳峯和余〈異菊詩〉,有『衣黃』、『衣白』之句,戲謂:『和尚俗心未遺也。』」】

「苦向鄰家怨移植,寄人籬下受人憐。」

【「哺醊亦風流[46]。」】

〈言懷〉:「只為魯連寧蹈海,誰云介子不焚山?」

〈題半圃〉:「黠癡互有纔忘世,廉讓中間好結廬。」

〈與友人譚遺事〉:「孤臣流涕青門外,徒使田橫客笑人。」

〈琴河感舊〉:「緣知薄倖逢應恨,恰便多情喚却羞。故向閑人偷玉箸,浪傳好語到銀鈎。」(唐女道士李冶詩:「莫怪闌干垂玉箸,只因惆悵對銀鈎。」)

〈雜感〉:「只為君親來故國,不因女子下雄關。取兵遼海哥舒翰,得婦江南謝阿蠻。」(二句皆杜撰。)【時有穿鑿硬湊之病,因不肯直白道出也。】

【黃皆令有〈離隱〉詩,自序謂[47]:「以離索之懷,成其肥遯之志。」】

〈自歎〉:「松筠敢厭風霜苦,魚鳥猶思天地寬。」

(梅村七律較五律為有情味。〈自歎〉以下過金陵九首、〈梅村〉一首、〈言懷〉一首、〈揚州〉四首、〈過淮陰〉二首、〈自信〉一首、〈將至京師寄當事〉四首、〈贈遼左故人〉六首)皆可歌可泣,一時無兩。亭林遜此婉轉塗飾。)

鄭王臣慎人〈香草草〉句云[48]:「人如楊柳眠還起,心似芭蕉卷不舒。」

〈自信〉:「長安冠蓋知多少,頭白江湖放散人。」

〈將至京師寄當事諸老〉:「敢向烟霞堅笑傲,却貪耕鑿久逍遙。楊彪病後稱遺老,周黨歸來話聖朝。」

「一自弓旌來退谷,苦將行李累衰親。田因買馬頻書券,屋為牽船少結鄰。今日巢由車下拜《宋史起傳》謂『拜馬首』,淒涼詩卷乞閑身。」

「赤松本是留侯志,早放商山四老歸。」

「不召豈能逃聖代,無官敢即傲高眠?匹夫志在何難奪,君相恩深自見憐。」

「茶經水傳平生事,第二泉如趵突無[49]?」

【「添髩雪」、「愈頭風」[50]。】

「巨源舊日稱知己,誤玷名賢啟事中山濤好薦記名士,時號『山公啟事』[51]。」

張敦復:「一經揚子宅,千樹木奴莊[52]。」

(〈過孫山人太白亭〉注未引青籐所記[53]。)

五排〈海螄〉。

五絕〈題畫〉:「亂瀑界蒼崖,松風吹雨急[54]。石廊虛無人,高寒不能立。」

「南山不逢堯舜,北窗自有羲皇[55]。」

「韓非傳同老子《南史王敬則傳》,蘇侯坐配唐堯〈崔祖思傳〉[56]。」

七絕〈觀棋〉第三首:「抉眼胥門看入吳」,注未詳「眼」字。

【「飲谷棲邱[57]。」】

〈讀史偶述三十二首〉詠清宮內事,介人謂綴「遼、金、元、明軼事」,殆有諱耶?

〈偶成〉:「書劍尚存君且住,世間何物是江南?」

「墓門深更阻侯門[58]。」

〈古意〉:「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見尚低頭[59]。」

詞〈滿江紅舊〉云:「庾信哀時惟涕淚,登高却向西風灑。問開皇將相復何人,亡陳者金之俊、洪承疇輩是也?」

按《西堂雜俎祭吳祭酒文》云:「吾聞先生遺命,立一圓石,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而〈梅村詞序〉又曰:「余觀先生遺命,墓前立一圓石,題曰『詞人吳某之墓』云云。」諸記載皆作「詩人」,展成信口開河,以鋪張題面耳。介人乃因此語,而為之說曰:「豈以病中〈賀新郎〉一闋為平生心血所寄,而發其詩之所未發與?」可笑!

【「江表多賢,恐不鳴不躍者,或漏珊瑚之網[60]。」】

嚴正矩方公,梅村丙午所取生[61]。梅村〈送何石湖兼柬方公〉云:「若逢嚴夫子,為報故人安。」稱門下士為「夫子」,倘本陸士衡〈周處碑銘〉之「皎皎夫子」耶?

【博明《西齋偶得》卷上:「梅村〈長平公主挽詩〉注云:『公主名徽娖,見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大謬。《錄》云:『崇禎元年,封帝女徽娖為樂安長公主。』按樂安公主乃李康妃所生,所謂『皇八妹』是也。《錄》訛『妹』字為『女』字耳。光宗諸女有名徽姃、徽奶者,明制帝姑謂『大長公主』,姊妹稱『長公主』。梅村習典故,尚有此誤!」】

 

【〈蘇舜欽傳〉:「蓴鱸、稻蟹[62]。」吳淵穎〈早秋偶作寄宋景濂〉第二首亦以「蓴鱸」對「稻蟹」[63]。陳止齋以「橙蟹」對「蓴鱸」[64]。宋伯仁《西塍續稿別朱冷官》:「橙蟹醉斟知己重,蓴鱸鄉話憶人多。」「稻蟹」見《國語》[65]。竹垞〈食魱魚〉五律亦以「稻蟹」、「蓴鱸」作對[66]。姚春木《通藝閣詩錄續》卷三〈答和𠐺伽〉第二首亦以「蓴鱸」對「稻蟹」[67]。】

【《左傳》:「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蕉萃。」】

【「指石皆金,合草為丹。」】

【「對此茫茫」、「不能已已」。】

【徐浩書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陳臥子謂福王南渡:「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內[68]。」】

 

────────────────

 

《四寸學》,張雲璈仲雅[69]

卷一:「荀卿稱『孫卿』,自司馬貞、顏師古以來相承,為避漢宣帝諱。然李詢、荀俶、爽輩,俱書本字,且《左傳》荀息、荀瑤俱不改,蓋語音之移易耳謝墉說。」

「《左傳》楚大夫彭名,是名,名也。《漢書食貨志》姓偉,姓,姓也。」

「《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載庚申令,似管窺虎。』」【《史記》:「扁鵲曰:『以管窺天,以隙視文。』」】

「《漢書王吉傳》:『娶天子女則曰尚公主,娶諸侯女曰承翁主。』然〈司馬相如傳〉卓王孫『自以使女尚司馬長卿。』」

「鄒陽曰:『桀犬吠堯,跖客刺由。』」

「《荀子成相篇》乃彈詞之祖謝金圃說。」

「天下女多於男,觀《周禮夏官職方氏》可知。」

「古人稱謂,『甥』、『舅』二字最廣。」

』凡數義:《史記項羽紀》:『沛公起如厠』,糞溷也;《漢書汲黯傳》:『踞厠』,應劭注:『床邊側也』;〈劉向傳〉:『臨厠』,服虔曰:『側近水也』『厠』又〈張釋之傳〉。」【參觀《畏壘筆記》卷二論「更衣」。】

「元次山之父,門人私謚為『太先生』,見《湧幢小品》。」

「歐公〈梅聖俞詩序〉『年今五十』、『久而將老』云云,乃聖俞未卒時語。『其後十五年,聖俞疾卒於京師』云云,乃聖俞卒後所續記,故又云:『論之詳矣,不復云』也。二節不相屬。」

「〈關雎正義〉引陸機《疏》有『案酒』二字。今吳語『下酒物』仍然。」

卷二:「告密起於趙廣漢『教吏為缿筩』,至則天而盛行,害不可勝言。」

「揚州稱『維揚』,本〈禹貢〉。實不成語,且八州皆有『惟』字,而獨稱揚州,何也?劉希夷〈江南曲〉云:『天際望維揚。』唐人已然。」

「《侯鯖錄》謂晉安稱酒瓶為『酒經』,曰一經、二經等等。」

「《范史宦者傳論》、〈劉瑜傳〉、〈周舉傳〉、〈單起傳〉可見當時宦官自有姬妾。」【此諸則皆見《癸巳類稿》卷十一〈李延年傳書後〉。】

「郎士元〈送李騎曹〉云:『一歲一歸甯。』錢起詩:『才子欲歸甯』;李義山:『孝若近歸甯。』是男子省親亦云『歸寧』。」

「香山〈和微之三月三十日詩〉云:『虎邱時遊豫。』唐時人臣尚無忌諱。」

「喪家命人代哭,起三代《周禮夏官挈壺氏》。非如趙雲松所說,起六朝王秀之也。」

「〈生民〉:『誕彌厥月。』《毛詩傳》引〈釋言〉:『彌,終。』《鄭箋》云:『終人道十月而生。』今人誤用。」【參觀《隨園隨筆》卷十七。】

「傅玄〈口銘〉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易頤卦正義》用其語。」

卷三:「《後漢舉傳》又《太平御覽》引桓譚《新論》寒食為介子推【其說已詳見《容齋三筆》卷二】,乃在冬時。」

「賈逵、杜預皆好《左氏》,而皆生癭。」

「『衕』見《說文》,通街也。《南齊書》蕭諶等弒鬱林王於『西弄』,注:『南方曰弄,北方曰𢓲。』則北魏已有此語。」【又喬孟符《揚州夢》。參觀《五雜組》卷三[70]。】

【「邪蒿《北齊書邢峙傳》、鮑魚《賈子新書》不許登俎。」】

卷四:「《漢書年表》:『荼陵』,師古注:『荼音塗。』〈地理志〉:『茶陵』,師古注:『丈加反。』則漢時已分『荼』、『茶』二字,非陸羽始改也。」

「《魏志》注引《魏氏春秋》云:『袁紹之敗,孔融與太祖書曰:「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太祖以融博學,謂書傳所紀。後見,問之,對曰:「以今度之,想其當然耳!」』按此譏丕之納甄氏也。」

「唐顧雲〈天威〉云:『金蛇飛狀霍閃過。』謂電也。」【按已見《通俗編》卷一。】

「顧黃公詩云:『久許摩兜乍一放,笑同茶苜口能駢。』按《酉陽雜俎》卷十一云:『穀城門有石人,刊其腹:「摩兜鞬,慎勿言。」亦同金人緘口銘[71]【按此見《藝文類聚》六十三引盛弘之《荊州記》】。』《輟耕録》復載李敦立揭『磨兜堅』三字於坐隅,宋濂為之銘【亦見《潛谿集》】【《宋文憲公全集》卷 47〈磨兜堅箴〉】【《甕牖閒評》記唐劉洎事(《霞外捃屑》卷七上引)】。」

【「『璧還』之『璧』,乃用《左傳》僖二十三年晉重耳反國僖負覊事,非『完璧歸趙』也。今用『璧趙』,更誤。」】

 

────────────────

 

《隋書》[72]

卷三十六:「高祖與獨孤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甚寵憚之。言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然性尤妬忌,上悅尉遲逈女孫,后伺上聽朝,陰殺之。上大怒,單騎入山谷間。高熲、楊素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后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

「上怪神色有異,問其故。宣華夫人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

「太子遣使者齎金合子,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夫人惶懼,以為鴆毒。發見同心結數枚,恚而却坐,不肯致謝。」

卷三十八:「規麴蘖之潤,競錐刀之末。」

「高熲戲謂鄭譯曰:『筆乾。』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四十一:「高熲遣人辭母,云忠孝不可兩兼。」

「諸人短熲於上,皆被疎黜[73]。上每曰:『公猶鏡也,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夫人卒,上欲為熲娶,熲流涕謝曰:『臣今已老,退朝之後,唯齋居讀佛經而已。』上乃止。後愛妾產男,后曰:『陛下當復信高熲邪?』」

「其母誡之曰:『汝富貴已極,但有一斫頭耳!』」

「何妥恚曰:『吾席間函丈四十餘年,反為昨暮兒之所屈也!』」

「蘇威答煬帝曰:『臣不知盜賊多少,但患其漸近。』」

四十二:「魏收嘗對高隆之謂:『李德林父曰:「賢子文筆終當繼溫子昇。」』隆之大笑曰:『魏常侍殊已嫉賢,何不近比老彭?乃遠求溫子!』」

「有崔諶者,車服甚盛,至德林門,纔餘五騎,云不得令李生怪人燻灼。」

「周武帝嘗於雲陽宮作鮮卑語謂群臣云:『我常日唯聞李德林名,及見與齊朝作詔書、移檄,正謂其是天上人[74]。豈言今日得其驅使,為我作文書!』」

〈天命論〉(仿〈王命論〉)。

卷四十三:「婁敬之與漢高,殊非血胤;呂布之於董卓,良異天親。」

卷四十五:「秦孝王俊薨,王府僚佐請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

「高祖以庶人秀事,謂群臣曰[75]:『壞我法者,必在子孫乎?譬如猛獸,物不能害,反為毛間蟲所損食耳。』」

「述木易之姓。」

「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卷四十七:「韋世康與弟子書曰:『霜早梧楸,風先蒲柳。眼闇更劇,不見細書;足疾彌增,非可趨走。祿豈須多,防滿則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辭【本謝靈運〈還舊園作〉,見《媿生叢錄》卷一】。』」

「古人有沽酒酸而不售者,為噬犬耳。」

「楊素戲柳昂、柳機曰:『二柳俱摧,孤楊獨聳。』」

卷四十八:「楊素字處道,曰:『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

「其妻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為皇后。』」

「嘗以五言詩贈薛道衡,為一時盛作。道衡歎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豈若是乎!』」

卷五十一:「長孫晟以牙中草穢,欲令染干親自除之,乃曰:『此根大香。』染干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

五十二:「韓擒曰:『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

「賀若弼對煬帝曰:『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是鬥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

五十三:「達奚長孺五兵咸盡,士卒以拳毆之,手皆見骨,」

五十六:「煬帝惡張衡不損瘦,以為不念咎,因謂衡曰:『公甚肥澤,宜且還郡。』」

五十七:「盧思道年十六,遇劉松,松為人作碑銘,以示思道。思道讀之,多所不解,於是感激,閉戶讀書。為文示松,松又不能甚解。思道歎曰:『學之有益,豈徒然哉!』」

「思道獨得八首。號『八米盧郎』。」

〈孤鴻賦〉。

〈勞生論〉:「在余之生,勞亦勤止」;「竺學強記,聾瞽於焉側目;清言河瀉,木訥所以疚心」;「朝露未晞,小車盈董、石之巷」;「來如激矢,去等絕弦」云云(本〈廣絕交論〉)。

「薛道衡每構文,必隱坐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

卷五十八:「太子勇命魏澹注《庾信集》。」所撰《魏史》,義例多與劉知幾論夸飾合。

五十八:「虞世基子年十八,盛飾容服。李文博謂曰:『昔賈誼當此之年,議論何事?君今徒事儀容,故何為者?』」

五十九:「高祖歎元德太子曰:『天生長者,誰復教乎!』」

「越王侗飲藥前,焚香禮佛,呪曰:『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六十:于顗佯心疾,見人前斫之事,與魏武帝夢中殺人事同。

卷六十二:「梁毗置金坐側,對之慟哭,而謂夷曰[76]:『此物饑不可食,寒不可衣。』」

「忽劬勞之痛,成宴爾之親。冒此苴縗,命彼褕翟。」

「高祖謂趙綽曰:『撼大木不動者,當退。啜羹者,熱則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上欲特赦一人,戒綽毋執法嚴也。

六十四:「麥鐵杖謂醫者吳景賢曰:『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豈能艾炷灸頞,瓜蒂歕鼻,臥死兒女子手中乎?』」

「沈光號『肉飛仙』。」

卷六十五:「周羅睺執筆製詩,還如上馬入陣,不在人後。」

「權武嘗倒投於井,未及泉,復躍而出。」

六十六:李諤。

「裴政曰:『凡推事有兩,一察情,一據證。』」

榮建緒,周之大夫,不附和高帝禪代,曰:「臣位非徐廣,情類楊彪。」

「房彥謙謂其子玄齡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

「煬帝謂裴蘊曰[77]:『楊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為盜耳。』」

七十四:「燕榮見叢荊,堪為笞棰,命取之,輒以試人。人或自陳無咎,榮曰:『後若有罪,當免爾。』及後犯細過,將撾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許有罪宥之。』榮曰:『無過尚爾,況有過邪!』」

卷七十五:「元善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風流醞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為後進所歸。妥每懷不平。因善講《春秋》,初發題,諸儒畢集。善私謂妥曰:『名望已定,幸無相苦。』妥然之。及就講肆,妥引古今滯義以難,善不能對。」

「沈重與辛彥之論議,不能抗,謝曰:『辛君所謂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彥之為潞州刺史,州人張元暴死,數日乃蘇,云遊天上,見新構一堂,制極崇麗,云造此以待辛彥之[78]。彥之聞而不悅。」

「顧良戲何妥曰:『何是荷葉之荷?河水之河?』何妥曰:『顧是眷顧之顧?新故之故?』」

「世有兩雋:白楊何妥,青楊蕭慎。」

「劉焯嗇於財,不行束修者,未嘗有所教誨。」

「劉炫左畫方,右畫圓,口誦,目數,耳聽,五事同舉,無有遺失[79]。偽造書百餘卷,送官取賞。」

「自贊曰:『生平大幸有四,深恨有一。』」

【「言刈其楚,片善無遺,潤木圓流,不能十數。」】

七十六:「劉臻於世事,多所遺忘。有劉訥者亦任儀同,情好甚密。臻住城南,訥住城東,臻嘗欲尋訥,謂從者曰:『汝知劉儀同家乎?』從者不知尋訥,謂臻還家,答曰:『知。』既扣門,臻尚未悟,謂至訥家。其子迎門,驚曰:『此汝亦來耶?』」

「王頍景文始讀《孝經》、《論語》,遂讀《左傳》、《禮》、《易》、《詩》、《書》,乃歎曰:『書無不可讀者!』」

「崔儦署戶曰:『不讀五千卷書者,無得入此室。』」

「諸葛潁甚見親幸,因間隙,多所譖毀,是以時人謂之『冶葛』。」

「孫萬壽本自書生,從容文雅,一旦從軍,鬱鬱不得志,為五言曰:『如何載筆士,翻作荷戈人!』」

王貞:「前園後圃,左琴右書」;「日暮却行,前人難及。」

「潘徽為〈萬字文〉。」

「澄涇辨渭,拾珠棄蚌。」

「杜正藏著《文章體式》,大為後進所寶,時人號為『文軌』[80]。」

七十七:「李士謙曰:『陰德猶耳鳴,已獨聞之,人無知者。』又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邢子才不信因果,曰:「豈有松柏後身化為樗櫟!」】

「張文詡每閒居無事,從容長歎曰:『老冉冉而將至,恐脩名之不立!』以如意擊几,皆有處所。」

七十八[81]:許智藏為秦孝王治疾【崔氏入靈府】事,與二豎入膏肓事相同。

卷八十一:高麗王上表稱「遼東糞土臣」。

「靺鞨俗淫而妬,妻外淫,有告夫者,輒殺妻,殺而後悔,必殺告者。」

「流求拔去髭鬢,身上有毛之處皆亦除去。」

「倭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真臘國以右手為淨,左手為穢。」

八十四:「突厥沙鉢略謂其屬曰:『何名為「臣」?』報曰:『隋國稱「臣」,猶此稱「奴」耳』。」【清乃蠻,故曰「奴才」,其上高麗國書亦曰:「後金國奴才」。】

突厥諸表已有元時文理。

八十五:「道士桓法嗣以〈孔子閉房記〉畫作丈夫持一干以驅羊。云:『楊,隋姓也。干一者,王字也。居羊後,明相國代隋為帝也。』又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上之,釋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此即相國名矣。明當德被人間,而應符命為天子也。』王世充大悅。」

【卷三十七:「李詢頗渉書記。」三十八:「鄭譯頗有學識」;「皇甫績精心好學,略涉經史」;「盧賁略涉書記,頗解鐘律。」三十九:「豆盧勣略涉文藝。」四十:「梁士彥頗涉經史。」四十一:「高熲略涉書史。」四十六:「趙煚略涉書史」;「趙芬頗涉經史[82]」:「長孫平頗覽書記」;「元暉頗好學,涉獵書記」;「韋師略涉經史。」四十七:「柳旦頗涉書籍。」五十:「宇文慶頗涉經史」;「元褒涉獵書史。」五十一:「長孫覽略涉書記」;「長孫熾頗涉群書」;「長孫晟略涉書記。」五十二:「韓擒經史百家略知大旨。」五十四:「崔彭《周官》、《尚書》略通大義。」五十五:「尒朱敞略涉經史。」五十六:「盧愷略解書記。」六十三:「元壽頗涉經史。」六十四:「沈光略綜書記。」七十二:「楊慶頗涉書記。」】

 

────────────────

 

豆棚閒話》[83]

第一則:介之推妻見夫不歸,以為有外遇,胸中生一「妬塊」,俗謂:「女傍有石,石畔無皮,銷鎔不得。」

《太平廣記》云:「婦人屬金,男子屬木,故男受制於女。」

第二則:【「貽害國主糞也嘗來,至今叫那邊人口臭不了。」】

【「『陶朱』者,逃其誅也。」「『鴟』者,梟也;『夷』者,夷光也。」】

「一吳國士夫,至苧蘿山邊,欲選女。一鄉老謂曰:『你道西子是國色天香,當初乃是敝地一個老大嫁不出門的滯貨,偶然成了虛名。果然絕色奇姿,怎麼肯送到你下路受用?』」【馮定遠〈贈妓〉注:「是杭人」,句云:「吳兒莫漫誇佳麗,一個西施是越人。」】

第四則:敗子於書,「不惟不能讀,就是『讀』字半邊,賣也未必能賣了。」

第七則〈首陽山叔齊變節〉乃刺明之遺老者。

第十則[84]:「蘇州風氣澆薄,人生眉毛,尚且空心。」【按《酉陽雜俎》卷七:「魏時有勾驪客,善用針,取寸髮,斷為十餘段,以針貫取之,言髮中虛也。」又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一齣。】

「件件懂入骨裡,故曰骨董。」

「何止三代法物!藏之十七、八代矣。」

【〈虎丘竹枝詞〉:「茶坊餅硬如磚,鹹不鹹兮甜不甜。只有燕齊秦晉老,一盤完了一盤添。」】

【「和尚道:『單身寄食於人家,怎麼不叫「客」?大半無家無室、衣食不周,怎麼不叫「清」?』」】

【「虎丘乃虎穴。」】

 

────────────────

 

《西湖二集》[85]

卷十六:皮氣球引猪八戒云:「世上誰見男兒醜?」【《西游記》五十四回。】

「黑鸞天苦星動。」

「從來道:『家寬出少年家富則不易老。』」

「陳最良自言:『六十多歲,並不曾曉得傷個春。』」

 

────────────────

 

【《呂覽高義篇》「賓萌」即今之所謂游士客民[86]。】

【鄭清之《安晚堂集》卷十〈再和葺芷〉七古云:「主人鸛鶴能耐痛」,自注:「蟹上天,鉗鸛鶴。

────────────────

 

《品花寶鑑》[87]

【楊掌生《夢華瑣錄》記《品花寶鑑》作者「常州陳少逸」。王笠舫《綠雪堂遺集》卷十四〈青蓮行題陽湖陳少逸詩卷〉、〈秋夜與少逸談次有懷柳州耕珊使君〉、〈贈陳丈竹坪兼柬令嗣少逸〉。張祖翼《清代野記》卷下「滿州老名士」條:炳成,字集之,號半聾,談《品花寶鑑》中人物,蓋其父桂昌為浙江糧道時,作者陳森書挾貴人介紹,以此書為軟匾,遍干江、浙大吏也。李葆恂《舊學盦筆記》:「往藏一鈔本《品花寶鑑》,與通行本有異同,且無金粟其人。劉葆真曾校一過,大約是初稿,非定本也。作者名張星,字漱石,江甯人,所著尚有傳奇名《玉燕堂六種》。屈道生乃屈悔翁」云云。】

【田春航於蘇蕙芳不及於亂,而續絃之蘇浣蘭貌酷似蕙芳[88]。梅子玉於杜琴言不及於亂,而所娶王瓊華酷似琴言。此 David Schirmer: “Marnia” 伎倆 (F.J. Warnke, European Metaphysical Poetry, pp. 198 ff.)。】

「東山以絲竹為陶情,而陋室又以絲竹為亂耳。」

男子亦可號「佳人」、「美人」,見第一回顏仲清語。

琪官的顏色,就像花粉和了胭脂水勾勻的搓成[89]。」

孫嗣徽好掉文,高品名之曰[90]:「蟲蛀千字文」【王恂云:「真生可為名,死可為謚」】。孫嗣元口吃,名曰:「疊韵雙聲譜」。

「人能弘道,狗無恆心。」

第四回:顏仲清評李元茂:「惟其有了書氣,所以沒有詩氣。」

第八回:魏聘才講笑話曰:「姑嫂磨鏡,姑曰:『不像,鏡子是圓的,還是叫他敬皮杯罷。』」

「唐和尚說:『天上有三光,人間倒有四光:和尚腦袋剃光、媳婦腿磨光、老斗銀包花光、相公嘴吃光。』」

第十二回:「田春航曰:『縱橫十萬里,上下五千年,那有比相公好的東西?不愛相公,這等人也不足比數了。』」

「葉公好龍,未見真龍;鄭人夢鹿,終是假鹿。」

第十七回:聯句稱相公云:「軟到人間鐵石腸,春回世上支離叟」;「葑菲采無遺下體,雨雲行得到中阿」;「願如王獻買桃根,可笑王戎鑽李核。」

十八回:張仲雨論清客云:「上等人有兩個,我們學不來,一是陳眉公,二是李笠翁。」

「順他意兒順到九分,總要留一分在後,不好輕易拿出來。」

二十三回:「李元茂屄眯眼瞧那女人話兒,恰像鬍子喫了奶茶沒搽淨嘴的。」

(被人剝光衣服)「始想陽台行雨,終為溫泉出浴。」

二十三回:姬亮軒對孫嗣徽詳說㚻奸之妙,云:小童兼驢子使送信不必自騎驢往與小妾之妙。

與女交如坐船,與男合如坐車。船妙在篩、簸,車妙在軒、蹬。其中滋味,有聯云:「瘦寬肥緊麻多糞,白濕黃乾黑有油。」油最妙,水次之。「如遇糞車,也可坐得:大木耳一個,水泡軟了,作你帽子亦即車墊。」

「後庭裏玉樹長埋,前溪邊秋砧又擣[91]。」

三十八回:屈道生謂「虱」字最早見於《商君書》。

「李詩可以紹古,杜詩可以開今。昌黎古詩,能傳李、杜所未傳。」

「詠月詠月滿,寫花寫花開,掃去烘託法為最難。宋玉〈神女賦〉『白日』、『屋梁』,子建〈洛神賦〉『婉若游龍』,皆不善體會。宋玉〈好色賦〉云:『增之一分則太長』,則此人真長,減一分必不為短[92]。『減之一分則太短』,則此人真短,增一分必不為長。皆語病也。」【唐太宗〈小池賦〉:「減微涓而頓淺,足一滴而還深。」】

【稱《雜事秘辛》為奇文。】

【三十九回:「豈有文章驚海內,更無親友在朝中。」】

【四十三回:「蘇蕙芳曰:『花能開幾日?』蕭次賢道:『七十年。』蕙芳道:『何以能七十年?』次賢道:『人生在世,以七十年算,活一年開一年。』」】

四十五回:徐子雲:「《圖書集成》也不過如聾子的耳朵,擺設而已。」

【四十八回[93]:「那水晶貓兒,在都盛盤裏。」】

【四十八回梅子玉〈金縷曲〉:「何事雲輕散。問今番、果然真到,海枯石爛?離別尋常隨處有,偏我魂消無算。已過了、幾迴腸斷。只道今生長廝守,盼銀塘、不隔秋河漢。誰又想,境更換。明朝送別長亭畔。忍牽衣、道聲珍重,此心更亂。門外天涯何處是,但見江湖浩漫,也難浣、愁腸一半。若慮夢魂飛不到,試宵宵、彼此將名喚。墨和淚,請君玩。」五十三回杜琴言和:「豈料真如此。只朝朝、淚珠盈把,袖痕凝紫。煙水孤村何處也,回首迷離難視。又雨細、斜風不止。若果夢魂飛不到,望長天、早趁江雲駛。須一刻,走千里。報君近事心先喜。縱生離、隻身還在,自應勝死。勉強加餐期日後,要使形骸尚似。居兩地、從今伊始。自古多情成積恨,恨東流、不接西流水。腸斷矣!寫此紙。」】

【五十一回:「元茂道:『世間還有比那東西好的麼?』二喜道:『不信沒有比他好的。』元茂道:『只怕沒有。』二喜道:『怎麼沒有?這句話你從前說過的。』元茂閉著眼想了一想,點點頭道:『有是有這句話的。』二喜瞅了他一眼道:『好良心,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了。』」】

【五十四回:「瓊華道:『《唐詩三百首》真是全唐詩中的精液。』」

【「湯臨川〈與梅國楨書〉云[94]:『少與諸公比肩事主,老而為客,所不能也。』」】

五十五回:「侯石翁著作,當以古文為最,而世人反重其詩名。時人皆稱之為『詩佛』,亦廣大法門之意。」(屈、侯評文、詩語可采者。)

【五十八回:石氏罵潘三道:「不要臉的老忘八、老兔子!自己的屁股被人肏出蟲,纔花了錢請人挖乾淨了,你如今又想肏人得月?你何不彎轉你的㞠子來,肏你自己的屁股?」】

【焦東周生《揚州夢》卷三:「歌僮並侍,位在諸姬下,不以年齡,稱妓為姐。」】

 

────────────────

 

《國粹學報》,丁未[95]

楊漣〈獄中血書〉云:「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劉師培〈王學釋疑〉有云:「陽明據《易經文言》『知至至之』文,謂『致知』之『致』當訓為『至』。釋《大學》『在親民』,據《虞書舜典》『百姓不親』之文,謂不必改『親』為『新』。片語單詞,必有所據。以經證經,雖東原不足過也。可引《尚書甘誓》之『三正』,以證《春秋》之『周正』,足以闢近人《春秋》『用夏時』之謬。」(按高郵胡泉輯陽明《經說拾餘》一卷、《經說弟子記》四卷、《大學古本薈參》一卷,以證陽明之根柢經訓。申叔云云,多出於此。夫陽明說之大者、遠者,皆不根柢經訓[96]。掇其一二小節,以見陽明亦漢學之徒,真南學牖中窺日之故技也。且申叔首標陽明學大綱,曰「懷抱」,曰「直截」。以經證經,其如「直截」之謂何矣?)

【《傅青主家訓》:「雖曰虞卿以窮愁著書,然虞卿之愁,可以著述解者[97]。我之愁,郭瑀之愁,著述無時亦無地。」】

劉師培〈論近世文學之變遷〉雖薄桐城,然謂:「姬傳之丰韵,子居之峻拔,滌生之博大雄奇,又近今之絶作也。」

「常州如張氏、宋氏,均工綿邈之文,徵材雖博,不外讖緯、詞曲二端。」

「近人謂治《公羊》者,必工文理,或然歟?」

劉師培〈古今畫學變遷論〉【《左厂集》卷六作〈原畫〉】:「《日知錄》云:『古人圖畫,皆指事為之,使觀者可法可戒。自實體難工,空摹易善,於是白描山水之畫興,而古人之意亡矣。』」又引《五雜組》曰[98]:「宦官、婦女每見人畫,輒問什麽故事,談著往往笑之。不知自唐以前,名畫未有無故事者。蓋有故事便須立意結構,事事攷訂,皆不得草草下筆,非若今人任意師心,動輒託之寫意而止也。」

「古畫於史事而外,尤詳於典章、名物,與學術相輔,不僅為美術之一端。《左傳》謂:『夏遠方圖物,鑄鼎象物』,猶今之標本。《國語周語》曰:『省其典圖刑法』,韋注云:『圖謂畫物象也。』相如〈子虛賦〉云:『不可勝圖』注云:『圖謂畫物象也。』足徵古人畫以象為主。《易》言:『觀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後世以降,始標遠致。是猶古字僅象形指事,孳乳相生,乃有會意一體。又如古代詩歌,均屬詠事也。《通志圖譜畧》別目千百,而寫景之畫不列其間。圖畫輔文字之窮,《漢藝文志兵家類》於風后、鬼容區之兵書,皆有圖附列[99]。治經必用圖畫」,《易》有唐一行《太衍玄圖》,《詩》有唐成嶼《毛詩圖》,《樂》有宋沈括《樂律圖》,《春秋》有嚴彭祖《春秋圖》、張傑《春秋圖》。《魏書謐傳》引鄭玄《禮圖》,竇儼序聶崇義《三禮圖》曰:『舊圖凡六本。』唐人正義亦多有圖,如《毛詩鄘風正義》云:『旄,干首也』,別圖於左。聶氏《三禮圖錄》亦曰:『《周官疏》特圖大琮。』」

「古畫工拙視乎學,今畫工拙視乎才。」

【「美、善二字,從羊會意,互相為訓[100]。《國語晉語》:『彼將惡始而美終』,注云:『美,善也。』宣尼聞樂,謂美遜於善;孟氏衡人,又謂善次於美。古代美術即禮文制度,是所謂禮也。如鐘鼎鏤文,皆判爵位。」】

右第一號。

劉師培〈中國古用石器攷〉:「《左傳》桓五年:『旝動而鼓。』《詩》曰:『其旝如林。』《晉書壼傳》:『身當矢旝。』《三國志》:『魏太祖以發石車擊袁紹』,注引《左傳》。則杜注以旝為旗者,非也。」

「《說文》『斧』字云:『斫也』,可見古用石斧,故亦有『砆』字。《說文》『砮』:『砮石,可以為矢鏃。』《國語》、《晉書挹婁傳》、《唐書靺鞨傳》均載石鏃。」

「《說文》『磻』,班固〈西京賦〉、《國策楚策》、謝靈運〈山居賦〉,即石彈丸也。『鉏』《說文》作『𥖛』,可見古代斫地用石。『錯』《說文》作『』,『厂』則山石之厓。」

「《說文》:『砭,以石刺病也。』《素問》:『東方,其治宜砭石;南方,其治宜九鍼。』

右第二號。

劉師培〈儒學法學分歧論〉:「洨長以宦訓仕,以仕訓學。古代士出於吏。及官失其守,學在師儒。然西漢時以吏入官者,必施仁惠,蓋備悉人間疾苦,如曹參、張釋之、吳公、汲黯、黃霸是也。以儒進身者,高言經術,名曰引經折獄,實同法吏舞文,戇者迂濶,黠者佐姦,如董仲舒、兒寬、張湯、朱買臣輩是也。終軍引《孟子》『枉尺直尋』,以周納徐偃之罪;隽不疑引《春秋》『輒距蒯聵』,以證明衛太子之誣。雖忠姦有殊,然經術便於舞文,固在上者所共悅。故霍光用經生,如蕭望之翟方進皆大儒。經術愈明,而刻深愈甚。」

【「中國醫學分本草(藥之未經成方者)、方術(病理)二者,相須並舉。參觀《漢書帝紀》元始五年,又〈樓護傳〉。」】

劉師培〈氏族學發微〉:「劉姓即貍姓,歸姓即鬼姓。」

徐俟齋《讀史稗語》於降清明臣【洪承疇】指斥不遺餘力,嘗云:「王繼忠陷於契丹,初謂已死,真宗震悼,優詔贈大同軍節度,賵賻加等。後契丹請和,得王奏章,乃知尚在。自是南北戢兵,王有力焉。每見宋使必泣下,附表懇請召還。明崇禎中,有大臣降虜,而以死綏聞。贈卹優厚,十倍於宋之待繼忠。而其人後從虜入,陷南京,無所不用其極。」又詆虞山、孟津一流云:「陳文龍死節,蒲壽庚以城降,告其民曰:『陳文龍非不忠義,如民何?』虜薄南都,明朝大臣有首倡獻城者,貽書鄉里曰:『潔身一死甚易,如十數郡生靈何?』又曰:『天戈所指,天與人歸。』」

【王餘佑《五公山人乾坤大畧》十卷(皆論兵法,志在匡復明社者,故自題詩云:「王靈未改天心鞏,肯使隆中計畧疏」)。】

章絳《新方言》:「《方言》:『鼃、律,始也。』『小娃子』之『娃』,當作『鼃』。」

「《後漢崔駰傳》『甘羅童牙而報趙』即萌芽。《類篇》云:『吳人呼赤子曰「𤘅子」。』猶因根荄而造『孩』字。」

「古人於物之大者,冠以『馬』字。今淮南、山東謂大棗為『馬棗』,通言謂大蟻為『馬蟻』。」(Cf. Greenough & Kittredge: Words & Their Ways, p. 364-5 on “horse” as a prefix.)

《爾雅》:『余,我也。』明北方人自稱『洒家』,『洒』即『余』也。『余』從『舍』聲。」

「《爾雅》:『朕,我也。』北方音轉如『簪』,俗作『偺』。自秦以來,文字無敢稱『朕』者,而語言不能禁也。」

「《說文》:『我,從義,我聲,故音轉如「儀」。』《韓詩》『如食儀饇』曰:『儀,我也。』即俗『伲』是也。《爾雅》『』即『俺』。自稱『老娘』,即《說文》:『姎,女人自稱我也。』」

「唐人自稱『阿婆』,即《爾雅》訓『予』之『卜』字,漢人自稱之『僕』字也。」

「『戎』,汝也。《詩大雅》:『戎雖小子』、『纘戎祖考』、『以佐戎辟』,即今『儂』。」

「『舍』,何也。《孟子》:『舍皆取諸其宮中。』切音為『甚麼』。」

「『鄉』,所也。《左傳》云:『毀於而鄉。』《匡謬正俗》曰:『俗呼某人處為某「享」,是「鄉」聲之轉。』」

「《說文》:『諾,應也。從言,若聲。』今北人應曰『遮』是。」

「《方言》:『魏,能也。』《周書》云:『克威捷行曰魏。』今謂不能曰『不會』,乃明憭、知覺之謂,無『能』義。」

「《方言》:『釥,好也。』郭璞:『音錯妙切。』即今『俏』字。」

「古韵『之』、『其』同部亦通用。《書》:『孟侯,朕其弟』,『其』即『之』也。《莊子》:『之人也,之德也』,『之』即『其』。今凡言『之』者,音作低思切(『底』或『的』)。而江南於文當言『之』者,音如古格得切(格),則非『之』字音變,而為『其』字音變矣。馬氏《文通》謂『之』、『其』不可互用,失之。」

「《方言》:『矜謂之杖。』古音鰥,今謂『杖』為『棍』,即『矜』之變。又謂凶人為『光棍』。按《説文》:『檮杌,斷木也。』古謂凶人曰『檮杌』。《左傳》『檮杌』杜解以為即『鯀』。『光蛋』即『矜』之切音。」

「《方言》:『無寫,憐也。』相見驩喜,有得亡之意也(嘸啥)。」

「胡、倭、蠻,四裔之國也。今謂行事無條理、語言無倫次曰『胡』,浙江別謂之『倭』。凡專擅自恣者,通謂之『蠻』。」

「《方言》:『佻,縣也。』丁小切。王延壽〈王孫賦〉作『了』(即『𠄏』)。」

            【「『州』、『涿』皆陰器也。《三國志周羣傳》:『諸毛繞涿居乎?』交尾當作『屬』,從尾,屬聲,以尾相連。」】

【李審言〈贈丹徒陳星南〉七古自注云:「星南謂余詩文似沈小宛。」】

【鄭叔問所著書目《南戲遺徵》下言:「徐氏《觀自得齋叢書》竊取是編,以意損益。」(第十二號)】

 

────────────────

 

《國粹學報》,己酉年[101]

[102]

「慈元殿廡間有〈登厓山觀奇石碑〉,晉江趙瑤德用詩曰:『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鎸功奇石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兒。』後則陳白沙詩曰:『長年碑讀洗殘潮,野石還經野火燒。來看不知亡國恨,只看奇石問漁樵。』此首不見《白沙集》,世人每以前首誤為白沙之作,觀拓本可知其誤。」

            羅振玉《俑廬日札》:「古器文字間有反書者,一器中偶見一、二字耳。鄀公錳二器,一正書,一反書。金文四十六字,不反書者衹三字,最罕見。」【按梁〈蕭景神道石柱〉亦反書。】

            「中國字右行,惟摩崖石刻有左行者,乃就石書丹便也。然黃縣丁氏所藏虞司冦壺十一行,行二字,則左行。」

            況夔笙《選巷叢談》所記定厂遺事。

            《莊子解故》,章絳。

            「『摶扶搖』,『摶』當作『搏』,拍也。」

「『道惡乎隱』、『道隱於小成』之『隱』,如『隱几』之『隱』,有據依也。」

《荀子補釋》,劉師培:「安角鹿陲,隴種東籠而退耳。」「案角」者,止鼓角不鳴也。「鹿陲」即「落箠」,棄鞭也。「隴種東籠」為畏葸狀。

《詩齊風甫田》「總角」之「丱」,《周禮》「丱人」之「丱」,音訓並異,而實相通。《詩》之言「丱」,即象「總角」之形。《周禮》之「丱」,雖曰金玉,未成器,許君所謂銅鐵朴石。未成人之謂「總角」,未成器之謂「礦石」。

李詳《窳記》註《史通》用《文選》語,補浦氏《通識》之闕。

力稱桑悅《太倉州志》文字之贍(而按之不過割裂《文選》語而已,信李氏嗜痂之有癖也)。

吳漢槎子名掁臣,本揚雄〈甘泉賦〉,《四庫提要》誤為「振」[103]

李詳《顏氏家訓補注》(己酉年四期),注〈勉學篇〉「三九公讌」,引孫志祖《讀書脞錄》云:「三九謂公卿也。」

李詳《韓詩證選》:「唐以詩賦取士「,無不精熟《文選》,韓公亦然。惟宋樊汝霖窺得此旨,於〈秋懷〉詩下云:『公以六經之文為諸儒倡,《文選》勿論也。獨於李郱墓志之曰:『能暗記《論語》、《尚書》、《毛詩》、《左氏》、《文選》,此詩往往有其體。』」

《窳記》:「《李申耆年譜》後附弟子蔣彤所編《小德錄》,有二事可采:一、《日知錄集釋》乃毛生甫──見錢竹汀評釋《日知錄》百數十則──與申耆、吳山子合成者,黃潛夫任剞劂之資而已;二、申耆輯自漢至隋《八代全文》二部,一分類,一編代,時孫星衍亦與嚴可均撰集是書」云云。按嚴氏輯本本於孫氏,《癸巳存稿》及《復堂日記》(據吳山尊《日記》)皆有其說,孫氏《年譜》亦云然,得此亦可證。

《袌碧齋詞話》:「古人文字,難可吹求,嘗謂杜少陵國初以來畫馬句,何能著一『鞍』字,此等處絕不通也 。」

明陵碑字大逾寸,極佳。文前署「孝子皇帝元璋」,述文極鄙俚。每句著一圈,亦僅見。

況夔笙《蘭雲菱寢樓筆記》:「朱淑真摘書《世說賢媛》一門,柳梢月上之誣,不辯自明矣。」

楊貴妃書《心經》。【趙溍《養疴筆記》言款曰:「善女人楊氏為大唐皇帝李三郎書」,不言何據。】

王述厂藏書朱記云:「二萬卷,書可貴,一千通,金不備。……若不材,敢賣棄,是非人,犬豕類,屏出族,加鞭箠。述庵傳戒。」

《窳記》痛斥《烟霞萬古樓集》。

申鐵蟾所藏《玉溪集》。【申兆定(《晚晴簃詩滙》卷 89 錄〈無題〉一首,即《閱微草堂筆記》二十二所載:「堊粉圍牆罨畫樓,隔窗自撥細箜篌[104]。分無信使通青鳥,枉遣游人駐紫騮。月姊定應隨顧兔,星娥可止待牽牛。垂楊疏處簾櫳近,只恨珠簾不下鈎」)。】

葉調生《鷗波漁話》:「朱高安〈冬夜讀書〉詩:『孤吟惜四餘』,自注:『署中有四餘額,謂「三餘」并「公餘」也。』」調生欲易以「老者生之餘」,以配三國董遇之「三餘」。余則欲易為「健者病之餘」。

卲二雲《南江札記》《三國志楊戲傳》條下云:「承祚身入晉室,奉命修史,彼自謂三聖相承,同符舜、禹,不得不以魏為正,乃於《蜀書》之末,記文然之贊昭烈皇帝,代己敘傳也。」甚有見[105]

孔繡山憲彝題定厂《己亥雜詩》有「詩仙詩佛在杭州」,謂陳雲伯與定厂也。

孫貽讓〈羅昭諫江東外紀辨〉謂實林用霖偽作。

劉師培謂《荀子》「請成相」即今之「打連相」。

黃生《義府》駁《文心明詩篇》二言「竹彈」云[106]:「此未知詩理。蓋『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必四言成句,語脈緊,風情始切,若讀作二言,其聲嘽緩而不激揚,恐非歌旨。」

《媿生叢錄》:「靖節先生詩,沖夷平澹,似若無預於世。然觀其『精衛』、『刑天』之詠,〈述酒〉、〈荊卿〉之作,頗抱韓亡之憤。至慮涉猜忌,因曰:『但恐多謬誤,君當恕醉人。』其以酒自晦如此。拜經樓本《湯注陶詩》前有小像,張芑堂謂得靖節真面目。其姿概沉毅,信非甘心枯槁者。」昌黎〈送王秀才序〉謂:「阮籍、陶潛為事物是非相感觸,有託而逃。」最為兩君知己。

【古「史」與「中」通。《國語語》曰:「余左執鬼中」,即鬼簿。《周禮天府》曰:「治中」,先鄭注謂:「治職簿書之要。」太炎釋「允執厥中」為簿書。】

【劉知幾譏孝標「銳意於流俗短書」。】

【金律斷多朝,南朝圖籍為發具。】

【〈張耳傳〉注「亡命」即匿名之意,命通名。】

【「千折不教隨石轉,一泓長是在山清。」】

【唐人 墓碑多刻十二生肖。】

【張衡〈西京賦〉:「所好生毛羽,所惡生創痏。」】

【《道學傳》名,始見《太平御覽》,乃清淨棲逸之士。】

【謝承《後漢書》:「王充貧無書,往市中省所賣書,一見便憶。門墻屋柱皆施筆硯,而著《論衡》《北堂書鈔》引。」】

【「妄庸鉅子」見熙甫集卷二〈項思堯文集序〉。】

【〈甘泉賦〉:「雲譎波詭。」】

 

────────────────

 

庚戌年[107]

周星貽《三國志校語》:「古『坐』皆同今『跪』。垂足坐始於諸胡,侯景垂足坐,《梁書》紀以為怪也。」

李清《明史雜著》辨劉基見慶雲事,辨建文出亡來歸事同弇州說謂誣

陳翼叔《天叫集》(明滇遺臣)〈題陳念祖花園〉云:「名園城市外,遊客幾迴環。我欲來清賞,問花何日閒。」〈歸思〉云:「不寄寒衣去,回來未可知。」

蔡澄《鷄窗叢話》記潘稼堂因辨《致身錄》為史氏後人所毆事。

呂晚村〈賣藝文〉謂:四貧友各有長,約合賣藝。吳孟舉家富,則以字佐鼓峰、東莊,以畫佐鷓鴣、麗農。出藝而諸子收其直。

第三號:崑山葛萬里編《牧翁先生年譜》(無刊本,頗略,金鶴翀未見)。

《瑯嬛記》[108]:「南方有比翼鳳,飛止飲食,不相分離,名曰『長離』。」孫淵如夫人閣名本此。

李詳〈跋章實齋信摭〉謂其「史家三長,但具一識,而才、學無有」,如誤以太叔廣為樂廣。

龔孝拱改父詞,皆勝原作,如「紅欄杆外夜闌珊」改為「春宵原是女郎天」。

【李詳《媿生叢錄》及〈祭任子田先生文〉力辯其竊丁小雅書事。】

【宋人稱他人父曰「先大父」,他人妻曰「閤中」,見《鴻慶集》。】

【《論衡定賢篇》謂稗販無心得者,遊「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

 

────────────────

 

辛亥年[109]

《田間府君年譜》甲申,三十三:「黃石齋先生言:『錢牧齋畢竟比爾多讀幾年書,學問不同。』府君笑曰:『如此讀書,不如不讀!』先生正色責之。」

李詳《汪容甫文箋自序》「孝標悍妻在室」下注痛斥汪憙孫蔑禮,欲使後世僅知有生母朱,不知有孫。據阮元《廣陵詩事》,孫能詩,憙孫《孤兒編》亦謂其好詩,不事家人生計。蓋失姑之歡而出者,故用「乞火」、「烝梨」事。

李詳《哀江南賦集註》。

屈翁山〈與石濂〉二書及〈花怪〉一文,不見《翁山文外》。石濂即大汕。據二書,石濂著作皆出人手。翁山以其竊及己詩,遂與理論。石濂反唇譏其竊太白詩。石濂能寫春宮冶容逢迎參觀《易餘籥錄》卷二十引《分甘餘話》及《遂初堂文集》

姚叔節《慎宜軒筆記》:「陳氏《毛詩稽古編》云:『朱子於〈鄭風〉滿紙皆淫媟之談,〈狡童〉、〈褰裳〉二篇摹畫蕩婦口角,尤鄙穢無度,輒欲掩目。』案鄭釋『亦既覯止』為『交媾』【此早見《漢學商兌》卷中之下,謂:『豈有作詩自言媾精,況其為女子之言,大夫之妻乎!』】,於〈溱洧〉《箋》何嘗不有描摹?〈澤陂〉序無兄弟之交,鄭則以同姓為淫。《正義》:『男悅女云:「汝體之柔弱如蒲然,顏色之美如荷然[110]。」女悅男云:「汝體性滑利如蒲然,汝形容佼大如荷然。」』《集傳》尚未若斯已甚。」

燉煌唐寫本《二十五等人圖》「上:神人、聖人、真人、道人、志人。下:众人、奴人、肉人、小人、愚人。」按此本《文子微明篇》,劉師培不知。

李詳《脞語》:「何子貞極意傾包安吳,以為己地。」

《媿生叢錄》:「閻若璩集聯,皇甫謐語見《世說文學篇》注引王隱《晉書》,陶貞白語『物』當作『事』,又皆非南人自語也。」

燉煌唐寫本《古類書閨情類》引《典論》云:「王琰有功當封侯,其妻哭於室,恐娶妾也。」【可與《韓非內儲六微二》衛人夫妻禱事參觀。】按《意林》早引此,作王玉。《三國志袁紹傳》注引《典畧》亦同。

【葉天寥明亡後自號粟庵,言未免食粟,以誌愧也。】

【《骨董瑣記》卷四謂汪容甫醉死,喜孫〈書江德量墓志後〉諱之。】

【賀雙卿詞〈孤雁〉、〈殘燈〉,見於《西青散記》者。據董東亭《東臯雜抄》,則以為金壇田家婦張慶青之作。】

【趙清常書歸蒙叟,武康山中,白晝鬼哭。】

 

────────────────

 

戊申[111]

《說文》:「醫治疾工也。」「工」乃「巫」之訛。古者巫彭初作醫,《山海經》「巫」皆神醫。

金履祥詩文曰《亂稿》(宋亡,志生前之望觖也),曰《噫稿》(子死,身後之望孤也)。

歸玄恭謂書籍有三大不幸,一曰滅絕,一曰流亡,一曰幽囚(秘不示人)。

有謂盧紹弓曰:「他人讀書,受書之益。子讀書,則書受子之益。」

田北湖《昌谷別傳并注》。

「漢音異他國者,獨知、徹、澄三紐,細不至照、穿、牀,大不及端、透、定。」

牧齋印章曰「鴻朗籛齡」,即大明萬歲意。

《吾炙集》中本有漁洋等詩。

張惠言《手書墨子經說解》。

【《荀子勸學篇》:「問楛苟且者勿告,告楛者勿問。」〈榮辱篇〉:「清之而俞濁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

 

────────────────

 

《復莊詩問》,梅伯姚燮[112]

【「詩問」者,持此以問天下後世能詩者之意。】【《烟嶼樓讀書志》卷十六力評其以艱深文淺易,參觀齊學裘《見聞隨筆》卷八。】

「望廬長歎」、「卷室遠從」。

「鑠今振古而韜采匿華。」

「眼送魚龍歸溟渤,心先風雨得清涼[113]。」

卷五〈讀王弇州詩題後〉:「梁選文章久濫流,千年揚濁到弇州。新城後出矜為秘,舊派相沿總足羞。枯索生機難語畫,空靈變態不如優。試看中極銀蟾滿,肯借氷光助皎秋?」

「夜半離愁緣夢出,壁間瘦影拂塵看[114]。」

卷十〈阜成門外利瑪竇墳〉:「一天開別教,八萬里流民。學乃儒之墨,臣為帝也賓。窆幽元象秘,木槁悍獅馴。寄語邱良厚,朝華已不春。」自注:「邱良厚,傳其教者。瑪竇紫髯碧眼,面如朝華。」

【「啼斑笑影[115]。」】

【「窺客躄」、「醉臣髠」[116]。】

(卷首有〈詩傳〉兩則、〈詩評〉六十四家,推挹備至。惟徐廉峯所謂「由此去冶以入乎渾,去鍊以底乎澹」,潘四農所謂「用遏抑掩蔽之法,刻畫崖竅,生峭幽異」,較著邊際。一意襞積琢鍊,為纖仄穠秀之詩。偶露本色語,則如黃臉婆粉澤剝落,傖直可噦。用典古今駁雜,刺澀而不瑰麗妥活,渾成概乎未辦。仿古樂府稍有斑剝陸離[117]。五言敘事古亦能曲達,如卷一〈誰家七歲兒〉、卷二〈悼亡女壽真〉,皆為集中最真摯之作。卷五〈椎埋篇〉詠隨園所記馬僧事,洋洋幾千七百言,亦為偉製。好作綺語,近體藻密而句纖,殊乏唱歎情韵。復莊博涉二氏書,故用釋、道典甚多。有詞藻而乏真才情,務為瘦艷語,此詩中之「生色骷髏」也。)

「拭香憐舊枕,涴酒眷新衣[118]。」

太澀太悶,五、七古句調羼出,通體不純,忽而古朴,忽而纖仄。一篇之內,格律錯綜,最為大病。如〈南轅雜詩一百八章〉、〈悼婦二十三章〉,真鸚哥嬌體也。且每有茫然不知用意所在者,以詞奪耶?以詞掩耶?

「暮年悲烈士」、「絕代賦佳人」[119]

「怕吟杜老無家別,誰惜劉生下第歸[120]?」

「斤將傷到鼻,燃已急當眉[121]。」

謀伯於道、咸間,語不猶人,務為澀體,雖落小樣,亦見別調。詞意晦僻,每索解人不得。其古詩【近詩亦然】用仙、佛典者,每似沈子培,如卷二十九〈獨坐五律三章〉。【大病,居道院。學道以後,更似鬼畫符矣。】命意鍊字,每似陳三立亦好用「媚」字、「照」字,又「獨花」、「獨鷹」、「獨樹」、「獨犬」。氣體無二家之高壯,而摘句時可亂二家楮葉(如七律「大雪過江變苦雨,寒雲展谷漏微晴[122]」、「晚荷隔樹明孤白,早桂沿山動暗薰[123]」、「衝堤亂水疑崩峽,釀雪雲天似大荒」〈長安鎮曉發〉,黃晦聞「天壓重寒似亂原」已出於此[124]、「風雨亂山迷獨雁,關河哀角近殘秋[125]」、「團坐親孥當酒滿,不知江海正雲橫[126]」、「魚邊月氣吹燈白,柳縫風絲裊髮涼[127]」、「潦草篁陰逢獨屋,空濛巖氣蓄斜陽[128]」、「深籬賸菊窺琴瘦,隔屋疎鴉弄柳冥[129]」、「虛堂靜日齋心坐,冷塢閒蠭索氣來[130]」【「大江水氣涼當枕,禿樹霜枝影在樓[131]」】;五律如「暗藤搜雨息,涼芰妥鷗魂[132]」、「獨姿明瘦菊,交語妥纖禽[133]」、「苦情焦短燭,暗爽逼遙山[134]、「微波嵐影凍,初月夢痕知[135]」;句如「元響發鷄先[136]」、「淚與河山洗賸悲[137]、「江水通潮漂一夢[138]」,皆酷肖散原)。(五律尤好用淒瘦怪澀字面堆積以成,似從《夢窗詞》化出者。)

「有才炫世皆為累,失意看花總不妍[139]。」

「秋思自撩難怨月,笛聲已斷未停蛩[140]。」

「忍立杯羹約」、「愁聞尺布謠」[141]

 

────────────────

 

《復莊駢儷文榷》[142]

「韶妍耄媸,清涇濁渭[143]」;「疑貳難執,回皇尟真。」

「蚊睫蟭栖,蠶繭蛾縛[144]。」

「貽爾嘉謀,大其世閥[145]。」

「共託天壤之內,曠如死生之隔。」

「神姦鑄於鼎上,獄相變於圖中」;「戴陰天如白日,以鬼窟為生門[146]。」

「飲藥代餌,借夢度春[147]。」

調啞而棘口,詞澀而刺目。氣碎體纖,博而不麗,衍而不濶。卷七〈與陳雲伯明府書〉自論駢文云:「少愚寡師,喜索沈悶。縋辛玄空明之嶮,摛靈壁猗玕之葩。燭伯陽天隋之幽,抉於陵元真之詭。不《元包》不字,不《太元》不句,不《淮南》不篇。宋景濂所云『撱』與『瘠』、『碎』與『捔』,王子充所云『頗僻』與『穿鑿』者,殆未免焉。」「錮塞」之病,亦尚自知。然不能流綺,亦失典重。如卷一〈連珠廣演〉句連犿而調排比,全失古製[148]。〈砭疢〉、〈劉阿滿小傳〉、〈元夜卜紫姑神告祝文〉句冗調俗,疊垛故事,大似王仲瞿,而尚無其圓熟也。〈蟲詰〉自序謂:「語其小,辨物記醜。」某伯得失,盡此兩語。

 

────────────────

 

馮夢禎《快雪堂漫錄》[149]

「李于鱗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與以𡵚最精者餉之。比看子與昭慶寺問及,則已賞皂役矣。蓋𡵚茶葉大多梗,于鱗北士,不遇宜矣。」

 

────────────────

 

《西遊補》,董說若雨[150]

【書中古文、駢文皆纖仄非體。】

第一回:「長老說偈:『牡丹不紅,徒弟心紅。牡丹花落盡,正與未開同。』」

【「行者道:『……師父,你一生有兩大病:一件是多用心,一件是文字禪。……文字禪無關正果,多用心反召妖魔。……他是在家人,我是出家人;共此一條路,只要兩條心。』」】

【第一回:「老孫只想後邊地獄,早忘記了現前地獄(那話兒呪子)。」行者「送冤」文:「嗚呼!南北西東,未賦招魂之句;張錢徐趙,難占古塚之碑。」】

「八戒道:『我也不要西天,也不要憐憐,只要半日黑甜甜。』」

第二回:「悟空用盡千般計,衹望迷人却自迷。」

「行者驀然見了『大唐』兩字,嚇得一身冷汗。又轉一念道:『我聞得周天之說,天是團團轉的。莫非我們把西天走盡,如今又轉到東來?』」

「我當年在水簾洞裏做妖精時節,有一兄弟,喚做碧衣使者,送我《崑崙別紀》一書,上有一段云:『有中國者,本非中國而慕中國之名,故冒其名也。』」

「『新天子太宗三十八代孫中興皇帝』……也未可知,若是一月一個皇帝,不消四年,三十八個都換到了。」

「吾家靈霄殿已被人偷去,無天可上。」

第三回:「踏空兒鑿天,不知是天生癢疥,要人搔背呢?還是天生帷障,鑿去假天,要見真天呢?不知是鑿開天口,吞盡閻浮世界哩?不知天血是紅是白?天皮一層兩層?纔鑿得天縫開,一個靈霄殿光油油骨碌碌,從天縫中滾下來。」

第四回:「小月王造成萬鏡樓台,有一鏡子,管一世界。」

「只見鏡裏一人在那裡放榜,……頃刻間,便有千萬人,擠擠擁擁,叫叫呼呼,齊來看榜。初時但有喧鬧之聲,繼之以哭泣之聲,繼之怒罵之聲。須臾,一簇人兒各自走散:也有呆坐石上的;也有丟碎鴛鴦瓦硯;也有首髮如蓬,被父母師長打趕;也有開了親身匣,取出玉琴焚之,痛哭一場;也有拔床頭劍自殺,被一女子奪住;也有低頭呆想,把自己廷對文字三迴而讀;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也有垂頭吐紅血;也有幾個長者廢些買春錢,替一人解悶;也有獨自吟詩,忽然吟一句,把脚亂踢石頭。」

「獨有一班榜上有名之人:或換新衣新履;或強作不笑之面;或看自家試文,讀一千遍;或替人悼歎;或故意說試官不濟;或自陳除夜夢讖;或云這番文字不得意。」

【「『水雷運』,文章氣短而身長。『山水運』中『紗帽文章』。」】

「一班無耳、無目、無舌、無鼻、無手、無脚、無心、無肺、無骨、無筋、無血、無氣之人,名曰『秀才』。」

【第五回:「行者做個『風雨淒涼面』。」「他兩個把我做閣板上貨。」「綠娘道:『心痛是我們常事,不必憂疑。』」「行者順口招道:『拜佛西天。文字艱深,便費詮解。天者,夫也;西者,西楚也;拜者,歸也;佛者,心也。蓋言歸心於西楚丈夫。』」】

第六回:「先漢名士項羽。」

「項王失色道:『美人,想是你日間驚偏了心哩!為何極醋一個,說出極不醋一句話?』」

【第七回:「行者做一個『花落空階聲』,叫:『大王辛苦了,吃些綠豆粥兒,消停再講。』……低聲緩氣道:『大王,且吃口茶兒,慢慢再講。」】

第八回:「偷宋賊秦檜。」

【第八回:「六賊道:『堂堂正正,剽掠過日,並無半件不良的事業,伏望大聖放生!』」「行者作閻羅王,叫:『曹判使,取一部小說來與我消閒。』」】

第十回:「行者被自己真神救出葛藟宮,慌忙唱個大喏,拜謝自家。」

「用個帶草看法,一覽而盡[151]。」「懷素看法,一覽而盡[152]。」

十四回:「(翠繩娘)世間說標致,多比觀音菩薩。……這等看起來,還要做他徒弟哩!」

「沙僧道:『陳相公要趕我們去,我們便去。丈夫離妻子,要寫離書;師父離徒弟,不消寫得離書。』八戒道:『不妨。如今師徒做夫婦的多哩!』」

十五回:「波羅蜜王:『孫行者變小蟲兒,鑽入家母羅剎女腹中。明年五月,忽然產下我。其為家父行者之嫡系正派,不言而可知也。』」

鯖魚精造乾坤世界[153]

天目山樵《儒林外史評》卷上第二十回匡超人自誇,評曰:「曰:『〔蔣刑房〕等他說完』,曰:『慢慢提起來』,冷極!《補西遊》於項羽說平話之際,假虞姬請吃些菉豆湯,更妙[154]!」合刻本《西遊補》亦有天目山樵〈序〉。

劉廷璣《在園雜志》卷三:「《後西遊》雖不能媲美於前,然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若《續西遊》,則狗尾矣。」

 

────────────────

 

《華國》[155]

但燾《書畫鑑》:「北宗猶程、朱之主敬存誠,南宗猶陸、王之頓悟直入。日人於理學喜陽明,於畫多摹南宗,而北宗在中國幾失傳。玄宰謂行年五十,方知此一派畫不可習。譬之禪定,積刼方能成菩薩,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起直入如來地。又謂五十後,學山水乃大成,然猶未能作人物、舟車、屋宇,以為一恨。」【大可著眼。】

「畫六法,其一、二乃南宗所長(氣韻、骨法),三、四、五、六(應物象形、隨類賦采、經營位置、傳模移寫)則北宗為上。」

「貴人家藏畫一幅,張飛畫美人,關羽補竹關、張能畫,見《畫史》,飛自題有云:『大哥在軍中鬱鬱不樂,二哥與予作此,為之解悶。』」

「郭熙論觀山之法,分『高遠』、『深遠』、『平遠』,韓拙《山水純全論》復增『濶遠』、『迷遠』、『幽遠』。」

「畫易於作偽,而款字之工,每難逼肖。蓋畫可以渲染掩其迹,以點擦救其弊。書則落紙即定,無可增飾也。」

汪榮寶〈歌戈魚虞模古讀攷〉:「凡『歌』、『戈』韵之字,唐、宋以上皆讀『a』音,不讀『o』音。『魚』、『虞』、『模』之字,魏、晉以上皆讀『a』音,不讀『u』音也。故『amita』為『阿彌陀』,『asura』為『阿修羅』,Buddha』為『佛陀』,『Mahat』為『摩訶』,『Brahman』為『婆羅門』,『Yama』為『閻摩』『Pars』為『波斯』,『Pamir』唐為『波謎羅』,元曲科目中之『波』即今之『罷』。然魏、晉以上,『Buddha』又為『浮屠』、『浮圖』,『Sinra』為『新盧』、『新羅』,『upāsaka』為『優蒲塞』。禽鳥之名多象其聲。烏啼雅雅,故謂之『烏』,『烏』之為言『ā』也[156]。『烏呼』者,『aha』也。『呱』者,小兒啼也。『父』者,『』也[157]。亭林曰古音『家』讀如『姑』,『瓜』讀如『孤』,『牙』讀如『吾』,『者』讀如『緒』,『華』讀如『敷』,『馬』讀如『武』。不知適得其反,『姑』如『家』,『孤』如『瓜』,etc.《釋名》『車』,韋昭云:『車,古音尺奢反,從漢以來始有「居」音。』」

《驢背集》:「徐桐謂洋人機巧亦屬妖術,故宣拳匪以毒攻毒。洋人為鬼,而拳匪乃神,以神攻鬼必勝。」

「使館被圍,丁韙良亦在圍中。後歸上海,切齒滿員,倡言曰:『滿洲之入中國也,兵分八旗。今我八國之兵,國旗亦猶是也,天道好還。』」

 

────────────────

 

《癸巳類稿[158]

【此稿有理初校改本,由其鄉後學王立中影印。據王與蔡元培合作《年譜》,理初著作尚有《癸巳賸稿》一卷,亦有《批漢學師承記》、《五代史記補注》、《續行水金鑑》、《大清會典》,皆出理初捉刀。《年譜》文理詰屈,齊人知有管、晏之書,并不知有《積精篇》。引戴文節《筆記》一次,而未及此節。并理初入學何年亦不記,毫無義法。惟載理初手批《定厂文集》云:「接連難,接連後能斷更難。余苦詩文綿密,是以喜定厂手筆,謂曰『文場毅士』。定庵他日自覽之,必謂理初譏其不通也,奈何!」又批〈偽鼎行〉上云:「此詩不可存。」】

【戴文節《習苦齋筆記》云「予識理初,年六十矣,口所談者皆游戲語,遇於道則行無所適,東南西北無可無不可。至人家,談數語,輒睡於客座間。」】

卷三〈媒氏民判解〉:「《周官》:『媒氏掌萬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然《呂氏春秋》云:『文王十二而生子』,《左傳》云:『國君十五而生子』,孔子十九娶。求三十未娶者,惟魯莊公制於母,三十七歲始娶。漢法女皆十四嫁。蓋女嫁以二十為極,男娶以三十為極[159]。女至二十,或嫁二十之男,或不及二十之男,或三十之男,或七十為宗子之男。男至三十,或娶十五之女,或二十之女。」

卷四〈持素脈篇〉:《靈樞經水》條下案謂:「古有奇術。《史記鵲列傳》、《鶡冠子世賢篇》皆言俞跗治病,割皮解肌,湔浣腸藏。《魏志佗傳》言飲麻沸散醉死,刳腹湔洗《後漢書》。《列子仲尼篇》:『文摯命龍叔背明而立,自後向明望之,曰:「吾見子之心,方寸之地虛矣。」』《史記鵲列傳》長桑君使扁鵲飲上池水,『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治病,盡見五藏癥結。』《西京雜記》:『咸陽秦庫方鏡,人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藏。』《唐語林》:『太宗閱醫方,見明堂圖,人五藏之系,咸附於背,乃詔笞髀,不得笞背。』《新唐書孝友傳》:『陳藏器作《本草拾遺》,謂人肉治羸疾。』」

卷六〈持素證篇〉案云:「癘即大麻風及洋黴瘡,均以治胃為急。《素問風論》云:『癘者熱胕,氣不清,鼻柱壞色敗,皮膚瘍潰。』古人不喜正言之,謂之惡疾。《神仙感遇傳》:『崔言得疾,眉髮自落,鼻梁崩倒,肌膚得瘡如疥[160]。皆目為惡疾。』《酉陽雜俎》崔諶調李庶藝鬚,李庶還以崔家惡疾相嘲。《唐高僧傳》:『僧遠好逐流蕩,眼邊有烏黯,拭之,眉毛一時落盡。』庾信〈鄭偉墓志〉謂有『相如之患』、『范增之疾』,〈銘〉有『楊柳倡家』、『金谷殘花』,亦此疾也。《漁隱叢話》記東坡於劉貢父有『眉飛』、『守鼻』之謔。《東坡志林》『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有得風疾者』云云,必係劉事,『元豐』當作『元祐』。【《樵隱昔寱》卷十五書此篇後皆駁此,謂《志林》不足取信,又焉知得風疾者之為劉乎?】攽兄敞亦知永興軍,惑官妓,得驚眩疾。嘉靖時,汪道貫〈贈王穉登〉詩云:『身上楊梅瘡作果,眼中萊菔翳為花。』《文選辨命論》注引《韓詩》云:『〈芣苡〉傷夫有惡疾也。』薛君曰:『人道不通,發憤而作。』非洋黴而何?唐王燾《外台秘要》引《素女經》已云:『或攻頭面,或生漏瀝。』孫思邈《千金方》亦有『治陰惡瘡』。宋竇漢卿《瘡瘍全書》言『黴瘡』【卷十四〈書人身圖說後〉亦謂:『據此書洋有之,應曰「洋黴」』】,明汪機《本草會編》、李時珍《本草綱目》、陳實功《外科正宗》均有『楊梅瘡』名。時珍言正德間始盛,又云來自嶺表,故名『廣瘡』。明時朝鮮許俊《東醫寶鑑》云:『天泡瘡,一名楊梅瘡。』」【明人西化,一為雅片,二為洋黴。】【入小說以《醒世姻緣》為最早:25 回「天報瘡」、39 回「楊梅瘡」。《聊齋》卷三「翩翩」條亦道「廣瘡」。】【按周履靖《錦箋記》第三十五齣小何自言:「身上染了廣貨。」】

卷七〈釋小〉:「小妻曰妾,曰嬬,曰姬,曰側室,曰簉室,曰次室《金史海陵本紀》,曰偏房《列女傳》,曰如夫人,曰如君,曰姨娘,曰姬娘,曰旁妻,曰庶妻,曰次妻,曰下妻,曰少妻,曰細君,曰姑娘,曰孺子,曰小妻《漢書佞幸傳》,曰小婦〈元后傳〉,曰小夫人法顯《佛國記》。或但曰小,小者幼也。」按《通俗編》卷四引《詩》「慍於羣小」註:「眾妾也。」王崇簡《冬夜箋記》亦謂明末有「改個號,娶個小」之諺。周履靖《錦箋記》謂妾為「豎八」(小)。

卷七〈複語解〉謂「複語」實皆有文理,非重疊也。如「不遑暇食」,「遑」不連「暇」;「克堪用德」,「克」不連「堪」云云。【蓋未見《經傳釋詞》,故頗穿鑿。語複意單,如 double negative,不必強釋。參觀 Kittredge &Greenough: Words & Their Ways。】

〈釋毛〉謂毛,無、末、沒、莫等,皆一音轉。《後漢書馮衍傳》「飢者毛食」,謂無有米也。(按未引劉貢父「毳飯」事,何也?)

〈天字音說〉:「西洋語曰『霄吾』(按即 coelo)。」

〈衷𡿁稯反切文義〉:「《宋書五行志》桓元時民謠當作『征鐘落地丸迸走』。『征鐘』者,衷衣之衷,兩合音也。『征鐘落地』者,之厠,如《魏書于什門傳》言褫衷衣落下也。『丸迸走』,下體之稱也。」(按俞氏謂《宋書》解「迂曲」,而以「丸」為「下體」,仍沿舊解。「丸」者,「蛣蜣轉丸」之「丸」,非「下體」也。)【As soon as the tail is up, the turd is out (Partridge, p. 117).

〈反切證義〉舉經史中「兩合讀」之例,以明在三國孫炎以前,且非自西域來。(吳檢齋不知見此文否?)

𠄏字異義駁〉謂:本訓『屈戍』。鄭樵《通志六書略》𠄏、『△』二字。明陳大科刻李燾《五音韻譜》,作〈序例〉,引蔡中郎〈王孫賦〉『𠄏瓜懸而瓠垂』,不知蔡無〈王孫賦〉。《初學記》二十九『猴』部有王延壽〈王孫賦〉云:『或群跳而電透,或瓜懸而瓠垂。』《古文苑》作『𠄏』,蓋『或』字脫壞,樵望文訓之。」(按《通俗編》十六宜引此補。)

〈緯字論〉(引緯書字說,實後世測字會意之始。如《元命包》云:「水立字,兩人交一從中出者為水。一者數之始,兩人譬男女,陰陽交以起一也。」【不知出《管子水地》云:「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又云:「屈中挾乙而起者為史。」又云:「罔言為詈,刀詈為罰。」《說題詞》云:「天合為大一。」「漢以泉為白水,董為千里草;魏以角為刀下用」等等。)》【《字觸》卷二已發之。】【《道古堂文集》24〈說緯〉。】

〈尺水字義〉(「龍無尺水,無以升天」亦可作「尺木」,《論衡虛篇》已然)。

〈校改字論〉(謂《淮南》當作「閒詰」,據明寫本及晁公武說,可助勇盧張目)。

【〈引書字說〉、《存稿》卷十二〈校文選李注識語〉皆於顧千里有微詞。】

〈百家姓書後〉。

卷九〈蓋地論〉(謂:「西洋地圓之說,即古蓋地說。吾國書中言東者,佛書言西,非圓周乎?西洋人入中國,用佛義,諱其名耳。」【又《南漘楛語》卷五。】《純常子枝語》兩論地圓古說,未引此文)。

卷十〈桃茢桃符義〉(引古義論鬼畏桃木事。《藝文類聚》引《莊子》云:「插桃枝於戶,連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是鬼智不若童子也」)。

卷十一〈長者義〉:「長者有三義:父兄一也,富貴人二也,德行高三也。」(未引《隋書》五十九高祖歎元德太子語,何也[161]?)

〈主臣解〉(謂古書中「主臣當作二句,主者敬而呼其君也,臣者將言其情,而復自審度也」)。

〈項橐考〉(「《淮南子林訓》云:『項橐使嬰兒矜』,高誘注云:『項託七歲,窮難孔子,而為之師,小兒聞之,咸自矜大。』)。

〈史記李延年傳書後〉:「《史記幸列傳》云:『李延年坐法腐,與上臥起,久之,寖與中人亂。』《漢書幸傳》云:『久之,延年弟季與中人亂』,不悟季不腐,無因與中人亂也。《後漢書欒巴傳》:『巴以宦者,陽氣通暢』,有子。〈劉瑜傳〉、〈周舉傳〉、〈單超傳〉、《三國志佗》注引《典論》云:『寺人嚴峻就左慈學補導。』《唐逸史》李元見老人,《法苑珠林》引《旌異記》,唐時高力士、李輔國娶妻,皆在為奄後。《宋史宦者傳》言童貫、林億年、陳源皆與女亂【《癸辛雜識》】。沈德符《野獲編》【卷六、卷二十八】言高寀謀所腐再生,術士教以食童男腦髓。又云:『京師西院專作宦者外宅。』《明史霍瑄傳》。《王弇州別集》言宣宗賜王瑾夫人二人,又正統時太監王義妻馬氏。」(按未見《留青日札》也。)【按《紀錄彙編》卷 188 田藝蘅《留青日札摘鈔》卷二云:「石顯、高力士、李輔國、梁師成、趙伯顏不花、吳誠、王瑾皆有妻妾。侯玉以姬白秀贈家君,自言淫謔甚於平人夫妻居室之事,每一交接,將女人遍體抓咬,必汗出興闌而後已。其女人每值一夕,必倦病數日。慾火鬱而不暢故也。」又《野獲編》卷六「對食」條。】【又鄧之誠《骨董續記》卷二,顧亭林《日知錄》卷 9「禁自宮」條。】【《寄園寄所寄獺祭寄人物門》引《皇朝盛事》:「宣德中,賜太監陳蕪雨夫人,天順初,賜故太監吳誠妻田宅,見《水東日記》諸書。余按〈高力士傳〉、〈李輔國傳〉云云,《朱子語類》梁師成妻死,蘇叔黨等衰絰臨哭。」】【《平妖傳》第十五回,雷太監妻胡媚兒自解嘲,引石顯、高力士、李輔國。】

〈名士論駁義〉(謂班、馬優劣不應論繁簡,司馬每言「書缺有間」,蓋憾不能紀遠也[162])。

卷十二〈書五代史馬縞傳後〉(論印書之起)。

〈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明初紹興有惰民。靖難後,諸臣有抗命者,子女發山西為樂戶【《野獲編》:「口外四絕,一曰大同婆娘」】,世世不得為良。雍正元年,始除其籍,俾改業自新。漢儒歌頌朝廷功德云:『舒憤懣』,此之謂矣。」春秋時已有樂戶沒籍之事,唐時謂營妓為「風聲婦人」)。【古有「軍市」(《商君書墾令篇》)。觀《書費誓》「寇攘,逾垣牆,誘臣妾」,則軍中有妾,外置垣牆。】

卷十三〈原相上篇〉(「《孔子三朝記少閒篇》云:『堯取人以狀,舜以色,文王以度』,文具《大戴禮》。《史記儒林列傳》云:『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以補博士弟子。』《鄭語》言:『周王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固。』《左傳》叔服稱叔孫穀『豐下』[163]。《周語》云:『叔孫僑如上方而下銳,宜其觸冒人。』《呂覽達鬱》:『尹鐸云:「臣嘗聞相人於師,敦顏而土色者忍醜。」』《史記趙世家》云:『白起小頭而銳上,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見事明也。』此外,呂公、許負、唐舉之類不勝舉。荀卿所舉,皆是異表,非謂其陋。其言美者,乃似婦人,失男子之度。其為不肖,正合相人之法。《左傳》謂宋痤『美而很』,《史記》褚先生稱『或醜惡而宜大官,或美好佳麗而為惡人』。荀卿非,而《孔叢子執節篇》子慎曰:『聞之荀卿一作鄉人:「長目而豕視者,必體方而心圓。」以其法相人,百不失一』」)。【《左傳》商臣「蠭目」,《國語》叔魚「虎目」。】【《甌北集》卷七〈贈相士彭鐵嘴〉:「古人相法相心曲,豺聲忍,烏喙毒,鳶肩躁,牛腹黷。初不專以論禍福,論之實始周叔服。」蔣叔起《麉澞薈錄》卷十二自叔魚母以至五代周元豹(不知是否襲此)。】【孔平仲《珩璜新論》「相不可憑」、「風鑑不可憑」二條。【《論衡骨相篇》。】【《捫蝨新話》卷十四〈與僧文曉論相法〉駁《法華經》。】【《潛夫論相列第二十七》:「是故人身體形貌皆有象類,骨法角肉各有分部,以著性命之期,顯貴賤之表。師曠曰:『赤色不壽』(《逸周書太子晉解》),火家性易滅也。《易》之〈說卦〉:『巽為人多白眼。』相揚四白者兵死,此猶金伐木也。人之相法,或在面部,或在手足,或在行步,或在聲響。」】【劉晝《劉子命相第二十五》。】【《隨園隨筆》卷二十八亦謂:「《左氏》『穀也豐下』為相法權輿。荀子非相,其人必醜。」文廷式《羅霄山人醉語》謂〈辨命論〉注引朱建平《相書》,此相書最古。】

〈原相中〉:「相人之法,聖人貽後人以易者。今夫見桃樹者,知其實甘,見梅樹者,知其實酸。夫桃與梅之樹,非有甘與酸之理可推也,覩形知性而已。若不信形而非相,則將見肉而不敢食,見衣而不敢衣,見日、星而不信其為晝、夜也。」【《論衡骨相篇》云:「案骨節之法,察皮膚之理,以審人之性命,無不應者。……故知命之工,察骨體之證,知富貴貧賤,猶人見盤盂之器,知所設用也。……非徒命有骨法,性(操行清濁之意)亦有骨法(如范蠡論越王『長頸鳥喙』,尉繚謂秦王『隆準長目』)。」】

〈原相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然貌美醜,非即相之佳惡,如子都、董賢,皆美人也。

卷十三〈節婦說〉:「婦無二適之文,男亦無再娶之義針對《後漢書世叔妻傳》語而發。《禮郊特牲》言:『一與之齊,終身不改。』男女同也。七事出妻,乃七改矣。妻死再娶,乃八改矣。深文以罔婦人,無恥之論也!」【參觀徐仲可《範園客話》「古人不諱再嫁」條,又《思益堂日札》。】

〈貞女說〉。

〈妒非女人惡德論〉(「夫婦之道,言致一也。夫買妾而妻不妒,則是恝也。恝則家道壞矣。」又謂馮敬通愧對其妻)(引宋明帝使虞通之撰《妒婦記》,使人代江斅撰〈辭婚表〉,見《宋書后妃傳》。引《魏書宗室傳》元孝友表,而未引《南齊書》卷三十四〈劉休傳〉、《魏書》卷二十一上〈北海王詳傳〉。徐樹丕《識小錄》尤開理初之言,則手稿至清末始出,宜理初未見矣。按張孟奇《疑耀》卷二亦云:「妒婦不可少。諸葛武侯以醜婦為養心之資,余謂妒婦亦然。南唐樞密杜業妻張甚妒烈,皇誡,張泣曰:『早衰多病,縱之有禍。』」)。【《詩螽斯》鄭箋:「凡物有陰陽情慾者,無不妒忌,惟蚣蝑不耳。」】【《存稿》四謂白居易〈婦人苦〉詩「其言藹然」,《莊子天道篇》堯有『嘉孺子而哀婦人』之語。Cf. Hugo: Les Misérables: “Pour les femmes et les pauvres sur qui pèse le poids de la société humaine[164].” Mrs. Browning: Cry of Children.

〈書舊唐書輿服志後〉(謂「弓足之事,宋以後實有徵。」南唐裹足,僅聞窅娘。因力破明人附會之說【實升厂也,胡元瑞即已駁之,理初不……。《野獲編》卷二十三補一事】。孝堂山漢畫,男女皆足前銳,乃側畫體。古樂府云「繡行纏」,溫八叉〈錦鞵賦〉云「束足」,皆足飾耳。古惟舞服則履小而銳,《史記》:「躡利屣。」黃道周《三事紀略》云:「宏光選婚,懿旨以國母須不束足」)。【《西雲札記》卷三考裹足在李後主後。】【參觀《通俗編》二十二,又《瑟榭叢談》卷下論裹足緣起,謂:「《酉陽雜俎》載葉限女金履事」,云:「可見當時婦人,以足小為貴。韓偓詩『六寸圓膚』,唐尺六寸尚不足今四寸。」】【《桐城吳先生日記》卷五引《北齊書》任城王湝為幷州刺史,有男人以己故靴易婦人新靴事,可見未裹足。又謂:「白樂天詩云:『小頭屣履窄衣裳』,則是已裹足。唐已有裹足者,宋尚有未裹足者。」】【焦袁熹《此木軒文集》卷六〈繆雪莊南仙呂宮羽調樂府題詞〉謂五代已有裹足,引……。】【《風俗通》云:「延熹中,京師長者皆著木屐。婦女始嫁至,作漆畫屐。」】

〈哭為禮儀說〉(謂古有「僕妾直靈助哭」之禮,於禮不必有淚)。【《四寸學》卷二:「喪家命人代哭……《周禮夏官》。」】【Lucilius, Sat., 995-6: “praeficae” (E.H. Warmington, Remains of Old Latin, III, p. 332). 又《麈史》卷下「京師風俗」。】【misero】【Italian: prefica.】【Don Quijote, II, Cap. 7: “al modo de las endechaderas” (V, p. 141, cf. note pp. 141-2 “lloraderas: mujeres que se alquilaban para llorar en los entierros de difuntos.”)

〈書朝野僉載後〉(搜集與英公為鄉人設餅相類之事)。

〈藥量稱考〉(論古藥方重量與今不同)。

〈轎釋名〉。

〈燂花說〉即唐花

卷十四〈鵶片煙事述〉【又《存稿》卷十一〈喫烟事述〉引《淥水亭雜識》】:「《大明會典》九十七、九十八:雅片為暹羅、爪哇貢品,即『烏香』是也。古人謂之『藥烟』。唐譯《尼陀那》卷四,又《毗耶那雜事律》卷十(《日貫齋塗說》即引此)記『藥烟』療病及其吸法。」【據許仲元《三異筆談》,史貽直、韓菼耽此。】【方以智《物理小識》罌粟津液或用為房中藥。】【方孝標《鈍齋詩選》卷十六〈吃煙〉七律自序云:「居塞上,見人家多種之,……客至必呼煙。……近有僧云佛藏中已有之載,《南藏》以字函、《北藏》下字函《根本有一切毘尼雜事部》……」,「革囊銅管偕刀璲,已見吹噓遍九州。」】

〈誦佛經論上、下〉(稱佛而非談禪、媚佛)。

            〈佛徒莠書論〉[165]

〈書人身圖說後〉【羅雅谷、龍華民、鄧玉函】(謂西洋人身構造與中國異【「中土人心七竅,彼土四竅;中土人睪丸二,彼土睪丸四」】,知覺以腦,不以心。以精為不淨,閱佛書說。「不知中國人自有藏府、經絡其能信天主教者,必中國藏府不全之人也。得此等千百,於西洋教何益?」)

〈道笑論〉(針對甄鸞〈笑道論〉而發,取佛書中可煩鄙之事反唇相稽)。

卷十五〈彭祖長年論〉。

〈觀世音菩薩傳略跋〉(觀世音菩薩為不眴太子,非女人。而《北齊書之才傳》以還,觀音顯示,皆作女身,故唐太宗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胡應麟輩沾沾自喜,以觀音為男,知其一不知其二)。【按《太平廣記》卷 110-1 記《觀音經》報應各事,皆衹言沙門顯示,不言女像。110「孫道德」事,為送子之始。】【按王弇州〈大士本紀〉胡元瑞《筆叢》卷四十謂:「甄龍友〈題觀音象〉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蓋宋世起。」】【按梁學昌《庭立紀聞》卷記梁玉繩引〈道因法師碑〉:「靜念觀音,少選,有僧欻至,皓然白首。」王蘭泉跋云:「天竺夢泉供出山觀音,是男像,白首老人。」】

〈天主教論〉(謂天主教乃夜叉羅剎所創,詳舉佛經證其說。《西域記》有立高柱「裸形求仙」之說,即「耶穌裸體張十字架上」也。「耶穌誠磔死,何忍頂禮其受慘刑?西洋人言知識在腦不在心,蓋窮工極巧,而心竅不開」)。

〈韓文靖事輯〉(謂文靖賢者,荒讌蓋有託也)。

〈易安居士事輯〉:「〈金石錄後序〉云:『自王播、元載之禍,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為惑一也。』」【按明徐興公《筆精》始言易安未改嫁,理初不知。又《儀顧堂題跋》卷十三有〈書後〉謂張汝舟確有其人,俞說未備。】【《宋文憲公全集》30〈題李易安所書琵琶行後〉。】【《雲自在龕隨筆》卷二載白居易書《楞嚴經》趙明誠跋尾記「與細君共賞,狂喜不支」,理初未見。】【盧雅雨〈金石錄序〉亦辨。查伯葵〈李易安論〉集中不載,畧見《鷗陂漁話》卷一。】

 

────────────────

 

《賭棊山莊集》,謝章鋌枚如[166]

卷二〈雙鄰詞鈔序〉:「五石之瓠,非不彭然也。清空則清空矣,一往而盡。」

〈與梁禮堂書〉:「江君𡸅叔評僕詩云:『閣下有蓋代之才,而未免為明人、國初人所囿,須先藥以山谷。』」

卷四〈與穎叔書〉:「詩者,性情事也,非聲律事也。」

卷四〈書漢學師承記宋學淵源記後〉:「嘗博采傳記為注,十已得六、七,後亡其稿。馬宛斯乃攷古之家,非專經之士。至鍾懷、徐復、汪光爔輩,果勝於毛西河、陳見桃諸先生歟?」

卷五〈雪滄捻鬚圖贊〉:「婦人美以髮,男子美以鬚,眉則共之。顧髮與眉,生則即有,鬚其後起也。生而有者純乎天,後起者則兼以人。《禮》曰:『蚤,揃如他日。』又云:『小臣爪手揃鬚。』《莊子》云:『訾滅可以作老。』」

卷七〈上座主小峰侍郎書〉:「溫明叔師之言:『凡文自己出,其塗改必有條理,雖稿正不符,不害其通。若鎗代之作,則謄正而後謄稿。稿太清,勢必粉飾行間,改所不應改,塗所不應塗。』」陳碩士視閩學之察察為明【陳碩士與左海齟齬及為德不卒事,見《課餘續錄》卷一】。

〈與惺齋論閩儒紀要書〉:「倭文端思以儉率天下,在京師倡為食糠之會。同治某年,春夏雨盛,其邸舍後墻崩潰。過者窺其廚竈,粉黛雜戢,酒肉噴溢,如是者將匝月[167]。」

〈與惺齋論安溪密疏書〉謂安溪確負省齋,安溪恐有「冒功之罪」,故力言無蠟丸事。參觀《藤陰客贅》亦駁陳恭甫《左海文集》卷三〈安溪蠟丸疏辨〉[168]。【《雪橋詩話三集》卷三謂省齋死,安谿已歾,枚如謂其密疏救省齋,故遺骸得葬,則大誤。】【林昌彝《硯𦓯緒錄》卷八謂《省齋遺稿》上康親王、上李督生、魏環極、德子萼三書,皆在亂平後,無一字及蠟丸事。及後,受徐東海之指,遂出此(疑本陳恭甫文,取核之)。】【《藤陰客贅》記陳夢雷《閑止書堂集抄》二卷後有舊僕楊昭〈跋〉,有云:「汙不至阿其所好,物不得平則鳴。……魂銷雪窟,丹書未逮夜郎;淚灑氷天,皂帽尚覊遼左[169]。」】【《松鶴山房文集》卷十三〈與李厚菴絕交書〉、卷十三〈抵奉天與徐健菴書〉、〈與富雲麓書〉皆記與厚菴始末。卷二〈進彙編啓〉(即《圖書集成》)。《秋江集》卷五〈題集成館纂修圖〉第三首:「遺老白頭愛漁獵,得司獺祭是君恩」,自注:「陳夢雷。」】

《文續》二〈與伯潛論寶竹坡古文尚書解紛書〉:「其書欲持閻、毛之平,而不閻不毛,不能脫閻、毛窠臼也。」

            觀集中與王霞舉、陳伯潛論古文諸書,議論頗高雅,不許桐城派。今觀所作,支離蕪雜,語錄、公文、尺牘之詞氣字句,皆赴筆來會,意求不衫不履,適成非馬非牛。自言稱心而談,實則頹唐率易耳(每有似唐茹經處)。

【《詩》一〈寄𦬊川〉:「愛我真如親骨肉,知君自在古心情。」〈劉十一筠川新構館舍曰得過草堂索詩作此〉第一首自注:「𦬊川詩:『一欄興廢關何是,憐取臨風共倚人。』」第二首:「移花補竹見精神,小築三橺擁百城。却憶臺江李公子,他生辛苦乞聰明。」自注:「李星村詩:『此世真堪為性命,他生能否得聰明。』(李名應庚。」○《詩》五〈論詩絕句三十首〉(自歐陽詹至劉家謀,皆閩人)。○《詩》八〈題子安所著書後〉第三首為《花月痕》小說。】

【《詩》九〈鷄啼曲〉:「買笑一千金,買啼一萬金。笑時知妾態,啼時知妾心。妾心究在郎心裏,不願郎愁願郎喜。風淒淒,月低低,五更盡汝南鷄鷄。啼有聲,何喔喔,妾啼無聲郎不覺末二語本𦬊。」】

《說文閩音通》【參觀《稗販雜錄》四「閩中方言」條。】

《詞話》

一:「王述厂云:『南宋詞多黍離麥秀之悲,北宋詞多北風雨雪之感。』述厂一生專師竹垞,著書皆若曹參之於蕭何。然竹垞選《詞綜》時,蘇辛派未盛,故所登寥寥。述厂書,藏園、仲則佳作皆不入錄。」

【「此別鈞天成小謫,也有人、說道人間樂[170]。」】

「離愁無力似楊花,縱趁東風、飛不到天涯[171]。」

【「和韵有湊砌。新豐鷄犬,未能盡得故處也。」】

【「我見猶憐,世皆欲殺[172]。」】

「林西仲亦能詞,」

「江國路,幾秋殘,無如此夜寒」;「天渺渺,水茫茫。無如此夜長[173]。」

「張仲雅有《十無詞》無書、無米、無錢、無官、無知己、無佳山水、無花、無盛宴、故鄕無屋、家書無好音。」

「疎燈隱隱柳絲搖,樓近人遙[174]。」

「姚梅伯好撰句,如『汗』、『狂牧』,如『醺初夢杪』。又好用古文奇字,如『姑負』。《丹鉛總録》譏『騷』、『汗充』,梅伯殆未知。」

〈咏青〉云:「照水能淸,依人慣倩。」

毛西河〈點絳唇〉:「惱煞啼鵑,逢人還道春歸去。留人不住,誰要留春住。花絮茫茫,萬點愁人緒。……春歸無路,莫是人歸路。」

張亨甫《金臺殘淚記王小慶傳》云:「未隕先虞,不寒猶怯,年知似水,意常若秋,故才人、美人早衰多病[175]。」「臥病枕股,越禮奔琴,是為身殉,身殉而情可無憾矣。然而情天多陷,無石可填,情海多沉,無鵲可渡,是故又有思殉者焉。」

「李雨村欲作《嬖鑒》一書,以誡惑於男色者。」

卷十:「辛亥寇警,吾鄉掲帖,略云:『賒不得,借不得,當不得,賣不得,換不得。求不得,乞不得,幫不得,賴不得,搶奪又不得。』」

「華亭王澐義士《輞川詩鈔虞山柳枝詞》云:『鄂君繡被狎同舟,並蒂芙蓉露未收。莫怪新詩刻燭敏,捉刀人已在牀頭。』自注:『我郡有輕薄子錢岱勳,從姬為狎客,若僕隸,名之曰偕。姬與客賦詩,思或不繼,輒從舟尾倩作,客不知也。歸虞山後,偕亦從焉。我友宋轅文有〈破錢詞〉[176]。』」

「魏伯子云:『詩之有回文,猶梅之有臘梅,種類不入品格。』」

「雨停得意鵓鴣聲,只恐殘陽難作、幾時明[177]。」

「詞雅如美人之貌,趣是美人之態。有貌無態,如皋不笑,終覺寡情。有態無貌,東施效顰,亦將却歩。」

「十斛量愁,千重疑夢[178]。」

【《續》一:「究之《尊前》、《花外》,豈無即境之篇,必欲深求,殆將穿鑿。……東坡之〈乳燕飛〉,稼軒之〈祝英臺近〉,皆有本事,見於宋人之紀載。今一概抹摋之,而謂我能以意逆志,是為刺時,是為嘆世。……古人可起,未必任受也。東坡〈卜算子〉(缺月掛疏桐)鮦陽居士釋之云:『幽人不得志,愛君不忘也。』宋末玉田、薲洲諸家,固宜胸有壘塊。今一遇稍有感慨之詞,便以為指斥時事,愁禽怨柳,塞滿乾坤。吾友劉勷〈詠塵〉云云,〈水龍吟〉,丁杏舲以為慨時詠粵匪,實則因朝雲在殯,柳枝不來,感逝傷離。同時人踪跡未密,尚難揣其用意,而況在千載以上乎?」(《稗販雜錄》卷三「詞話紀餘」條亦云:「有不可莊論者,如辛稼軒〈祝英台近〉本事見《貴耳集》,而臯文以為與德祐太學生同意。」)】

【《西青散記》云:「醫者之手俯,乞者之手仰,皆干人者也。」(亦有「義松」事。)】

符雪樵〈詠花翎〉云[179]:「但見東南飛孔雀,豈知西北有浮雲。」

《續》三:「張南山晩年家居,頽唐自肆。余聞其鄕人曰:『此南山有為而然也。』區寬者,縣役總首,蠹法受贓,援例得四品銜,既歿,其家請南山題主。南山不知而從之,淸議嘩然。南山曾仿尤西堂法作圖數十幀,歴紀一生事蹟,付之梨棗。或於其後添繪題主圖,密封送還,南山大慚憤,因謂身名瓦裂,有何顏面!因而尋花問柳。」

【「不無累德之言,抑亦傷心之極致項蓮生《憶雲詞甲稿自序》。」】

「一抔荒草,五更殘夢,兩地思量[180]。」

金韻仙〈早春怨思其亡婦汪玉卿〉:「了了前盟,茫茫後世,草草今生。也沒安排,全無頭尾,好不分明。幾回睡去還驚。聽簌簌、風聲竹聲。是隔房櫳,是搖羅帳,是近窗欞。」

楊伯夔夔生有題羅兩峯〈鬼趣圖〉長短調,諸小序可觀。

《續》五:「近人論詞,輒曰:『意内言外。』按此語本大徐本《説文》,若小徐本則作『意内音外』。『音外』者,古之所謂語助,今之所謂虛字也。故經傳於語助字,輒訓曰『詞』。『若』、『於』,歎詞也;『云』,語已詞也。夫『意内言外』,何文不然?不能專屬之長短句也。苟為『意内音外』,則倚聲者將專求虛義,專講餘腔,若古樂府之『妃呼豨』乎?元陸文圭論詞,誤以《説文》之『詞』為長短句。乾、嘉以來,攷據盛行,填詞者竊取《説文》自髙聲價。不知許叔重之時,安得有減偷之學,而預立此一字為晏、秦、姜、史作導師乎?」

倪韭山清明〈卜算子〉云: 「紅笑紅啼兩不分,是杜鵑開也。」

鄒祗謨〈水調歌頭中秋〉云:「剛道人間月半,天上月團圓。」

            「為月不眠情更苦。明朝願下廉纖雨[181]。」

            彭羨門〈卜算子〉云: 「身作合歡床,臂作遊仙枕。打起黃鶯不放啼,一晌留郎寢。」〈雨中花〉令云:「先生相豈長樓遁[182]。官柳排衙,官蛙疊鼓,官補南柯郡。」

            毛稚黃〈玉樓春〉云[183]:「書來墨淡知伊瘦。」〈浪淘沙〉云: 「一夢幾回醒,斷續難成,偏從醒後憶分明。好夢如今須好做,不許零星。」【本《詞林摘艷》卷八劉庭信〈南呂〉。】

            何承燕〈留鬚〉云 :「窺鏡多慚,染羹誰拂?鬑鬑博得羅敷悅。從今但擬學詩人,閒吟便好將他捋。」

            【「靈貓一體,自為陰陽[184]。」】

            《稗販雜錄》:

            卷一:「山西人子弟分三等:上等聰明者,多在衙門;其次有心計者,則學買賣;又其次謹愿者,方讀書。」

            與邵位西皆深不以劉海峯古文為然[185]

            卷二:「牧齋序漁洋集『值貽上代興之日』,似指季木而言,非自指也。漁洋謂為『與君代興』,不無羞哉?」

「金林始竊惠定宇注,而注中亦時引『惠棟曰』,欲蓋彌彰,尤可笑也。漁洋固無□惠注未及,惠注亦有未善處。」

卷四「張孟詞」條記朱文正言:「先兄生時,珪不敢言詩,不敢言文,不敢言通。先兄逝後,而學者乃以詩、以文、以通責之珪,所謂『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者也。」

《藤陰客贅》:「《陳檢討四六》註出程叔才手,於近今情事太疏畧。如〈昭華詩序〉不注乃西河弟子,篇中『瀨中夫子』即西河,觀《徐都講詩》集中〈讀西河先生瀨中集〉絕句可見。〈林蕙堂集序〉:『客在亂山以外』,同梅村〈贈園次詩〉:『官如殘夢短,客比亂山多』。《柳南隨筆》亦斥其〈侯掌亭誄詞〉注之謬。」

《課餘偶錄》:

一:「《震川集》中屢詆考官之不知文,又述屢夢得捷而不驗,心地之狹。」

「《韓非子》曰:『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焚書坑儒之禍,由此而起。」【《文海披沙》卷一謂:「焚書坑儒實本商鞅變法,鞅曰:『不貴學問則愚,愚則無外交』;『農戰之民千人,而有詩書知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殆於農戰矣。』」〉】

三:「〈蕭山毛檢討別傳〉謂[186]:『祁氏多藏書,西河求觀之,勿得入。』然《西河集》末附《徐都講詩》,昭華母商太傅女,與祁忠敏夫人同父。西河〈序〉謂少時過忠敏梅市東書屋,夫人出己詩與子婦、女四人作,請西河點定。則西河之於祁氏,夙有往來者。」

「張濂亭作〈長山縣知縣黎君墓表〉甚不合義法。」

四:論桐城、陽湖文。

趙岐《孟子章指》用韵。

《課餘續錄》:

卷一:魏子安作《花月痕》事,及其行事,參觀《賭棋山莊詩》八〈題子安所著書後〉。【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卷二[187]:「世傳說部有《花月痕》一書,或謂利叔楊象濟自傷不遇,記其與左文襄同客武昌時事,未知確否?」】

 

────────────────

 

《蘇詩合註》[188]

【馮孟亭注義山,星實注東坡,弟鷺庭注小杜。】

「補無獺髓之方,續有鳧脛之誚。」

趙次公譏注蘇出處不求其本者謂「舍祖取孫」。

〈入峽〉:「縈紆收浩渺,蹙縮作淵潭雙聲疊韵。」

中山〈竹枝〉乃七絕變體,而東坡〈竹枝歌〉乃歌行,故〈白帝廟〉詩曰:「長歌唱竹枝。」

「志大遂成迂,歲月去如瞥八陣磧〉。」

〈白帝廟〉詩中「荊邯」、「吳柱」未注。

〈荊州〉云:「傖叟盡携龜。」查注:「譏楚人尚巫也。」

「驅儺逐小兒[189]」,諸注謂「逐疫」。按謂小兒相逐,本「里巷自嬉嬉」來。

〈浰陽早發〉:「囂囂好名心,嗟我豈獨無。不能便退縮,但使進少徐」;「永懷江陽叟,種藕滿春湖。」此與放翁「叱犢老翁頭似雪,羨渠生死不離家」同。

〈夜行觀星〉詩宜引《論衡》、劉夢得、柳子厚〈天論〉、昌黎〈孟東野失子〉。舊注引《春秋繁露》,無謂。

〈漢水〉詩:「遊女儼如卿」,「卿」字趁韵,注無謂。

〈和子由澠池懷舊〉:「鴻飛那復計東西。」查注引《傳燈錄》,馮按謂非《傳燈錄》,乃《五燈會元》。蓋亦見《續傳燈錄》卷六也。

〈次韵子由岐下詩〉:「東鄰多白楊,夜作雨聲急。窗下獨無眠,秋蟲見燈入。」

「湖上移魚子,初生不畏人。自從識鈎餌,欲見更無因[190]。」

〈壬寅重九〉:「明年縱健人應老,昨日追歡意正違。」

〈客坐假寐〉:「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豈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雖無性命憂,且復忍須臾。」

〈次韵子由論書〉引《韵語陽秋》載叔黨跋公書云:「俗子不知,妄謂學徐浩。」按東坡〈墨妙亭詩〉舉徐繼顏平原,叔黨論未可憑。「吾雖不善書」四句,何義門曰:「張懷瓘云:『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 今僕雖不能其事,而輒言其意。』」

〈東湖〉:「但見蒼石螭,開口吐清甘。借汝腹中過,胡為目眈眈。」

「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憂。既得又憂失,此心浩難收。」〈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谿堂讀書〉

〈讀道藏〉詩趙次公注:「道家存想法當想心,如未開蓮花。」

「安得雲如蓋,能令雨瀉盆[191]?」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種柏待其成,柏成人亦老。不如種叢篲,春種秋可倒。」

「殘花帶葉暗,新筍出林香[192]。」

〈次韵柳子玉〉:「行樂及時雖有酒,出門無侶漫看書。」【白樂天〈效陶詩〉:「乃知陰與晴,安可無此君」,「此君」指酒。】

〈醉墨堂〉:「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恍令人愁」;「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我書意造本無法本曹景宗事,點畫信手煩推求」;「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送安惇秀才〉:「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送劉道原〉:「自言靜中閱世俗,有似不飲觀酒狂。」

〈初別子由〉:「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戲子由〉:「平生所慚今不恥。」

〈送岑著作〉:「臨行怪酒薄,已與別淚俱。」

「廢興何足弔,萬古一仰俯。」〈宿淨土寺〉

〈答任師中〉:「平生不飲酒,對子敢論詩。」

「清德畏人知」用《世說》注。《三國志晉書》作「恐」。

「世上小兒誇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193]。」

〈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黃鷄催曉不須愁,老盡世人非我獨。」放翁詞:「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194]。」

「楸枰著盡更無期(棋)[195]。」古詩:「圍棋燒敗襖,著子故依然。」

〈有美堂暴雨〉:「浙東飛雨過江來」,未注此本殷堯藩〈喜雨〉詩。

〈將軍樹〉:「阿堅澤畔菇蒲節,元德墻頭羽葆桑。不會世間閒草木,與人何事管興亡。」

〈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

「寂歷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196]

「一朵妖红翠欲流[197]」,榴引《老學厂筆記》。按《緯畧》卷十謂放翁得此於似孫。

東坡詩於白香山語外,用劉中山句最多。故《曲洧舊聞》卷九記參寥語謂東坡學劉夢得[198]

〈書焦山論長老壁〉「譬如長鬣人」云云,次公曰:「用小說一段事」,不知何指?按蔡百衲《鐵圍山叢談》卷三有此事。

〈和頓教授〉:「一生溷塵垢,晩以道自盥。」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游靈隱寺〉卷、〈罷徐州寄子由〉第一首:「吾生如寄耳。」榴案引《猗覺寮雜記》。按周方叔《巵林》詳攷此語。

〈贈王仲素〉:「年來稍自笑【不怒也】,留氣下暖臍。」

〈初別子由〉:「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子由為東坡畫贊曰:「人曰吾兄,我曰吾師。」

屢縮脚用「散花天」卷十四、卷十六[199]

〈起伏龍行〉:「赤龍白虎戰明日,倒卷黃河作飛雨。嗟我豈樂鬥兩雄,有事徑須煩一怒。」

「北牖已安陶令榻, 西風還避庾公塵[200]。」

周益公跋嘯軒詩云:「某每校前賢遺文,不敢專用手書及石刻,蓋恐後來自改定也。」

「劍米有危炊,針氊無穩坐[201]。」

「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詞聊復託芎藭」;「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無脚是輕安[202]。」

「銅腥鐵澀不宜泉[203]。」

〈徐大正軒〉:「問閒作何味,如眼不自睹。」

〈雍秀才畫草蟲八物〉施注[204]:「世有畫蜈蚣、蝦蟇、虵三物為圖者,謂蜈蚣畏蝦蟇,蝦蟇畏虵,而虵復畏蜈蚣也。今以三物聚而為一,雖有相吞噬之意,無敢先之者。蓋更相制伏,去一則能肆其毒焉。」

〈鰒魚行〉:「莽、操皆嗜鰒魚。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琴上星」、「圖中鶴」皆六數[205]

〈和穆父新涼〉:「受恩如負債,粗報乃焚券。

〈次韵米芾二王書跋尾〉:「畫地為餅未必似,要令癡兒出饞水。」

〈送千乘千能兩姪〉:「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 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

「殘磬風中嫋,孤燈雪後青。」〈觀臺〉

〈送歐陽主簿〉:「江湖咫尺吾將老,汝潁東流子却西。」按此用魏孝武奔長安語,注未引。

「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206]。」

〈和陶郭主簿〉第二首首二句乃老泉詩,不見集中:「雀鷇含淳音,竹萌抱靜節。」

【白詩[207]:「不飲常如醉,加餐亦似飢。」】

【《復齋漫錄》:「孟蜀時,尚書李昊每將牡丹與牛酥同贈朋友,且曰:『候花凋謝,即以酥煎食之,無棄穠艷。』」東坡〈雨中明慶賞牡丹〉用此。」】

【《維摩經》言[208]:「如焦榖芽,如石女兒。」】

【「健如黃犢」、「隙過白駒」[209]。】

【李義山〈僧院牡丹〉:「色淺為依僧。」】

 

────────────────

 

毛嶽生生甫《休復居詩文集》[210]

【姚惜抱詩云[211]:「太僕文章宗伯字,正如得髓自南宗。」】

「平生梗直性,久已規方竹。」

「春水如愁未有涯。」

「竹木空濛知雨至,水雲澄淡稱鷗飛。」

「材與不材形其累,夢還非夢覺疇知?」

〈跋周蔭南所藏二家書後〉:「包慎翁書奇帩勁質,運以沈實虛邈,自到神駿。若李申耆先生,則雅整坦白,不刻意求工,便得古賢淵妙。慎翁所不逮者,大約在此求工一境耳。」

練廷璜〈總序〉稱生甫詩較他文尤摯,信然。桐城門下,莫不詩勝於文。惟謂詩取之介甫、魯直,導源二謝,則不盡然。《文集》卷三〈與喬申甫書〉論詩,稱子美之外,惟子瞻、魯直近詩縝密風華,對偶尚未盡貼,古詩排奡堅實,稍嫌悶僿。

文殊鈍重。

程庭鷺作〈詩序〉引生甫言,喻學詩於游山,謂共師一境,不恤攀幽捫險之勞,而總不循人故步。

《文集》卷二〈李申耆先生五十壽序〉謂:「姚刑部惜抱八十壽時,嘗有詩以獻,多述此旨」云云,今不見集中。

《文集》有黃潛夫〈序〉。《文》卷一有〈黃潛夫文錄序〉,傷其早卒。詩中數稱潛夫之才。蓋與潛夫父子仁亦交善,詩、文皆及之。然則蔣彤論潛夫注《日知錄》為竊生甫、申耆緒餘者,恐不盡然。或傷其早卒,嫁此書與之,以成其名耳。又詩中極稱彭甘亭之文,真能賞異己之美者矣。

 

────────────────

 

《骨董瑣記》,鄧之誠[212]

一:「『卑職』之稱,見元袁桷〈上柏柱修遼金宋史事狀〉自稱。」【《冷廬雜識》早言之。】

「《夷堅志》劉幹樞於衢州行法,見五通神遁去[213]。按『五通』之稱,不始於明,此亦一證。」

「《嘯亭雜錄》謂攝政王致史忠正書乃李舒章雯手筆。彭士望《恥躬堂集》謂史復書乃王乾維綱手筆,《棗林雜俎》云黃日芳筆,《借厂偶筆》云歐陽五敕筆,強惟良脫稿。」

「《一夕話》有詩云:『貧家一婢任驅馳,不說傍人怎得知。壁脚風多寒徹骨,廚頭柴濕淚拋珠。梳粧娘子嫌湯冷,上學書生罵飯遲。打掃堂前猶未了,房中又喚抱孩兒。』可與《羣談采餘》載李一松〈梅香苦〉詩並傳。」

二:「趙秋谷從弟執端,漁洋之甥也。字綏厂,著《寶菌堂遺詩》二卷。〈過漁洋舊居〉云:『突兀龍門群仰望,飄零宅相獨徘徊。依然萬壑朝宗在,不禁蜉蝣撼樹來。』與秋谷臭味各別。」

「《攤販續談》引曹楝亭詩自注:『滕人呼白楊花為「無事忙」。』」

「韓侂冑閱古堂圖書,皆出向若水鑒定。賈似道閱生堂收藏書畫,狎客譚玉為之辨驗,廖瑩中復為刻書。秦熺當父檜在相位,無一日不背書晝碑刻。嚴嵩父子弄權,天下珍秘盡歸聽雨樓。」

三:「作《嘯亭雜錄》之禮親王,於嘉慶二十年十一月,以擅用非刑等罪革爵,圏禁三年,後遷居西直門大街路北,使役皆蘇州人,日與群優狎處。」

「屈翁山詩、文遭禁,因其文内有雨花台葬衣冠事。」

「紀文達少年跅弛,無所不為,曾為其父所逐【按此見《批本隨園詩話》】。以逢迎得躋九列,然純帝目為腐儒,不重用。睿帝嘗謂彭元瑞:『紀昀讀書雖多,而不明理。』於時大臣嚮用,頗以貌取,文達貌寢短視,且北人,故不為純帝所喜。」【參觀《中和》二卷六期〈關於紀文達〉。《續紀》卷一謂見寫本乾隆癸酉日記,不知出何人,有云:「曉嵐少時書『不』字若干,伺人定出,遇『出門見喜』春帖,悉以『不』字易『見』字,自虎坊橋至猪市幾遍。」】【《萇楚齋三筆》卷一:「《樊山續集》卷九〈光緒己亥七月三日得曾孫〉詩云:『合使阿珩蒙上賞,河間示罰我論功。』自注:『紀文達為孫樹馨娶婦,彌年不孕,文達笞之十。樹馨守宜昌,親為先祖言之。』」】

「《庸閒齋筆記》言:『曹雪芹因著《紅樓夢》,其孫綸入林清黨,致族誅。』按《靖逆記》,綸為曹瑛孫。雪芹名霑,無子。」

四:「汪悔翁晚娶,沈少翁二十一歲,夫婦勃谿無虛日。悔翁至望其橫死凌遲,且曰:『女子之年,十歲以内死為夭,二十内外曰正,過三十曰甚,過四十曰變,過五十曰殃,過六十曰魅,過七十曰妖,過八十曰怪』;『頓覺眼前生意盡,須知世上女人多。婦人生一子後,即服冷藥斷胎。』」

竹垞〈風懷詩〉未必為其小姨作。

「竹垞〈論畫絕句〉自注云:『董文敏疲於應酬,倩趙文度及僧珂雪代筆【見周亮工《讀畫錄》】。』」「吳易亦思白代筆。思白居鄕豪橫,專講房術,奪人女為妾,詳文秉《定陵記畧》及曹家駒《說夢》【又《董宦紀實又滿樓叢書》】。」

【「龔定厂藏器有三秘、十華、九十供奉。」】

「劉石厂媚事和珅,嘗為珅書屏條,下款極恭謹。」【按《批本隨園詩話》謂石厂「假道學」,又參觀《嘯亭雜錄》卷二。】

「徐陵〈與周宏讓書〉:『優遊俯仰,極素女之經文;升降盈虛。盡軒皇之圖勢。』邊讓〈章華臺賦〉皆有及秘戲語,張平子詩亦有『素女為我師,天老敎義皇』。漢廣川王畫壁為男女交。漢成帝畫紂踞妲己而坐,為長夜之樂於屛。漢時發冢,鑿磚畫壁,皆作男女交狀,且有及男色者。又畫於車螯殻上者亦然。【《寄園寄所寄獺祭器用門》引《雲谷臥餘》云:「《路史》載何俊有記曰:『余家有漢人畫,世之所未見未知。非縑非楮,畫於車螯殼上,乃姑蘇沈辨之至山東買回者。彼處盜墓人,每發一基,則其下有數十石,畫皆作人物,如今之春畫,間有幹男色者[214]。』」《野獲編》卷二十六「甆器」條:「隆慶窯酒杯、茗碗。俱繪男女私褻之狀。蓋穆宗好內,故以傳命造。然漢時發塚,則鑿甎畫壁俱有之,且有及男色者。」】後則煬帝銅屏、高宗鏡殿,皆宋人春宵秘戲圖藍本。明隆慶御窯磁器,亦多繪此式。當時唐寅、仇英特工。近日馬相舜聖治、王式無倪、羅龍錫三皆擅此。」【全竊《茶餘客話》卷十七。】【此條全本《茶餘客話》卷十七。】【按張丑〈題春宵秘戲圖〉畧云:「周昉所畫,或云天后,或云太真。肌理膩潔,築脂刻玉,火齊微吐。太史公記周仁侍景帝秘戲。然前世衹圖男女二人相偎倚,做私褻之狀止矣,然有不露陰道者。此圖以一男御一女,兩小鬟扶持之。一侍姬當前,力抵御女之坐具。又一侍姬尾其後,推男背以就之,誠古來未有。」】【又祝枝山《獵談》,又《筆精》卷二引張衡詩,謂徐陵〈與周書〉語本之。】

五:「以八字、四柱計人命典,五十一萬八千四百人而己。即以上下四刻分,亦只 百萬〇六干盡之矣。」【汪韓門《談書錄》引王魯齋云:「命有二百五十九萬二千。」(鄧氏此則全本周櫟園《書影》。)】

「李斗《揚州畫舫錄》謂江鄭堂善烹餁,以『十樣猪頭』有名。」

卷六:竹垞〈詠史〉二絕(「海內文章有定稱」云云)指高澹人、呂堃〈板橋雜記序〉謂其借「冶游艷遇」寄「故國之思」:「尤西堂以《平康記》、《北里志》擬之,陋矣。此〈序〉今通行本未載[215]。」

齊王氏。

「孝欽后熟於《紅樓夢》,時引賈太君自比。」

卷七:《藤陰雜記》、《京塵雜錄》皆謂《燕蘭小譜》為吳太初撰。獨《嘯亭雜錄》以為出余集之手,長沙葉氏信之。

「徐松〈跋義門小集〉曰何為人短小麻鬍,綽號『袖珍曹操』。」

「年汝隣,又名王臣,號不孤【鄧言『王臣示不臣,不孤示孤孽』,而不知汝隣用孫皓〈爾汝歌〉】,羹堯少子,或曰其孫也。避居揚州,隱於書畫,人品孤高。」【《揚州畫舫錄》卷二謂字寄濤,號瘦生,順天人。】【馮煦《蒿叟隨筆》卷二謂寶應有「生」姓,為「年」後。《萇楚續筆》卷四亦云然:「世為江都縣人,《江蘇詩徵》卷七十六有生雲。」】

「汪容甫遺詩有〈為某題機聲燈影圖詩〉,不著其人。又〈與劉端臨札〉云:『陽湖有洪禮吉者,妄人也。倘得交於閣下,勿為所欺可耳。』」

「翁文恭丙戌十月《日記》:『順治在西山慈善寺〈題壁詩〉云【未言順治,僅云有人題如此】:「天下叢林飯似山,鉢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惱恨當年一念差,龍飽換去紫袈裟。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江山坐到幾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他千秋與萬秋」等凡十首。』」【吳慶砥《蕉廊脞錄》卷五:「李仲約藏《松月堂目下舊見》六冊,鈔本。首葉有世祖詩一首,云:『可喟當年一念差,因何流落帝王家?我本西方一衲子,黃袍換却紫袈裟。』書不著編輯人。侍郎據書中『先考皇八子』云云,定為阿其那(廉親王允祀)之子。」】【《雲自在龕隨筆》卷一:「善果寺壁上,有順治御書唐詩一首,自署『臆菴道人』。」按「一念差」一首,與宋李彌遜〈小雲堂〉七律相似,見《夷堅甲志》,《梅磵詩話》卷中引之《丁志》十二[216]。】

「嘉靖初,張璁當國,副總兵牛某上揭,自稱『走狗爬』。」

卷八:〈三吳公討徐氏檄〉,又《東海傳奇》,見繆藝風《藕香簃別鈔》,皆記乾學兄弟劣跡者。

《續紀》:

【「張思聰善摩古帖,自號『翻身鳳皇』。」】

【「《癸辛雜識》謂:『凡今之北人虐南人,蓋有數。若南人恃北勢,以虐南人者,此神明之所甚怒。』」】

卷二:越縵殿試策。

卷三:「宋太祖鐵桿棒見《鐵圍山叢談》,說部不誤。」

「王深輔〈雙鳧〉詩有云:『春柔淺蘸葡萄䁔,和笑勸人教引滿。』在鐵厓『鞋杯』以前。」

「或傳閹人以所割勢,納石灰升中,懸之屋梁。比歾,則以之附棺。」

卷四:「月下老人祠籤詞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三缺。四:『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五:『踰東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二十二:『久旱逢甘雨』一首。二十五:『可妻也。』五十五:『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團聚。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於近人筆記中,亦為殫見軼聞。終嫌稗販處太多,如《丹鉛總錄》、《越縵堂日記》、《棗林雜俎》、《藕香簃別鈔》之類,皆連篇累牘,鈔撮不休【又似未見俞理初《癸巳兩稿》、謝枚如書、《榕村語錄》矣】。是亦不可以已乎?畧糾數事:

卷一:

「文章」條曰:「《荀子》曰:『亂世之徵,文章匿采。』」按此則前後,皆自言鈔《丹鉛總錄》,《荀子》此語,亦《總錄》所引,何足自成一條?又如《續記》卷四「魏武帝書」條,即引升厂自引之書,以證升厂之不忘。

「趙瑤崖山題石」按《國粹學報》己酉年圖畫欄已辨正。

「池魚」條何足存?

「十八般武藝」《通俗編》已攷正。

卷二:

【「《十六國春秋》:『老子母懷胎八十年,乃生老子。』】

「鄭康成七月五日生」衹此一句,何足存?

「典當」條引《詩話總龜》丁謂云:「欺天行當吾何有?」按《冷廬雜識》、《四寸學》皆早有攷。

卷六:

「宋宣獻校書如掃落葉」何足存?

餘數十事,見余手批書眉中。

 

────────────────

 

《佛說四十二章經》[217]

【又見《少見錄》二[218]。】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佛言:『覩人施道,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

「佛言:『財色於人,譬如刀刃有蜜。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219]。」

「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

「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

「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佛曰:『不如斷心。』」【亦見《法句譬喻經》卷一。】

「沙門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為何業?』曰:『愛彈琴。』佛言:『絃緩如何?』曰:『不鳴矣。』『絃急如何?』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亦見《雜阿含經》卷九(二五四),沙門名「尊者二十億耳」(Soṇa)。又《出曜經》卷六。】【又見《增壹阿含經》卷十二〈地主品卷二十三〉(三)。】

「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

 

────────────────

 

《佛遺教經》[220]:「煩惱毒蛇,睡在汝心。當以持戒之鈎,早拼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睡。不出而眠,是無慚人。慚如鐵鈎。」

《成實論》云:「佛法可自證知,不可以己所證傳與他人,如財物等。」

《梅谿集》[221]:「王荊公謂佛慧泉禪師曰:『世尊拈花,出自何經?』泉云:『藏經所不載。』公曰:『頃在翰苑,偶見《大梵王問佛決疑經》三卷,有云:「梵天王在靈山會上,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迦葉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湼槃妙心,分付迦葉。』」』」

「僧祇云[222]:『若病差,若新剃頭,若頭面有瘡,照鏡無罪。若為好故照者,得越毘尼罪。』」

「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

 

────────────────

 

            「京師售牛肉者[223],其叫賣曰:『牛肉賸了二斤。』蓋舊日有屠牛之禁,每人每日只許售肉二斤。後禁雖弛,其語未改。道、咸間,京師衣服尚窄。自經洪楊之役,鑒於湘、淮軍之寬袍大袖,遂變而尚寬。海王村售石印,。舊衹火神廟內一家。當日傳閱洋板書傷目,故無過問者。拳匪之亂,凡藏石印書者,謂之洋書,指為教友證據。京師各門,鷄入城無稅,鷄蛋則有。相傳劉石厂侍高宗,更深聞鷄唱,上曰:『鷄無睡乎?』劉曰:『上免鷄無稅。』上曰:『然則鷄蛋有,可也。』」

「大雌寶殿吾聞雌雄、牝牡,陽不先陰。」

「南無大威大福降苦降難撚酸吃醋無邊身菩薩。」

夫納妾,妻罰揀馬桶。「手中揀的是老荊的印信:『上司文馬緊急內衙立等用印』。」

「官窮真吃苦,妻老尚撚酸。」

「恭喜老師面上紅光萬道為妾所抓,定有陞官之喜。」



[1]手稿集中文筆記》第三冊 543-616 頁。543 頁下脚註:「原本尺寸:160 × 273mm」,頁末註:「絳識:當是淪毀在上海時記。」(亦見 545 頁頁邊。)據范旭侖〈錢鍾書著作考異〉,大本(十七)為「《苦雨》册,三十二年」。

[2]《中文筆記》第三冊 545-51 頁。

[3] 史繩祖《學齋占畢》卷二。

[4]〈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5]〈秋晚與沈十七舍人期遊樊川不至〉。

[6]〈街西長句〉。

[7] 此處二字與版框重疊,「卷二」不確。

[8]〈齊安郡中偶題二首二〉。

[9]〈齊安郡後池絕句〉。

[10]「修史亭」原作「讀史亭」。

[11]〈江上偶見〉。

[12]〈贈終南蘭若僧〉。

[13]「山光」原作「山寺」。

[14]《中文筆記》第三冊 548-9 頁。

[15]〈夜閑〉。

[16]〈六年春遣懷八首之一〉。

[17]〈菊花〉。

[18]《中文筆記》第三冊 549 頁。

[19] 沈起鳳《諧鐸》卷三「窮士扶乩」條卞淑娘詩。

[20]《中文筆記》第三冊 549 頁。目錄未標。

[22]《中文筆記》第三冊 549 頁。目錄未標。

[23]《中文筆記》第三冊 549-52 頁。

[24]「求點心飯」原作「求飯點心」。

[26] 卷三百七十五至卷三百八十六。

[27] 卷三百七十一。

[28] 卷三百六十五。

[29]「雜揉俗書」原作「雜揉佛書」。

[30]《中文筆記》第三冊 553-9 頁(又 552 頁頁邊)。

[31] 此處數字為版框所蔽。

[32]「名手」原作「名山」。「當以清」三字原為版框所蔽。

[33]〈哭志衍〉「椒蘭糝鳧臛」句下注。

[34] 〈送宛陵施愚山提學山東〉篇末按語。

[35]「蘆洲行」原脫「行」字。

[36]「松山哀」原作「松山行」。

[37]〈行路難七〉「乃知水可亡人國」句下注。

[38]〈行路難十二〉「壞坐爭言多酒失」句下注。

[39]〈東萊行〉:「頭顱雖在故人憐,髀肉猶為舊君痛。」

[40]「未有」原作「未可」。

[41]〈過聞果師園居〉:「菜甲春來蚤,茶槍雨後遲。」

[42]〈謝蒼雪贈葉染道衣〉「一笠支郎許」句下注。

[43]「李太虛」原脫「太」字。

[44]〈憩趙凡夫所鑿石〉篇末按語。

[45]〈天馬山過鐵崖墓有感〉「定愁黃紙召」句下注。

[46]〈贈王子彥五十之一〉:「縱解摴蒲非漫戲,即看哺醊亦風流。」

[47]〈題鴛湖閨詠之一〉篇末按語。

[48]〈無題之一〉「一卷芭蕉展轉心」句下注。

[49]〈送無錫堵伊令之官歷城〉。

[50]〈懷王奉常烟客〉:「老去祇應添髩雪,愁來那得愈頭風。」

[51]〈寄房師周芮公先生之四〉。

[52] 張英〈贈何匡山次梅村先生韵〉:「但有一經揚子宅,曾無千樹木奴莊。」〈贈何匡山〉篇末按語。

[53] 徐渭〈孫山人攷〉。

[54] 原文脫「界」字。

[55]〈偶成之一〉。

[56]〈偶成五〉。

[57]〈口占〉:「飲谷棲邱二十年。」

[58]〈題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之八〉。

[59] 原文脫「子」字。

[60] 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卷三「吳梅村先生書一通」,靳榮藩《吳詩談藪》卷上錄。

[61]《吳詩談藪》卷下。

[62]《宋史》卷四百四十二〈蘇舜欽傳〉:「渚茶、野釀足以銷憂,蓴鱸、稻蟹足以適口。」

[63]「第二首」原作「第四首」。〈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四首之二〉:「蓴鱸最有味,稻蟹紛難數。」

[64]《陳止齋集》卷八〈嘗語客蓴鱸橙蟹的對〉。

[65]《國語越語下》:「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

[66]「稻蟹時方早,蓴鱸思莫頻。」

[67] 原文無「對」字。〈答和伽兼簡甘亭四首二〉:「稻蟹遭今歲,蓴鱸幾暫歡。」《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卷一第三百四十五則(554 頁)舉吳萊、吳偉業、朱彝尊、《宋史舜欽傳》諸例,皆誤「稻」為「橙」。又《札記》「吳梅村……以『稻〔橙〕蟹』對『蓴鱸』」云云,檢《吳詩集覽》不獲,惟卷十五上〈贈松江郡侯張升衢〉一首有「蓴鱸」、「秔稻」之對。

[68]《明史陳子龍傳》:「子龍又言:『中興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復舊物。今入國門再旬矣,人情泄沓,無異昇平。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內,臣不知其所終。』」吳偉業《鹿樵紀聞》卷上〈福王下〉:「嗚呼,承大變之後,而上下泄沓,清歌於漏舟之中,痛飲於焚屋之下,而不知覆溺之將及也,可哀也哉!」

[69]《中文筆記》第三冊 559-61 頁。

[70]「組」原作「俎」。

[72]《中文筆記》第三冊 561-7 頁。

[73]「疎黜」原作「疎拙」。

[74]「天上人」原作「天下人」。

[75]「高祖」原脫「祖」字。

[76]「坐側」原作「座坐側」。

[77] 卷六十七。

[79]「目數,耳聽」原作「耳數,目聽」。

[80]「後進所寶」原作「時人所寶」。

[81] 手稿此處雙圈。

[83]《中文筆記》第三冊 567 頁。「閒話」原作「閒語」。

[84] 手稿此處三圈。

[85]《中文筆記》第三冊 567 頁。

[86] 同上。

[87]《中文筆記》第三冊 567-9 頁。

[88]「蘇蕙芳」原作「蘇蕙舫」。

[89]「勾勻」原脫「勾」字。

[90]「掉文」原作「通文」。

[91] 三十二回。

[92]「減一分」原作「則減一分」。

[93]「四十八」原作「四十九」。

[94] 五十五回。

[95]《中文筆記》第三冊 569-74 頁。

[96]「遠者」原作「遠說」。

[97]「窮愁」原作「窮述」。

[98]「組」原作「俎」。

[99]「風后」原作「封后」。

[100]〈中國美術學變遷論〉。

[101]《中文筆記》第三冊 574-8 頁。

[102] 此字不知何屬。

[103]「四庫提要」原作「四庫題要」。

[104] 手稿原錄「隔窗聞撥細箜篌」,後將「聞」字圈去,改為「自」字。

[105] 襲自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二十七。

[106]「明詩篇」當作「章句篇」。黃生《義府》卷下「二言」條只云《文心雕龍》。

[107]《中文筆記》第三冊 578-9 頁。

[108]「嬛」原作「環」。

[109]《中文筆記》第三冊 579-80 頁。

[110]「顏色之美如荷然」原作「顏色之美之荷云」。

[111]《中文筆記》第三冊 580-1 頁。

[112]《中文筆記》第三冊 581-3 頁。

[113]〈鷲峯烟霞館二章之二〉。

[114]〈病夜〉。

[115]〈悔曾九章八〉:「可憐炙腑荃蘅氣,收拾啼斑笑影中。」

[116]〈借託〉:「玉面畫樓窺客躄,金釵密燭醉臣髠。」

[117]「陸離」原作「陸剝」。

[118]〈晚春〉。

[119]〈都門春感雜詩二十章寓崇文門試邸作二十〉:「未分暮年悲烈士,漫援絕代賦佳人。」

[120]〈恩縣秋感四章之二〉。

[121]〈二十八日夷逆以火輪船窺探三港口〉。

[122]〈示錢參軍肇錦〉。

[123]〈壑菴〉。

[124]「天壓重寒似亂原」原脫「壓」字(《蒹葭樓詩》卷一〈閉門〉)。

[125]〈泊紹城寄蔣湘南潘曾瑩兩同年都中〉。

[126]〈除夕〉。

[127]〈倚樓賦秋思〉。

[128]〈飯大巖下盧氏莊〉。

[129]〈章村訪鄭茂才星懷山居〉。

[130]〈焚香〉。

[131]〈獨夢〉。

[132]〈漪園〉。

[133]〈信宿北墅即事十一章之三〉。

[134]〈泊舟胥門蔡學洲陳佐鈞過慰〉。

[135]〈江梅〉。

[136]〈五更不寐作〉。

[137]〈獨酌有得即寄林五司馬朝聘馮三明府翊〉。

[138]〈昨夢二章之一〉。

[139]〈道中阻雨過同年黃體正寓齋並招徐雯朱渭清兩孝廉飲醉宿話舊紀事感懷即贈黃君得四章之二〉。

[140]〈夜坐〉。

[141]〈憤述六章之二〉:「心殘忍立杯羹約,義斷愁聞尺布謠。」

[142]《中文筆記》第三冊 583-4 頁。

[143]〈鏡賦〉:「爥韶妍與耄媸,鑑清涇與濁渭。」

[144]〈八荒為庭衢賦〉:「同蚊睫之蟭栖,等蠶繭之蛾縛。」

[145]〈過庭錄序〉。

[146]〈山中與厲心甫書〉。「鬼窟」原作「鬼國」。

[147]〈與厲心甫書〉。

[148]「連珠廣演」原脫「演」字。

[149]《中文筆記》第三冊 584 頁。

[150]《中文筆記》第三冊 585-6 頁。

[151] 第四回。

[152] 第十一回。

[153] 第十六回。

[154]「平話」原作「平說」。

[155]《中文筆記》第三冊 587-8 頁。

[156]ā」原作「ä」。

[157] 同上。

[158]《中文筆記》第三冊 588-97 頁。

[159]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60]「崩倒」原作「奔倒」。

[161]「五十九」原作「五十八」。

[162]「司馬每言」原作「司每言」。

[163]「叔孫穀」當作「公孫穀」。

[164] 原文脫「sur qui」二字。

[165]「佛徒」原作「佛教」。

[166]《中文筆記》第三冊 598-604 頁。

[167]「酒肉」原作「酒食」。

[168]「安溪」原作「林溪」。

[169]《閑止書堂集抄》原文「淚灑」作「淚盡」。

[170] 葉申薌〈金縷曲落花〉。

[171] 許賡皞〈菩薩蠻〉。

[172] 余懷〈永遇樂為陳其年題小像〉。

[173] 丁煒〈更漏子江夜舟行同韜汝〉。

[174] 姚燮〈落花時〉。

[17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76]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四章引此,案云:「王氏所言之錢岱勳,當與白牛道者所言之錢青雨同是一人,不過勝時稱其名而道者舉其號耳。宋轅文之〈破錢詞〉今未得見,故此人本末無從考知。寅恪前論河東君與李存我及陳臥子之交好,已言及河東君之書法、詩詞皆受其影響。蓋河東君當日之與諸文士往還,不僅狹暱之私,亦得觀摩之效,杜少陵〈戲為六絕句之六〉所謂『轉益多師』者(見玉勾草堂本《杜工部集》壹貳),殆即此義歟?錢氏子或曾為河東君服役,亦未可知,但竟謂河東君之詩文乃其所代作,似臥子、牧齋亦皆不察其事,則殊不近情理。推求此類誣謗之所由,蓋當日社會女子才學遠遜男子,忽睹河東君之拔萃出群,遂疑其作品皆倩人代替也。何況河東君又有仇人怨家,如宋王之流,造作蜚語,以隱密難辨之事為中傷之計者乎?至若其詞旨之輕軽薄、伎倆之陰毒,深可鄙惡,更不必多論矣。」

[177] 王漢舒〈烏夜啼玫瑰秋來忽發數花感詠〉。

[178] 劉勷〈詠塵詞〉。

[179]「花翎」原作「花齡」。

[180] 金繩武〈雲仙引〉。

[181] 毛際可〈蝶戀花〉。

[182] 原文脫「相」字。

[183]「玉樓春」原作「踏莎行」。

[184]《異物志》:「靈狸一體,自為陰陽,故能媚人。」

[18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86]「蕭山」原作「謝山」。

[187]「談藝」原作「游藝」。

[188]《中文筆記》第三冊 604-9 頁。

[189]〈荊州十首七〉。

[190]〈魚〉。

[191]〈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於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

[192]〈大老寺竹間閣子〉。

[193]〈往富陽新城李節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

[194]〈木蘭花立春日作〉。

[195]〈席上代人贈别之三〉。

[196]〈次韵周長官壽星院同餞魯少卿〉。

[197]〈和述古冬日牡丹之一〉。

[198]「曲洧舊聞」原脫「聞」字。

[199] 梁啟超批白居易〈齋戒滿夜戲招夢得〉尾句「不妨兼有散花天」曰:「東坡詩多用『散花天』語,句法實本白傅。紀曉嵐譏為截腳趁韻,不知《維摩經》說天女,文中單稱天者十數紀,何陋也!」

[200]〈次韵王廷老退居見寄〉。

[201]〈遷居臨臯亭〉。

[202]〈次韵和王鞏之五〉。

[203]〈次韵周穜惠石銚〉。

[204]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205]「琴上星」原作「琴中星」。

[206]〈游惠山〉。

[207]〈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别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不飮胡為醉兀兀」句王十朋注引。

[208]〈孔毅父以詩戒飲酒問買田且乞墨竹次其韵〉「不飮胡為醉兀兀」句王十朋注引。

[209]〈送表弟程六知楚州〉:「健如黃犢不可恃,隙過白駒那暇惜。」

[210]《中文筆記》第三冊 609-10 頁。

[211]〈論書絕句三〉。

[212]《中文筆記》第三冊 610-4 頁。

[213]《夷堅三志壬》卷三作「劉樞幹」,鄧氏誤引。

[214]「其下」原作「其上」。

[215]「板橋雜記序」原脫「序」字,「尤西堂」原脫「堂」字。

[216]「老子何因一念差,肯將簪紱換袈裟?同參尚有滿兄在,異世猶將孫老誇。結習未忘能作舞,因緣那得見牛花。却修凈業尋來路,澹泊如今居士家。」

[217]《中文筆記》第三冊 614-5 頁。

[218] 即大本(九),《中文筆記》第二冊 593-4 頁。

[219]「念」原作「患」。

[220]《中文筆記》第三冊 615-6 頁。

[221] 手稿此處雙圈。釋志磐《佛祖統紀》卷五〈摩訶迦葉傳〉註文。

[222]《釋氏要覽》卷中〈制聽〉。

[223] 此數條不知出自何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